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优质课程的中医药院校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校本研究※

2016-12-27 09:19李姗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6年23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校课程

李姗姗

(长春中医药大学高教研究中心,长春 130117)

基于优质课程的中医药院校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校本研究※

李姗姗

(长春中医药大学高教研究中心,长春 130117)

网络教学平台作为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体现了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深入融合。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实现课程资源及时发布,“线上学习+线下讨论”学习方式的转变。基于校本研究,立足网络教学平台深度调研,总结高访课程特征,倡导发挥优质课程示范带动作用,实施团队协作式建设模式,搭建教师经验共享平台,形成师生共建合力,提升网络教学平台整体建设水平。

网络教学平台;信息技术;优质课;高访课程

信息技术的发展,延拓了高等教育的时空场域,赋予教育更多的自主性与多样性,特别是随着国家话语的不断强化,进一步提升了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契合度,早年的“乔布斯之问”已经有了诸多应答。不同于“慕课”“微课”或“互联网+”等教育技术名词的日新月异,网络平台较早进入高等教育研究视域,形成了恒定的发展态势,由于其包容性、便捷性,经济性等优势,网络教学平台仍然是具有广阔发展空间的教育技术存在[1]。长春中医药大学网络教学平台优质课程建设始于2012年,目前已进入集中建设的中期,在此时间截点,聚焦网络教学平台中的课程建设,既是对已有建设经验的总结,也是为下一步建设提供参考与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课程”作为教育的核心元素,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切入点。网络教学平台通过课程及时发布,实现教与学的交互性、实时性与自主性。本文运用调查研究法,辅以师生的问卷调查与个案访谈,通过对网络教学平台课程信息的观测与研究,特别是通过对高访课程特征的总结与归纳,为进一步提升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水平、丰富平台建设内涵提供参照。

2 学校网络教学平台课程建设总体情况

表1 各学院网络教学平台课程开设情况统计表

表1是对各学院网络教学平台课程开设的情况统计,目前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建设还存在着以下薄弱环节。

2.1 网络教学平台课程建设步调不一 在网络平台建设的前期规划中,学校整合资源,集中优势率先启动专业基础课的建设,对承担通识教育类课程学院的平台建设缺少全面兼顾,影响学校整体建设速率。通过表1可以得出学院间平台课程建设门数存在较大差距,部分学院对网络教学平台作用认知不够,建设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需进一步提高。

2.2 网络教学平台课程开设率不高 与学校课程开设总门数相比,网络平台课程开设约占18%,占比例较少。目前大部分专业基础课开通了网络课程,特别是基础医学院,承担着全校专业基础课的授课任务,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居于学校前位,但与学院承担学校总课程门数相比,其建设进度仍要加强。

2.3 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有待提升 表1中显示,作为承担学校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教学单位,“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网络课程开通门数较多,共开设21门课程,开设率为72.4%。通过分析可以得出其建设与推进状况良好,得益于其教师学科背景、知识结构为平台课程建设提供了保障。因此,其他学院平台建设开展的不畅与教师自身信息化水平不高有着正相关。

3 网络教学平台高访课程特征分析

表2 网络教学平台高访课程分布一览表

表2是依据网络教学平台课程的“访问次数”,统计出学校高访课程的分布。通过对课程间的横向比较与定期观测,认为高访课程存在以下特征。

3.1 高访课程前期建设基础良好 高访课程大多隶属于校级——省级——国家级优质课程资源,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的精品课或优秀课程,具有前期建设基础稳固,连续性建设的特点。由于在入选质量工程项目中,课程信息化建设作为必要的考核指标,因此,此类课程在平台建设初期就已先在具有平台传播与运行的优势。学校也正是基于优质课程的此特点考虑,在规划建设初期,要求优质课程率先实现网络教学平台的运行,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加快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的步伐。

3.2 高访课程师生互动频繁 网络教学平台既可以弱化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权威效应,又可以催生学生“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高访课程主讲教师大多注重学生的反馈与交流,普遍设置了动态性的学情调查,定期发布课程通知,特别是在答疑讨论区显示了师生互动频次高,互应即时性,交流和谐性等特点,是师生对话、交流的重要平台。如在《生理学》课程中,答疑讨论区的记录达900多条,平均每条记录参与达20多人次。

3.3 高访课程注重网络教学平台的二次开发 学校为网络教学平台设计了统一的界面,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师信息、教学笔记、课程作业等11个子项目,基本涵盖了网络教学的全部功能。网络课程的二次开发一方面集中在对课程“呈现方式”的修改,如平台界面的色彩搭配、模块设定、国医元素增设等,提升界面的层次感,中药六君子,古代医家图像等相关中医药元素的加入,易于使学生产生课程归属感,提升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是对课程资源的丰富。教师基于原有子项目进行自我创新,链接与课程相关的网站,增设如“自学指导”“课堂教学录像”“优秀作业欣赏”“小组习题点评”等新的教学资源,拓展学生视野,丰富课程内容。此外,部分高访课程关注到学生科研。教师利用课程平台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与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通过发布“项目内容介绍”“研究思路与方法”与“预期成果,吸引学生参与到项目的讨论中,提高学生对科研的参与度。

