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兰平
摘要: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除了探讨本学科自身规律以外,还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实际,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教会学生思维。而在众多的语文教学方法中,课堂提问的艺术显得尤为重要。课堂提问是贯彻教学意图,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在语文教学中,恰当的提问,对于准确了解教育对象,开发学生智力,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检查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都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语文课堂;课堂教学;课堂提问;提问艺术
有趣高效的语文课堂离不开提问,好的提问常常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学生,拨逗着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然而能真正把握提问艺术的老师并不多。笔者认为目前语文课堂提问主要存在以下一些误区:第一,学生难以理解问题本身,而老师又不能化直为曲,不善于用另一个问题来诱导学生;第二,对问题的设计没有梯度,不能按照由易到难的逻辑顺序,并且问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是一样的问题;第三,接二连三的满堂问,不少老师把语文课堂变成了一个专门回答问题的场所,学生也感到十分厌倦。并且问题与问题之间的间隙太短,让学生忙得晕头转向、不知所云;第四,把答案限制得太死。以上种种提问的做法,都是不科学的,它不仅收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会扼杀学生学习积极性,更不用说锻炼思维能力了。
课堂提问是师生互动的一个环节,贯穿在所有课堂教学模式中。有效的教学提问能起到激发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参与、启发学生思维,实现信息反馈等作用。提问作为一个要素,要让提问成为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过程,教师需要掌握提问的一些技巧。那么,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有效提问呢?
一、语文课堂的提问要围绕重难点展开
教师对语文课堂上所提出的问题应在备课时精挑严选,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要围绕中心,有的放矢。要根据教学的目的、重点和学生的难点提出问题,削枝强干。设计的关键问题,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弄清课文的实质,设计的主问题,能引导学生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设计问题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课文的重点、难点处;学生易混淆、易忽略而又与理解课文内容关系密切处;文章画龙点睛处;能触发学生想象联想,发展其创造性思维以及“铺路搭桥”处等。
二、语文课堂提问要掌握到“度”
教师设计课堂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教师所提的问题应符合学生实际的认识水平和想象能力。《学记》中说:“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课堂提问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度”,要善于在“度”的多层次中选择最佳切入点。
首先要注意提问一定的难度,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结合具体课文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精心设置问题,其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有一定的思维量,而不能是简简单单的用“是”、“对”、或“不是”、“不对”来回答的问题,因为只问“是”“非”对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衡量学生的知识质量都是不利的,在“是”与“非”的判断中必然有侥幸答对的,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存在有侥幸答对的心理,养成不愿积极思考的不良习惯。要使问题有一定难度需要注意三点:一要有新意,有一定的开放性,给学生提供展示个性自由发挥的空间,不要刻板僵化;二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有的放矢;三要有一点思维含量,一般直接在课本中可以找到答案的问题要少些,让学生经过思维加工后找到答案的问题多些。
三、语文提问要注意“引导”
课堂上既要注重师生互动,也要注重同学间的互动。教师要针对所有学生提问,可以叫一个学生回答,但决不能让其他学生脱离思考;一个学生回答后,再问其他人是否有不同意见,或由其他学生评价、补充。这样所有的学生都会认真地思考问题。一人答问发言时,其他人必须放下手中所有的事,抬头转身注视发言者,并认真思考别人的发言是否正确,讲得好,鼓掌认可;还有不足,举手补充;教师在理答时,要善于追问,有追问,才有探究,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让学生自己去归纳总结所有的结论,在追问中生成。面对学生正确的应答,不要急于表扬;面对错答,也不要急于否定;应该引导他说出思考的过程,说说答案的由来:“你为什么这样说?理由是……?”
四、语文提问要由浅入深,化难为易
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提出的问题是不是越深越好呢?当然不是。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生活阅历尚不丰富,认知水平尚处在“初级阶段”,因而课堂提问必须符合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若问题难度过大,学生一时无从回答,势必导致思维“卡壳”和课堂“冷场”,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对一些较难较深,学生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教师要适当进行“深题浅问”处理。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有效的课堂提问,达到启发学生心智,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当然,提高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每个语文老师非常关心和必须解决的问题。那么,在教学过程中,究竟该采取什么样的提问方式?教师要联系实际,优化提问内容,把握提问时机,讲究提问技巧,不断提高自己提问的能力,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