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微信公众平台加强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思考

2016-12-27 03:59:10齐琦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公安院校公众受众

齐琦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河北 廊坊 065000)

运用微信公众平台加强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思考

齐琦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河北 廊坊 065000)

微博、微信等“微媒体”迅速兴起,公安院校主动跟进,运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公安院校运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进行分析,从加强微信公众平台自身建设、转变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发展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着手,以期提升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果。

公安院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的快速流转,媒体资源的日益丰富,人类进入了新媒体时代。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当前,传统的说教、填鸭式教育已无法满足院校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致使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弱化。为此,公安院校如何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如何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笔者对此进行了若干思考。

一、公安院校运用微信公众平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应顺应网络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网络时代信息传播迅速、快捷,海量信息的迅速扩散使各类思潮不断涌现,意识形态领域的冲突与交锋日异复杂、激烈。大学学习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生成的重要时期,网络上良莠不齐的信息,特别是诱导式错误信息的传播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此外,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虚拟性也使得学生更易接受真假混杂的信息。

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日益突显,院校敏锐感知到网络环境对教师课堂权威角色定位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弱化,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应用网络教育手段引导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从课堂向课外迁移,取得了良好效果。当下,公安院校进一步适应时代发展,选择依托微信公众平台这一学生间迅速兴起的社交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构建更加多维、全面的教育模式。

(二)思想政治教育应满足学生网络时代的教育需求

移动终端设备的迅速发展、各种媒介的深度融合,使得学生有了更加舒适、快捷的网络体验;网络信息的海量化、多元化也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促使他们挑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进行阅读;网络世界里信息多对多的传播方式,也使得学生扮演着传播者与接收者的双重角色。

网络时代,学生拥有充分的信息选择权,个性化的教育需求更为明显。院校运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虚拟化的教育方式,拉近了施教者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内容也更加符合学生个性化的教育需求。这种教育方式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的同时,也积极对网络不良信息进行批判,以辩论、“辟谣”的方式匡正学生的思想认识,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行矫正。与此同时,微信公众平台还实现了内容更新的实时、快速推送,学生可通过手机APP随时、随地进行阅读。

(三)运用微信公众平台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有益探索

公安院校依托微信公众平台,通过运用文字、图像、视频、动画等多样的教学素材,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更为丰富、生动;通过留言讨论、分享转载、投票点赞等活动进一步调动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还可及时与后台管理人员进行联系,方便答疑解惑。微信公众平台教育集合了网络教育的资源库优势,可将大量的网络教育资源连接、分享给学生,丰富网络教学平台内容。

微信公众平台教育具有网络教育的独特优势,它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思维模式,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空间,是公安院校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探索,也为进一步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实践活动积累了宝贵经验。

二、公安院校运用微信公众平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及不足

公安院校探索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起步较晚,但积极借鉴了地方高校在微信公众平台运行过程中的有益举措,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在学生间形成了广泛影响力,起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与此同时,公安院校在依托微信公众平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也存有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提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微信公众平台自身建设水平有待提升

微信公众平台作为教育媒介,其建设水平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当前,公安院校微信公众平台的创建、运行、管理工作尚处于探索阶段,平台自身建设水平不高。从硬件建设来看,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行需依托信息化网络设备,但又在设备需求上提出较高要求。部分公安院校尚未配备专门的工作站;用于图片、视频等原始素材采集的基础办公设备,存在长期与其他部门或单位租借使用的情况,硬件设施供给相对滞后。从软件建设来看,参与微信公众平台运行、管理的人员多由从事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传统新闻传媒工作的人员专任或兼任,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有限,新媒体素养有待提升。此外,这支队伍中缺少计算机软件研发的专业人才,致使微信开放端口内的微网站制作、WEB-APP开发等工作处于停摆状态,对院校创新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形成阻碍。

(二)依托微信公众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有待优化

连接是微信最重要的功能,连接一切是微信的使命。[1]马化腾先生将微信视为互联网领域的公共事业产品,致力于将其打造为与一切相连接的 “连接器”。从现实情况来看,公安院校并未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的教育连接功能,教育模式保守、僵化。部分院校只是将传统校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搬抄,与当前微信公众平台的信息传播、表达方式不符,语言上并未贴近学生实际,使学生产生厌倦,教育效果不佳。其次,部分院校虽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优势,实现了图文、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的教育内容推送,但却过分强调这一新平台的作用,未将新平台教育与传统教育进行有效结合,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老师的主体地位下降,教师言传身教的示范效果弱化。再次,微信公众平台并未与其他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例如慕课系统、教学网站等进行有效连接,致使教育模式陷入孤立状态。

