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未成年犯人格特征的调查

2016-12-27 03:59:10梁燕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神经质犯罪行为人格

梁燕

(新疆警察学院公安管理系,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新疆未成年犯人格特征的调查

梁燕

(新疆警察学院公安管理系,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通过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新疆274名未成年犯的人格特征进行了测查,研究发现:在EPQ所反映的人格各维度上,未成年犯与常模存在显著差异,且未成年男犯与未成年女犯也存在显著差异。与常模相比,未成年犯在精神质(P)、神经质(N)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常模分数;在内外倾(E)维度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常模分数。未成年男犯在精神质(P)和内外倾(E)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未成年女犯,在神经质(N)上的得分显著低于未成年女犯。这与以往研究的结果基本保持一致:未成年犯人格上存在缺陷,且男犯与女犯在人格特征上存在差异。

新疆;未成年犯;人格特征

未成年人犯罪数量的激增和危害性的不断加大,未成年人犯罪成为了全世界瞩目的社会问题。目前国内外对于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研究很多,但由于学科侧重点不同,研究对象上也有所不同,各学者都从不同学科角度对该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策略,这对于遏制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率明显上升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对新疆未成年人犯罪心理研究的成果较少,尤其缺乏针对新疆未成年犯人格特点与犯罪行为关系的研究。

纵观新疆地区内外研究,许多学者都赞同未成年人的人格特征会诱发其产生犯罪行为,那么究竟是人格特征中的哪些特质会导致未成年人走上犯罪的道路呢?本研究在以往对新疆地区未成年人犯罪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新疆四所监狱羁押的未成年犯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对新疆未成年犯的人格特征与犯罪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一、人格特征与犯罪行为关系的相关研究

已有研究发现,罪犯人格与其犯罪行为具有相关关系[1][2][3]。目前,主要采用以下四类人格测评问卷探讨犯罪行为与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4]。

采用艾森克的人格问卷对罪犯人格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精神质(P)与未成年人犯罪具有最稳定的相关。Heaven通过研究发现,人格维度中只有精神质(P)可以显著的预测青少年自我报告的犯罪行为;龚玲通过研究发现,未成年犯罪与人格特征的精神质维度成负相关,暴力犯的精神质高于非暴力犯的精神质;李俊丽在对未成年犯人格特点的研究中指出,未成年犯的确存在着人格缺陷,其在精神质、内外倾和掩饰性维度上得分与常模具有显著差异。采用卡特尔的人格问卷和CPI为测量工具对罪犯人格特征进行研究:何胜兴的研究认为,男性戒毒劳改人员人格表现出高敢为性、幻想性、高兴奋性、高乐群性,低独立性、低有恒性;孙宏伟等的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罪犯人格特点具有差异性;Donnel和Wenk以CPI为测量工具,对初犯年龄和犯罪频率不同罪犯的人格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初犯年龄越低、犯罪频率越高个体的人格更倾向于不健康。采用明尼苏达人格问卷对罪犯人格特征进行的研究一般受到犯罪人格理论的影响,认为罪犯人格上多少存在一些精神病态:如苏月桐的研究发现,未成年犯的主要人格特征表现为低社会责任感和高精神病理性;房明等的研究表明青少年罪犯的人格特征存在差异性。采用“大五”人格问卷对罪犯人格特征进行研究:Costa认为大五人格的五个因素不可再削减,本质上是正交的;Laak的研究表明犯罪与谨慎性有显著正相关,与宜人性无关,与开放型有关。

尽管上述实证研究关注的角度不同、采用的人格测量工具不同,但是都验证了未成年人的某些人格特征对产生犯罪行为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二、新疆未成年犯人格特征的实证研究

(一)研究对象

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从乌鲁木齐市未成年犯管教所、乌鲁木齐市女子监狱、伊宁市未成年管教所、喀什市未成年犯管教所选取未成年犯共计302人。其中剔除无效问卷28份,有效问卷为274分,被试年龄分布在14-18岁之间。

(二)研究方法

人格问卷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艾森克问卷包括四个分量表:内外倾向量表(E),神经质量表(N),精神质量表(P)和掩饰性量表(L),共88个项目。

(三)施测程序

将被试分批集合到空旷场地,进行集体施测,由两名心理学研究生担任主试。测试快结束时,提醒被试检查是否有漏答、错答题目现象,尽量减少问卷出错率。

(四)数据处理

运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和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差异进行分析。

(五)研究结果

1.未成年罪犯与常模人格特征的比较

表1 未成年犯在EPQ的得分与全国常模的差异检验

从表1中可以得到,乌鲁木齐市未成年犯在EPQ的得分与全国常模在各维度上差异均显著。与常模相比,未成年犯在P、N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常模分数;在E维度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常模分数。

数据表明,未成年犯的精神质和神经质特征比普通未成年更加明显,他们适应社会比较困难,个性相对比较孤僻内向,比较冷漠、缺乏同情心,爱追求刺激,不喜欢遵守社会规范,辨别是非能力较差,喜欢寻衅搅扰,攻击性比较强;同时,未成年犯大多情绪不稳定、特别容易紧张焦虑易怒,对外界的各种刺激反应都过于强烈,不能很好地克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2.不同性别未成年犯EPQ各因子分比较

