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旋
幼儿园数学活动是具体材料和游戏活动结合进行的抽象活动,对幼儿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数学活动由外部感知活动转变为内部大脑思维,需借助语言促进思维,培养幼儿学习数学活动的浓厚兴趣。本文对幼儿园数学教育中存在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有效性策略。
一、幼儿园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数学教学内容缺乏广度和深度。
当前幼儿园数学教材种类繁多,虽然《纲要》已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内容及目标,但是不够具体全面。内容浅、容量少,在广度和深度上远远不能满足当今幼儿智力及思维发展需求,而且内容重复较多,教师难以把握。由于现代信息化加速发展,智能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例如:中班教学了10以内数的守恒、比多少、相邻数等,到了大班还要学习数的守恒、数的组成和比多少,到了一年级还得学。这种无深度的重复教学,不但无法激发幼儿的兴趣,思维也得不到发展,而且阻碍教师专业成长。
(二)数学教学目标设置单一。
当前幼儿园数学教学中存在教师只为传授知识而教,幼儿只为学知识而学的现象,教学目标只是简单的知识层面的目标。教师对幼儿数学教学设置的目标缺乏技能及情感目标,活动中仅以学习数学知识为唯一目标,从而忽视诸如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等思维能力发展目标,导致幼儿缺乏对数学活动的学习兴趣。
(三)数学操作材料简单乏味。
幼儿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心,在幼儿阶段的学习中往往以兴趣为出发点,这就要求给幼儿提供的操作材料必须新颖、鲜艳、丰富多彩,材料大小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而定。然而,由于个别教师对操作材料在教学中所起作用的认识不够,教学中老是几套操作材料反复使用甚至不用,给孩子操作的材料少之又少或者没有。对于简单乏味的操作材料,他们易产生厌倦情绪,从而影响整个教学活动效果。
(四)数学教学方法和形式简单。
有的教师在考虑幼儿园数学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时,强调数学教学的直观性,片面依靠演示,把答案直接给幼儿。其次忽视幼儿的个体差异性,有的过高估计幼儿的接受能力,使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如“10”以内的加减法,教师直接出示数的组成,让幼儿看着组成列出算式,然后按着算式让幼儿编应用题。最后采取“填鸭式教学”,不管幼儿是否掌握,硬往幼儿脑子里灌死知识,造成幼儿被动接受知识。
二、提出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有效性策略
(一)改革数学教学内容,统一课程。
由于数学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决定了幼儿园数学教学应由教育部门统一部署,组织专业人员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由浅入深地、系统地加深数学知识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避免重复无效教学。
(二)准备丰富多样的数学操作材料。
1.材料的丰富多样性。利用幼儿熟悉的自然材料如石子、树叶、水等,废旧材料如纸盒、易拉罐、果壳、冰糕棒等,成品材料如扑克、积木、积塑玩具等,使幼儿置身于材料中与材料“交流”。如果操作材料有限,幼儿就不能尽情与之接触,操作材料也就失去本身的意义而成为一种摆设。
2.材料的层次性。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所致,幼儿间存在个性、智力、能力上的差异。为了使材料发挥应有作用,使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与提高,数学活动中准备的操作材料要做到难易结合、简复结合,使每个幼儿都能轻松自如地驾驭和使用材料,达到真正意义上自我发现、自由探索、自我发展的目的。
3.材料的操作性。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是幼儿与操作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幼儿通过对材料的操作和探索,发现问题,获得知识和能力。因此,数学活动中提供的材料必须有很强的操作性。
4.材料的多功能性。虽然数学活动要提供多样的操作材料,但不能太杂,要尽可能一物多用,既有利于幼儿发现操作目标,又能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
(三)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
1.教学方法多样化。在教学方法上,应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多采用一些幼儿喜爱的、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如游戏法、实物教学法、比较法等,激活数学课堂气氛,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2.组织形式生活化。如学习10以内数的加减时,可以给幼儿提供模拟生活场景的“安安超市”,让幼儿手持“钱币”自行挑选喜欢的商品,算出需要的钱数,在生活化场景中提高数学运算能力。
3.教学媒体现代化。借助多媒体课件生动有趣的声音、图像等多方位的刺激,更容易帮助幼儿释疑,解决活动中的重难点。如中班数学活动“给数字宝宝排队”,活动中利用课件,从易到难,让幼儿不断巩固数字及其排序,在游戏情境中掌握序数,其思维的深刻性大大提高。
(四)教学中关注幼儿的个别差异。
要了解每个幼儿的个性特征,就要深入观察幼儿,以及各方面发展水平。教师应该做到心系每位幼儿,在数学教育中及时观察幼儿的反应和各种表现,通过观察做出判断,找出幼儿数学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此外,对观察结果进行客观分析,找出适合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及时调整教育策略和要求。
(五)教学中的教学评价策略。
1.评价应科学合理。
教师的评价应激发幼儿自信,保护幼儿自尊心,调动幼儿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以及促进幼儿发展。
2.评价应具有针对性。
有的教师评价时使用“不错”、“很好”等一语带过,这样的评价缺乏针对性,不能对幼儿进行有目的的指导。
3.评价应指向教育活动的全过程。
有的教师习惯在活动结束时对幼儿进行简单评价,忽视活动过程中的及时赞扬;有的教师则忙于操作材料的整理,而对幼儿教学过程中的活动状况不做任何评价,不仅不利于对教学过程的调节、控制和反馈,而且对幼儿活动中的表现不能及时强化或纠正,幼儿渴望得到评价的心理需要得不到及时满足。
总之,幼儿园数学教育是在具体材料和游戏活动中进行的抽象活动,是培养幼儿对数学兴趣的教学活动。教师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使之思维充分得到发展,在学中玩、玩中学,幼儿一定会对这门学科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