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区三个不同时期方志商业编章内容比较分析

2016-12-25 05:19:46范洪涛
上海地方志 2016年1期
关键词:志书商业

范洪涛

上海地区三个不同时期方志商业编章内容比较分析

范洪涛

上海是全国的经济中心,商业是上海地方志记述的重要内容。综观上海民国、首轮和二轮新方志的商业编章,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也有传承和发展,但也存在遗憾与不足。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记述内容日益丰富,修好商业编章,修志人员必须转变观念,改进工作,加强学习。

民国时期;首轮区县志;二轮区县续志;商业编章;上海

上海开埠后,逐步发展为全国的经济中心,因此,上海的地方志书对商业领域的记述一直十分重视。本文通过对民国时期志书,首轮新方志,二轮新方志商业编章及其内容的对比分析,梳理其发展演变历程,剖析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探寻原因,探索改进措施。

一、民国时期志书商业编章内容分析

上海地区早期县、府志和卫志中并没有商业门类。民国十年(1921)出版的《宝山县续志》卷六“实业志”首先出现“农业、工业、商业、物产、农商会5目”。①《上海方志提要》,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第63页。民国廿五年(1936)出版的《上海县志》最早出现独立的商业门类卷五“商务上”,设商业建设包括商会(商事公断处、公证委员会、商品陈列所、商业图书馆、商业补习学校)、县商会(闵行商会、公栈、巴拿马出口协会分会)、交易所。卷六“商务下”,设商业团体、金融机关(包括银行、钱庄、信托公司、中外储蓄会、官银号及银土司、附属事业)。②《上海方志提要》第52页。民国廿六年(1937)出版的《川沙县志》卷五“实业志”中有商业、商会及历次商品展览会等目。③《上海方志提要》第85页。民国卅七年(1948)刊印的《奉贤县志稿》卷九“农工商”中有商会、金融机关两目。民国廿一年(1932)上海通志馆成立后,由柳亚子任主编的《上海通志》开始编纂,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时完成初稿560多万字。其中第十五编商业,包括总说、上海商业鸟瞰、上海的国际贸易、上海的直接商业、上海的间接商业、上海的物价指数、结论、附录等8章共11.8万字,另有“商会”2万字,“米行一览”1.1万字,上海商业沿革3.5万字及剪报资料880页。④《上海方志提要》第17页。因战事纷乱,此志未能正式出版。

上海是近现代中国商业最繁荣的大城市,但上海郊区的几部县志记述商业内容十分简单,除《上海县志》商业门类比较齐全外,其余几部县志主要记述商会活动、商品展销,未能深入记述商业行业和企业,不能全面反映当时商业经济的情况。而看《上海通志》商业编的目录,门类相对较多,惜志稿未能保存下来,无法知晓其实际内容。

二、首轮新方志商业编章内容分析

上海地区社会主义新方志启动于20世纪80年代初,1987—1993年陆续出版了10部县志,1994—1999年又出版了10部区志。都设置了商业编章。1999—2003年出版的市级志书《上海通志》设有“商业服务业卷”,上海市志单设《上海日用工业品商业志》《上海物资流通志》。上海地区首轮12部区县志和3部市级志书商业编章内容比较分析详见表一。

表一 上海地区首轮12部区县志3部市级志书商业编章内容比较分析表

首轮新方志商业编章的内容有几个共同特点:首先,不论市级或区县级志书均属“通志体”,上限始于事物起源,下限止于1984—1995年,虽然历经多个朝代,仍以近代和当代为主体。其次,与民国时期志书比较,商业编章设置的小门类相当齐全,内容也相当丰富,基本上能反映当地国内商业的基本面貌。第三,20世纪80年代初启动修志时,虽然已进入改革开放时期,但尚处于探索起步阶段,整个社会经济和政府职能尚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修志者的观念和方法仍未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传统和束缚,计划经济痕迹明显。最后,从商业编章的内容、份量、比例看,区、县志依次为:1.商品流通和行业经营,2.企业,3.概述、总貌、机构,4.住宿餐饮服务业,5.商业街市、商业中心;三部市级志书依次为:1.商品流通和行业经营,2.住宿餐饮服务业,3.商业管理,4.企业,5.概述、总貌、机构。可见市级、区县级志书,均以“商品流通和行业经营”为首要内容。

以下从9个方面具体分析其特点:

1.“概述和沿革”比例不高但占有重要地位,基本上反映了上海商业的全貌、特色和发展轨迹。由于从起源写起,部分区志还设“沿革”专章,较详尽地记述本地域的商业发源,如何形成商业中心,新中国建立后如何改造调整及1979年后的现状。

