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视角下的英汉爱情隐喻差异研究

2016-12-26 15:49周玉亮
考试周刊 2016年97期
关键词:比较研究英汉

周玉亮

摘 要: 本文阐述了英汉爱情隐喻不同的表现形式,并分别从环境体验、思维模式、文明起源和宗教信仰角度对英汉爱情隐喻差异情况进行了原因分析。

关键词: 认知视角 英汉 爱情隐喻 比较研究

一、引言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人类思维和对自然世界认知活动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我们可以借助隐喻,用具体的、熟悉的、已知的一类事物去理解和体验抽象的、复杂、未知的另一类事物。隐喻在情感概念的形成和理解过程中的作用,伴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在人类最重要的人生体验——情感之中,爱情是最神秘复杂而又抽象的情感体验,具有特殊的地位和重要性。爱情并不是难以表达的,而是蕴含着丰富的概念内容,人们可以利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表达爱情、歌颂爱情。英汉爱情隐喻受两国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习俗的影响,表达形式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二、英汉爱情隐喻不同表现形式

人类具有相同的身体和物质体验,在认知上存在共性,每天都在感受和体验爱情的酸甜苦辣,因此英汉爱情隐喻具有一些相似性。比如在英语和汉语中都有“爱是旅程”的概念隐喻。英语中有“We may have to go our separate ways”,“It has been a long, bumpy road”等说法,汉语中也有相似说法,比如“情长路更长”,“爱情之路布满荆棘”等。

下面笔者着重探讨它们表现形式的不同之处。

(一)汉语中独特的爱情隐喻表达形式

1.以农产品隐喻爱情

中国是农业大国,自古男耕女织的生活方式深入人心,代代相传,因此爱情隐喻和农产品有莫大关联,比如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样对爱情的泣诉,有“糟糠之妻不下堂”的说法,当然也有“爱情是吃醋”这样的隐喻。

2.以双栖动物隐喻爱情

很多成双成对的动物在汉语中用来代表爱情,成为汉语隐喻的独特之处,比如“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得成比目何辞死,顾作鸳鸯不羡仙”及“思为双飞燕,衔泥筑君屋”等。鸳鸯、比翼鸟、双飞燕这些动物对于中国人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代表着相爱的双方不离不弃、不可分割。

3.以缘分隐喻爱情

汉语中有“爱是姻缘”的表达,源于佛教中的“缘分”一词,道家认为姻缘是前世注定的,因此汉语中有说法“千里姻缘一线牵”。张爱玲的小说中论男女主人公的爱情,也说“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迟一步,遇上了也只能轻轻说一句‘哦,你也在这里吗?”。

4.以阴柔之物隐喻爱情

中国人认为爱情属阴柔之美,所以偏向于用阴柔之物来代表爱情,水、月等这些往往被看成是含蓄、委婉、阴柔的东西,常常出现在爱情隐喻之中。故诗文里有“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二三载,如鱼似水相知”等,就连情歌里也唱“月亮代表的我心”,还有“花前月下”、“花好月圆”等相似表达。

(二)英文中独特的爱情隐喻表达形式

1.以诸神隐喻爱情

西方人最尊崇的要数基督教,《圣经》是其最广泛流传的基督教教义。英文中有“I idolize you.”这样的表达,说明爱常常被认为神一样,以此反映出心上人在心目中的重要地位。相似表达还有“She was carried away by love.”,“He put her on a pedestal.”等。

2.以太阳隐喻爱情

与汉语里趋向于用阴柔之物代表爱情不同,英文中偏向于用太阳这样阳刚的事物来歌颂爱情,英文里有爱情隐喻“You are my sunshine.”来表达“Love is sun.”这样的概念。

3.以商品和甜食隐喻爱情

英国自十八世纪以来就已经是发达国家,商品经济比较发达,所以英语里有“Love is commodity.”这样的爱情隐喻。另外,甜食是西餐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所以西方人喜欢用甜食来隐喻爱情,如用“sweet heart”“honey”等称呼爱人。

三、英汉爱情隐喻差异性原因分析

隐喻形成来自一定社会产生的文化体验,包括饮食、衣服、住所、旅行、社会、政治、经济、宗教信仰等。中英在民族价值、文化标记、宗教、地理位置、生产方式、观察角度、细节程度等众多方面呈现差异,因此形成不同的隐喻。

