以人为本 加强高校生物类实验室安全管理

2016-12-27 08:19周宜君冯金朝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6年1期
关键词:实验室生物实验

周宜君, 冯金朝, 高 飞

(中央民族大学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北京 100081)



以人为本 加强高校生物类实验室安全管理

周宜君, 冯金朝, 高 飞

(中央民族大学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北京 100081)

高校实验室是供学生学习和实验室工作人员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的场所。以人为本,构建适合生物类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是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的重要举措。根据SWOT分析思想,结合生物实验中心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总结了生物类实验室在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内外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根据工作目标和可操作性,提出了相应的安全管理对策,包括安全管理制度的完善与监督执行,日常教学和科研工作中的安全环保教育,与网络化和可视化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等,并在实际工作中具体实施。研究结果可为生物实验中心的科学化、制度化和人性化管理提供参考。

高等学校; 生物类实验室; 安全管理; SWOT分析; 对策

0 引 言

在国家积极倡导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大背景下,对于属于实验学科的生物类学科专业建设来说,需要建设配套的实验室用于完成实验教学任务和开展科学研究。与其他工程类实验室不同,生物类实验室除了各种实验仪器外,还具有众多的各类化学试剂、生物制剂、实验材料(如实验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大量的玻璃仪器等,在实验过程中可产生各类废弃物和医疗垃圾,需要合理处置,否则将会污染环境,给人身安全带来威胁。长期以来,为保障实验室的正常运行,实验中心建立了相关实验室管理制度,各实验室都设有安全负责人。此外,一些从事实验室工作的人员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在实验室安全管理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开展相关研究[1-5],特别是针对高校生物类实验室的安全建设提出了很好的建议[6-8]。

近年来,一种态势分析法——“SWOT分析法”逐渐被人们熟知和采纳,这种战略研究方法最初是哈佛商学院的K.J.安德鲁斯在1971年出版的《公司战略概念》一书中提出的[9],其基本内涵就是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主要因素的特点,将内部作用因素划分为优势因素(Strengths)和弱势因素(Weaknesses),将外部作用因素划分为机会(或机遇)因素(Opportunities)和威胁(或挑战)因素(Threats),再依据一定的次序按矩阵形式排列,以发挥优势、克服弱势、利用机会、化解威胁为指导思想,基于内外部各因素的相互联系,进行系统分析与评价,从而获得一系列可供选择的对策以指导工作实践[10]。作为发展战略研究的一种工作方法,SWOT分析法也见于高校管理研究中,被尝试用于教学管理、实验室管理和课程建设等方面[11-13],并基于SWOT分析,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和管理思路。

生物实验中心是在1986年建立的生物实验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除了承担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和生态学专业实验课外,还承担化学、环境科学、制药工程等专业的生物学实验方面的本科教学任务。此外,生物学一级学科的科研工作也在生物实验中心进行。近年来,学校大力支持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训练,设立国家级、北京市级和校级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实验室开放力度加大,课余时间进入实验室工作的学生增多,实验室安全管理问题凸显,成为日常实验室工作的头等大事。本文基于SWOT分析法,认真分析生物实验中心(实验室)的具体情况,以人为本,提出相关管理对策,并进行探索实践,旨在为实现实验中心的科学化、制度化和人性化管理提供参考。

1 生物类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特点分析

任何安全管理都是针对一定的场合和目标而提出的。生物类实验室有其自身的特点,在发展建设中也面临特殊的问题,解析生物类实验室有关影响安全管理的相关因素,是制定合理有效管理对策的基础。基于SWOT分析的思想,从生物类实验室具有的优势和弱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等4个方面加以分析。

1.1 优 势

自身管理经验的积累。早在1997年,生物学实验室通过了北京市高校实验室的合格评估。自2002年生物实验中心成立以来,经过12年的发展建设,成为北京市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实验设施、人员配备、制度建设、实验教学等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实验室有专门的安全负责人,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和学生实验守则挂在墙上,提示学生实验安全的重要性。每一门实验课的第一次实验,实验主讲教师要结合实验课内容说明本门实验课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为便于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从事科研训练项目的研究工作,设立了创新实验室,并有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除了项目指导老师外,还配备相关的实验室管理人员承担创新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

