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
目前东北国企改革滞后了,存在着产业困境和体制困境,但更多还是体制的困境。可以考虑由经济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水平较高的广东、浙江、江苏三省与东北三省分别对口合作,开办特殊合作区,面积可以相当于一个地级市的范围。合作区由东南三省派出干部主导,沿用东南三省已有的政策、规则,形成合力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
此类地区间对口合作,与过去的对口支援有很大不同。主要不是给资金、给项目,而是给体制机制、给得力干部,协助先换小环境,逐步影响调整大环境。小环境好了,包括合作方的东南三省相关的资金、项目也会来的。这种合作必须在党中央、省委领导下开展,这类合作只有在中国特有的体制条件下才能做起来、做成功。这样来办东北一定会振兴。
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
经济增长为什么会这么疲软,一是金融危机之后,因世界市场需求走软,中国的出口也随之放慢。二是,过去靠廉价劳动力支撑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下降,而新的优势靠资本、技术、人力资本、科技创新,这些方面还没有培育出一个优势。三是中国现在投资过度和消费不足。这三点造成的一个结果就是产能过剩越来越严重。
过去各级政府始终把投资和GDP增长作为主要的政绩来推行,但是相对于过快增长的投资支出而言,公共服务支出、社会保障支出缓慢。另一方面,因为长期以来收入差距过大,基尼系数一直在上升。第三方面是政府在部分领域里过度的干预资源配置,导致无效供给增加,而有效供给减少的因素。
国务院参事夏斌
当前的经济转型之局,如何破?总的原则应是,守住底线,改革为先。当前的中国经济,不刺激肯定不行,不仅是就业问题,系统性风险马上会爆发,社会不稳。但是,过度刺激也不行,效应在明显减弱。“两难”面前怎么办?根本出路在改革。又必须看到,不是每一项改革措施都是有利于短期内稳增长和防风险的。有的改革措施有可能在短期内会从某些方面影响经济增速和暴露风险,进而影响局部的不稳定。怎么办?只能在改革的力度、措施的选择、措施出台时机的把握上,以守住两条底线为原则。
怎么守底线?一是在“三去”(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中要容忍逐步释放些风险,但又绝不能主动引发大规模的、系统性风险。二是在改革与转型中,在企业破产重组中,尽量安置好下岗失业人员,不能出现大面积的社会不能容忍的失业局面。只要守住这两条,紧紧“咬住”改革不放,改革为先,中长期就会有希望。短期内经济增速高一点,低一点,不必去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