(一)不同的环境体验

环境决定生活方式,而生活方式影响人们的思考模式。中英不同的环境对人们的思维和行动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中国幅员辽阔,适合耕作,农业是主要的产业。任何朝代,农耕对一个部落兴旺和衰落起决定性作用。农业在中国历史上如此之重要,农业就像潺潺河流,流过万亩粮田,灌溉着中国的大地。中国人喜欢宁静、简单、有规律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男耕地来女织布,这是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这种自给自足的农业文化极大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行动和性格,农耕的生活方式深深地影响了汉语里的爱情隐喻概念。汉语习惯在隐喻里使用很多农业成分,因为中国文化就是农产品丰富经历的结晶。自然而然,中国人把爱情理解成农产品,比如“丝”、“网”、“醋”等,因此就有了“情丝剪不断、理还乱”,“我坠入了情网”,“吃醋”等表达。此外,还用一对植物或动物来体现爱情,比如“鸳鸯”、“双飞燕”、“连理”、“并蒂莲”等,这也是因为农业背景的缘故。

英国是一个岛国,大海包围,土地有限,与中国形成很大对比,航海在英国人生活中起重要的作用。我们从十四行诗中不妨看到,诗人视他的爱人为天上的星星,为航行的水手指明前行的方向。英国人擅长捕鱼、航行,为了改善经济和丰富产品的多样性,他们要和其他国家交易,用海产品交换农产品,商业在英国是普遍现象。因此,这自然而然影响了英国人的思维和他们对爱情的概念,才有了那么多的像“改变”、“拥有”、“花销”等词在英文爱情诗篇中。

(二)不同的思维模式

隐喻是思维的一种形式,尽管人类思维遵循着普遍规律具有相似性,但是不同的国家有自己思维的特点,思维具有民族性。中英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反映在隐喻这种人类认知方法中,使得英汉呈现出不同的爱情隐喻的表达。

中国人含蓄内敛,不轻易表达他们内在的情感。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在恋爱关系中,交往的双方关系微妙,说话委婉,言语克制,互诉衷肠往往间接而又含蓄。汉语里有隐喻“爱是相思”,说明中国人表达爱情更隐晦含蓄。女性对男性的交往更被动,也不轻易被打动。为了证实对方的爱是忠贞而坚定,往往会有一系列测试。中国人看中结果的成功,认为“和为贵”。处理关系时,他们会建议爱人们结合在一起而不是拆散他们,“宁毁十座庙,不拆一桩婚”。一旦恋爱关系确定下来,爱人们就总会尽全力去维护。

西方人浪漫、热情而又大胆,在他们眼里,爱情是生活里至高无上的幸福。生活里没有爱情,就无异于失去了无限的快乐。因此,他们喜欢用直接、温暖的方式表达情感,勇敢地吟唱爱情之歌,就有了“爱情燃烧着我”的说法。在西方文化思维中,玫瑰代表浪漫、大胆和热情,西方人用火红的玫瑰来象征爱情,会用“我的爱情就像一朵红玫瑰”来隐喻爱情。西方思维主要受到现代工业化的影响,强调规则和收益,宣扬个人主义和本我主义,对他们的婚姻更是理智。婚姻是建立在爱情基础上的,爱情来了就聚在一起,爱灭则人散,不太易受爱情之外事务比如孩子和财产的干扰。

(三)不同的文明起源

中西方文明的根本差异在于它们的起源。中国文化源于儒家和道家思想,孔孟之道渗入国人的认知形式和思维模式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道教认为宇宙万物由相对的两方面组成,由所谓“阴阳”法则控制,阴与阳是对立面,彼此相生相克却又生生不息。当阴与阳平衡和谐时,事物就会宁静、平和,而阴阳失衡时,就会引起混乱和麻烦。男女之间的关系,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关系之一,必然受到道教哲学阴阳理论的影响。在中国文化中,我们用“阴”代表女人,“阳”代表男人,男人和女人相互对立却又相互依赖。因此汉语隐喻有“爱是不可分离的两种东西”。中国人用成双成对的东西来指代深爱的一对爱人,比如鸳鸯、比翼鸟、连理枝、针与线或双飞蝶等。中国人也把爱情看成是一种柔软、温柔的情感,具有阴柔之美,所以汉语里会用含月、水等属阴之物来指代爱情。