(三)依托微信公众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有待完善

2014年,部分公安院校率先开始了微信公众平台的试运行工作,也在微信公众平台教育机制上暴露出一些缺陷。在内容推送方面,未能立足在对后台数据统计与受众群体关注特点分析的基础上,合理设置内容推送周期。部分院校的内容推送周期不定,这种不定期推送的混乱状态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与之相反,过于密集的推送,也会在影响推送质量的同时,让受众产生“信息厌倦”的心理,不利于教育工作的开展;其次,微信公众平台的后台管理有待于规范,受众通过后台消息实现了与公众号工作人员的沟通交流,后台也通过留言的方式接收受众的意见与建议。但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院校尚未形成正式的微信公众平台的后台管理规范,受众的个性需求并未与微信公众平台教育工作的改进与完善形成有效连接。

三、公安院校运用微信公众平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思考

新媒体时代,微信公众平台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供了路径选择。为此,公安院校可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一)立足推动微信公众平台自身建设发展,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打牢基础

微信公众平台作为教育载体,加强其建设也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的实践工作,需要进行人、财、物等多方面的投入。

1.更新管理层对微信教育的认知观念。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催生了微信教育这一教育形态。院校领导作为院校依托微信公众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统领者,应准确把握互联网时代微信公众平台的特征、发展态势,以及依托微信公众平台进行教育的重要意义,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转变工作方法,加强统筹协调,带头探索依托微信公众平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统筹谋划工作。

2.加大对微信公众平台的硬件设施投入。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在移动互联与信息技术这些现代科技发展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为此,公安院校要设立专门的微信公众平台工作室,加大对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积极为微信工作室配备信息化、云计算、以及专业音频处理设备,并根据自身需求配备供视频、电台等原创作品摄录的器材装备,及时借鉴吸收地方高校在平台建设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推动平台建设与时俱进。

3.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的工作队伍。微信公众平台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直接影响着依托微信公众平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进而制约着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发展。建设一支良好的工作队伍,首先要提升工作人员的信息素养,提升他们对各类信息化设备、软件的操作使用能力,以及他们对微信公众平台的基本认知。帮助其掌握微信公众平台中信息传播的特点、了解微信的最新发展动向;其次要提升工作人员依托微信公众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可通过专业培训、专题讲座、研讨交流等方式,增强工作人员“线上”教育能力,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提升。

(二)立足转变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为提升教育实效把好方向

微信教育是教育方式、教育内容、传播方式等众多要素在网络时代的转型重构。[2]公安院校在依托微信公众平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应当改变传统教育思路,探索与微信公众平台相适应的教育模式。

1.打造内容吸引式教育模式。腾讯2015年业绩报告显示,微信公众平台总数已超过800万个,虽然互联网是教育新的载体,但与传统的教育一样,都应该是内容为主的。[3]截至2016年4月10日,笔者对某公安院校微信公众平台2016年1至3月份共计23期推送内容进行统计,位居阅读浏览量前十五名的作品中,原创作品约占73.3%。推出优秀原创作品成为微信公众号吸引受众注意力,扩大自身影响力的重要推手。打造内容吸引式教育模式,用内容吸引受众,是应对微信公众平台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重要手段。内容吸引式教育模式就是要提升微信公众平台的原创水平,寓教于乐地推出符合受众网络语言特点,贴合受众生活实际,形式、内容丰富,迎合受众现实需求的优秀原创作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吸引力,减少网络不良信息对受众的影响。

2.打造链接共享式教育模式。教育主体可依托微信公众平台这一信息平台优势,通过连接共享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可在微信公众平台自定义菜单中对传统校园媒体的内容进行加工、再造,整理成目,鼓励受众进行在线评论互动,精选留言进行共享,扩大传统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也可挑选广播、橱窗等传统媒体中的优质教育内容,进行形式与内容的整合、改编,使其在微信公众平台中得到全新呈现。其次,可将院校的教学网站、慕课系统、图书馆资源库等教育资源与微信公众号进行整合连接,建立联动互通机制,提升优质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实现不同教育方式的网络覆盖。

3.打造线上线下相融的立体教育模式。将微信公众平台、幕课教育等线上教育优势与传统课堂教育的线下教育优势进行结合,使思想政治教育更为立体全面。

首先,要注重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好的方法进行挖掘与利用,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思想引领、实践引导、人文关怀作用与线上教育拉近主体与客体心理距离、碎片化的教育优势相结合,形成课堂讲授为主、线上拓展为辅、实践活动检验、教师把关引导、教师与学生良性互动、线上与线下有效对接的立体教育模式。

