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 潘 临 浙江工商大学财会学院 张文宗
内部控制缺陷实证研究述评与展望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潘临浙江工商大学财会学院张文宗
摘要: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颁布后,与内部控制相关的研究成为学术界的热点。本文通过回顾国内外内部控制缺陷领域实证研究的相关文献,将该领域文献归纳为两大类:其一为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影响因素,其二为内部控制缺陷的经济后果,并评述和展望了现有文献,以期为学者更为深入地探究此类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内部控制缺陷会计信息质量信息披露
在安然事件和世通事件之后,美国政府出台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简称SOX)。SOX302节规定上市公司管理层必须定期评价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同时要求管理层向外部审计师及董事会下属的审计委员会披露对公司财务报告产生负面影响的所有重大缺陷。管理层还应指明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或重要缺陷的更正措施。SOX404节要求上市公司管理层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出具评价报告,并聘请注册会计师对其进行审计。2010年我国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中规定在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和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应当分别披露管理层和注册会计师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若注册会计师发现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存在,应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发表否定意见。由此可见,内部控制缺陷是管理层和注册会计师关注的焦点,是否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直接关系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会计信息质量,因此受到了实务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一)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影响因素Ge and McVay (2005)研究发现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往往存在收入确认方面的问题,缺乏必要的两职分离,报表列报过程中存在缺陷并且账户核对流程也不完善。Doyle et al.(2007a)发现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较其他公司而言普遍规模更小、上市年数更少、财务风险更大、业务更复杂、成长性更高以及发生过重组。Ashbaugh-Skaife et al.(2007)研究了管理层自愿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动机,他们以内部控制强制审计前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发现相对于没有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业务更加复杂,近期发生过组织变化,面临更大的会计风险,更可能出现审计师辞职以及对内控建设更少的资源投入。Doyle et al. (2007a)的研究与Ashbaugh-Skaife et al.(2007)有以下几点不同:Doyle et al.(2007a)的研究样本是针对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的上市公司,而Ashbaugh-Skaife et al.(2007)的研究样本包括了存在各类内部控制缺陷的上市公司;Doyle et al.(2007a)的研究样本局限于内部控制强制审计下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上市公司,而Ashbaugh-Skaife et al.(2007)的研究样本是内部控制强制审计前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上市公司;Doyle et al.(2007a)的研究样本大部分属于加速编报的上市公司,而Ashbaugh-Skaife et al.(2007)的研究样本包括了加速编报的上市公司和非加速编报的上市公司。
Zhang et al.(2007)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监督质量越差越容易导致内部控制缺陷的出现;外部审计师独立性越强,上市公司越可能披露内部控制缺陷。Hoitash et al. (2009)以受SOX404约束的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公司治理对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披露的影响,发现具有财务专长的人员占审计委员会人数的比例越高,上市公司存在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概率越低。然而,这种关系在未接受内部控制强制审计的样本中则不存在,这暗示了部分公司隐瞒了内部控制缺陷。Rice and Weber(2012)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有隐瞒内部控制缺陷的动机,且是否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与公司的外部资金需求、公司规模、非审计收费、是否聘请大型事务所审计负相关;与财务困境、审计师投入、前期报告过内部控制缺陷、财务重述以及最近发生过审计师或者管理层变更正相关。Choi et al.(2013)以韩国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实施和执行内部控制的员工数量与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之间的关系,发现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Balsam et al.(2014)研究股权激励与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之间的关系,发现二者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表明接受股权激励的高管为了避免由于股价下跌导致自身财富的减损,更有动力去建设和维护高质量的内部控制。Lin et al.(2014)研究CEO特征与内部控制缺陷的相关性,发现CEO权利越大、任期越长以及年龄越小越容易导致内部控制重大缺陷。Cumming et al.(2015)研究风投参股上市公司是否具有治理效果,研究发现风投参股的上市公司更不易出现内部控制缺陷,进一步研究发现风投公司的治理效应可以同时降低公司层面和会计层面内部控制缺陷出现的概率。
