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监督的反腐成效研究

2016-12-26 09:54付庆伟
现代商贸工业 2016年27期
关键词:刘铁男威慑网民

付庆伟

摘要:网络监督作为一种新型的监督形式,使传统监督中的体制外监督处于虚置的状态得到改变。为此,将网络监督的反腐成效分为过程成效和预防成效。过程成效体现在网络监督运行环节与反腐过程的互动关系上,通过个案研究发现网络监督与反腐败可以实现良性互动。预防成效体现在对官员的威慑上,通过访谈法整理为态度威慑、行为威慑和文化内化威慑。在此基础上分析网络监督的反腐成效的影响因素,进而提出完善网络监督的对策。

关键词:网络监督;反腐成效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27.033

网络监督、反腐败是一个动态的运行过程,这两者之间具体环节的互动关系如何,网络监督作为一个变量,是怎样一步步影响反腐成效的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本文对于反腐成效的分析,将反腐成效分为过程反腐成效和预防反腐成效,其中过程反腐成效通过个案分析,探讨网络监督与反腐过程之间如何实现良性互动,全面考察网络监督对于反腐成效的影响,来源是互联网报道。预防反腐成效,即网络监督对反腐败的威慑预防作用,通过结构化访谈获得。在此基础上,考察影响网络监督的反腐成效的因素,进而提出完善网络监督的对策。

1网络监督的反腐成效——过程成效

1.1网络监督和反腐败运行过程的理论分析

从静态结构来看网络监督的反腐成效有两个要素,网民的网络监督和反腐的过程;从动态运行来看包括网民的网络监督与反腐败过程的互动关系。通过总结网络监督的案例,并参考网络舆论的生成机制(公共议题—网络互动—网络舆论—催化或弱化—跟进或过滤—传统媒介),本文将网络监督的运行过程归纳为:网络曝光—网络关注—媒体报道—网络传播—政府部门介入—网络跟进—网络讨论;而在中国监察部网站信息公开中工作程序规定,反腐败过程为:获得相关信息、受理、初核、立案、调查、处理、反馈。

以下本文将通过案例,考察网络监督作为一个变量,是如何影响到反腐败的一些重要环节,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到底如何。

1.2刘铁男事件管窥网络监督的反腐成效——过程成效

2013年5月,媒体报道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铁男涉嫌严重违纪。而早在2012年12月,《财经》杂志副主编罗昌平向中央纪委举报,部级高官刘铁男存在学历造假、官商勾结和生活作风问题,随后引发广泛关注。而相关举报内容当天被国家能源局声明是“纯属造谣污蔑”,随后刘铁男仍然出席各种会议。长时间的沉默引发网络的各种猜测和情绪化表达。2013年8月,中国监察部网站发布信息:刘铁男由于严重违纪违法,已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首先,网络监督中的网络曝光环节促进了反腐成效,开启了反腐败过程中的获得信息环节。微博举报,运用网络工具引起了网民关注,舆论压力导致了能源局的公开回应。网络曝光使得政府部门通过网络获得了相关的信息。

其次,网络关注和媒体报道环节明显促进了反腐进程,启动了反腐败过程的受理、初核、立案等环节。舆论之下终于看到进展:中央有关部门已经开始立案调查。由此可以看到,网络关注使政府部门介入,这对于反腐败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环节,而网络监督的持续关注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再次,网络跟进推动反腐败的调查和处理进程。到底查不查、官方有没有核实等话题不断出现。持续的网络跟进形成巨大的舆论压力。很快,中纪委宣布:刘铁男涉嫌严重违纪,正在接受组织调查。网络跟进推动了反腐过程中的调查环节。

复次,反腐败过程中的反馈环节进一步引起网络讨论,网络讨论形成的反腐文化共识进一步提高了反腐成效。

可以看到,网络监督的运行环节与反腐败的运行过程的互动关系明显,并且呈现出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