2.“商业发展总貌”市级志书记述比较详尽。《上海通志》和《日用工业品商业志》均设“经营、流通”章,详记1950—1995年上海市国营、供销合作社商业商品购销调存情况,全市社会商品零售额情况,全市工农业消费品收购总值(含市外购进、调入),全市工业品和主要农副产品购进总量(含市外),全市食品类消费零售额情况,全市工业消费品零售额情况和向市外调出情况,并列举了45年的统计数据。《物资流通志》也设专章详记各类生产资料1949—1995年国家分配、自筹(增产、进口、协作)额情况和销售情况及详细数据。市级志书按新中国建立初期、1956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后、1979年、1995年几个主要历史阶段记述了国营供销社会系统集体的批发业、零售业、餐饮业、服务业的企业数量和从业人数。大部分区县志则设专章以规模、渠道、网点布局、采购、供应等节、目记述了农副产品、工业消费品、生产资料的采购、供应、销售情况和企业户数、网点分布、职工人数等情况,以反映本地域商业发展的总貌。

3.“机构和体制改革”比例不高,但很重要。首轮市区县新方志商业门类中均没有专门设立以“改革”为名称的独立编章,三部市级志书仅在“概述”中极简略地提到商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商品流通体制改革,推进多种所有制结构,扩大国营企业自主权,调整网点布局,逐步开放价格管制。1992年才提到利用外资和引进先进管理技术,发展商业服务业。篇幅仅数页而已,内容均未展开,缺乏具体数据。区县志记述体制改革更简单。这是由于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全国改革的重点在农村,后来城市改革启动,只是在计划经济体制框架中,由原来的全能性政府商业主管部门及行政性商业专业公司领导下进行渐进性、浅层次的改革试点探索,因而在首轮志书中改革内容没有得到详尽记述。

4.“企业”是商业经济的主体,在区县志商业编章内容中占17.27%,是第二位。大体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整个地域企业总貌,主要分国营商业、集体商业、私营个体商业和联营商业(仅有少数志书记述中外合资商业),县志中则增加供销合作社系统的商业;二是大型商业企业;三是名特商业企业、百年老店和特色品牌、特色服务。

5.“商品流通和行业经营”是首轮新方志商业门类中占比例最高、篇幅最多的内容,《上海通志》“商业服务业卷”高达67.03%,《奉贤县志》达68.31%,《松江县志》达63.24%,《上海县志》达60.26%,市中心各区志最高的《杨浦区志》达50%,《虹口区志》达44.83%。《上海通志》“商业服务卷”专设6章6个大行业:粮食、副食品、油酱烟糖南北货、日用工业品、医药、生产资料。下设35个中行业。仅日用工业品大行业下又分为12个中行业,即:百货、文化用品、纺织品、针织品、服装鞋帽、自行车、家用电器电料、日用杂品、金银饰品珠宝玉器、家具、劳防用品、寄售拍卖。行业下再细设若干小行业。例如,日用工业品行业下的百货行业,细分为钢精搪瓷业、胶鞋业、缝纫机业、钟表业、眼镜业、洗涤用品业、化妆品业、火柴业、小商品;文化用品行业下细分为仪器文具、笔墨砚、纸张、照相器材、体育用品、乐器。《上海日用工业品商业志》设9篇9个中行业,下设45个小行业。《上海物资流通志》设9章9个中行业记述生产资料的流通,即燃料、木材、金属材料、化工轻工、建筑材料、机电产品、成套设备、农业机械、汽车配件。中行业下再设若干小行业。各部区志对行业也分得很细。县志与市中心各个区志不同之处在于增加很多篇幅记述粮食、饲料、油料、食油、棉花、瓜果、中药材、生猪、禽蛋、水产品、牛羊兔、畜产品、土副产品的收购及废旧物资回收及其仓储、保管、加工、调运、供应销售的详细材料。各志在每个小行业中记述的内容大体为行业演变沿革,业务经营包括收购、采购、加工、销售(批发、零售)等。

6.“住宿、餐饮、服务业”区县志占11.19%,市级志书占7.72%。《长宁区志》因宾馆较多,升格为独立编,故篇幅较多。大部分区县志在服务业中只记述传统的沐浴、理发、照相、洗染、打字誊印等行业。只有《长宁区志》、《上海通志》“商业服务业卷”、《上海日用工业品商业志》简要记述了现代服务业广告业、托运业。