西方文化有三大起源:希腊文化、犹太教和现代工业主义。西方文学、艺术、哲学和世界观都源自希腊文化;西方人的信仰、道德、价值观和民族主义都扎根在犹太教中;而现代工业主义又使他们成为物质主义和权威至上的拥护者,英语中的爱情隐喻“爱是商品”就是现代工业主义的极好体现。

(四)不同的宗教信仰

佛教进入中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件大事。它对中国的宗教、哲学、文学和艺术,尤其在诗歌、小说、音乐、绘画、建筑、雕塑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之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是一个长期而渐进的过程,佛教融入中国文化,经历了从隋唐时代到宋明时代。随着进一步深入,佛教与中国原先文化的冲突不可避免地出现。中国传统文化是相当稳固的体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然而通过历代得道高僧的不懈努力,佛教最终融入并扎根于中国文化。此外,佛教还和普通人的生活密切关联,在中国民间习俗和国民心理上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佛教逐渐成为中国第一大教,成为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佛教强调轮回,讲求灵魂的转移,因果报应是佛教徒的基本信仰。佛教认为世间人和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是老天爷早定下的,爱人之间的婚姻尤其如此,前世今生,缘分早已命中注定。汉语中有“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的说法。所以,在汉语爱情隐喻中有“爱是前世注定的姻缘”的表达。

源自犹太教的基督教是西欧的主要宗教,十四个世纪以来极大地巩固和继承了英国文化。它神圣的经文就是《圣经》了,尤其是《新约》,清楚阐述了传统基督教的核心教义:基督教崇拜的神称为上帝或天主,是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耶稣是上帝之子,是上帝三位一体圣父、圣子和圣灵的第二人;他的生命、他的受难、复活和升入天堂就是上帝对人类的爱和上帝对人类罪行宽恕的体现;耶稣的虔诚证明了人类可以救赎,人类也可以获得永生。

英文概念隐喻“爱是两个互为补充的事物的联合体”,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基督教的影响的。基督教认为婚姻是上帝在创造人类伊始就规定了一种制度——一男一女结为夫妻的制度。《圣经》里说,亚当和夏娃是世界上第一个男人和第一个女人。《创世纪》里说,上帝对地上尘土呼气,生命产生,创造出了亚当。后来,上帝用亚当的肋骨创造了夏娃。男人一辈子就在寻找原本属于自己的那根“肋骨”,使得自己变得“完整”;女人一辈子也在寻找自己可以依附的“身体”,使其也变成“完整”的人。所以,爱,就是男女走到一起相互结合的粘着剂,爱使男女互为补充联合为一体。

四、结语

因为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价值观,所以不同文化之间隐喻的形成也不尽相同。正是这样的文化差异在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和认知的构建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中西方不同的文化才使得英汉爱情隐喻有如此差异。

本文中的英汉爱情隐喻比较研究,进一步论证了Lakoff概念隐喻普遍性理论。尽管笔者只对爱情这一种情感概念进行了比较分析,但是相信对其他情感研究,也会得出相似的结论。

参考文献:

[1]Richards, I. A. The Philosophy of Rhetoric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36.

[2]Lakoff George & Mark Johnson.Metaphor We Live By [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3]Kovecses, Z. Emotion Concept [M]. New York: Springer--Verlag, 1990.

[4] Li, Zehou. The Path of Beauty : A Study of Chinese Aesthetics[M]. Beijing: Morning Glory Publisher, 1999.

猜你喜欢
比较研究英汉
“藏匿”与“炫耀”式景观中植物种植的美学比较
唐寅仕女画与喜多川歌麿美人画比较研究
中外数据新闻编辑流程比较研究
各国税制结构与我国的比较研究
资产减值新旧会计准则比较研究
浅析媒介体制比较研究的框架设计和技术逻辑
商务英语翻译中英汉褒贬义词的应用探讨
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方法
英汉文化中的委婉语应用对比分析
英汉诗歌中的隐喻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