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在海洋文化中的特殊地位

2016-12-27 13:50任国奇浙江省慈溪市掌起镇文化站
大陆桥视野 2016年12期
关键词:高腔余姚海盐

任国奇 / 浙江省慈溪市掌起镇文化站

戏曲在海洋文化中的特殊地位

任国奇 / 浙江省慈溪市掌起镇文化站

一个强大的国家,都有强大的文化在支撑。发达的文化集中体现在戏剧上,英国、法国、德国都如此。他们的戏剧成就最辉煌的时间,也是他们的国家最强势的时间。我国明代戏剧成就与海洋大国不无关系。所以保护海洋文化对于确立海洋意识,提高民族自尊心,推进国家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海洋文化;强国;戏剧

谈到文化强国,看十八世纪的英国,以莎士比亚为代表的悲剧风靡世界的时候,也就是英国国力最强大的时候。莎氏的《哈姆莱特》《李尔王》《奥瑟罗》和《麦克白》,被称为欧洲的著名的四大悲剧。哈姆莱特从德国到挪威复仇,离不开海洋;麦克白作为将军想夺权,他征战的地方是海洋。德国的席勒创作的《阴谋与爱情》,法国的莫里哀写的《伪君子》和《唐璜》,西班牙塞万蒂斯的《堂诘诃德》。这些作品的地位与他们的国家地位同等,是什么道理形成的,我国有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做深入的研究。

早在明初,朝廷通过民屯、军屯、商屯和匠屯,再加上大兴水利,国力成倍增长,京杭大运河,郑和下西洋都是证明了世界上的地位。虽然明洪武年间,朝廷腐败存在,但在著名宰相张居正的治理下,总体国力在世界上还是强大有余。就在这期间出现了明代的四大声腔,即余姚腔、海盐腔、徽腔和弋阳腔。有人说为余姚腔、海盐腔、弋阳腔和昆山腔。按浙江省社科院研究员吴双连先生的说法,昆山腔是受余姚腔的影响发展起来的,所以权却以前者论。

奇怪的是,明代四大声腔大部分与海洋有密切关系,最突出的是余姚腔和海盐腔。二者都地处杭州湾畔,中间由钱塘江出海口相隔。余姚腔早在明正德年间【1506—1521】就有记载,形成于余姚一带,现属于慈溪市西北部。明史称余姚腔为绍兴的戏剧,主要因为明代余姚属于绍兴管辖。作为四大声腔的余姚腔和海盐腔发源地,尽管距离很近,又一样靠海,然而,特征却截然不同。余姚腔高亢、激越,充满强烈的叛逆性,内容大致比较通俗,很少有文人的作品,所以在当时很多文人都瞧不起余姚腔的演出 。余姚腔的叛逆性的唱词与杭州湾南岸的严酷的海洋环境分不开的。杭州湾涌潮由于地形的原因和月球引力的关系非常厉害,而潮头始终向着南岸冲去。并且,潮水具有特发性,让南岸的居民防不胜防。每年秋季,台风经常肆虐杭州湾南岸,决堤死人时有发生。再加上明代的商屯大多为盐屯,实行军事管制,压迫盐民的法律严酷,所有这些造就了余姚腔产生的土壤。在这样的环境下,出现叛逆性唱腔也就顺理成章了。 海盐腔起源于浙江海盐,始于宋代,明代有改进。在当时的宫廷内非常风靡,与余姚腔完全相反,怪不得明史把明明存在的余姚腔说成消失了,只因为余姚腔对朝廷的统治不利而已。与余姚腔无扮相,无后场不同,海盐腔以拍板和鼓板为后场,乐器有筝、琵琶三弦、拍板为主。海盐腔由于文人参与其中,有高雅的剧本,著名演员,有专业后场,接近现代戏曲。