7.“商业街市、商业中心”是大城市经济繁荣和商业布局的重要标志。在各区县商业编章中仅次于“商业流通、行业经营”,占第二位。在篇目安排上都作为区域特色升格提前。《黄浦区志》在“概述”、“沿革”后,第二章设“南京路商业街”,详记其形成与发展、大型企业、商业设施、商业改组、改革开放、网点布局详图等;还设第三章“商业特色街”,有6条专业特色街,“美食林”餐饮业集中区及各种地方菜系等。其他区志也分别将“淮海路商业街”、“豫园商城”、“徐家汇商业街”、“不夜城商业区”、“中山公园商业街”、“五角场商业街”等重要街市予以提前详记,对其他专业特色街,地区级和社区级商业中心也作较详细的记述。

8.“商品交易市场”是商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志书商业编章中占的比重较小,只有《上海通志》“商业服务卷”中设专章记批发市场(粮食交易市场、工业品市场、原材料市场),期货市场(期货交易、交易市场),集贸市场(集市贸易、交易市场庙会)。《上海日用工业品商业志》设“交易市场”章记述交易场所(茶楼、交易所、批发市场),交易形式(现贷、期货、会议订货)。《上海物资流通志》设“物资市场”篇记述综合性市场(生产资料服务公司、上海物资贸易中心、拍卖 市场、租赁市场、生产资料保税市场),现货市场(9个专业性市场及社会网点),期货市场(上海金属交易所、其他期货市场)。各区县志仅简单记述初级有形商品交易市场,主要是农副产品集贸市场、专业日用工业品市场、小商品市场、旧货市场等。只有《普陀区志》扩大记述到生产资料市场(汽车市场、金属市场、化工塑料市场),还设专节把属于市管的“上海物资贸易中心”也作了记述。

9.“商业管理”以2部市级志记述较详。《上海日用工业品商业志》专设2篇记述“科技、基建”“人事教育”。《上海物资流通志》专设“物资管理篇”记述“资源管理、销售管理、价格管理”。还设“科技、教育篇”。各区县志大部分没有记述商业管理,只有黄浦、静安、卢湾、徐汇4部区志简单记述了“企业管理”和“经营管理”。

此外,“其他”指不属于国内商业范围而写入商业编章的。有《上海县志》的“外贸出口”和《上海日用工业品商业志》中的“外贸和商业工业”。还有2部市级商业专志中的“大事记、人物传、专记、附录”等。

三、二轮区县续志商业编章内容分析

上海地区第二轮新方志启动于1996年,至2011年已出版了17部区县续志。尚有静安、闸北、闵行、浦东新区和原上海县志正在编纂续志。黄浦、卢湾合并成新黄浦区后正在编纂新一轮续志。新一轮《上海市志》也已于2010年2月启动,现将已出版的17部区县续志商业编章内容列表分析于表二。