(二)内部控制缺陷与盈余质量高质量盈余在降低信息不对称和保护投资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关于内部控制缺陷对盈余质量的影响,国外文献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即内部控制缺陷与盈余质量负相关(Doyle et al.,2007b;Ashbaugh-Skaife et al.,2008;Chan et al.,2008;Lu et al.,2011)。内部控制缺陷导致盈余质量下降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两点:一是由于内部控制没有有效地约束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而导致的财务数据失真,二是由于员工的胜任能力不足导致的无意差错(Doyle et al.,2007b)。除此之外,Ogneva et al.(2007)认为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还会增加报告舞弊和造假的可能性。
Ge and McVay(2005)发现规模小的公司通常缺乏具备胜任能力的会计人员,从而更可能导致无意的错报,而规模大的公司则更容易出现由于管理层盈余管理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他们发现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大多数都是具体会计账户的问题(如存货,应收账款),而其他的内部控制缺陷可能通过间接影响组织控制过程从而降低会计信息质量,这些缺陷可以归属于系统或者组织设计的缺陷,比如不恰当的职责分离或者是信息系统缺乏安全性。Doyle et al.(2007b)发现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与盈余质量显著负相关。他们进一步将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区分为企业层面的重大缺陷和会计层面的重大缺陷后,得出结论:盈余质量只与企业层面的重大缺陷有关,而与会计层面的重大缺陷无显著的关系。Doyle et al.(2007b)认为原因是会计层面的重大缺陷可以被外部审计师通过实质性测试发现并纠正,而公司层面的重大缺陷通常与薄弱的控制环境有关,对外部审计师来说,发现和纠正这些错误通常比较困难。Ashbaugh-Skaife et al.(2008)研究发现与没有修正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相比,修正内部控制缺陷的上市公司盈余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这再次说明了内部控制缺陷导致了盈余质量的下降。在此基础上,Chan et al.(2008)更为细分地研究了不同严重程度的内部控制缺陷对盈余质量的影响,发现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对盈余质量的影响更加显著。Lu et al. (2011)利用路径分析法揭示了在内部控制缺陷与盈余质量之间存在一个补偿效应(审计师的努力),表明当审计师发现被审计单位存在内部控制缺陷时,会付出更多努力并执行更多的审计程序,从而纠正部分盈余操纵,缓解内部控制缺陷对盈余质量的负面影响,但审计师努力的效果是有限的,并不能扭转二者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三)内部控制缺陷与资本成本关于内部控制缺陷与权益资本成本、债务资本成本的相关性也是国外学者广泛研究的话题。理论上,当企业披露存在内部控制缺陷时,表明企业的盈余质量更差(Doyle et al.,2007b;Ashbaugh-Sk aife et al.,2008;Chan et al.,2008;Lu et al.,2011),外部投资者面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更大,理性的外部投资者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必然会索取更高的风险溢价,造成企业权益资本成本增加(Easley and O’Hara,2004)。实证研究也验证了盈余质量和权益资本成本之间确实存在负相关关系(Francis et al.,2004),这提供了会计信息质量会影响的权益资本成本的证据。
目前,内部控制缺陷与权益资本成本的研究结论还不一致。Ogneva et al.(2007)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公司特征和分析师预测偏差后,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相反,Beneish et al.(2008)发现若公司披露其内部控制存在缺陷且内部控制未经审计,则会造成权益资本成本提高。同样,Ashbaugh-Skaife et al.(2009)发现相比于未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具有更高的beta值以及权益资本成本,但是权益资本成本会随着内部控制缺陷的修正而降低。Gordon and Wilford(2012)发现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和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成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同时他们还发现如果公司连续多年存在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权益资本成本会更高。Kim et al.(2011)认为权益资本成本的测量存在较大误差,这是导致内部控制缺陷与资本成本关系不一致的重要原因,而债务资本成本的测量基于信贷合约,误差更小。Kim et al.(2011)研究内部控制缺陷对公司贷款合约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第一,相比于不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贷款利率更高;第二,内部控制缺陷越严重,公司面临的贷款利率越高,具体地,存在公司层面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贷款利率高于存在会计层面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第三,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在借款时往往被贷款者附加更为严格的条款;第四,银行并不乐意贷款给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第五,当公司的内部控制缺陷得到修正后,相应的贷款利率下降。Dhaliwal et al.(2011)、Costello and Wittenberg-Moerman (2011)也得到了类似的结论。总体而言,绝大多数文献都支持了内部控制缺陷与资本成本正相关的结论。
