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uise+TASI
“La Biennales des Antiquaries”巴黎古董双年展,被称为当今国际视觉艺术最高级别的展览,世界各国的艺术爱好者把它视为盛大的节日来朝圣。该展览创办于1956年,现已成为热爱艺术的文人雅士们的年度盛会,是国际高端艺术的风向标。今年的展会,主办方在“古典”二字上下足了功夫,可谓不忘初心。规模空前,重拾“古典主义”
本次巴黎古董双年展的展览分为古董藏品、古典欧式家具、古典画廊、现代画廊、当代高级珠宝以及钟表,由125个参展商组成,展现了稀世珍品艺术与古典唯美主义及精湛绝伦的传统工艺。
较上几届有很大的变化,本届巴黎古董双年展是有史以来展商最多的一次,吸引了来自12个国家的120多个参展商参加。前几届双年展中,珠宝都占有很大的分量,而本届古董双年展更加强调回归“古董”这一主题,因此在展商的选择中,更偏向于选择经营古代及现代艺术品的画廊,全球只有五家顶级珠宝商受邀参展,其中包括唯一的华裔艺术家CINDYCHAO带来的同名艺术珠宝品牌CINDY CHAO The ArtJewel。
其实,“古董博览会”的概念早于上世纪50年代即萌生,并于1956年由法国国家古董联合会举办了第一次展览。其初衷是为了给古董艺术的经营者个更好的交流、销售空间,有效地保护行业利益和维护艺术品市场有序发展。然而,长期关注巴黎古董双年展的人们都发现,在最近几年以致十几年时间里,奢侈品、珠宝开始逐步占据越来越大的展会空间。在参展比例上曾度占了参展商的半壁江山,这引起了不少古董参展商的不满,因此,此次双年展选择了回归“古董”的主题。
在古董展区,印象最深刻是来自比利时布鲁塞尔的名为Gisele Croes古董商,Croes女士主要收藏中国古董,已有四十年历史,她对中国历史文化认识深厚,她的藏品有金代的造工精美青铜器,辽代的手工镀金面具,以及公元8世纪西藏镶嵌金饰松石耳环饰品,还有唐三彩及唐宋佛像,古玉青铜摆件等,件件都是独一无二的绝世精品,开幕第一天已有二位来自中国的低调藏家以百万欧元买下展品,古董精品艺术历来受资深藏家追捧,古董收藏更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在古典画廊区,荷兰画廊带来荷兰古典主义画作,法国画廊展出了中世纪古风俗比利时名画家彼特(pieter Wagemans)的油画作品以及17世纪古典主义代表比利时画家小大卫特尼尔斯(David Teniers)的作品,还有18世纪法国浪漫主义画家的作品。这些传世经典古画,以稀有珍贵的历史题材,以及因为惜售而标出的高昂价格,吸引了怀旧人士的追捧目光。据悉,欧洲古典油画价格逐年走高,似乎有回暖的市场收藏趋势,有些名家之作更是只展不卖,这似乎向收藏市场传递了一个强烈信号。
在现代画廊区,巴黎的BERES画廊展出了毕加索的导师乔治帕克的和平鸽作品,可以想象到毕加索的成名作和平鸽受老师乔治·布拉克(GeorgesBraque)的影响深刻。可惜艺术市场却无视乔治布拉克作品的存在,令经营毕加索导师的画廊主感叹人们不识欣赏。相比之下,毕加索作品大受欢迎,其中来自西班牙巴塞罗的MAYORAL画廊,收藏展出一批毕加索和米卢这两位抽象画代表巨匠上世纪60年代的作品,其中毕加索1967年创作的油画作品《火枪手与紧握的手》,问价有市无价为非卖品。可见抽象名家作品仍被热捧,也许是因为这个展览名为古董精品双年展,所以当代艺术作品难以见到,或者不被这个市场层面所接受。反而已过世的罗马尼亚画家维克多布罗纳(Victor Brouner)像中国京剧艺术照的半抽象画很有鲜明特色,引人侧目。
而英国画廊专推赵无极的作品,有水墨和水彩,还有油画,询问画廊主得知画的来历全是当年爱好收藏,现场赵无极一幅17厘米左右的早年水彩小作品已售出近10万欧元,可知名家之作的价值。
特展加盟,再现欧式浪漫
在巴黎国家家具展区,国家机构展出不少美观与实用兼具的古董家具作品。它们大都是来自法国总统府、法国各国领事馆、法国历史名人住处,以及凡尔赛宫和香波堡的陈设家具。把生活在现代的人们带入往昔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辉煌流金岁月,其中有16件从1943年至今跨世纪的家具能让人重温美好年代到当代的设计演变。1945年二战结束,审美观念骤变,可以从中感受到审美观念、家具从豪华美观向实用简洁演变,犹如翻阅一部艺术史,向艺术大师致敬。日内瓦Haute Horlogerie基金会还带来了《大师年代》特展,向观众呈现80件来自瑞士博物馆和Haute Horlogerie基金会收藏的经典钟表藏品,实属珍贵难得,古董钟表买家亦日益增长,呈年轻化。
圣彼得堡博物馆此次的专程加盟,也是一大亮点。在巴黎大皇宫荣誉厅展出了“一个世纪的法式优雅”非卖品收藏展,让观众重温35件18世纪法国的艺术精品,有手工制作法式经典家具、精工制作银器餐皿、手工编织皇家守猎图挂毯画,都是难得一见,精美绝伦的艺术藏品,让观者沉缅于往昔辉煌岁月的痕迹里。一向以大国自居的俄罗斯人,在卓越艺术精品面前,亦诚心脱下了他们的礼帽,向法国18世纪的优雅艺术致意,打动人心的艺术完全可以排除曾经被入侵之痛,这就是文化与艺术的终极魅力。
(编辑/雷焕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