表二 上海地区第二轮17部区县续志商业编章内容分析表

机构 企业商业编章页数(100%)商品流通、概述、总貌、 行业经营服务业志书名称(上下限)(出版年月)小计 概述沿革机构社团 小计所有制分类、企业分类商业总貌住宿、餐饮、大型企业、集团企业商品服务名特企业、名特商业街市、商业中心小计采购、运输、仓储、加工、供销农产品、日用工业品行业生产资料行业商业管理经营商品交易市场方式小计住宿业、餐饮业传统服务业现代服务业其他(外贸商办工业)(大事、人物、专记篇)《南市区续志》1993—2000/6)(2003/3出版)半页 半页100%13.333.335.005.0010.00 10.0048.3318.60 8 2 3 3 6 6 29 11 11 5 133 18.33 8.331.660.830.83《川沙县续志》(1986—1992)(2004/11出版)2 21 13 3 5 6 3 2 1100%16.253.757.505.0016.25 11.25 5.00 52.540 6页半1页半 3 26页半 4页半032.50 7.5012.50 15.007.505.002.50《南汇县续志》(1986—2001)(2005/7出版)20 1 1 2 2 9 3 2页半 12页半 半页 半页 (旅游经济)6100% 5.005.00 10.0010.00 15.00 12.50 5.0012.505.005.002.502.50 30.00《松江县续志》(1986—1998)(2007/5出版)83 13 1 4 8 10 8 2 55 37 6 10 2 3 2 1 1100%15.661.204.829.6412.059.64 2.41 66.2744.58 7.23 12.052.413.612.401.201.20《普陀区续志》(1991—2003)(2007/6出版)45 6 2 3 1 13 1 9 3 2 7 4 3 2 15 9 3 3100%13.334.446.672.2228.892.22 20.00 6.674.4415.56 8.89 6.674.4433.3420.006.676.67《奉贤县续志》(1985—2001)(2007/11出版)43 1 1 9 4 2 3 3 19 6 5 5 3 3 8 6 2100% 2.332.33 20.939.30 4.65 6.986.9844.1913.95 11.6311.636.986.9818.6013.954.65《卢湾区志》(1994—2003)(2008/1出版)60 2 2 12 10 2 34 11 3 8 1100% 3.333.33 20.00 16.67 3.3356.6718.33 5.00 13.331.66《金山县续志》(1986—1997)(2009/1出版)51 7 2 5 11 29 21 4 4 1 3 1 2100%13.653.859.80 21.5756.8641.18 7.84 7.84 1.965.811.963.85《杨浦区志》(1991—2003)(2009/9出版)52 11 3 6 2 7 7 11 7 4 3 2 13 11 2 1100%21.165.7711.543.8513.46 13.46 21.1513.46 7.69 5.773.8525.0021.153.85 1.92《宝山区续志》(1988—2005)(2009/11出版)47 12 2 8 2 9 3 6 4 14 12 2 2 6 5 1100%25.544.2617.024.2619.15 6.38 12.778.5129.7925.53 4.264.2612.7710.642.13《青浦县续志》(1985—2000)(2009/12出版)48 4 1 2 1 2 2 2 26 13 5 7 1 7 7 3 4100% 8.332.084.172.084.17 4.174.1754.1627.08 10.4214.582.0814.5814.586.258.33《长宁区续志》(1993—2005)(2010/11出版)99 7 2 2 3 12 12 12 4 4 3 60 7 4 49 1100% 7.072.022.023.0312.1212.12 12.124.004.043.0360.607.074.0449.491.01《徐汇区志》(1991—2005)(2011/5出版)62 10 4 6 7 4 3 22 12 9 3 3 8 5 3100%16.136.459.68 11.29 6.45 4.8435.4819.3614.52 4.844.8412.908.064.84《虹口区志》(1994—2007)(2011/12出版)50 6 2 4 7 4 3 10 7 1 6 5 15 12 3100%12.004.008.00 14.008.00 6.0020.0014.00 2.00 12.0010.0030.0024.006.00《崇明县志》(1985—2004)(2013/8出版)35 5 1 4 3 3 2 18 6 6 4 2 2 2 1 1 (外贸)3100%14.282.8611.43 8.578.57 5.7151.4317.14 17.1411.435.715.715.712.862.86 8.57(

说明:1.本表数据出于已出版的各该志书;2.内容均为国内商业,凡升格为独立编章的商业(集团)企业、旅游业中的宾馆、现代服务业园区及物流业、仓储业等仍回归国内商业;3.已列入商业编(卷)但属于外贸、商办工业的内容列入“其他”栏;4.因商业中的小门类各志的章节设置和次序排列都不相同,为便于对比,分别归入统一的相关栏目,并只记页数和百分比。

第二轮新方志商业编章的内容与首轮比较有不少新的发展变化,并呈现出几个共同特点:首先,17部志书均属“断代志”,上下限年份较短。最短的《嘉定县续志》只有7年,最长的《崇明县续志》也只有19年。贯穿了改革开放30年,特别是2001年参加世贸组织后,上海商业对外开放,对内改革有很大发展,因而涌现了许多新事物。其次,与首轮志书比较,商业编章设置的小门类变化不大,只增添了少量新门类,但其内涵都有了很大发展变化。第三,与首轮志书比较最大的不同在于商业领域的改革已从计划经济体制框架下试点探索转变到全面展开,深度、广度有很大发展。主管商业的政府机构职能已从“人、财、物、供、产、销”统管统抓转变为主要抓宏观调控、政策引导、市场行政管理和服务,编修志书的主客观条件起了很大变化。第四,从商业编章内容、份量、比例统计看,依次为:1.商品流通和行业经营,2.住宿、餐饮、服务业,3.商业街市、商业中心,4.企业,5.概述、总貌、机构。

以下从9个方面具体分析其特点:

1.“概述、总貌”。“概述”仍排列在商业编章之首,但17部续志中,正式列出“概述”名称的只有7部,其中黄浦、南市、杨浦区3部写得较全面,基本达到概全貌、概特色、概轨迹的要求。4部写得较简单。另有10部只设无题序言,未设“概述”,内容极简单,少数只有半页几百个字。由于多数“概述”和无题序言极为简单,对于反映整个地域商业全貌的重要数据,诸如商业企业的总户数、职工数、社会商品零售额、整个商品流通中的采、供、销总数据、“吃、穿、用”日用品分析统计、企业利润税收等只能按上、下限年份的首和尾在“无题序言”中有选择地简要提一下,大部分志书都分散在有关小门类中进行记述。因此,很难清晰看到整个商业经济发展总貌、特色及其重要阶段变化的轨迹和原因。特别是随着商业改革逐步深入,对外开放程度扩大,经济结构、所有制成份发生重要变化的总面貌缺少深入概括提炼。商业在整个地域经济中(包括在第三产业中)的地位贡献(增加值比例)的变化,商业固定投资、商业建筑、商业布局和多层次商业中心的大发展和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未能得到概括性的记述。

2.“商业改革”本应是第二轮志书商业编章中极重要的内容,但只有5部志书有相关记述。《宝山区志》设专章用6个节较全面地记述了“管理机构体制改革”、“流通体制改革”、“经营管理体制改革”、“产权制度改革”、“商业资产经营”、“商业功能调整”。《松江县续志》设“经济体制改革”专章,下设“用工、分配制度改革”、“承包经营责任制”、“产权制度改革”3个节。《徐汇区志》设“商业经济体制改革”专章,下设“租赁、承包经营和‘六自主’改革”、“行政性公司转轨变型和撤并”、“股份合作制试点”、“公司制改制”、“企业集团组建”、“产权制度改革”6个节。《南市区续志》设专章4个节记述“企业改制”、“商业建设”、“调整结构”、“发展非公经济”。另有3部续志,虽然设有“体制改革”章节,却记述了“机构体制改革”内容,不过仅此而已,对商业经济中的其他重要改革内容并未记述。还有9部续志根本没有设“体制改革”章节,也没有记述全面的改革内容。

3.“机构、社团”。区县商业管理机构在深化改革过程中变化较大,但在17部续志中只有部分志书作了记述。嘉定、南市、川沙、松江、杨浦、长宁等6部区县续志对区县原财贸办公室、粮食局、物资局、供销合作社如何转制为区商委和改制为经营性总公司及其职能的转变,内设机构有较详细记述,变化脉络比较清楚。有4部区县续志只作极简单的记述,内容单薄。有7部区县续志没有设“机构”门类,遗漏了这个重要内容。至于“社团”,只有《南市区续志》《杨浦区续志》记述了区商业联合会。其余14部续志均遗漏了这个内容。

4.“企业”是商业经济运行的主体,在第二轮志书商业编章中依然受到重视。占总比例15.84%,与首轮比较有两个重要变化。一是出现了多元化所有制结构的局面,在商业企业总体分类中,民营企业和个体商业有很大发展。打破了20世纪80年代国营商业、集体商业一统天下的格局。还出现内企联营、中外合资、股份合作、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混合所有制、港澳台商投资、外商投资等多种经济成份。二是出现了大型商业(集团)企业,经过不断调整改组和产权制度改革,市一级和区县级都出现不少规模很大,以一业为主、多业经营,有众多子公司、孙公司的大型商业(集团)企业。在记述上出现4种模式:第一种,南市、黄浦、奉贤3部续志在整部志书中设有独立的“大型(集团)企业编”或在“国有企业改革编”中设“组建集团”专章,同时在“商业编”的各行业章节中也加以记述。第二种,杨浦区续志在“商业编”中设“商业(集团)公司”专章,同时各行业章节中也加以记述。第三种,宝山、徐汇、长宁、普陀、虹口5部续志在“商业编”中设“商业(集团)企业公司”专章,而在“行业或业态”章节中不再加以记述。第四种,卢湾区续志在整部志书中另外设有独立的“集团公司编”,其中两家商业(集团)公司详记其所属商业子公司,但在志书的“商业编”中则不再加以记述。第四种模式显然使全区的商业企业被分割出一大块,使商业经济不能保持其完整性。17部续志继续保持首轮商业编章的优良传统,十分重视名特商业企业、百年老店和特色品牌、特色服务,使志书显示出鲜明的地域特色。

5.“商品流通、行业经营”在第二轮区县志书商业编章中仍是占比例最高、篇幅最多的内容,但与首轮比较比例下降16.41%,篇幅内容也下降很多。同时在记述方式上也是变化最大、最值得关注的部分。除了8部县志与首轮一样设有专章详记农副产品和物资的收购、采购、运输、仓储、加工、供应等内容外。在农副产品、食品、日用工业品和生产资料的流通销售记述上,17部续志出现了三种不同模式:

第一种模式:依然设置行业分类,不设置业态分类,但与首轮比较行业分得较粗,有不少行业不再设节、目,内容和篇幅也有较大缩减。有黄浦、南市、徐汇、松江、金山、川沙、嘉定7部区县志。以黄浦为例,与首轮作比较如下:

首轮《黄浦区志》设第六章“行业演变”,共45页,占全编38.14%,下分20节。百货业下分百货、绒线、绣品、皮件5个小行业。(以下只写小行业数,不列具体名称。)文化用品业(下分3个小行业);钟表、眼镜、照相器材业(下分3个小行业);五金交电业(下分4个小行业);贸易信托业;服装业(下分3个小行业);鞋帽业(下分4个小行业);纺织品业(下分4个小行业);燃料业(下分2个小行业);中药业(下分3个行业);医药业(下分4个小行业);粮油业(下分6个小行业);副食品业(下分6个小行业);糖糕业(下分4个小行业);烟酒业(下分2个上行业);果品杂货业(下分3个小行业);土产杂品业(下分6个小行业);物资利用业(下分6个小行业);金银首饰业。第二轮《黄浦区续志》设第三章“商业行业”,共31页,占全编28.70%,下分11节。为百货业;纺织品、服装、鞋帽业;五金、交电、化工业;钟表、眼镜、照相器材业;文化、体育用品、照相器材业;中西药品、医疗器械业;烟酒、糖糕、果品、食品饮料业;首饰珠宝、古玩玉器、工艺礼品业;粮油、副食品、燃料业;日用杂货、物资利用和回收业;装饰装潢材料业。节以下的小行业也比首轮减少较多。

第二种模式:既设行业分类,同时又设业态分类,但都分得比较粗,很多行业和业态都被遗漏,内容和篇幅也较单薄。有杨浦、奉贤、青浦、南汇、卢湾5部区县续志。

表三 5部区县续志平列记述行业和业态内容分析表

第三种模式:只设业态,不设行业。有普陀、宝山、长宁、虹口、崇明5部区续志。虽然没有行业,但业态的篇幅也很少,内容不完整。有的把商业交易市场也作为业态。(分析表中不予列入)有的名称为“批发零售业”,实际为业态和交易市场。

表四 5部区县续志业态内容分析表

“商品流通”中有一个重要内容即批发行业,其销售额约占整个商品销售额的60%—70%,但在17部续志中并未给予足够重视。只有《松江县续志》在“商业经营”章中专设“批发”节,详细记述了全县批发管理机构、批发企业及批发业务,并编写了《1996—1998年县属商业商品销售情况表》详列了历年的总额及其中批发额、零售额。从金额看批发远远大于零售,如1998年销售总额223195.10万元。其中批发占60.3%,零售只占39.69%。还详记了3家主要批发公司的历年营业额、利润、税收、职工人数、企业性质。《青浦县续志》也专设“批发”节,详记1996—2000年批发销售情况。但是,其余14部区县续志都没有记述批发业情况。

6.“住宿、餐饮、服务业”占17.83%,位居第二位,比首轮有所上升。最大变化是增加了现代服务业。突出的有《长宁区续志》升格设独立的“现代服务业编”,记有信息服务业、会展旅游业、现代物流业、咨询服务业、金融业5章,并设“规划”章。《卢湾区续志》也升格设“现代服务业编”,记有信息服务、金融服务、旅游、婚庆、摄影、餐饮、宾馆、酒店式公寓、影剧院、歌舞厅、游戏机房、健身、美容、沐浴。(笔者按:“金融业”在第三产业中十分重要,通常不列入“商业”编,应单独设编,“影剧院、歌舞厅”应归入文化产业门类)。《普陀区续志》也将“物流仓储业”升格成独立编章。另一个变化是有4部区县续志将“旅馆、宾馆”归入“旅游业”中,单独设章或设节。大部分区县续志对现代服务业不够重视,没有增设章节,遗漏了近10年有很大发展的新行业。

7.“商业街市、商业中心”占16.22%,位居第三位,仍然是商业编章中最具地方特色的亮点。尤其是市一级街市的商业中心给予较多篇幅,加以详记。对区级、社区级、乡镇级商业中心也作了记述。突出的变化是《虹口区续志》新设“商务楼宇经济”专章,详记管理机构、商务楼宇产业集聚(概况、楼宇选介)和商务楼宇经济效益。《卢湾区续志》将“淮海中路、上海新天地”,《徐汇区续志》将“徐家汇商城”都升格为独立编。《杨浦区续志》新增了“上海杨浦商业经济园区”。