(三)立足完善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教育机制,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提供保障

微信公众平台融文声画为一体的内容推送方式,提升了受众的使用体验,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润物无声”提供了良好契机。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转变了传统教育“满堂灌”的方式,缓解了受众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抵触心理。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与受众需求特点也存在偏差,需要进一步完善。

1.做好数据收集,根据浏览规律调整教育推送机制。浏览人数这一数据反映了受众的关注行为,可根据此数据的对微信公众号内容推送机制进行调整。笔者对某公安院校微信公众平台2015年10至12月推送的36期内容中,采取每月随机抽取一篇的方式,用以观察横坐标发布时间(天数)与纵坐标浏览人数的变化趋势。

图1-1

由图1-1可以看出,在内容发布后的前五天,浏览人数依次递减,第二天的浏览人数约为第一天的一半,第三天后浏览人数趋于平稳。为此,该微信公众平台应选择2至3天为一个内容推送周期,建立严格的微信推送制度,提升内容传播度与影响力。

2.做好用户需求访问,构建微信矩阵的教育机制。美国《连线》(WIRED)杂志主编克里斯·安德森在其《长尾理论》提到,“我们的文化和经济重心正在加速转移,从需求曲线头部的少数大热门转向需求曲线尾部的大量利基产品和市场,在一个没有货架空间的限制和其他供应瓶颈的时代,面向特定小群体的产品和服务可以和主流热点具有同样的经济吸引力。”[4]其理论模型见下图1-2。

图1-2

安德森这种满足少数群体的个性化需求获得巨大成功。这些基于大量网络销售数据对比、观察到的统计规律,被广泛应用于互联网市场竞争。长尾理论对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同样也具有应用需求,精心设计、个性化定制的教育服务能增强用户的服务体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院校可尝试构建微信公众平台矩阵教育模式,对用户的诉求需要进行对比分析,创办主题微信公众号,进行专项主题内容的构建与推送,增强用户的深度学习体验;还可建立微信公众号交流群,引导受众群体进行交流讨论;通过推送网址链接等方式共享学习资源,从而进一步提升受众学习积极性,激发主观能动作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四)立足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注入活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教育的本意包含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运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院校增强教育实效的一次尝试,更应紧跟时代发展,勇于创新。可通过创新利用微信JSSDK、API等11类端口,推动新技术、新手段的研发与应用,不断丰富与创新公众平台建设,提升自身传播影响力,吸引潜在受众,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积极创建服务学生亲属、战友的分属公众平台,打破思想政治教育中院校、家庭、部队一线联系不紧密的现实情况,打造以微信公众平台为连接的“共育微生态”,开辟微信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依托微信公众平台对学生思想或者心理状况进行在线分析,并对统计数据进行专业处理,形成分析报告反馈给学生队管理者,从而提升日常教育的针对性。此外,还可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对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进行线上评估,将学生的教育体验、其他受众群体的意见反馈等纳入评估范围,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进一步优化。

[1]马化腾.互联网+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174.

[2]季海菊.论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机遇[J].南京社会科学,2015(5):151-157.

[3]王晨,刘男.互联网+教育[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5:3.

[4][美]克里斯·安德森.长尾理论[M].乔江涛,石晓燕,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51.

Some Thoughts on Strengthen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Public Securit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y Using WeChat's Public Platform

Qi Qi
(Chinese people's Armed Police Force Academy,Hebei Langfang 065000)

Micro-blog,WeChat and other “micro media”rapidly rise in recent years and the public security institutions take the initiative to follow up by making use of WeChat public platform to carry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WeCha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mong public security institutions and puts forth suggestions of strengthening the WeChat public platform, transform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ode,perfecting the mechanis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innovating WeChat public platform,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WeChat public plat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ublic securit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WeChat public platform;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G206.2,D631.19

A

1671-5101(2016)06-0096-05

(责任编辑:王泓)

2016-09-11

齐琦(1991-),女,河北沧州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2015级军队政治工作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公安院校公众受众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我国公安院校水上教学课程的困境与出路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传媒评论(2018年6期)2018-08-29 01:14:40
关于公安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思考
用心感动受众
新闻传播(2016年11期)2016-07-10 12:04:01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新闻传播(2016年14期)2016-07-10 10:22:51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新闻传播(2016年20期)2016-07-10 09:3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