表2 男女未成年犯在EPQ各因子分上的比较

从表2中可以得到,未成年男犯和未成年女犯EPQ的得分在各维度上差异均显著。未成年男犯在EPQ中精神质(P)和内外倾(E)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未成年女犯,在神经质(N)上的得分显著低于未成年女犯。

数据表明,未成年男犯的人格特征与未成年女犯的人格特征存在显著差异:未成年男犯的精神质和内外倾特征比女犯更加明显,他们爱寻求刺激、爱冒险,比较孤独,更难适应外界环境,比较冷漠、缺乏同情心,不喜欢遵守社会规范,喜欢寻衅搅扰,攻击性比较强;在神经质特征上,女犯相比男犯情绪更不稳定、紧张焦虑易怒,对外界的各种刺激反应都过于强烈,不能很好地克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六)分析与讨论

人格作为与犯罪行为密切联系的个体最重要的差异变量,越来越多被学者关注。几十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从艾森克的人格理论出发,运用EPQ人格问卷对人格特征中精神质、神经质、内外倾三个维度与犯罪行为之间的关系做了大量相关研究。但是已有研究多针对青少年罪犯展开,关注未成年的研究不多。因此,下面针对新疆未成年犯的犯罪行为与其人格特征的关系进行探讨。

研究结果表明:在EPQ所反映的人格各维度上,未成年犯与常模存在显著性差异,且未成年男犯与未成年女犯也存在显著性差异。与常模相比,未成年犯在精神质(P)、神经质(N)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常模分数;在内外倾(E)维度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常模分数。未成年男犯在精神质(P)和内外倾(E)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未成年女犯,在神经质(N)上的得分显著低于未成年女犯。这与以往研究的结果基本保持一致[5][6][7]:未成年犯人格上存在缺陷,且男犯与女犯在人格特征上存在差异。

1.对未成年罪犯高精神质人格特征的讨论

精神质(P)并非暗指精神病,指倔强和讲求实际的倾向,它在每个人身上都存在,只是程度不同。精神质通常和循环性雄激素有关,高神经质与进攻性、自我中心和冷漠等特征相关联。高分者人格特征的主要表现是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他人,与他人关系冷漠,难以适应外界环境、不近人情,倔强,喜欢挑衅,具有攻击性,不顾危险追求刺激。澳大利亚对高中生进行的一系列研究发现,精神质特征与犯罪行为的联系和对犯罪行为的预测比内外倾特征要强。

从总体得分上看,未成年犯精神质得分显著高于常模,这表明他们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他人感受,冷漠自私,遇事难以控制自己的脾气或者听取他人的意见,适应社会出现困难时,也更容易产生攻击行为。同时,由于性别差异,未成年男犯的精神质更加明显。同女犯相比,未成年男犯更加冷漠自私、以自我为中心,攻击性更强,更容易出现社会适应困难。

2.对未成年罪犯高神经质人格特征的讨论

神经质(N)维度被认为是反映了边缘系统和自主系统的更大的反应性,会导致对压力的更强烈的情绪反应,有很高的内驱水平,通常高神经质的人会表现出较强的反社会倾向。高分常常表现为焦虑、担忧、忧心忡忡,遇到刺激有强烈的情绪反应,以致出现不够理智的行为。

从总体得分上看,未成年犯神经质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常模,这表明他们大多情绪不稳定、特别容易紧张焦虑易怒,在遇到外界的各种刺激时反应过于强烈,难以有效克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容易采取极端行为解决问题。同时,由于性别差异,未成年女犯的神经质更加明显。同男犯相比,未成年女犯情绪更不稳定、更容易在外界刺激时做出强烈的反应,更难控制自己的情绪,更容易在外界刺激时不顾后果,采取极端手段解决问题。

在内外倾(E)维度上,未成年犯与常模相比人格内向,对一般人缄默冷淡,缺乏同情心。内外倾对青少年犯罪的预测结果不稳定,犯罪程度不同,个体外向性水平不同,所以对未成年犯的内外倾人格特征暂不作讨论。

3.未成年犯人格特征与犯罪行为的关系

未成年人如果具有高精神质和高神经质人格特征,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首先,14-18岁的未成年人正处于“青春期”,也是人格的形成期,身心发育极不平衡。主要表现在:精力旺盛与心理调节能力弱的矛盾必然使他们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出现困难;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与经验、技巧能力的缺乏造成未成年叛逆、追求自我、甚至走极端;道德感和性法制观念的形成滞后于性机能的发育;情绪不稳定,对情绪的自控能力差等等。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如果未成年人具有高精神质和高神经质人格特征,将加剧和放大这些矛盾,在外界不良因素的刺激影响下,极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同时,高精神质人格特征会影响未成年人的社会交往。处在青春期的未成年人和父母教师沟通交流较少,加之高精神质特征的他们缄默冷淡,不近人情,难以和正常同龄人和睦相处。他们更愿意和与自己相类似的人交流,但是由于缺乏社会经验,认知面狭窄,不能分辨善恶美丑,容易被人引诱,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未成年犯的高神经质和高精神质特征与其犯罪行为表现相一致:他们多内向孤僻,对外界的刺激敏感,紧张易怒,难以克制住自己的情绪;善恶观念不清、喜欢寻求刺激,做事常常不顾后果,缺乏责任感。在这些人格特征的影响下,处于青春期的未成年人更易在受到外界的挫折和打击时采取极端行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建议与对策

