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奥 朱慧娟 马小艳 苏迅 曹蕊 吴丽丽 王颖 赵婧 周丹
(空军总医院内分泌科,北京 100142)
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的特点分析及护理
童奥 朱慧娟 马小艳 苏迅 曹蕊 吴丽丽 王颖 赵婧 周丹
(空军总医院内分泌科,北京 100142)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时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1-12月我科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状况。结果 108次低血糖中,无症状56例次,占51.85%,无症状性低血糖发生率高于有症状性者,80例患者(108次)低血糖更多发生于血糖值为2.8~3.9 mmol/L且多为无症状性低血糖,患者夜间低血糖共19例,2例无症状。低血糖最常发生于药物强化治疗期间。结论 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做好健康教育,重视血糖监测,及时发现无症状低血糖,防止夜间低血糖,发现低血糖时正确处理可减轻低血糖的危害。
2型糖尿病; 低血糖; 无症状低血糖; 护理
Type 2 diabetes; Hypoglycemia; Asymptomatic hypoglycemia; Nursign
低血糖在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极易发生,DCCT、UKPDS等大型研究均表明严格控制血糖为患者带来益处的同时也会增加低血糖的发生率,不利于糖尿病的控制。《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版)中明确指出,对非糖尿病患者而言,低血糖的标准为<2.8 mmol/L,糖尿病患者只要血糖值≤3.9 mmol/L就属低血糖范畴[1]。而在临床工作中,一部分糖尿病患者在血糖降至3.9 mmol/L以下时却未出现临床症状,导致低血糖不被发现。我们对80例(108次)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12月在我科住院并发生过低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年龄28~79岁,其中男性47例,女性33例,均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治疗,共发生低血糖108次。对于血糖值>3.9 mmol/L却出现低血糖症状的患者未纳入本次统计。
1.2 方法
1.2.1 血糖监测 监测仪器为拜耳公司的“拜安捷”血糖仪,采血部位为手指端。检测时间:(1)患者出现低血糖临床症状时。(2)遵医嘱常规监测,一般为早餐、午餐、晚餐前后及睡前,部分患者夜间加测。
1.2.2 评价 (1)患者按临床表现分为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对比分析血糖值、发生率。(2)低血糖发生原因。(3)夜间及空腹低血糖发生情况。
1.4 结果
1.4.1 有症状组与无症状组血糖值分析 108例次低血糖中,有症状组发生52例次(48.15%),血糖值为(2.87±0.79)mmol/L;无症状组发生56例次(51.85%),血糖值为(2.25±0.61)mmol/L,无症状组低血糖发生率高于有症状组,两组比较(F=17.433,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2 不同血糖值比较分析 以传统的低血糖量化指标2.8 mmol/L划分区间,血糖值<2.8 mmol/L时,有症状组22例次(20.37%),无症状组15例次13.89%);血糖值2.9~3.9 mmol/L时,有症状组30例次(27.78%),无症状组41例次(38.00%)。说明低血糖更多发生于2.9~3.9 mmol/L,占65.74%,且多为无症状性低血糖(38%),但两组比较(χ2=2.88,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4.3 低血糖原因分析 108例次发生低血糖的原因有:药物治疗40例次(37.04%),进食过少20例次(18.51%),运动量增加15例次(13.89%),未按时进餐11例次(10.19%),原因不明22例次(20.37%)。
1.4.4 夜间及空腹低血糖发生情况 夜间(22∶00~5∶00)发生低血糖19例次(17.59%),有症状组发生17例次(89.47%),无症状组发生2例次(10.52%);空腹(5∶01~7∶00)发生低血糖11例次(10.19%),有症状组发生3例次(27.27%),无症状组发生8例次(72.72%)。
2.1 重视血糖监测,及时发现无症状性低血糖 本组有56例次在血糖监测中发现低血糖,无临床症状,占所有低血糖患者的大多数,均立即进食碳水化合物或糖块,30 min后复测血糖已升高,未出现严重低血糖反应。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反复发生低血糖,导致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对低血糖的反应下降,肾上腺素对低血糖刺激的反应缺陷,低血糖阈值下调,出现无症状低血糖;低血糖又可引起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恶性循环产生;因此无症状性低血糖危害更大。此类患者无自我感觉,血糖不是过低,容易使医护人员及患者麻痹思想,缺乏警惕性,部分患者甚至认为没有症状就不是低血糖而拒绝进食,如护理不到位,处理不及时,可引起隐匿性心脑功能损害,引发严重后果,对此类患者,应加强监测,尤其是在容易发生低血糖的时间段对有低血糖倾向的患者加测。对于不能配合治疗及自我监测的患者,应适当放松控制标准。
