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转型亮“担当”—我国三大石油公司积极构建可持续能源供应体系

2016-12-26 10:43牟雪江
中国石油企业 2016年6期
关键词:担当海油天然气

□ 文/本刊记者 牟雪江

绿色转型亮“担当”—我国三大石油公司积极构建可持续能源供应体系

□ 文/本刊记者 牟雪江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为生命呐喊”。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是“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

在世界环境日来临之际,作为全球清洁能源领域里的重要高层论坛,第七届清洁能源部长级会议和“创新使命”部长级会议6月1-2日在美国旧金山召开。这次国际会议有两大关键词,一是“清洁能源”,二是“创新使命”。习近平主席向会议致贺信,他在信中强调,中国将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构建低碳能源体系,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习近平强调发展清洁能源再一次彰显中国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决心。

作为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在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优质能源的出现和先进能源技术的使用。在当今世界,能源的发展,能源和环境,是全世界、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在能源革命的大背景下,能源企业在生态环保方面应当怎样担负起自己的责任?

在世界环境日来临之际,6月1日中国石油在京召开绿色发展新闻发布会。在发布会上中国石油发布了2015年环境保护公报。这是中国石油连续17年发布此公报,也是新《环境保护法》发布后,第一个由央企发布的环境保护公报。

在环保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环保形势愈发严峻的当下,作为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典范企业,加强环境信息公开工作,已经成为三大石油公司绿色低碳制度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体现了中国石油企业的“绿色担当”。

6月7日中国石化在京举行发布仪式,正式发布《中国石化2015年社会责任报告》。报告说: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中国石化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战略,注重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助力美丽中国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在环境保护方面,中国海油秉承“绿色、低碳、清洁与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实施全生命周期环境保护管理。公司响应巴黎协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主动参与能源革命,提供以天然气为代表的清洁能源及其产品服务。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国家能源安全涉及到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通过深入推进能源革命,着力推动能源生产利用方式变革,优化能源供给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维护国家能源安全。

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绿色发展,是三大石油公司践行央企经济、政治、社会三大责任的重要体现。我们从三大石油公司在今年世界环境日之际公布的信息中,可以看到三大石油公司坚持以绿色的方式生产和提供清洁能源,在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可圈可点。

天然气发展能力大责任更大

目前,中国能源发展处于油气替代煤炭、绿色能源替代黑色能源的双重更替期。如何优化能源结构、改善大气环境,成为当今社会最关心的话题之一。从能源资源禀赋和发展来看,天然气是中国实现能源结构优化调整、改善大气环境最现实的能源。

天然气具有绿色、低碳、环保的优势已经成为共识,而国内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占比只有6%左右的现实,与欧美国家约24%相比,从长远来看,天然气在中国具有广阔发展前景。正是与世界水平的差距和国内使用量的高速增长,使三大油企看到了未来天然气发展的广阔市场空间。

中国石油在《2015年环境保护公报》中表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正在推进绿色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天然气,并致力于致密气、煤层气和页岩气开发,同时通过建设中亚管道等四大战略通道,为中国发展提供“绿色动力”,惠及人口超过5亿人。“十二五”期间,中国石油累计供应天然气超过5300亿立方米,相当于代替标准煤10亿吨,减排二氧化碳7.4亿吨,相当于植树造林4070平方千米,面积与两个深圳市相当,环境效益显著。“十三五”期间,中国石油将把天然气打造成新的增长极,供应天然气总量将达7500亿立方米,届时可代替标煤14亿吨,减排二氧化碳10.5亿吨。

“气多用一分,环保价值就加三分”,面对常规油气资源日渐减少的矛盾,中国石油攻克各种勘探开发难题,推动这种认识落地。2015年,中国石油致密气、商品煤层气、页岩气产量分别占公司国内天然气总产量的28.3%、1.84%和1.36%。这些数据见证了中国石油开发非常规天然气的决心和实力。

“十三五”期间,中国石油将在天然气业务方面继续发力,计划在“十三五”期间建成陕京四线、中俄东线、西三线东段等重点工程;到“十三五”末,其天然气管道总里程超过6万公里,年管输能力超过1800亿立方米,并将建设12座储气库,扩建3座LNG接收站。

随着环保政策等因素在推高天然气市场需求中作用日益凸显,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地位日渐提升,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油在相关领域亦是频频发力。

中国石化加大在天然气领域的布局,不仅谋求追赶其他石化企业,也力图在天然气市场上分得更多利益。在页岩气非常规天然气方面,中国石化近两年保持对页岩气的高额投入。2014年3月,中国石化宣布涪陵页岩气田提前进入商业开发,率先取得页岩气勘探开发重大突破;2014年、2015年,国土资源部分别评审认定,涪陵页岩气田累计探明储量3806亿立方米,含气面积383.54平方千米,成为全球除北美之外最大的页岩气田;2015年,涪陵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建设通过专家组验收,标志着涪陵页岩气田建成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清洁低碳的页岩气开发对我国能源变革具有战略意义。据悉,百亿立方米涪陵页岩大气田建成后,环境保护方面,可每年减排二氧化碳1200万吨,相当于植树近1.1亿棵、800万辆经济型轿车停开1年,同时减排二氧化硫30万吨、氮氧化物近10万吨。而中国石化目前正在运作的多个LNG项目将使得未来两年中国石化LNG接受能力总计达到1200万吨,至2016年,中国石化LNG接受能力有望占到未来总数的30%。

