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要诺贝尔奖

2016-12-26 10:14杨兴文
初中生世界·七年级 2016年12期
关键词:诺贝尔文学奖萨特诺贝尔奖

杨兴文

1964年10月15日,法国作家让-保罗·萨特在《费加罗文学报》上看到消息,自己被诺贝尔奖评委会提名,而且有可能获得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当时萨特并不知道,颁发诺贝尔奖不用征求受奖者的意见,认为只要自己及时写信阻止,评委会就取消他的获奖人资格,不会把奖颁发给他。

当天看见消息后,萨特立即给瑞典皇家科学院写信,请求他们取消给自己颁发诺贝尔文学奖的决定,否则他准备果断拒绝领取。第二天清晨萨特很早就起来,匆匆去邮局把措辞委婉、意思明确的信发出去,回家的时候他估计,以后不会再有人提到自己,从此可以安心地进行写作。

让萨特感到非常意外的是,瑞典皇家科学院根本不顾他的意愿,最终还是将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他。评委会授奖给萨特的理由是:“他那思想丰富、充满自由气息和探求真理精神的作品,已经对我们的时代产生深远影响。”

在得知获奖的消息后,萨特由于没有更早地知道这件事的酝酿而觉得无比遗憾,面对前往瑞典参加颁奖仪式的邀请,他连忙拟定一份“作家应该拒绝被转变成机构”的特别声明,由他在瑞典的出版商委派一位代表,于当年10月22日在斯德哥尔摩宣读,说明自己果断拒绝诺贝尔文学奖的多个因素。

诺贝尔文学奖荣誉较高,奖金丰厚,对于各国作家的吸引力非常强大,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对很多人来说是终生梦寐以求的事情。听说萨特竟然不要诺贝尔文学奖,许多人不约而同地认为,他的拒绝属于装腔作势,是在绞尽脑汁地炒作,企图引起更多的人关注,等到颁奖的时候,他不但会去领奖,并且会去得万分匆忙。

萨特需要维护自己的独立人格与自由精神,在始终坚定不移的拒绝下,最后他的确没有去领诺贝尔文学奖,那些心里充满怀疑的人,立刻对他刮目相看。在萨特看来,人格比金钱和荣誉更加重要,只有坚持自己做人的原则,才能给他人留下伟大的形象。

(摘自《幸福·悦读》2016年07期)

猜你喜欢
诺贝尔文学奖萨特诺贝尔奖
诺贝尔奖知多少
自因还是自为?*——萨特自因理论探究
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萨特的电影剧本创作与改编述评
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诺贝尔奖离我们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