(四)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定价一方面,从注册会计师的角度讲,如果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质量差,则注册会计师实施控制测试后,将控制风险评估为高水平,因此为了将检查风险降到可接受的水平,注册会计师会执行比正常情况下更多的实质性程序,导致审计成本增加(实质性测试的成本较高)。进一步而言,当注册会计师不信赖企业的内部控制时,直接转入实质性测试(不执行控制测试),将导致审计成本大大增加。因此,注册会计师出于成本补偿的考虑,倾向于收取更高的审计费用。另一方面,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缺陷,通常暗示财务报告可能存在更多的错报和漏报,会计信息质量较差,尤其是当企业控制环境无效时(如存在管理层不诚信或员工舞弊等情形),注册会计师面临的审计风险显著增大。因此,注册会计师出于风险补偿的考虑,审计定价也会更高。
Hoitash et al.(2008)就内部控制缺陷对审计定价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审计定价与内部控制缺陷显著正相关;二者之间的关系会随着内部控制缺陷的严重程度不同而发生变化,具体地,审计定价与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成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内部控制重要缺陷没有显著关系,另外,区分了不同类型的内部控制缺陷后,审计定价与一般性的控制缺陷关系最为显著,由此可见审计师区分了不同的内部控制缺陷,并据此收取不同的审计费用,这和Raghunandan and Rama(2006)的结论相反;与经过内部控制审计后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相比,未经内控审计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会导致更高的审计定价。Hogan and Wilkins (2008)基于审计风险模型研究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定价之间的关系,也证明了二者存在正相关关系。
(五)内部控制缺陷与市场反应披露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公司通常盈余质量更差(Doyle et al.,2007b;Ashbaugh-Skaife et al.,2008;Chan et al.,2008;Lu et al.,2011)。当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存在较高的不确定性时,投资者通常会意识到自身面临着较高的信息风险,当这种风险超过了可接受风险水平时,投资者倾向于抛出股票(Easley and O’Hara,2004;Lambert et al.,2007)。换句话说,公司披露内部控制存在缺陷会导致股票异常报酬率的负向波动,证明了公司披露内部控制缺陷具有信息含量。
Hammersley et al.(2007)研究了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对股价的影响,他们发现二者之间的关系与内部控制缺陷的严重性有关,其中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披露导致了股价的下跌。Beneish et al.(2008)研究发现披露未经内控审计的内部控制缺陷与股价的异常收益率成负相关关系,而经过内控审计并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则没有显著地影响股价。Beneish et al.(2008)发现高质量审计师的介入可以缓解披露未经审计的内部控制缺陷的负面效应。另外,Beneish et al.(2008)发现与非加速编报的上市公司相比,加速编报的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缺陷造成的市场反应较小,证明了小公司披露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向市场传递出更大风险。
(一)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影响因素齐保垒和田高良(2012)研究发现公司经营状况越复杂、会计风险越高、对内控建设投入的资源越少,越可能出现内部控制缺陷。董卉娜和朱志雄(2012)对2009年深市主板的上市公司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成立的时间、规模以及独立性与公司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概率显著负相关。韩丽荣和盛金(2013)研究发现,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更多地进行过兼并重组事项,并且这类公司的运营状况更为复杂,对于内部控制建设的投入也相对要少。
(二)内部控制缺陷的经济后果目前,国内关于内部控制缺陷经济后果的研究还不多,研究的话题与国外类似。其中关于内部控制缺陷与盈余质量的相关性,国内文献得出的结论和国外基本一致,即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有更高程度的盈余管理(叶建芳等,2012;许江波,2013;李万福等2014)。另外,不同严重性的内部控制缺陷对盈余质量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区别。许江波(2013)发现公司层面内部控制缺陷对应计质量的负面影响更大。李万福等(2014)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国内文献关于内部控制缺陷及其修正与审计收费的研究结论并不完全一致。我们在对国内文献进行梳理后,结论总结如下: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费用显著正相关(盖地和盛常艳,2013;张红英和高晟星,2014;李越冬等,2014)、内部控制缺陷修正与审计费用显著负相关(张红英和高晟星,2014)以及内部控制缺陷修正与审计费用关系不显著(盖地和盛常艳,2013)。国内学者也对内部控制缺陷与债务成本进行了研究。孔凡峰(2012)发现内部控制缺陷会造成较高的债务资本成本。刘中华和梁红玉(2015)采用两阶段回归方法,发现内部控制缺陷与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显著正相关;内部控制缺陷修正后,信贷约束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内部控制缺陷的实证研究进行归纳和梳理,不难看出国外在这方面的实证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且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都值得我们借鉴。与国外相比,我国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相关的文献数量还较为缺乏,尽管学者们对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影响因素和经济后果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是研究数据和研究方法仍存在不足之处,值得继续深入研究。