(1) 国内外生物类实验室先进管理经验的学习。生物类学科属于自然基础学科,在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都建立了很多生物类实验室,尤其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的高校,其生物学方面的教学与研究水平很高,不仅取决于研究人员的工作思路,也得益于其具有的高效便捷的管理运行模式,尤其在实验室安全与环境保护方面的管理非常值得学习[14-16]。近年来,在国家留学基金委的支持下,学院每年都有年轻教师走进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一流实验室学习并从事科研工作,亲身体验了先进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所带来的良好工作环境和较高的工作效率,提高了重视实验室管理工作必要性的认识。

(2)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实验室管理优势凸显。建立的实验中心网站成为宣传介绍实验中心各实验室及工作成效的平台;同时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于实验室的日常管理,从申请进入实验室、使用实验设备到在实验仪器上实际操作的时间(机时)等都可以实现网络化管理,同时便于监督和检查。

1.2 弱 势

(1) 生物学类实验室自身的特点。生物学类实验室所承担的教学与科研工作,需要配备各类实验仪器,一些仪器运行中要达到很高的温度(如鼓风干燥箱在160℃维持2 h)、维持很高的压力(如高压蒸汽灭菌锅密闭加热到121℃),若不规范操作或不定期进行安全检查,都有潜在的危险。实验过程需要各种化学试剂和生物制剂,不同试剂具有不同的特点,需要不同的存放方式以及操作程序,特别是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实验中经常用到有毒的生物制剂,若不按规则操作可能会引起不良的后果。实验过程中需要使用各类玻璃器皿,加热或较长时间使用的玻璃器皿容易破碎,具有潜在威胁。在生物学实验中常需要各种实验材料,如实验动物、植物和微生物,许多微生物是条件致病菌,对人和环境具有潜在的风险。实验过程产生各种废弃物,如废液、实验动物、实验微生物以及各种医疗垃圾等,如果没有按规定处理,不仅会污染环境,也会威胁人身安全。一个实验室中水、电、火往往共存,而且作为以实验教学为主的学生实验室,人员密集。从生物类实验室具有的仪器设备、试剂材料和使用空间等方面分析可知,其潜在危险和安全隐患皆有。

(2) 部分学生的安全意识淡薄。在现代教育制度、特别是所实施的高考制度下,从上小学开始,学生每天只为所学课程的成绩或分数而奋斗,对许多日常的安全常识知之甚少,许多学生百受父母家人的呵护,生活自理能力差,头脑中往往没有安全、防范的概念。而且在关心他人、帮助他人方面意识较弱。此外,进入大学学习前,特别是对于来自民族地区或偏远地区的学生来说,多数没有在实验室学习的经历。

1.3 机会(机遇)

(1) 国家对实验室建设的支持。在现今实施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中,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有相应的实践平台(如实习基地建设、实验室建设等)建设支撑。在教育部组织实施的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工程中,设立国家级和省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项目,并给予资金上的支持。各地有经过批准的专门处理废弃化学试剂和医疗垃圾的单位。在高校实验室合格评估以及实验示范中心验收中,将安全与环境作为重要项目进行检查。

(2) 学校对实验室建设的支持。近年来,学校根据自身的学科专业设置特点积极搭建实践平台,并投入财力、物力建设实验中心,鼓励申报实验中心建设项目,投入专项经费用于支持学生参与各类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活动。此外,学校重视对安全与环境保护建设,投入一定经费用于设备的更新、维修通风设备和上下水管道。学校的支持成为解决实验室安全与环境保护管理中存在问题和困难的有力条件。

(3) 现代媒体的发展与应用。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发展使人们能够快速了解到在世界各地发生的事情。如发生在非洲的埃博拉病毒疫情及所采取的防护措施,发生在我国高校实验室的感染病菌的事故、学生投毒事件等,这些生物学与化学方面的事件都与人身安全密切相关,对事件的了解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同时,也具有促进高校应该加强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的作用。而网络技术不仅用于信息传播,也成为实验室管理的有效辅助手段。

1.4 威胁(挑战)

一方面,国家现有的实验室安全与环境管理方面的培训机构尚不健全,相关法律尚不完善,在对待安全事故及环境污染事件处理时,采取措施或处置力度不大。另一方面,民众的安全与环境保护意识较弱,一些人在追求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往往忽视了安全与环境保护问题,而且由于在相关的安全与环境保护方面的宣传不够,也促使人们对安全与环境保护问题认识不深。此外,生物类实验室所承担工作的专业性较强,存在的安全问题和处置方式都相对专业,而学校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员往往不是专业人员,在实验室安全与环境管理的观念性方面还存在偏差。