4 意见与建议

根据网络教学平台的发展阶段,我校网络教学平台已经基本实现了网上教学数据的统计、工作流程协作,逐步以“知识管理”为指导思想,以“门户”为技术手段,以“协同管理”为工作方式,将知识管理的思想融入到日常的办公过程中去。但目前网络教学平台课程建设整体水平还需提升,进一步发挥其与课堂教学的协同创新作用。

4.1 加快优质课程资源的更新速率 网络教学平台的优质课程建设具有引领与示范性。但个别优质课程“急功近利”,对教学资源进行直接“移植”,忽视对课程资源的更新。作为网络教学平台课程建设的样本,学校鼓励优质课程资源积极吸纳当下广受欢迎的信息技术元素,探索“慕课”或“微课”改革,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深度融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自主性。目前,我校网络教学平台中的部分课程,积极建设风靡一时可谓学院的“指尖”元素,隐去了传统视频画面中教师的形象,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此外,应大力引导学生参与制作教学情境剧或视频,成为教学资源的“主角”,其真实性、朋辈参与性受到学生的欢迎与认同。

4.2 鼓励团队协作式课程建设模式 在网络平台建设的前期规划中,学校按“专业”划分,赋予教师课程建设权限,在充分调动教师主动性的同时,也出现了一门课程多名教师重复建设的现象,导致课程建设资源分散。为此,学校通过出台相关政策与措施,积极鼓励教师开展团队协作式课程建设,实现课程资源的最大效益。团队协作式的课程建设主体由教师自发组成,鼓励学科间交叉,实现课程资源团队式共享,最大限度内发挥成员的主体参与性,保证网络课程建设的连续性与发展性[2]。通过定期角色轮换或重置,使团队成员具有独立运作课程资源的能力,促使其尽快实现专家型角色的成长。团队协作式建设具有资源更新率高、教学内容丰富与教学方法多元等特点。由于团队的学科交叉特点,通过课程资源共享,为不同专业学生讨论交流提供平台,促进学生知识融合。

4.3 加强网络平台建设经验的共享 学校在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前期开展了系列的信息技术培训,但随着课程建设的深入,教师更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升级、多元信息资源的整合协同等制约课程纵深发展的关键元素。相对于课程建设前期的技术性培训,教师在课程建设深化期大多依赖自我摸索,加之教师权限的局限,很难实现教师间课程互访,教师间缺乏交流。因此,学校应积极为教师间平台经验的分享与互助提供平台。定期举办学术讲座,邀请高访课程教师进行经验汇报。网络课程的主管单位通过后台监控与调研,定期发布课程的更新率与访问率,设置网络平台公开日,在指定时段实现教师访问的全开放,加深教师间的学习与交流。

4.4 师生共建网络教学平台 网络教学平台作为学校教育内涵建设的重要方面,需要举全校之力,特别是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形成建设合力,提高建设质量[3]。设置兼职技术顾问,为解决技术性难题提供便利。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信息技术优势,聘请教师担任技术顾问,设立工作室,及时解决教师在日常教学平台建设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对共性问题的定期梳理,在平台主页中发布解决策略,提升平台建设效率。聘请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助理。随着信息技术后喻时代的来临,学生对技术感知的敏锐性,技术掌控的快捷性,使其成为平台建设的生力军。学校应充分发挥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关注与热情,邀请学生担任网络课程维护助理,在解决教师网络教学中的技术难题的同时,以学生视角更新课程资讯资源,彰显网络课程的魅力。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平台的高效利用将实现“线上学习+线下讨论”的混合式学习,成为教师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支撑与载体,是学校教学信息化建设水平的重要考量。

[1]郑洪凯.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网络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3,4.

[2]李宁文民刚.通过课程中心实现课程资源共建共享[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2):91-93.

[3]颜洽茂,谢桂红.构建本科教学课程中心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8(12):19-21.

School-based Research on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Construction in University of TCM on the Basis of the Highly-quality Course

LI Shanshan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hangchun 130117,China)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university information technology,the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reflects the depth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eaching content.Through the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course resources realize timely release,and" online learning and offline discussion" learning change.Based on school-based research of the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depth research,to summarize the characteristicsof highly-visit course,to play a good demonstration role in highly-quality courses,to implement team-collaboration constructing mode,to construct teachers experience sharing platform,to unite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build together.All in all,we improved the whole level of construction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information technology;highly-quality course;highly-visit course

10.3969/j.issn.1672-2779.2016.23.015

1672-2779(2016)-23-0032-03

李海燕 本文校对:贡济宁

2016-07-28)

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No:ZD14063)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学校课程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