2.2 纠正低血糖出现的潜在原因,并做好健康教育 教育重点应是告知患者低血糖的症状和防治措施,指导患者定时定量进餐,掌握运动的时间、方法和强度,正确注射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调查还发现,5次低血糖发生于初始使用胰岛素10 d内,患者相关知识严重缺乏;提示在患者开始胰岛素治疗后应立即进行健康教育,以保证患者出现低血糖时能正确应对。
2.3 夜间加强病房巡视,及时发现及处理夜间低血糖 本组发现夜间低血糖19例,有症状者17例次,无症状者2例次;空腹发现低血糖11例次,有症状3例次,1例昏迷,无症状8例次。有文献[2]报道,睡眠时,神经内分泌反调节作用减弱,易出现夜间低血糖且往往以无症状性低血糖为主。为预防夜间低血糖发生,应监测睡前血糖。<60岁者睡前血糖8.0 mmol/L时预测夜间低血糖敏感性接近于60%,而≥60岁者睡前血糖在9.0 mmol/L左右可降低夜间低血糖发生率[3]。本组无症状性夜间低血糖发生率较低,考虑与夜间监测不频繁而未发现有关,因夜间时间相对较长,对睡前血糖过低的患者应密切关注其血糖变化,必要时加测0∶00~3∶00 Am的血糖;本组2例均在此时血糖监测中发现。本组空腹低血糖发生率为10.19%,此部分患者夜间血糖很可能已处于较低水平,故此类患者也应加强监测夜间血糖。夜间护士要加强巡视病房,特别对年龄大、病程长、合并糖尿病肾病、神经病变及初诊糖尿病血糖控制不稳定者要细心观察,对异常患者高度重视。
2.4 低血糖发生时的应对措施 一旦诊断为低血糖应立即处理,当血糖值在2.1~3.9 mmol/L时,单纯进食甜食即可缓解低血糖;当血糖值<1.7 mmol/L,部分患者进食甜食后效果不佳,需静脉推注50%葡萄糖。本组所有患者经上述处理后血糖恢复正常。有2例患者发生了低血糖昏迷,表现为意识不清,答非所问,当时测血糖均为1.4 mmol/L.,立即静脉注射50%葡萄糖40 mL后恢复意识。对于低血糖昏迷的病人在意识恢复后,仍应密切关注血糖变化。当病人出现嗜睡或昏迷时,应首先监测血糖水平,排除是否是低血糖昏迷,再考虑其他疾病,为快速恢复血糖争取时间,避免低血糖过久损伤脑组织。
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任何时间都可能发生低血糖,如不及时抢救,甚至可能死亡,护士作为病情观察的一线人员,应对其有深入的了解。2型糖尿病降糖治疗过程中,低血糖的发生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在饮食、运动及药物综合因素中,药物因素是其主要原因[4]。周媛[5]提示在患者餐后血糖<6 mmol/L时应给予密切关注,加强巡视,增加血糖监测频率。统计资料可以看出,无症状低血糖发生率高于有症状组,低血糖更多发生于2.9~3.9 mmol/L且多为无症状性低血糖,虽无统计学意义,但仍应引起重视,有症状组的血糖值明显低于无症状组数值。临床工作中,有症状的低血糖明显易被重视;而无症状低血糖因血糖值不是过低易被忽视,医务人员必须加强专业知识学习,以预防为主,密切观察血糖变化,发生低血糖时给予及时有效地处理。同时,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出现低血糖时的正确处理可大大减轻低血糖的危害。
[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6(7):447-498.
[2] Cryer PE.Minireview:Glucagon in the pathogenesis of hypoglycemia and hyperglycemia in diabetes[J].Endocrinology,2012,153(3):1039-1048.
[3] 张舒婷,陈红梅,文玉琼,等.床边血糖监测系统监测睡前血糖预测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发生情况的观察[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4,22(6):529-532.
[4] 崔维静,何继瑞,李亚聪.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糖原因的观察[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3,21(6):534-536.
[5] 周媛.老年2型糖尿病鼻饲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分析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3):248-249.
童奥(1962-),女,湖北黄冈,本科,副主任护师,护士长,从事护理管理和临床护理工作
苏迅,E-mail:suxun2688@sina.com
R473.58,R587.2
B
10.16821/j.cnki.hsjx.2016.23.016
2016-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