2 生物类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对策

实验室的管理目标就是为正常、安全、高效运转提供保障。针对生物类实验室的工作任务特点,阐释存在的优势、弱势因素,以及实验室发展建设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其目标就是为提出合理的管理对策用于实验中心的管理提供依据。

2.1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监督执行力度

(1) 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建设。纵观国内外较好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实验室管理模式,皆以实施制度化管理为特征:无论是学生还是实验室工作人员能够自觉履行实验室管理制度,严格管理实验室的进出人员。实验室管理制度建设与完善① 学习与借鉴国内外高校生物类实验室中在较好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下所实施的管理制度。② 对于进入实验室学习和工作的学生以及工作人员,设立必须经过培训方可准入的制度,培训内容包括实验室环境介绍、实验室管理相关要求与制度等。③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应用、新任务的提出,实验室的建设伴随着新问题的出现,因而需要不断完善相关制度。

为使制度建设规范,应将制度按用途进行分类:如以实验室管理和环境保护为目标的制度,以仪器设备使用与管理为目标的制度,以实验试剂的使用与处理管理为目标的制度,以实验室工作人员管理为目标的制度等。

(2) 加强日常管理中制度执行的监督。制度的建立是为了方便管理,制度建设固然重要,但如果忽视制度执行中的监督管理,有令不行或敷衍了事,不仅导致制度建设流于形式,而且也对人们关于制度的认识产生了无所畏惧等负面效果。而如果出现违背制度的事件,坚决处理,不仅教育了当事人,同时也起到了对于别人的警示作用。如一位研究生在实验室的卫生间中焚烧废弃的文件纸张,产生的大量烟气进入楼道,对于此事件,实验中心不仅与当事人谈话,帮助其认识错误所在,同时通报情况和处理意见以警示其他学生不再犯此类错误。

2.2 强化日常教学和科研工作中的安全环保教育

重视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安全管理和环境保护意识,多渠道、多层次进行宣传与组织培训。

(1) 实验教师与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学生首先要教育教师,自身树立安全与环保意识,并以身示范。① 通过组织教师参加相关安全培训(如防火消防培训、实验仪器设备使用培训等)提高教师的安全与环保认识水平。② 通过以老带新,对新入职的教师进行重点培训,包括站在教师角度如何教育和要求学生等。③ 由于学科交叉日益增多,加之新技术和方法不断引入,需要要求教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结合专业方向特点自觉学习。④ 组织在国外实验室学习的老师介绍实验室管理情况,并畅谈自己的感受。

(2) 学生的培训教育。① 正确认识危险与安全的关系。对于在生物类学科专业学习的学生来说,进入实验室学习是必须环节,不能因为存在危险而逃避。通过正确的教育培训,使学生认识到,尽管实验室中存在危险,但有危险并不代表不安全,只要“危险、威胁、隐患等”在可控范围内,就是安全的。② 将安全教育与课程内容相结合。由于每一门实验课的教学内容或实验项目不同,使用的仪器设备、试剂等不同,因此承担教学任务或项目指导的教师和实验室工作人员要向学生介绍实验室管理方式、仪器设备操作规程、试剂使用注意事项、实验流程的标准操作等。如进入微生物学实验室的学生,在做微生物学相关实验时,要注意学习高压蒸汽灭菌锅的安全使用,学习微生物菌种的储藏与无害化处理方式;如遗传学实验中常用到“秋水仙素”,要教会学生如何安全使用;动物学、生理学实验常用到各种实验动物,不仅要教育学生尊重实验动物,同时对产生的医疗垃圾按规定处理。③ 掌握必要的应急情况处理方式。在对学生的日常教育中,要特别介绍应急情况处理方式,如仪器起火如何处理,酒精灯起火如何处理,被玻璃等刺伤如何处理等,尽量以演示方式介绍。④ 随时检查与纠错。实验课中要求教师经常巡视,随时纠正学生的实验操作,切实做好防犯。⑤ 案例法教育。寻找相关案例,以实例(如事故或教训)教育学生,尤其是介绍身边的学生在出现问题,不慌乱、稳健处置的事例会产生较好的结果。

