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峰
方志专业作者群科研生产力、学术影响力分析
——以《中国地方志》为例
赵 峰
笔者利用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对《中国地方志》所载文献的作者进行统计分析,分析高产作者的科研生产力及高引作者的学术影响力,从作者群角度探讨方志专业学术研究队伍的现状。1994~2014年,王兴亮所著《清末民初乡土志书的编纂和乡土教育》是学术影响力最高文献;王晖、梁滨久、梅森、林衍经、诸葛计等科研生产力较强;王兴亮、林衍经、成一农、王晖、巴兆祥等学术影响力较高;王晖、陈泽泓、梅森、王卫明、邵长兴等科研生产力持续上升;王晖、刘秋增、陈泽泓、段柄仁等学术影响力持续上升。
方志学;学术队伍;作者;科研生产力;学术影响力
当代中国方志专业学术研究队伍究竟如何?笔者通过检索CNKI中国知网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库》,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①《中国地方志》编辑部:《〈中国地方志〉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地方志》,2014年第12期、方志专业学术核心期刊《中国地方志》所收录的论文为研究对象,利用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高产作者的科研生产力及高引作者的学术影响力,从作者群角度探讨方志专业学术研究队伍的现状。。
CNKI数据库所收录《中国地方志》文献最早为1994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录文献4423篇,剔除领导讲话、动态信息、论文摘要及无作者署名或者作者单位②作者属地根据作者发文时注明的单位所在地区确定。不明、无从查考等文献,有学术论文2427篇。学术论文中,署名作者有1436人,其中第一作者有1246人。
被引文献数量是衡量论文影响力的重要指标。
检索CNKI,全部学术论文(2427篇)被引频次大于1的文献有800篇,总被引频次为2044次;被引频次大于或等于3的文献有241篇,总被引频次为1323次。其中被引频次大于或等于8的论文有38篇,它们为对方志专业学术研究有较大贡献、学术影响力较大的文献,如表一。其中,被引频次居前列的有《清末民初乡土志书的编纂和乡土教育》(王兴亮)被引34次,《中国古代方志在城市形态研究中的价值》(成一农)被引29次,《地方志的乡土教育功能》(孙天胜)被引19次,《明清时期山西民间信仰的地域分布与差异性分析》(张俊峰)被引19次。这些文献是方志专业领域学术影响力较大、学术价值较高的文献。
表一 被引8次及8次以上文献情况表
题名 作者 作者单位 发表时间 被引频次 下载频次23 京西古村落地域文化考察 孙克勤 中国地质大学 2008—7—序20 10 30824 再论地方志的兴利功能 林衍经 安徽大学历史系 2001—11—15 9 5725 略论民国时期方志体例门类的变革创新 许卫平 扬州大学 2002—11—15 9 20226 数字方志建设与思考 王荟 国家图书馆 2005—11—20 9 12927 明代松江府服饰风尚初探 王熹 南开大学 2007—2—20 9 23928 清代地方官学的恢复与重建——以清代地方志为中心的考察 霍红伟 北京大学 2007—7—20 9 31329 清前期东北流人编撰的几种方志及其史料价值 刁书仁 扬州大学 2007—8—20 9 33230 明清时期江淮地区的疫灾及救治 张崇旺 安徽大学 2008—2—20 9 25231 论方志编纂五原则 段柄仁 北京 市人 大 常委会 2008—7—20 9 13832 加强地方文献的收集和开发 李云峰 湖南省湖南地方文献研究所 