8.“商品交易市场”在17部续志中占的比重仍然很小,只有4.51%。普遍只简单记述初级有形商品交易市场,主要是农副产品集贸市场、专业日用工业品市场等。在篇目设置上,只有《奉贤县续志》和《崇明县续志》设“市场与商业街市”平列章,有2部设专节。其余只在“业态”或“行业”章中设一节。有一部续志遗漏了“市场”这个重要内容。

9.“商业管理”在17部续志中基本被忽视。只有《长宁区续志》专设“市场规范”章,下设“管理机构”、“整顿规范”2节。《杨浦区续志》在“管理机构”节中提到几句加强管理的内容。其余续志一字也未提到商业管理。

四、比较结论

从上海地区第二轮17部区县志商业编章内容的分析看,与首轮比较,确有很大变化。一方面有继承、发展、创新一面,另一方面也存在不足和问题一面。

关于继承、发展、创新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商业经济所有制结构方面增加了多种经济成份,一改国营、集体一统天下的局面。

2.商业街市和各级商业中心得到了更加重视和突出的地位,地区特点更加彰显。还增添了“商业楼宇经济”和“商业经济园区”新门类。

3.在“商品流通领域”中增加了“业态”这个新的门类。

4.在“企业”这个商业经济主体中增加了“大型商业(集团)企业”重要内容。对于名特商业企业和百年老店及各种著名品牌、特色服务依然得到高度重视。

5.在“服务业”中增加了“现代服务业”新门类、新内容。

在全面深入开展商业领域改革和进一步开放的大背景下,第二轮新方志商业编章的门类设置和内容记述还存在明显的不足和暴露不少比较突出的问题,修志面临着尖锐的挑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商业经济的宏观记述和发展总貌记述有严重削弱的趋向。在17部续志中设置“概述”并能够较好地达到“概全貌、概特色、概轨迹”的只有少数几部。对于必须重点反映的深入改革带来商业经济大发展、大变化的总貌及重要情况和数据,不少志书或者缺漏,或者只记几个阶段性年份,缺少历年详尽数据。

2.本应非常丰富的商业改革的极为重要内容,能全面记述的也只有少数几部。一部分志书设了“体制改革”章节,也仅简单记述“机构体制改革”的情况,大量重要改革内容有所遗漏。多数志书未设“改革”门类,也不记改革内容。这是一个严重缺漏。

3.政府主管商业的机构和部门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职能起了极大的变化。如何进行工作的机制也有很大变化,但多数志书对此很少记述,最多介绍若干内设机构,不记述重要工作内容。至于商业社团组织及其作用,更为大多数志书遗漏。

4.作为商业经济的主体“企业”,在产权制度改革后出现了不少大型商业(集团)企业,大部分志书都予以高度重视,甚至另设独立专编加以集中记述,这是好事。但是,另设专编后,在商业编中不再加以记述,使商业经济这一重要门类缺少骨干性的主体企业,这显然不够妥当。

5.“商品流通领域”中,存在一个突出问题是记述“行业”和记述“业态”的关系问题。不少志书已出现以“业态”代替“行业”的趋向,使商业经济中存在悠久历史的“行业”在地方志中有退出历史舞台的危险。目前国家对商业经济的管理仍以“行业”为基础,“业态”是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新事物,只是一种零售业的经营方式。决不能以“业态”代替“行业”。

6.“商品流通领域”中另一个重要问题是“批发行业”被普遍忽视。

7.第三产业中的现代服务业在近十多年中有快速发展,但在第二轮区县续志中,多数并未得到重视和记述。

8.参加世贸组织后上海商业建设有了很大发展,基建规模日益扩大,许多商业大厦拔地而起。大中型企业加强现代化企业制度建设。商业流通现代化水平及以现代科技为基础商业管理也有很大发展。但16部区县续志对“商业管理”的记述基本空白。

9.第二轮新方志都是断代志,上下限最长19年,最短7年。由于处于全面深化改革时期,年份虽少,变化却十分深刻,许多内容与首轮志书如何衔接好,也是新一轮续志中未能完全解决好的重要问题。

五、改进建议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编修商业志书面临严峻的挑战,碰到各种困难,修志机构和修志人员一方面要努力改善外部条件,争取各方支持,另一方面更关键的是要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改革意识和创新意识,转变思想观念,改进编纂工作方式,加强学习钻研。