2.3 实施网络化和可视化安全管理

规范合理的实验室布局建设对实验室安全管理是必要的。随着实验室建设力度的加大,学校投入专门的建设经费用于实验室改造。如何使实验室建设改造符合专业要求,需要在调查的基础上,借鉴已有实验室的建设经验,使水、电和风道的建设布局以及材料的使用符合生物学类实验室的专业要求。此外,实验室的网络化和可视化管理是实验室运行与日常安全管理的发展方向,因此在建设和改造中,可适当投入相关经费进行建设。

3 结 语

在生物类专业学习的学生不仅要在实验室学习,也要进行野外实习,这些任务都由生物实验中心承担,考虑到实验室和野外实习存在的风险性,在学生入学时,实验中心要求每位学生上相应的保险,树立安全意识。由于实验室是学生学习和实验室工作人员开展科研工作的场所,所以实验室的运行要体现以人身安全为第一要务。面对不断发展的学科需要与对实验室建设的要求,必须认真分析实验室运行中所涉及的与安全管理相关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内容,构建适合生物类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是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的重要举措,而保证实验室安全运行、维系良好的实验室工作环境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永恒目标。

[1] 张 果.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探讨[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0(11): 118-120.

[2] 孙明涛, 何 旸. 关于高校实验室安全的管理精细化讨论[J]. 中国电力教育, 2014(4): 184,197.

[3] 杨 玲, 高 杨, 徐金荣. 实验室安全防护的思考与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4, 33(2): 271-274.

[4] 晏 锦, 马 强. 构建保障制度落实的高校实验室安全保障体系[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4, 31(1): 207-210.

[5] 刘志伟, 陈毓梅, 王云龙. 构建安全环保、以人为本的实验室安全文化[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1, 28(11): 359-360.

[6] 田在宁. 试论高校生命科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J]. 实验室科学, 2012, 15(2): 198-200.

[7] 王小莉, 杨怡姝, 沈思嗣, 等. 加强高校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建设[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3, 32(3): 243-245.

[8] 徐 静, 阎斌伦, 李晓英. 高校生物实验室安全问题初探[J]. 实验室科学, 2009, 6(6): 168-169.

[9] 倪义芳, 吴晓波. 论企业战略管理思想的演变[J]. 经济管理, 2001(6): 4-11.

[10] 龚小军. 作为战略研究一般分析方法的SWOT分析[J].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13(1): 49-52.

[11] 黎 军, 张 娜. 基于SWOT 分析法提升我国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J]. 理论高教研究, 2010, 29(3): 6-10.

[12] 李振超, 陈 琳, 郑旭东, 等. 建立高校数字化学习资源共享机制的SWOT分析[J]. 当代教育科学, 2014(3): 19-23, 26.

[13] 宋玉厚, 乔 成, 朱榜芹. 高校生化类实验室安全与环保管理的SWOT分析与对策研究[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3, 30(11): 216-218, 231.

[14] 张丽霞. 中外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比较[J]. 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 2013(4): 72-73.

[15] 刘浴辉, 向 东, 陈少才. 英国牛津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1, 28(2): 168-171.

[16] 阮 慧, 项晓慧, 李五一. 美国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给我们的启示[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9, 26(10): 4-7.

People-first Based Safety Management for Biology Laboratories in Universities

ZHOUYi-jun,FENGJin-chao,GAOFei

(College of Life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081, China)

The university laboratory is the facility in which student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ers study. Establishing a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the "people-oriented principle" appropriate for biological researchers is an important initiative for long-term effective safety assurance of university laboratories. Using the SWOT approach, considering the practical situations of the biology experiential center, this paper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both the endogenous and exogenous influences of safety management for biology laboratories. This paper also proposed corresponding safety management strategies which are in line with the practical situations. These strategies include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execution and supervision of the safety management procedures,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ducation in teaching and research, the construction of web-base and visualization-related infrastructure. The research results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scientific, institutionalized and people-oriented safety management for biology experimental centers.

universities; biology laboratories; safety management; SWOT analysis; strategies

2015-03-15

北京市基础性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2011);北京市专业建设与专业综合改革项目(2014);中央民族大学精品课程项目(2011)

周宜君(1964-),女,满族,福建福州人,博士,教授,副院长兼任生物实验中心主任,研究方向:遗传学、微生物学教学和科研工作。Tel.:010-68932922; E-mail: zhouyijun@muc.edu.cn

X 931

A

1006-7167(2016)01-0275-04

猜你喜欢
实验室生物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第12话 完美生物
做个怪怪长实验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