2002—5—15 8 7333 王树楠与《新疆图志》 戴良佐 新疆 昌吉 市 方志办 2002—5—15 8 14134 关于晚清乡土志编纂的思考——兼谈当代修志的问题与出路侯春燕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2003—11—15 8 10535 《太平寰宇记》成书再探——以乐史生平事迹为线索 张保见 四川大学 2004—9—20 8 22136 对民国前期新式法院数量的核实 欧阳湘 中山大学历史系 2006—5—20 8 11437 明清方志的编纂特征及其在区域土地利用研究中的价值 傅辉 复旦大学 2007—4—20 8 32538 明代佛教寺院农业问题初探——以明代佛教方志为中心的考察 曹刚华 北京师范大学 2009—6—20 8 237
作者学术水平可以通过发文量和被引频次来衡量,“这两个指标分别从数量和质量两个角度反映作者的科研生产力和学术影响力”①邱均平、温芳芳:《近五年来图书情报学研究热点与前沿的可视化分析——基于13种高影响力外文源刊的计量研究》,《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年第2期。。
所谓高产作者是指发表论文较多,在本学科领域学术水平较高的作者。高产作者往往是核心作者。根据普赖斯理论,n=0.749×(Nmax)1/2。1246位第一作者(一般只统计第一作者)中,论文最多的是王晖29篇(Nmax),可算出该刊核心作者发文篇数的下限n=0.749×291/2=3.96。取最大整数4,则该刊核心作者群的发文篇数的确定为4篇及4篇以上。
在2427篇学术论文中,发文4篇及4篇以上的第一作者有123位(占第一作者总数的9.87%),发表论文952篇(占学术文献总数的39.23%),他们为核心作者(见表二)。其中发文较多的有王晖29篇、梁滨久27篇、梅森24篇、林衍经23篇、诸葛计23篇、陈泽泓22篇、邵长兴22篇、王卫明20篇。他们为方志专业学术研究较活跃,学术水平、科研生产力较高的作者。
表二 发文4篇及4篇以上第一作者情况表
在学术领域常采用引文分析方法评价各学术单位、人才的学术成就和影响力。某作者的论文被别人引用程度可以是衡量该论文的学术价值和影响力的一种测度。
2427篇学术论文第一作者1246人,被引用的有800人,累计被引文献大于等于11篇的有37位(如表三)。其中,王兴亮所著文献被引用39次、林衍经35次、成一农30次、王晖30次、巴兆祥29次、侯宣杰24次、梅森22次,他们为对方志专业学术研究有突出贡献,有较高学术影响力的作者。
表三 论文被引用11次及11次以上的第一作者情况表
通过分析不同时段作者发文数量,可以观察作者的科研生产力变化情况;通过分析不同时段作者所发文被引次数,可以观察不同作者的学术影响力变化情况。将1994~2014年(共21年)划分为3个独立且相等的时间段,可以比较出我国方志专业领域高产作者、高被引作者在不同时期内科研生产力、学术影响力的变化情况。3个时段分别为1994~2000年、2001~2007年和2008~2014年。
缩小高产作者范围,确定发文9篇及9篇以上的作者36人为分析对象。比较36人分别在不同时段发文数量占该时段全部文献的比例,比较他们从第一时段到第二时段发文百分比的变化和从第二时段到第三时段发文百分比的变化,可以找到科研生产力变化四种类型:
持续上升。发文百分比,第一时段到第二时段升,第二时段到第三时段继续升。在36位高产作者中,王晖、陈泽泓、梅森、王卫明、邵长兴、段柄仁、陈曼平等15人,符合此模式,他们在整个时段内发文章持续增加,科研生产力持续上升,是当今方志专业学术领域中坚力量。
先升后降。发文百分比,第一时段到第二时段升,第二时段到第三时段降。符合这种现象的作者有梁滨久、林衍经、吉祥、王复兴、刘希汉、柳成栋等10人,这些作者学术研究成果先上升后下降,在2001~2007年可能是达到个人学术研究顶峰,不少成为当时时段权威,但在2008年后,由于年龄的原因(如梁滨久、林衍经),或是工作重心的变化等,论文发表比重有减少,科研生产力下降。
