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万爽
一、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出现错误的原因
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由于基础知识不牢固,有些学生对于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没有掌握好,导致不能正确、快速的解题;还有些学生对于乘法口诀不熟练,出现三六十四、二八十八等错误;另外还有些学生对于一年级学习的2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不准确也导致学生计算能力较低。
2.算理不清
在计算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很多学生对于算理不太容易理解。在二年级教授三位数加减三位数连续进退位加减法题目时,学生对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频繁出现错误,例如:851-429=438,结果算错,很显然这部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不清楚,不明白当个位1减不着9时,应该在十位上退一当十再加上个位的数,也就是11-9=2,由于算理不清,所以当个位不够减时,直接用减数来减被减数。这部分学生并没有真正掌握算理,只是记忆性的模仿。
3.口算技能不熟练
口算是笔算和估算的基础,也是小学生要掌握的一种重要计算能力。有的学生虽然明白算理,可是计算总是出现错误。原因在于虽然懂算理,但是对于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进位加法口算不熟练,常常出现11-8=4、15-9=7、9+7=15等等。所以,口算能力差也是导致学生计算能力低的原因之一。
4.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不认真
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经常表现在书写潦草、计算粗心、马马虎虎(经常把题目抄错)、不用草稿纸。有些学生喜欢口算,但是口算准确率低;列竖式时相同数位没有对齐;横式上忘写答案等等,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也导致了计算能力低。
二、数学教学中提高计算能力的措施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爱上计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在课堂中可以设计一些关于计算的小游戏。比如,可以组织小组比赛、开火车等游戏激发孩子的课堂兴趣,让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另外还可以编一些关于数学知识的儿歌帮助学生记忆乘法口诀。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低段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关系到计算能力高低的重要因素。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当重视学生的书写,规范书写避免计算时抄错题目,因为书写潦草造成的计算错误或者计算正确忘记写答案。其次,教学时还应该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尤其是小学低段的学生,容易马马虎虎,看到题还没认真审题就做,经常看错运算符号,把+看成-,×看成+,出现计算错误,所以,要提高小学低段学生的计算能力,一定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在计算教学中,利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吃透算理
在进行计算教学时,要处理好算理与算法的关系。例如,在教授一年级15+9=24的进位加法笔算时,通过计数器让学生拨出15,正确认识数位,9是个位,所以应该从个位开始加,让学生明白计算时我们应该从个位开始加起的算理。个位加上5颗珠子后满十应向十位进一,十位上变成了两颗珠子,然后再在个位上拨4颗珠子。这样让学生结合计数器便能很好的理解算理。
4.强化口算训练
一年级学生应当熟练口算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二年级学生应当熟记乘法口诀,并且能够迅速地利用表内乘法,说出两道乘法和两道除法算式。强化口算训练的方法应当采用学生喜欢的数学游戏,如开火车、火眼金睛辨对错、找朋友等学生喜欢的游戏,激发学生对口算练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口算训练效果。
5.培养学生养成善于估算和验算的好习惯
估算可以帮助学生预测结果的大致范围。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提倡学生用估算来判定答案的准确性。验算可以有效地提高计算题的正确率,教师在进行计算教学中,应当要求学生对计算结果在草稿纸上进行验算检查,帮助学生养成善于估算和勤于验算的好习惯。
6.提倡算法多样,提高口算能力
新课程标准提倡让“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的理念。因此,在教学时,我们提倡算法多样化。例如:在教授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时对于57+29=86中,就有以下不同的口算方法:
①50+20=70,7+9=16,70+16=86。
②57+20=77,77+9=86。
③50+29=79,79+7=86。
④57+30=87,87-1=86。
⑤仿照笔算的方法。
在教学中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计算,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自己也能算得又对又快,体验做对计算题成功的喜悦!
计算教学是基础教学,要从小学低段就开始抓起。计算能力的提高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所以计算教学足以引起我们的重视。教师在进行计算教学时,应该通过不同的方法和形式使计算课变得生动而有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