本文归纳了国内与内部控制缺陷相关的研究尚存在以下不足之处。首先,国内不少文献没有考虑样本的自选择性。2014年以前,我国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一直处于半强制披露阶段,交叉上市公司和国有企业率先实现强制披露,而规模相对较小的主板上市公司直到2014年才真正实现强制披露。国内文献在进行内部控制缺陷实证研究时,大多以半强制披露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即样本中既包含了强制披露的上市公司,又包括了自愿披露的上市公司,使得实证研究存在一定程度的样本自选择性,研究结论并不稳健。其次,国内不少文献在研究内部控制缺陷修正问题上,并没有采用差分法,即没有从动态的角度去考虑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缺陷修正后经济后果的变化。最后,国内文献在对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和认定上存在较大的主观性,而指引中指明内部控制缺陷的严重程度要根据其可能导致企业偏离控制目标的程度来判断,而有些文献简单把发生违法违规或者财务重述的上市公司认定为存在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样本,未免有失偏颇。针对上文提到的国内研究不足之处,本文认为后续的研究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改进。第一,随着越来越多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应当以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为研究对象,并采用如两阶段回归、倾向匹配得分(PSM)等方法来进一步克服样本的自选择性。2014年开始主板上市公司全部实现了强制披露,若能利用2014年以后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数据则可以避免样本的自选择性。第二,在进行内部控制缺陷修正的实证研究时,可以借鉴国外的研究方法,采用动态的差分法,使用该方法更能反映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修正后经济后果的变化,同时可以控制不可观测因素对实证结果的影响,缓解内生性,使结论更加稳健。第三,内部控制缺陷数据的采集应当以上市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为准,对于内部控制缺陷严重性的判断也应该基于公开披露的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中要求注册会计师对发现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和重要缺陷必须以书面的形式与董事会进行沟通,说明这两类内部控制缺陷对公司的负面影响较大,需要特别的关注。因此,本文认为后续研究内部控制缺陷严重性的经济后果时,可将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和重要缺陷归为一类,而把内部控制一般缺陷归为另一类。
我们还注意到,美国SOX302和SOX404要求上市公司披露的是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并不包括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相反,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中指明在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和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应该披露管理层和注册会计师发现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和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虽然,内部控制审计是针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且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并不影响到内部控制审计意见的类型,但是注册会计师仍需要在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声明发现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这说明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在我国受到了更多的重视,学者们可以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进行单独研究。最后,本文对国内文献梳理后,发现我国少有研究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与股价之间的关系,学者们可进一步研究,丰富该领域文献。
参考文献:
[1]董卉娜、朱志雄:《审计委员会特征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
[2]刘中华、梁红玉:《内部控制缺陷的信贷约束效应》,《审计与经济研究》2015年第2期。
[3]齐保垒、田高良:《基于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缺陷影响因素研究》,《管理评论》2012年第4期。
[4]叶建芳、李丹蒙、章斌颖:《内部控制缺陷及其修正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审计研究》2012年第6期。
[5]韩丽荣、盛金:《自愿性披露时期内部控制缺陷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我国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样本为例》,《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第1期。
[6]盖地、盛常艳:《内部控制缺陷及其修正对审计收费的影响》,《审计与经济研究》2013年第3期。
[7]许江波:《上市公司应计质量与内部控制缺》,《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年第8期。
[8]李万福、林斌、刘春丽:《内部控制缺陷异质性如何影响财务报告?》,《财经研究》2014年第6期。
[9]李越冬、张冬、刘伟伟:《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产权性质与审计定价》,《审计研究》2014年第2期。
[10]张红英、高晟星:《内部控制缺陷和审计费用关系的实证研究》,《财经论丛》2014年第8期。
[11]Ashbaugh-Skaife H,Collins D W,Kinney Jr W R,et al.The Effect of SOX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ies and Their Remediation on Accrual Quality.The Accounting Review,2008.
