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霞
一、地方审计机关实现审计全覆盖面临的问题
(一)审计项目计划安排缺乏统筹整合。审计计划安排缺乏“一盘棋”的思想。审计机关在编制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前,往往只是将上级审计机关下达的任务以及业务科室提出的备选项目进行汇总,这就容易造成年度计划零散且非系统。由于尚未统筹整合经济责任审计资源,领导干部的密集调整,只能被动地实行“突击式审计”,必然导致无法确保全覆盖审计质量。同时,当前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计划中主要是对政府的主要领导同志进行审计,对党委主要负责同志的审计安排相对较少,也制约了全覆盖审计的进程。
(二)全覆盖审计方法和手段落后,审计效率低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审计的审计范围日益扩大,审计的深度不断深入,审计对象日趋复杂、审计环境也不断变化。目前,由于受自身条件所限,地方审计机关的审计方法和审计技术手段相对落后,云计算、大数据、联网审计和一些专业性强的高技术领域对一些市、县地方审计机关来说十分陌生,很难在现有条件下完成审计全覆盖的艰巨任务。此外,目前审计监督体系中的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相互之间未做到协调配合,尤其是内部审计机构的作用未得到有效发挥,没有和国家审计机关形成合力和资源共享,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全覆盖目标的实现。
(三)全覆盖审计存在人力资源不足。审计监督全覆盖必然带来审计任务和工作量的加大,而当前榆林市市、县两级审计机关普遍面临任务重、时间紧、人手少的矛盾,很多一线审计人员劳动强度很大,存在超负荷工作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勉强推行审计监督全覆盖,也难免流于形式、浅尝辄止。同时队伍年龄结构偏老化,审计人员知识结构不够合理,高尖专及复合型人才不多等现状使得审计人员的能力和素质还达不到审计全覆盖提出的要求。
(四)被审计对象协助和配合审计方面不够。审计全覆盖不是简单的数量覆盖,没有广度和深度的全覆盖,也不是强化审计在国家治理中作用的初衷。中国审计学会常务理事、兰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杨肃昌说:“加强审计监督力度,不在于审计机关要做什么和怎么做,而是审计需要得到党政部门支持,形成良好的审计范围和氛围。”一些被审计对象依法接受审计意识欠缺,对审计工作抵触,拒绝提供审计必需的资料,有的协查单位保密意识也不足,而且加强审计全覆盖肯定会涉及一些权力和利益部门,如何迈出第一步对审计人员也是挑战。
二、地方审计机关实现全覆盖审计的对策
(一)统筹安排审计项目,落实审计监督全覆盖。一是要全面摸清审计对象的底数,摸清哪些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源的管理领域还存在审计监督的监管盲区,建立分行业、分领域审计对象数据库,制定5年审计项目总体规划,实行ABC分类管理,处理好全覆盖与突出重点的关系,对重点部门与单位、重点资金与项目、重点领域与重大政策措施等实现监督常态化,对其他非重点资金、非重点领域、非重点单位安排5年轮审一遍,既突出年度审计重点,又保证在一定周期内实现全覆盖;二是在审计项目重点确定上要继续深化财政审计,加强对税收收入、非税收支及政府债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要进一步强化政府投资审计,推行政府投资项目绩效和跟踪审计,完善政府投资项目必审制;要扩大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创新经济责任审计方式,将任中与离任审计相结合,坚持党政同责、同责同审,提高审计效率;三是加大对各业务领域审计项目的整合力度,结合年初审计计划,积极探索“1+N”等审计方式,以财政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为平台,力争项目同步安排、协同实施、成果共享,形成“一个审计通知书、一次进点、多项审计、多份报告、一审多果、一果多用”的格局。
(二)创新审计方式方法,提高全覆盖审计效率。各级审计机关要从创新方式方法入手,建立与审计全覆盖相适应的成果共用、信息共享机制。一是在审计实施中,要建立审计机关之间常态化的沟通协作机制,充分利用已有审计成果,在协助外调有关资料等方面加强合作,相互支持。同时,对一些常规内容和特殊业务领域的审计,可充分利用社会审计、内部审计工作成果,提升工作效率。此外,在建立有效监督、核查机制的前提下,还可将审计业务外包给社会审计单位,寻求外部审计力量支持,在一定时间内或某些审计事项中起到审计监督的作用;二是在技术手段上,构建大数据审计工作模式,运用计算机创新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审计,整合“大财政”资源、搭建“大数据”平台、完善“大整改”机制,以数据联网审计实现对地税、财政、住房公积金、社保等部门的数据联网,以联网实时审计实现对所有预算部门的财政审计全覆盖;三是注重对优秀审计项目和典型案例的学习和交流,对多年来在实践中形成的审计经验和方法技巧,要分门别类进行总结和提炼,积极推广应用。
(三)统筹整合审计资源,为审计全覆盖提供力量保障。在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条件下,科学统筹、合理配置审计资源。一是立足内部挖潜,提高现有人员的审计效率。主要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培训学习、以审代训等方式培养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纪律严明的复合型“审计铁军”;二是整合各层级审计资源,创新组织方式。采取“上审下”、“交叉审”、“同级审”、“就地审”与“送达审”等模式推进涉及全局的重点资金、重大项目全面审计,统一组织、整体作战;对行业性、区域性的审计项目,要加强各专业、跨区域联合审计和协作,发挥各自优势,形成规模效应。在审计项目的人员安排上,可以采取打破层级及科室界限,集中力量、重点突破,节约审计资源,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根据审计机关的工作量和人力资源实际,考虑适当增加人员编制,进一步增强审计力量,以缓解人力资源紧张与工作任务繁重之间的矛盾,更好地完成有效全面覆盖的艰巨任务。
(四)强化审计整改监督检查力度,扩大审计全覆盖效果。审计全覆盖的目的是更加充分地发挥国家审计在完善国家治理中的“免疫系统”功能。审计机关只有在揭露问题之后促进问题的整改,才能彰显审计的意义,因此要定期和不定期地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经济责任审计回访,督促被审计单位负责对审计查出的问题逐一制定整改计划,实行对账销号,确保问题——整改到位。同时,建立健全案件线索移交,与组织部门、纪检监察机关等部门成果共享制度,将审计监督与党管干部、纪律检查、追责问责结合起来,把审计结果及其整改情况作为领导干部考核任免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加大对审计发现问题追责问责力度,实现“问责一人、教育一片”的良好效果。这样不仅有利于在社会中营造良好的审计氛围和强化审计的威慑力,更能够形成对财政资金多渠道、多部门全方位监督,让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源在阳光下运行,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
图片新闻
耀州区审计局全体干部日前深入坳底村实地走访贫困户。填写了统一制作的《铜川市耀州区小丘镇脱贫攻坚“连心卡”》,帮扶干部对贫困户进行脱贫攻坚政策法规解读,现场与贫困户签订《干部包户(人)脱贫攻坚责任书》。
(师焕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