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华
摘 要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逐渐成为高职院校舆论的主要阵地。高职院网络舆论与其他舆论相比,由于其知识水平高、参与意识强、心理重、个性特征明显、不稳定性强,存在很强的特殊性,造成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的易发性、普遍性。新媒体背景下,如何治理高职院校网络舆情危机已是迫在眉睫。
关键词 网络舆情 高职院校宣传工作 新媒体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作为新媒体的主要阵地,逐渐确立了其在社会信息传播中的主导地位,已成为公众信息中心和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主要载体,表达意见。公众情绪、态度、意见和要求的公众表达形成网络舆情,是社会条件和舆论的体现和参考。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由于其知识水平高、参与意识强、心理重、个性特征明显、不稳定性强,所以与其他网络舆论相比有着很强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使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的易发性、普遍性。
作为高职院校学生,他们既有社会网民关注的热点、焦点和敏感问题主观性和自觉意识,又有在校高职院校学生这个特定年龄阶段、特定知识层次的群体所关注的特殊问题,而且由于新媒体在高职院校学生中的广度和网络民意的产生和传播渠道也很广,覆盖面大。新媒体背景下,如何治理高职院校网络舆情危机已是迫在眉睫。
1高职院校网络舆情危机治理的重要性及紧迫性
1.1高职院校网络舆情危机治理的重要性
1.1.1高职院校网络舆情是校园文化的载体
随着网络社区的兴起,校园文化已经从有形的阶段向虚拟的网络社区转移。比如各高职院校的BBS、百度贴吧、校内网论坛、各种聊天群(室)等。高职院校网络舆情,无论是负面的还是健康的,都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校园文化的健康度。
1.1.2校园网舆情是校园窗口
网络舆情信息中包含的,直接反映了当前学生关注的焦点话题或可能关注的问题,分析了这些舆论的思想趋势有助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特别是对那些负面的舆情进行深入剖析,有助于把握问题的实质,提早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避免高职院校学生被负面舆情所误导。
1.2高职院校网络舆情危机治理的紧迫性
1.2.1网络舆论的特点和新变化使得高职院校学生网络舆情的动态难以准确把握
一方面,网络的自身特点决定了网络舆情的难以把控,另一方面,它也关系到高职院校学生网络活动的习惯。以往高职院校BBS的人气最旺,但随着BBS的控制趋严,一些更加宽松的网络社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
1.2.2社会矛盾多发期与日益增多的校园不稳定因素叠加,大大增加了高职院校网络舆情工作的难度
随着95后步入校园,他们喜欢在互联网上表达自己的意见,而不是向老师或辅导员写信、谈心。
2高职院校网络舆情危机处置的措施与技术
蓝翔高级技校副校长与教师带领学生异地斗殴、陕西国防职业学院教师偷拍女学生洗澡被打……在互联网越来越多的从两所高校的公共舆论危机再次把高校的舆论管理和应对问题推向公众。从近年高职院校网络舆情事件来看,高职院校网络舆情危机大多数是由于校园突发事件所引起的,并容易引起网上谣言、谩骂四起,同时,罢工、游行和示威的声音充斥着网络,造成学生的不安全感,情绪极端,扰乱了校园的正常秩序,一旦处置不当或不及时演变成公共危机。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已进入舆情热点的高发期,突发事件频发。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地应对高校的隐性或突发性的爆发,甚至是高校舆论危机的爆发,是目前各大高校的必修课程。
2.1准确预警、全面监测,提升舆情分析能力
由于其具有高速性、可扩展性、交互性、实时性等特点,使得网络环境变得更加复杂。作为高职院校网络舆情其生成主要有两种路径:一种是自上而下的方式,即由高职院校各主管部门及院系发布官方信息和意见,如高职院校公布的信息、新闻网站的相关报道、教师和学生的网上访谈和论坛等;另一种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方法,主要是由学生或人通过论坛、新闻评论等形式的高校舆情收集。特别是后者因学生及校外人士参与度高、表达自由度大、意见交互便捷,其舆论反响较大,并且存在舆论主体相对模糊、舆论内容多元、缺乏理性引导等不足,成为高职院校网络舆情传播与管理中的突出问题。
因此,作为高职院校,当前如此复杂的网络环境下,首先要做好高职院校网络舆情预警工作,提升自己对负面信息的预警能力,做到早发现、早行动、早解决,不给舆情危机发酵的时间和空间。其次,在危机事件爆发后,要从事件发生、发展、高潮、结束的全过程对事件舆情走向、动态实时全时段监测,做到知己知彼,保证高职院校舆情危机应对的精准性。在媒体上,如监测采集分布微博客、论坛、博客、贴吧、微信等平台的新闻报道,媒体评论,评论和分析相关数据,发现节点引发舆论危机,然后有针对性的制定处置策略,达到最大化高职院校舆情危机处置效果。
2.2真诚沟通,及时回应,提高高职院校公信度
在事件的早期阶段,舆论的焦点往往是事件的真相,无论是报告还是信息是否是真实的。在这个时候,公众往往从新闻媒体和官方公告中找到真相。如果此刻新闻媒体和官方的忽视、信息不透明、阻塞,会造成公众恐慌,不相信官方的所作所为,发生或导致骚乱,骚乱,这种消极的社会行为。所以当高职院校遭遇网络舆情危机事件时,如果高职院校官方及主流媒体面对学生对真相的期待有稍加迟缓或犹豫不决,不能给学生一个正确、满意的回答时,学生就会焦虑、迷茫和彷徨。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将试图窥探所有轻信道听途说,并通过网络分享流言蜚语、曝光,一些极端行为的蛊惑和煽动下。