[12]Ashbaugh-Skaife H,Collins D W,Kinney Jr W R. The Discovery and Reporting of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ies Prior to SOX-mandated Audits.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7.
[13]Ashbaugh‐Skaife H,Collins D W,Lafond R.The Effect of SOX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ies on Firm Risk and Cost of Equity.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09.
[14]Balsam S,Jiang W,Lu B.Equity incentives and 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es.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2014,31.
[15]Beneish M D,Billings M B,Hodder L D.Internal ControlWeaknessesandInformationUncertainty.The Accounting Review,2008.
[16]Chan K C,Farrell B,Lee P.Earnings Management of Firms Reporting Material Internal Control WWeaknesses Under Section 404 of the Sarbanes-Oxley Act.Auditing:A Journal of Practice&Theory,2008.
[17]Costello A M.The Impact of Financial Reporting Quality on Debt Contracting:Evidence from 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 Reports.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11.
[18]Cumming D J,Hass L H,Tarsalewska M.Venture Capital and the Disclosure of Material Weaknesses in Internal Control.Available at SSRN 2640873,2015.
[19]Doyle J T,Ge W,McVay S.Accruals Quality and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The Accounting Review,2007.
[20]Doyle J,Ge W,McVay S.Determinants of Weaknesses inInternalControloverFinancialReporting.Journal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7.
[21]Easley D,O'hara M.Information and the Cost of Capital.The Journal of Finance,2004.
[22]GeW,McVayS.TheDisclosureofMaterial Weaknesses in Internal Control after the Sarbanes-Oxley Act. Accounting Horizons,2005.
[23]Gordon L A,Wilford A L.An Analysis of Multiple Consecutive Years of Material Weaknesses in Internal Control. The Accounting Review,2012.
[24]Hammersley J S,Myers L A,Shakespeare C.Market Reactions to the Disclosure of 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es and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ose Weaknesses Under Section 302 of the Sarbanes Oxley Act of 2002.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2008.
[25]Ho C A,Williams S M.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Board Structure and the Efficiency of Value Added by a Firm from Its Physical Capital and Intellectual Capital Resources.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Accounting,2003.
[26]Hogan C E,Wilkins M S.Evidence on the Audit Risk Model:Do Auditors Increase Audit Fees in the Presence of InternalControlDeficiencies?ContemporaryAccounting Research,2008.
[27]Hoitash R,Hoitash U,Bedard J C.Internal Control Quality and Audit Pricing under the Sarbanes-Oxley Act. Auditing:A Journal of Practice&Theory,2008.
[28]HoitashU,HoitashR,BedardJC.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A Comparison of Regulatory Regimes.The Accounting Review,2009.
[29]Kim J B,Song B Y,Zhang L.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 and Bank Loan Contracting:Evidence from SOX Section 404 Disclosures.The Accounting Review,2011.
[30]Lambert R,Leuz C,Verrecchia R E.Accounting Information,Disclosure,and the Cost of Capital.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07.
[31]Lin Y C,Wang Y C,Chiou J R,et al.CEO characteristicsandinternalcontrolquality.Corporate Governance:An International Review,2014.
[32]Lu H,Richardson G,Salterio S.Direct and Indirect Effects of 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es on Accrual Quality:EvidencefromaUniqueCanadianRegulatorySetting.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2011.
[33]Ogneva M,Subramanyam K R,Raghunandan K. 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 and Cost of Equity:Evidence from SOX Section 404 Disclosures.The Accounting Review,2007.
[34]Ou J A,Penman S H.Financial Statement Analysis and the Prediction of Stock Returns.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89.
[35]Raghunandan K,Rama D V.SOX Section 404 Material Weakness Disclosures and Audit Fees.Auditing:A Journal of Practice&Theory,2006.
[36]Rice S C,Weber D P.How Effective Is Internal Control Reporting under SOX 404?Determinants of the(Non-)DisclosureofExistingMaterialWeaknesses.Journalof Accounting Research,2012.
[37]Sloan R G.Do Stock Prices Fully Reflect Information in Accruals and Cash Flows about Future Earnings?.Accounting Review,1996.
[38]Zhang Y,Zhou J,Zhou N.Audit Committee Quality,Auditor Independence,and 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es.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2007.
(编辑彭文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