虽然体量较小,但中国海油在国内天然气领域也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作为全球第二大LNG进口和运营公司,目前中国海油国内LNG接收站遍布沿海,并占据国内LNG进口市场70%以上的份额。

自从2006年6月28日广东大鹏正式投产,作为中国的第一份LNG合同,成功促进了中国海油参股上游。从此开始十年间,中国海油成长为国内首个、全球第五家拥有大型天然气液化技术的公司。数据显示,中国海油先后在上海、福建、浙江、珠海、天津、海南等地建成7座大型LNG接收站,累计接卸LNG突破8000万吨,热值相当于1亿吨原油。建设和运营的天然气管道已达4860公里。与此同时,中国海油还通过积极推动天然气发电、LNG汽车加气业务、扩大线上交易等多线加速天然气布局。建成的中山嘉明电厂、海南杨浦电厂、广东惠州电厂、福建莆田电厂、深圳电厂、珠海电厂6个天然气电厂,总装机规模达846万千瓦,居国内第二。

2015年中国海油在南海开发的我国第一个超深水天然气项目,也成为我国天然气发展的关注焦点。

三大石油公司不断加速天然气全产业链布局的大背景,正是我国能源转型和供给侧改革的推进。中国能源供给革命亟须建立清洁、高效、安全、多元化的现代能源体系,而气体清洁能源具有低排放、高利用效率的优势,大力发展气体清洁能源既对于治理大气污染、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优化能源结构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更是实现能源体系多元化发展、提高能源资源合理配置的有效途径。

“追绿”做好减法为发展加“内存”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能源战略思想指引下,我国能源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正在形成,中国特色能源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2015年,我国新增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世界的40%左右,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均居世界第一。截至2015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50万辆。

作为全球契约的领跑企业,实现绿色发展,是三大石油公司多年来不变的追求与坚守,并且已经成为企业界绿色低碳转型的倡导者与引领者。

秉持“绿色发展”理念,中国石油除常规天然气外,还大力开发致密气、煤层气、页岩气,积极构建可持续的能源供应体系,大力发展地热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并应用在肯尼亚、新疆、辽河的油田生产中。与此同时,中国石油通过“十大节能工程”“十大减排工程”等,实现生产过程中的节能减排。通过减排措施的实施,中国石油在2015年实现减排二氧化碳1.96亿吨,单位原油加工的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四类污染物排放强度,均在2010年基础上下降27%以上。“十二五”期间,中国石油节能613万吨标准煤,节水1.18亿吨,节地5937公顷。中国石油积极参与碳交易,发起成立中国碳汇基金,通过植树造林等方式主动“造绿”,“十二五”期间植树造林超过3.31亿亩。

6月16日,第七届“低碳发展,绿色生活”公益展暨“2016中国低碳榜样”发布会在北京开幕。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爱普生中国等8家企业获得“中国低碳榜样”荣誉。这是中国石油、中国石化连续第六年获评此奖项。

能源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动力,是事关国家发展全局和国计民生的战略性资源。“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深入推进能源革命,着力推动能源生产利用方式变革,优化能源供给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传播绿色理念,倡导低碳生活,能源企业责任重大。

中国石化以“碧水蓝天”行动和“能效倍增”计划,让企业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目标迈进。2013年7月30日,中国石化向社会宣布开展 “碧水蓝天”环保专项行动;2014年6月24日,中国石化审议通过“能效倍增”计划。这两项行动,是中国石化在绿色低碳发展、践行生态文明建设上的重大举措。

切实履行企业社会责任,2015年,中国石化工业取水量下降1.0%,外排废水COD、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下降4.14%、3.97%、4.84%、4.19%。持续推进油品质量升级,截至2015年底前,在东部11个省市全面供应国V车用汽柴油。809项“碧水蓝天”环保专项行动项目全部落实、落实投资214.7亿元。持续完成“能效倍增”计划项目484项,实现节能98万吨标煤,并荣获联合国全球契约中国网络颁发的“中国企业十大绿色行动”。连续5年开展碳盘查和碳核查,累计碳交易量390万吨、交易额1.4 亿元,碳资产管理走在了前列。

在缓慢而又方向明确的世界能源结构的演变中,积极把握能源发展走向,在过渡阶段,既更好地发展传统能源,提高当前的竞争能力和绩效,又未雨绸缪,积极主动地发展新能源,为未来的能源竞争和企业永续发展提前布局。

“十二五”期间我国能源领域最闪亮的变化是,光伏、风电、水电、核电等清洁能源跨越式的发展。2015年11月3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式上庄严宣告,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占全球总量的24%,新增装机占全球增量的42%,中国是世界节能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国。

发展新能源,不仅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也是石油公司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向能源公司发展的需要。