先降后升。发文百分比,第一时段到第二时段降,第二时段到第三时段升。诸葛计、来新夏、韩章训、王广才等4人符合此模式,是四种模式中人数最少的。
持续下降。发文百分比,第一时段到第二时段降,第二时段到第三时段继续降。魏桥、仓修良、郭凤岐、许还平、黄勋拔等7人符合此模式。他们个人学术顶峰是在第一时段(1994~2000年),以后持续下降。原因可能在于:他们大多是历史学、方志专业学术领域的前辈和权威,90年代他们的著作奠定了其权威的学术地位,但由于年龄的原因(如黄勋拔、仓修良、魏桥)或者是工作重心变动的原因(如许还平),在21世纪后,很少发表论文,科研生产力持续下降。
表四 发文9篇及9篇以上第一作者不同时段发文情况表
注:∧表示比重上升,∨表示比重下降。
缩小高引文作者范围,确定被引文12次及12次以上的作者33人为分析对象。比较33位高被引作者分别在不同时段所占高被引作者总被引频次的比例,比较他们从第一时段到第二时段被引百分比的变化和从第二时段到第三时段被引百分比的变化。可以找到学术影响力变化四种类型①蒋菲、黄维:《我国教育经济学作者的影响力:变化与“学派”——基于1980—2010年20种CSSCI刊物的知识图谱分析》,《中国高教研究》,2014年6期:
持续上升。被引百分比,第一时段到第二时段升,第二时段到第三时段继续升。王晖、刘秋增、陈泽泓、段柄仁4人符合此模式,他们在整个时段内学术影响力持续上升。
先升后降。被引百分比,第一时段到第二时段升,第二时段到第三时段降。王兴亮、成一农、巴兆祥、侯宣杰、梅森等20人符合此模式,他们学术影响力最高时段在2001~2007年,中间时段。
先降后升。被引百分比,第一时段到第二时段降、第二时段到第三时段升,冯玉荣、来新夏2人符合此模式,是四种模式中人数最少的。
持续下降。被引百分比,第一时段到第二时段降,第二时段到第三时段继续降。林衍经、陈桥驿、邱新立、胡巧利等8人符合此模式。他们个人学术顶峰是在第一时段(1994~2000年),以后持续下降。原因可能在于:他们大多是历史学、方志专业的前辈和权威,90年代他们的著作奠定了其学术权威性,但由于年龄的原因(如林衍经、陈桥驿)或者是工作重心变动的原因(如邱新立、胡巧利),在21世纪后,论文数量有下降,学术影响力持续下降。
表五 论文被引用12次及12次以上的第一作者不同时段发文情况表
注:∧表示比重上升,∨表示比重下降。
通过以上统计分析,可以发现在整个时段(1994~2014年),《中国地方志》作者所著论文中,王兴亮所著《清末民初乡土志书的编纂和乡土教育》、成一农所著《中国古代方志在城市形态研究中的价值》等被引用次数最多,是方志专业领域学术影响力较大、学术价值较高的文献;王晖、梁滨久、梅森、林衍经、诸葛计等,论文最多,科研生产力强;王兴亮、林衍经、成一农、王晖、巴兆祥等所著论文被引用次数最多,学术影响力高;王晖、陈泽泓、梅森、王卫明、邵长兴、段柄仁、陈曼平等人发文持续增加,科研生产力持续上升,是当今方志专业学术领域中坚力量;王晖、刘秋增、陈泽泓、段柄仁等人学术影响力持续上升。
需要说明的是,我国方志专业学术引文的质量不高,论文被引频次普遍不高,远低于人文社会科学的平均数。现有的引文数据样本数少,在代表性上有所欠缺。因此本文关于引文分析、学术影响力分析上具有一定局限性。
建议方志专业论文作者要养成注明参考文献的习惯,在论文中间引用、借鉴他人观点或资料的地方明确标注参考文献作者及来源。因为注明文献出处体现了对前人的尊重和知识的继承关系,没有引文的论文脱离不了经验范畴,离学术论文范畴有较大差距。希望方志工作者们能够转变观念,营造良好学术氛围,为方志事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K 29
赵峰,上海市青浦区地方志办公室 (上海 201700)
陈 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