2网络监督的预防反腐成效分析

网络监督的预防成效,指的是网络监督的威慑作用,因为网络监督的存在,导致公权力的行使者在态度、行为和行政文化上的改变。通过访谈资料的归纳整理,将网络监督的预防成效分为:态度威慑、行为威慑、文化内化威慑。共访谈44人,主要采取网上访谈和面对面访谈的方式获取数据。

其中,37份原始材料显示对网络监督预防反腐成效的肯定,6人认为关联不大,1人认为网络监督的反腐成效没有那么明显。通过收集到的43份访谈的原始资料,我们可以看出当前网民对于网络监督的预防反腐成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综上,网络监督作为一种变量,可以通过具体运行环节实现与反腐过程的良性互动,实现过程反腐成效,可以实现威慑权力行使者的预防成效。而我们在看到网络监督优势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制约其反腐成效的因素。

3当前影响网络监督的反腐成效的因素

3.1网络监督亚文化的存在制约反腐成效

有些年轻的网民群体存在明显的亚文化特征:法律意识淡薄、仇富仇官、非理性等。这些特征导致有些网民在评论之时明显带着情绪化色彩,使得反腐机构的精力被一些煽动夸张的消息分散。

3.2网络反腐的外部推动机制与传统的内输入机制难以充分对接

网络监督反腐是一种外部推动的输入机制,与传统的政府内部处理的内输入机制存在冲突。网民的压力主要体现在微博、论坛等方式上,导致无法及时进入政府部门的视野,导致反腐功能受限。

3.3网络监督的效果受到网民个人身份、影响力和地位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出现“网络贵族民主”的情形

网络监督的参与主体中可能真正的利益相关者受到影响力和地位等条件的限制,并不能真正参与进网络监督中来,而这些利益相关者往往掌握着有价值的对反腐至关重要的信息。

4网络监督反腐成效的完善对策

4.1构建理性和合法的网络监督文化

理性的网络监督文化可以一定程度上合理的引导舆论的走向,一定程度上避免网络监督亚文化带来的情绪化、非理性化和泡沫化;针对非理性的网络暴力,加强宣传提高网民的法律意识,从而引导网民理性和合法的表达。

4.2做好网络监督这一体制外监督形式与体制内监督的无缝对接

体制外网络监督的及时关注跟进和体制内监督反腐机构的及时回应无疑将提高反腐成效。一方面,网络监督的网民要有问题聚焦意识,有意识的提高关注的强度才能进入政府视野;另一方面,政府部门面对碎片化的网络监督信息也需要关注。

4.3拓宽网络反腐渠道

政府也可以提供更加便捷的反腐通道,将真正的利益相关者纳入进来。例如,2016年网民打开互联网络浏览器就可以在右上角发现多了一个“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类似这样的举措的不断完善,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网络监督的反腐成效。

参考文献

[1]徐秀勇,杨嘉.网络监督:成因、局限与政府应对[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0,(1):21.

[2]周建国.网络监督: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J].视点,2009,(2):44.

[3]操世元,唐静.网络舆论监督的政治学分析基于政治参与的视角[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2,(12):21.

[4]吴玉英.网络反腐:缘起、困境及对策[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9,(5):80.

[5]杜治洲.基于惩治腐败有效性模型的网络监督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0,(7):15.

[6]郭小安.网络民主的可能及限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162.

[7]工作程序[EB/OL].中央纪委监察部,http://www.ccdi.gov.cn/xxgk/gzcx/201308/t20130821_45335.html,20130828.

[8]潘琦.媒体综述刘铁男案始末:自被举报后鲜少出现[EB/OL].法治周末,http://news.sina.com.cn/c/2013-05-15/113527 128820.shtml,20130515.

[9]郭小安.网络民主的可能及限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242.

猜你喜欢
刘铁男威慑网民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网络空间威慑研究及其关键问题
刘铁男被提起公诉
刘铁男落马
伊拉克战争中美伊双方战略 威慑与反威慑的特点及启示
论新中国建立后常规威慑思想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