“十二五”期间,在国家大力倡导发展清洁能源、优化能源结构的推动下,中国石油新能源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通过对航空生物燃料技术的持续研究开发,中国石油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航空生物燃料生产成套技术,为引领产业规模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针对以秸秆等非粮原料生产燃料乙醇开展了相关研究。2012年8月,中国石油设立“玉米秸秆生产燃料乙醇关键技术开发”专项,目的是突破玉米秸秆生产乙醇工艺中的技术瓶颈,提高过程经济性,形成具有行业竞争力、环境友好的产业化技术。通过多年研究,中国石油开发了低能耗、高效溶剂—表面活性剂玉米秸秆纤维素乙醇预处理技术,构建获得能够有效利用木糖并且产生较少木糖醇的酵母工程菌株,实现了预处理和混合糖发酵的有效衔接。这项技术的开发成功可为中国石油发展第二代燃料乙醇产业提供技术支撑。

中国石油建立了油区地热资源评价方法、参数体系和地热田经济评估模型,评价了大庆、辽河和华北三大油区地热资源潜力,制定了油区地热发展战略,为油区地热资源综合利用提供了理论技术支撑。初步形成了地热水回灌循环利用、地热井产能评价、高温地热井漏失层位固井、高温地热井钻完井、高温地热发电等关键技术,研制了地热井长效高温测试装备,完善了高温地热井存储式随钻测试工艺技术,在辽河、大庆、华北等油区地热综合利用示范及肯尼亚高温地热开发现场试验应用效果显著,初步形成了地热开发综合利用的产业链,引领了地热开发利用,对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地热资源是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储量大、分布广,具有清洁环保、用途广泛、稳定性好、可循环利用等特点,与风能、太阳能等相比,不受季节、气候、昼夜变化等外界因素干扰,是一种现实并具有竞争力的新能源。

最具代表性的“地热”开发利用模式是中国石化的“雄县模式”。2014年2月,国家能源局在雄县召开现场会,向全国推广“雄县模式”,明确在河北、山东、陕西等地热资源条件好的省份,创建以地热能为主供暖的“无烟城”。雄县地热项目作为中国石化新能源利用的典型示范,还曾在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上参展。

作为“雄县模式”背后最大的推手,中国石化看似与其主营业务关联并不大,但是在新星公司新能源研究院院长刘金侠的眼里开发技术是相通的:地热能的勘探以及钻井过程中,与油气勘探开发有类似之处,都需要运用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也都需要有尾水回灌、防垢除垢等技术。

正是基于类似的技术背景,中国石化新星公司早在1998年,就在陕西咸阳钻凿了第一口地热井,如今新星公司已在供暖、制冷、发电、梯级利用、回灌、地热尾水处理等方面形成了配套技术。2013年2月21日,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党组在雄县地热项目现场召开的会上确定,将地热业务作为集团公司的一个单独产业进行整体规划,充分发挥集团“上中下游一体化”的优势,加快发展,并明确新星公司作为中国石化集团清洁能源专业公司的发展定位。目前新星公司地热市场已扩展至全国17个省份,地热供暖能力近3000万平方米,拥有地热井280余口,换热站180余座,年可替代标煤6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70万吨,成为全国常规地热开发利用规模最大的企业,获评“中国节能减排领军企业”。

虽然新能源有较强的发展前景,但市场回报率偏低也是事实。自2004年起,就开始涉足新能源产业的中国海油,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巨额的投资,或许已经影响到了公司的整体发展。2012年,中国海油提出了“二次跨越”发展,着重强调油气主营业务的发展,而新能源业务要“以质取胜”,择优发展,以往两大新能源主线煤制气、风电业务齐头并进的态势得以改进,主推煤制气业务。

煤制气是中国海油“上岸战略”转型的关键布局。今年3月中旬,中国海油山西大同煤制气项目时隔3年后终于获得了环境保护部的环评批复。该项目3年前已获得国家发改委立项。据了解,中国海油在煤制气方面的布局提出的是“北线计划”,主要由中国海油大同40亿立方米煤制气项目、鄂尔多斯40亿立方米煤制气项目和蒙西煤制天然气管道三个部分组成。

目前,全长1279千米,起至内蒙古杭锦旗首站,经山西、河北和天津,止于沧州黄骅市的蒙西煤制天然气外输管道项目,全线路由方案获得了沿线内蒙古、晋、冀、津4省、市、自治区政府的批准。

从中国海油新能源战略调整来看,石油公司向能源公司的转变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现今正处于过渡阶段,全球页岩油气的大好形势又将油气产业推向了高峰。石油公司现阶段以油气业务为核心,大力发展并广泛关注与自身联系紧密的新能源业务无论是战略还是成效都是显著的。三大石油公司在“追绿”过程中,不仅在能源转型中做好了“碳减排”的减法功课,而且在转型升级中为发展增添了“内存”。

猜你喜欢
担当海油天然气
海油华南谱新篇
中国海油助力乌干达首个油田建设
第六章 意外的收获——石油和天然气
石油和天然气
天然气:供暖季在即LNG价格持续走高
天然气:LNG价格已经开始预热了么?
论林语堂的《语丝》创作
脱贫攻坚中的媒体担当
顺应党建趋势,党员干部如何作为
你的名字叫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