正因为古代戏曲中海洋文化中的特殊地位,所以,我们就得把触角延伸到戏曲或曲艺领域中去。首先,我们必须把浙江二大声腔的来龙去脉搞清楚。按明史记载,余姚腔早在明中期就已经失传了。而实际上,这是当时的朝廷故意压制余姚腔的做法,其说法完全不正确。就在清末,余姚腔会在浙东一带流行。演员大多以台州、宁海、新昌等地为主,浙东等地的一些堕民、道士也有传承。今天新昌的调腔直接传承余姚腔,作为高腔至今还有演员和本子。调腔传承了余姚腔的高亢激越的特征,也以清唱为主。到现在文雅的调腔已经消失,粗俗的调腔还有演员。据浙江社科院研究,京剧从昆山腔传承,而昆山腔与海盐腔有很多共同点,只是糅合了北曲、弋阳腔、余姚腔的一些调子,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其次,我们要把民间的错误称谓纠正过来。在慈溪市长河镇,民间非常喜欢高腔,但他们都把高腔说成是绍兴大戏,或者大敲班。在长河镇高腔演员连续上演30多场高腔戏,都有村民赞助,可见他们的喜欢程度。问题是调腔、绍剧、余姚腔、昆曲、京剧都是高腔,作为非遗工作者有必要把有后场的高腔与无后场的高腔区别开来,把有扮相与无扮相的高腔区别开来。余姚腔,言词粗俗,而现在的长河高腔剧团也有粗俗的东西,《三篙恨》、《画姐》等剧本在演出的前头必须烧台,一般在演鬼戏的时候,或者新成立的高腔团都要烧台。开始时,准备一只大公鸡,挑选剧团负责人或者当地有威望的族长,或赞助人,这人要能说会道,大多以粗俗的方言加顺口溜,同时,要挂辟邪的米筛。堕民在伴郎、伴娘的过程中也要唱高腔,无后场,但有扮相。道士在在做道场的时候也唱高腔,他们都说唱的是绍剧,其实调子根本与绍剧不沾边。值得奇怪的是,长河堕民演唱也好,高腔剧团演出也好,道士做道场也好,并没有黄色的段子。当地有民俗,古代的女子,尤其是未出嫁的女子可以大大方方地去看高腔戏,但不能看民间的曲艺,如姚北滩簧,否则会被家人打断腿。女子更不能上高腔戏台,要不会处罚得更加厉害。像海盐腔那样的戏剧,如越剧在长河地方就不能让小姑娘看,这些习俗正好与明代的朝廷反对余姚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再次,我们要把反迷信与抢救古代高腔戏区别开来。在非遗工作的具体实践中,往往会碰到一个尖锐的矛盾。一方面我们要保护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当地政府中有人以反对迷信为借口来抵制保护工作。对余姚腔遗迹的发掘也有类似的问题。正规的剧团早已没有余姚腔的影子,而传承古代文化的人员中只能到民间信仰中去寻找。慈溪剪纸作为祈福剪纸的品牌,传承几乎都是念佛吃素的老太太。如果反对迷信的话,传统的祈福剪纸,漂亮的构图,如如意图,蝙蝠图,龙凤,千寿图就无从挖掘。高腔戏也一样,传承高腔的人大多为处于社会底层的堕民,三姑六婆,道士等。远离这些人,根本没有希望找到古代赖以生存的曲调。在慈溪民间,娶媳妇最痛恨堕民,唱戏的次之,后场被称为抓猪尾巴的人,家属长者都会出来反对通婚。三姑六婆的后代一般也是禁止通婚的。而具有戏剧才能的人员恰恰就是这些人群。笔者以为,这些习俗与古代朝廷的好恶有重大关系。朝廷反对压制余姚腔,民间就跟着反对,潜移默化。明代反对投降夷族的汉人,民间就把这些人定为堕民,住坟堆地,吃饭不能与良民同桌,做一些被认为低等的工作。为什么清末余姚腔的演员大多去台州、宁海招募,因为当地根本没人敢做这工作。现在,我们与这些曾经的社会最底层的人员交朋友,并不是要去弘扬古代的腐朽的内容,而是要去探究他们所掌握的表现形式,从而增加现代健康的内容,为社会服务。

戏剧能够折射出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又从一开始与海洋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但我们在发掘古代戏剧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开发利用。像调腔,本身是粗俗的本子和演员,难以留存于世,没有文人介入,没有高雅的本子,还是避免不了被再次淘汰的局面。不管余姚腔也好,海盐腔也好,只要在收集整理到一定的程度,就得调动社会力量去开发利用。

[1]《艺术研究》浙江社科院1-12.

[2]徐渭《南词叙录》.

[3]无名《成书杂记》.

[4]徐宏图《经文 变文 戏文》.

Power by YOZOSOFT

猜你喜欢
高腔余姚海盐
盐城监:跨越千年的海盐文化
清新福建 生态海盐
湖南辰溪县社塘村辰河高腔木偶戏木偶头
辰溪县社塘村辰河高腔木偶戏调查研究
现在你踏实了吗
海盐可可
时代主题与传统文化的“高腔”
岳西高腔传承与发展的对策研究
福盐,海盐中的贵族
灾害报道中的地方媒体作为——以《余姚日报》抗洪救灾报道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