未成年人犯罪是主体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内因对犯罪行为的发生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从本研究来看,未成年人格中的高精神质和高神经质特征会加剧他们青春期的心理矛盾,对犯罪行为的发生是巨大的诱因。所以,应该注重对未成年健全人格的培养。

(一)寻求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是指个体在遇到工作和生活中的危机和问题时,从他人或者社交网络中获得帮助和支持。这种支持可能来源于客观、实际的帮助或主观的、情感上的支持。社会支持能够在个体应对危机时产生缓冲作用,不仅有利于身心健康,而且能够帮助个体顺利度过危机。对于未成年人来讲,社会支持对于帮助他们形成健全人格尤为重要。因此,父母、教师应当在未成年人成长的关键时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关爱。要及时发现他们在学习、生活及情感上出现的问题和危机,及时提供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降低压力带来的消极影响。

(二)学会情绪管理

情绪管理,指个体对自身情绪和他人情绪的感知及驾驭情绪的能力。情绪管理是个体能够在觉察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后,为实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情绪调节并适度反应的过程。在社会交往中,情绪管理能够有效的提高未成年人的社交能力、减少面对危机和困难时的心理压力,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和人格的健全发展。所以,应该采取多种有效途径帮助未成年人学会及时觉察自己的情绪、适当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并通过注意力转移、适度宣泄、自我安慰、交往调节等合适的方式来调控和管理自己的不良情绪。

(三)积极社会适应

个体的社会适应是指个体社会化过程中,逐渐找到自己的社会角色,按照社会规范逐渐形成行为模式,适应社会。积极地社会适应能够帮助未成年人形成健全人格,顺利步入社会;消极的社会适应则会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出现困难,甚至可能采取极端手段解决困难,最终走向犯罪。所以,应该在未成年人社会化的过程中,通过社会、学校、家庭等多途径帮助他们明确自己的社会角色,学会按照自己社会角色的行为模式来面对和分析问题,采取多种手段解决问题,积极的适应社会。

[1]罗艳红.犯罪群体的人格特征及其行为研究[D].中南大学博士生毕业论文,2013:94.

[2]龚玲.未成年人犯罪与人格特征、家庭教养方式以及同伴关系的相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生毕业论文,2010:8-10.

[3]王晓敏.未成年人犯罪中的人格因素探究——以未成年犯罪的产生及预防为视角 [D].华南理工大学硕士生毕业论文,2012:9-14.

[4]张春妹,邹泓.人格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6(2):242-245.

[5]王晶莹,焦峰.犯罪青少年人格特征与父母教养方式研究[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1(5):333.

[6]昂锋.犯罪青少年人格特征及其预防矫治措施[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5(8):133-134.

[7]李峰.犯罪未成年人的人格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2010:3-6.

A Survey of Personality Traits of Xinkiang Juvenile Delinquents

Liang Yan
(Department of Public Security Management of Xinkiang Police College,Urumuqi,Xinkiang 830011)

By using 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EPQ),a survey was carried out on 274 juvenile delinquents’personality traits in Xinkiang,whose results show that:as to all dimensions reflected on the EPQ personality,there exi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juvenile delinquents and the norm,and there also exist grea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male juvenile delinquents and the female juvenile delinquents.Compared with the norm,the juvenile delinquents often get higher scores in Psychoticism and Neuroticism,while in Introversion-Extraversion their score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In addition,the male juvenile delinquents get higher scores in Psychoticism and Introversion-Extraversion than the female ones,while in Neuroticism,the result is just the opposite.This is almost consistent with the results of previous research:the juvenile delinquents have personality flaws,and their personality traits differ from the male and the female.

Xinkiang;juvenile delinquency;personality traits

DF792.2

A

1671-5101(2016)06-0079-04

(责任编辑:唐世业)

2016-09-23

本文系2014年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新疆未成年人犯罪心理研究”(14CSH062)阶段性成果。

梁燕(1982-),女,河南永城人,汉族,新疆警察学院公安管理系公安基础教研室主任,讲师,心理学硕士;研究方向:犯罪心理,未成年人犯罪心理。

猜你喜欢
神经质犯罪行为人格
神经质有九个表现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利用“短信嗅探”技术实施网络侵财犯罪行为的定性研究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学生天地(2020年15期)2020-08-25 09:21:38
论故意伤害罪入罪标准
法制博览(2018年31期)2018-01-22 16:21:03
大学生考试焦虑影响因素研究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
中国市场(2016年31期)2016-12-19 09:10:36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学习月刊(2016年20期)2016-07-11 02:00:14
诱惑侦查合法性之认定及此措施下毒品犯罪行为的界定
神经质人格的神经生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