1.转变思想观念。在政府职能转换,改为主要抓宏观调控,原来直属的专业局、专业公司撤销改制后,有些修志人员认为各行各业的商业企业和具体经济活动,已不属于商业主管机关的职能范围,不应再纳入修志范围之中。这种以政府机关职能出发定方志任务的观念,是不符合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精神的。地方志是“官书”,由政府主持编修,《条例》规定“地方志书”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经济领域中的商业门类就应包括上限与下限之间整个商业全面系统的历史与现状,而不以主管政府机关职能为转移的。有些修志人员还认为修志只能以直接隶属单位和管得到的单位的活动情况为记述对象,那些非直属,管不到的单位特别是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就无法作为方志记述对象。这同样不符合《条例》精神。地方志是以行政区域为范围,只要在这个地域中的同一门类的人、事、物及其活动,即使没有直接隶属关系的,也都属于地方志记述范围。还有些修志人员认为地方志的基础是资料,志书修到什么程度,就看资料掌握到什么程度,有些事物确实属于方志记述范围,但抓不到资料,“巧妇难作无米之炊”也就无从修志。所以现在修志是“看菜吃饭”,“有多少原料做多少菜肴”。这种不问自己主观上是否已经尽了最大努力,而一味推托客观困难的态度是不可取的。以上这些思想,实际上是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形势下,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老观念,老习惯行不通了,而面临新的情况、新的挑战、新的问题一时不能适应而产生的各种畏难情绪的反映。因此在新形势下,修好商业志书,必须发扬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增强改革意识和创新意识,面对挑战不后退,努力在艰苦的实践中闯出一条路来。

2.转变编纂工作的运转方式和工作方法。由于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全面展开及商业经济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商业经济内部各个组成部分和外部环境都起了极大变化,相关部分的交叉融合和多元化趋向呈现出错综复杂的态势,新事物与旧事物同时并存,因此在制定商业志书的篇目大纲,大、中、小门类的安排上,必须事先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在吃透地情、业情基础上对前志的门类设置,该继承的继承其合理部分,该扬弃的坚决删除其过时部分,该创新的作出新的安排。切忌没有弄清地情、业情不经过充分论证就随意设置不切实际的新篇目,或随意放弃应该继承的传统篇目。在制定志书篇目时,确实要认真考虑能否落实及可操作性问题。但决不能仅仅考虑本单位内设机构能否承担,是否有直属单位可以下达任务,而要放眼全社会,运用各种可以运用的力量,真正做到“众手成志”。慎重确定牵头单位,承编单位,参编单位,协作单位。有些学术机构、研究机构或专家学者还可以用承包(购买服务)的方式给予一定任务。在组织修志队伍时,既要充分发挥在职人员特别是年轻干部的作用,又要充分发挥已退休身体条件尚好的老干部作用,特别要依靠有修志经验,对修志有感情的老同志作用。实际到位的主编(常务副主编),主纂(常务副主纂)是决定志书质量的关键人物,要选好选准。专职修志人员要改变首轮修志时期,有些人员在篇目任务下达后,就在办公室中坐等包干单位送稿上门的老办法,及改变把主要的资料来源押宝在现成的文书档案的老习惯上。要走出大门,深入到第一线,亲手搜集活的资料,亲手作典型调查,并学会依靠社会力量,多渠道搜集资料的本领。

3.修志人员特别是实际主持志书编纂的领导必须加强学习。即使是长期从事商业工作的老同志,也不可能对所有商业门类都精通。要学习党和政府有关商业改革的战略方针和相关政策;学习商业经济中的新事物,要加强“问题意识”,带着修志实践中碰到难题边学习边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集思广益,共同找出破解难题的对策。要加强方志理论学习,既能继承前人的优良传统,又能在新形势下有所创新,要加强专职和兼职修志人员的方志业务培训,在修志过程中各个转换阶段加强业务指导,上下联手共同把好志书质量关。

笔者认为只要做好以上三点,相信一定能编纂出高质量的商业志书。

K 29

范洪涛,上海市黄浦区地方志办公室 (上海 200020)

刘雪芹)

猜你喜欢
志书商业
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召开特色志书编纂专题会议
广西地方志(2021年1期)2021-02-25 07:57:14
试论地方志书质量与市场的关系
黑龙江史志(2019年7期)2019-11-17 11:11:39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谈编译出版《西藏七大艺术集成志书》藏文版的必要性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情系志书藏古今
商业遥感已到瓜熟蒂落时?
太空探索(2016年7期)2016-07-10 12: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