因此,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处置网络舆情事件时,一定要端正工作态度,多渠道、多方法全面了解事件真相,不推卸责任,勇于承担应负的责任,第一时间向公众或受害者告知真相,并真诚、公开、及时沟通,不进一步激化矛盾,赢得公众的理解和信任。当高职院校舆情危机发生后,高职院校及相关部门应尽快成立调查组,对网上流传的信息进行事实调查,并及时对调查结果进行通报,还原事件真相,解决学生和公众缺乏真实性而产生的焦虑、不满意和恐慌。只有充分保护和尊重学生和公众的知情权,他们才能区分对与错,不通过谣言,不传播谣言,并自觉参与处置事件,把事件变成一个有利的方向。更重要的是,高校的快速调查,及时回应了高职院校学生和公众的态度,在公众心中的信心,也更有利于舆论的引导和处置。
2.3善于借助媒体,培养意见领袖,强化引导能力
随着新媒体的兴起,网络舆情传播出现新变动。一方面,在大众传媒中,大众传媒的信息传播往往会给社会成员中的一些意见领袖,然后传播给所有的舆论领袖。另一方面,在沟通的形式上,传统的方式不仅是专家评审,更是现在的观众相信,更多的普通人,如主持人,对博客的评价和分析。从受众接受方式来看,与传统的被动接受的专家在网络时代相比,媒体将丰富多彩的各种信息呈现在人们面前,为他们的选择,受众大大提高了主动性。在众多的高职院校学生中,近年来涌现出了一些草根舆论领袖,他们拥有更多的话语权优势。这些普通的学生,个人权力薄弱,但大量的人,可以在特定的时间成为意见领袖,有着巨大的影响,从而给高职院校网络舆情带来更大的影响。
为此,高职院校网络舆情危机处置中,要善于借助媒体及时准确地发布信息,以赢得学生和公众的理解、参与和支持。面对社会问题,要善于利用媒体,有针对性的指导、说服、化解矛盾,理顺情绪,达成共识。同时,高职院校应以培养意见领袖为目标,在学生中广泛挖掘、选拔那些政治上可靠、思想进步并热衷于传播消息和表达思想的“草根”意见领袖们,让他们在网络舆论危机中发出主流言论。通过使用媒体和舆论领袖的结合,将舆论的偏见,引导到我们制定议程,并最终回到轨道上来。
2.4重视校园媒体建设,降低网络舆情危机危机
高职院校学生作为使用新兴媒体最为普遍、最为活跃的群体,网络对其的影响是无处不在的。高职院校主流媒体如果对他们失去影响力和诱惑力,他们就会渐渐地把注意力放在百度贴吧、BBS论坛、QQ群、博客和聊天室等网络媒体上。一些学生甚至可能会散播一些小道消息和极端的观点,演变成社会不稳定因素。为此,我们必须大力加强主流媒体的改革创新和网络媒体的受众,主动控制话语权。报纸、广播、电视、学院网站、官方微信、微博等媒体要狠抓教学、后勤、就业等一系列学生关注的方面,积极开展积极的报道。每年要做几次重大典型报道,让学院的中心媒体与学生保持高频率见面。通过一定数量的积极报道,在指导思想上有积极的影响,影响学生的价值取向,把他们的思想部署到党中央的路线方针和学院的基本制度上来,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关心学校建设发展的大事上,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不做有损于学校形象的事情,降低高职院校网络舆情危机。
2.5强化舆论互动机制,促进学校与师生的和谐
在传统的学校信息传播机制中,一直以线性传播、传播内容缺乏针对性和新鲜感,传播方式为“你传我受”,学生作为目标,只是勉强接受的政治说教和灌输,没有话语权。这一单一的沟通直接造成了学校与师生沟通的“断层”,师生主体的主体性薄弱,不利于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认知。造成一旦突发事件的发生,这种并不自由流动的互动渠往往会成为高职院校网络舆情危机上涨的“助推器”。
在这方面,学校平时需要注意互动渠道建设,建立线上线下的“学生热线”栏目,对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热点问题,都要予以耐心、充分、详细的解答。同时,建立高职院校新闻发言人制度,围绕本校的工作重心,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新闻发布会。在一些特殊敏感时期,如:学校推出新举措、新教学改革,完善学生管理条例、宿舍食堂价格调整收费标准等,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详细讲解新政策的内容和实施的意义,耐心细致地回答学生的各类咨询。良好的舆论互动机制,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管理学校事务的积极性,尽量减少与学校之间的摩擦,消除彼此间的误会,促进学校与师生的和谐共处。
3总结
网络舆情危机管理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工作,尤其是高度繁荣的“自媒体”背景下,任何时刻一旦放松了管理,对高职院校声誉、品牌造成严重的负面效应,同时干扰正常的高职院校工作推进。所以高职院校网络舆情危机处置需要从硬件、软件、意识三个方整体入手,建立联动的预防、应对、处置、修复机制,最终织成一道严密的防护网,把高职院校网络舆情危机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1] 聂峰英.自媒体时代下高校网络舆情预警指标体系与机制研究[J].江苏高教,2016(1):36-38.
[2] 孙莉玲.大数据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研判与治理[J].江海学刊,2016(3):204-209.
[3] 付婷婷,徐小强,何兴杰,等.网络舆情语境下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处置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2):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