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洪林 李笑岩 赵冬梅 王利民 刘 菲 / 滨州医学院
麻醉解剖学课程分析和教学分析
曲洪林 李笑岩 赵冬梅 王利民 刘菲 / 滨州医学院
作为麻醉学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麻醉解剖学是从麻醉学角度来研究人体局部形态结构、配布规律及其临床应用的一门科学。我校针对招收的麻醉学专业学生开设麻醉解剖学迄今已有12年。本文从课程分析和教学分析两个方面对麻醉解剖学课程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麻醉解剖学;课程分析;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医学科学体系中各学科之间既相互渗透、融合,又高度分化,麻醉学专业作为医学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1]。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专业麻醉医师的培养起步比较晚,直至1996年由曾因明教授总编了全国高等医药院校麻醉学专业教材,我国麻醉医师的培养工作才算步入了正轨[2]。我校自2003年招收了第一批麻醉学专业学生,作为其专业基础课的麻醉解剖学迄今已经开设了12年,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以下从课程本身和教学两个方面对麻醉解剖学课程进行介绍。
我校招收的麻醉学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能从事临床麻醉、急救复苏、危重病救治、疼痛诊疗及其初步科研工作的专门人才”。作为麻醉学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麻醉解剖学是从麻醉学角度来研究人体局部形态结构、配布规律及其临床应用的一门科学,是人体解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本课程围绕麻醉学专业培养目标,在教授过程中侧重与临床麻醉、急救复苏、危重病监测与救治及疼痛诊疗等相关的人体形态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学生通过认知人体体表标志和各器官体表投影,观察人体各个脏器的位置毗邻关系,辨识血管、神经的走行以及探查人体局部的层次结构,在以往学习的系统解剖学知识的基础上,更好地掌握、熟悉和了解人体局部形态结构、配布规律及其临床应用,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临床学科及《麻醉生理学》、《麻醉药理学》、《危重病医学》、《临床麻醉学》和《疼痛诊疗学》等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程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我校在开设麻醉解剖学课程之初,对麻醉学专业学生是以“局部解剖学+麻醉解剖学”模式进行教学,即学生在同一学期内先学习64学时的局部解剖学,然后再学习54学时的麻醉解剖学,实验教学则采用局部解剖学标本进行观察和操作。此种教学模式持续几年后,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学理念的提升,我们结合麻醉学专业特色,把局部解剖学和麻醉解剖学两门课程的所有教学内容进行了有机的整合和优化,去除掉了局部解剖学,只教授88学时的麻醉解剖学课程,授课内容包括绪论、面部、颈部、胸部、气管插管通道应用解剖、腹部、盆部、脊柱区椎管、腰部、上肢、下肢、疼痛与手术反射等几大部分。因为麻醉解剖学属于形态学范畴,是麻醉学专业学生进入临床麻醉实践的基础和桥梁,所以我们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对标本的观察和实践操作上,每一章节的理论课都有相应的实验课跟随,而且我们较以前加大了实验课的比例,现在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比例为1:3.,即理论学时共22学时,而实验学时为66学时。
通过课堂的讲授及实验课的实践操作,在知识方面,使学生能够熟悉人体各局部内解剖结构的位置和相互毗邻关系,掌握各部神经的位置、走行和毗邻关系,了解主要部位的神经穿刺方法等;在能力方面,能掌握解剖操作的基本方法与技能,熟练使用外科常用器械进行人体标本剖查,并且在剖查过程中对人体的层次结构概况能正确的辨认和区别,同时能熟练运用学到的解剖学知识分析临床中疼痛的原因和麻醉治疗原则等;在素质方面,通过对麻醉解剖学课程的学习,在系统扎实的掌握与临床麻醉、心肺复苏、气管插管、重症监测与治疗、疼痛和手术反射等临床实践密切相关的解剖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严谨的学风和良好的医德,并具备较坚实的医学思维能力,为以后发展成为一名优秀的麻醉医师打下基础。
(一)学情分析
在知识方面,学生已经在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学习了系统解剖学课程,对于正常人体的组成、各系统器官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位置及毗邻关系都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和掌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学习人体各局部内解剖结构的位置和相互毗邻关系,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但有一些同学在学习系统解剖学过程中,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学习习惯,注重死记硬背而不是观察和理解。
在情感方面,目前我校麻醉解剖学开课是在大学二年级第二学期,学生在这个年龄阶段思维较活跃,记忆力强,对新鲜事物比较感兴趣,求知欲较强,希望能学习到和本专业密切相关的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对麻醉学专业而言,麻醉解剖学是教育部颁布的七门主干课程之一,所以大多数同学学习积极性很高,在麻醉解剖学课程的学习中投入了大量的心血。但也有少数学生由于学习能力欠佳或对大学学习任务没有正确的认识,学习态度消极,课堂经常出现迟到、早退现象,以致学习效果较差。
(二)教学分析
对于麻醉解剖学课程,一开始的授课方式是比较传统的局部解剖学的授课模式,即教师先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理论讲解,然后学生分组在人体标本上进行解剖操作实践,以对刚学过的理论知识进行验证,在学生操作过程中,由授课教师进行巡回指导。由于课程内容较多、记忆难度较大且容易出现混淆以及教学方式单调,解剖操作实践只是简单的对解剖结构进行验证等原因,无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我们对麻醉解剖学实验教学进行了探索与改革,开展了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PBL)。
在PBL教学中,我们授课教师在课前2-3周把和教学内容相关的临床问题(如臂丛麻醉的穿刺路径、麻醉范围、易损结构等)发布给每位同学,由学生自主分组利用图书馆或者网络资源查找资料,通过小组间学生的相互讨论对查找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和总结。在实验课进行相关操作时,重点显示与该临床问题相关的解剖结构,并将保留的图片或视频等影像资料插入自己小组制作的PPT中。然后各个小组分别应用PPT来讲解和分析临床问题,并回答同学们和授课教师提出的问题。最后,由授课教师根据各组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打分,得分计入期末考试成绩中。
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在麻醉解剖学教学中加入PBL教学,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但同时在教学中我们也发现一些不足之处,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我们现在承担麻醉解剖学课程授课任务的教师本身是临床医学专业的,而非麻醉学专业的,所以对于麻醉专业课程知识了解的并不多,很难将麻醉解剖学的知识和临床麻醉实践融会贯通。对此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麻醉解剖学授课教师的培养力度,进而使麻醉解剖学教学水平得到提升。
[1] 武志兵,李建忠,刘学敏,等.浅谈麻醉解剖学教学中的几点做法[J].解剖学研究.2012,34(1):58-59.
[2] 谭建国,彭珍山,范松青,等.麻醉解剖学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6,8(6):576-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