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人崧++伍新德
摘要:小学班主任是小学班级的管理者,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教育者。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小学班主任的发展由职业走向了专业化,这对新入职的小学教师担任班主任一职提出了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的新要求。新入职的班主任要成为班级的优秀管理者,需要其在工作实践中注重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的班主任素质,走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新入职:小学教师;班主任专业化
中图分类号:G62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6)11003903
班主任作为学校中的一种管理角色,他对班级行使管理的职能。作为一名新入职的小学班主任,要胜任班主任工作并对班级进行有效管理,除了具备专业知识和教学实践能力,还需要学习班级管理的相关知识,走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道路,通过教育实践来提高教师的管理素质,提高班级管理的实践能力,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
一、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内涵
1班主任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解惑者
小学生性格不稳定、知识经验少、独立自理能力差,从学习、活动到生活,都需要班主任的帮助、引导和培育。班主任稍微不注意,小学生经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严重者会出现厌学、性格乖僻以及冲突矛盾等问题。因此,班主任要掌握大量的一手资料,认真研究每一位学生的情况,根据他们的身心发展状况,建立目标性的学生思想、学习和人格的发展计划,主动帮助学生处理学习、活动中出现的问题,防止产生偏异心理;熟悉每一位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尤其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规范的生活习惯、健康的卫生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2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
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和组织者,对班级的教育和管理负有全面责任。学生入学以后,在班级的初建阶段,学生群体人际关系薄弱,群体中还没有形成正确的舆论和风气,朋辈吸引力差,这时的班级还没有形成具有向心力的班集体,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需要通过大量的工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建立、培养、发展成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根据学生“向师性”的特点,以自身的言行来引导学生,在建设班集体的同时,通过班集体的影响力、感染力、教育力,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集体主义思想,塑造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发展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将学生的个体发展与全面发展结合起来,处理好德、智、体、美、劳五育的关系,真正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3班主任是班级文化环境的建设者
学生的健康成长、主动学习都离不开良好的班级环境,良好的班级文化环境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成长。班主任作为班级文化环境的建设者,实现班级教育目标,完成教学任务,首先要通过各种形式的主题活动帮助和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集体凝聚力和团队意识。其次,学生的学习生活空间基本在课堂,同时也是师生交流的主阵地,班主任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具有教育影响力的文化环境,如荣誉榜、名人名言、图书角、学习园地展、童声童趣的场景布置等,为孩子的学习搭建“人和”的环境,促进学生学习和反思活动的深度,提高他们的学习需要以及对学习活动的自我意识。创设良好的班级文化环境,用文化触点深入、感染和熏陶学生的心灵,以无形的精神拉着孩子们向前进。
4班主任是社会活动家
当今世界纷繁复杂,社会信息革新很快,学校不可避免成为“复杂的课堂社会”,学生也受到网络信息化环境的影响,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班级活动如果只在学校、教室内进行,离开了社会大环境,班级管理很难开展。因此,班主任应该是知识丰富的学者,有较强的教育功底,要与社会多部门打交道,使自己成为社会活动家,从而进行有效的班级管理。
二、小学班主任工作素养的基本要求
小学教师除了承担教学任务,还要担任班主任一职。目前在小学教育阶段,尤其是农村地域普遍推行“包班制”的管理模式,班主任要想成功地成为班级的优秀管理者,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教育者,需要班主任提高自身的素养和能力,走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道路。
首先,班主任要清楚地知道自己所承担的职责,并能自觉、认真地去履行职责,能够设身处地地站在小学生的角度,理解或欣赏他们的感受;能够在教学和管理中不断探究与创新;能够善于组建两个主要团队,即班级教育团队和班级活动团队,利用并整合影响班级发展和学生成长的教育合力教育学生。
其次,班主任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理念、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专业理念是指从事班级管理的专业人员遵守的一套行为规范和为实现美好生活而提升自我的内在品格和德行。它包括教育理念、职业态度和职业道德三个方面。专业知识是指从事班主任工作所应学习的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和法律知识等。专业能力是指从事班主任工作所应具备的组织管理能力、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教学教育机智能力、教育科学研究能力、优化班级文化的能力、形成班级教育合力的能力和管理工作的创新能力等。
三、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现状
1职业态度不明确
长期以来,广大小学班主任勤勤恳恳、教书育人,做了大量教育和管理工作,为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现实中,许多教师不愿意当班主任,怕吃力不讨好,自寻烦恼,除非学校领导强硬要求或者评职称的利益所趋,否则大部分教师宁愿做一般任课教师,只要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班级管理及学生问题可以不管不问,真是“无官一身轻”[1]。另外,有些教师虽然有管理班级的能力和水平,但是职业态度不端正,他们当班主任的出发点不是为了教书育人,而是利用自身与家庭、社会的关系为个人谋取私利。一个不合格的班主任不但不能公正地对待学生,还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2专业知识匮乏,能力不强
小学班主任的工作繁而杂,它涉及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活动等各个方面,需要小学班主任具有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相关专业知识,还要有班级管理、教育学生的丰富经验和管理艺术。现实中,有些班主任教育观念落后,认为只要有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就好,严重忽视班主任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更新,工作方法往往简单、陈旧,如遇棘手的问题时往往不能有效地解决,甚至还会事倍功半。
班主任的专业能力包括组织建设班集体的能力、班会活动组织能力、教育机智能力、了解和研究学生的能力、个别教育能力、熟练地运用网络开展德育工作的能力等。专业能力的提高一般是在专业知识的指导下把经验转化为专业能力,而不是经验的重复应用。现实工作中,班主任教育和指导学生的要求日益专业化,很多教师缺乏专业准备,进行班主任管理工作时常常违背教育规律,不懂得管理艺术和方法,工作虽然付出了脑力和体力劳动,但是仍得不到学生、家长及学校的认可,工作没成效,越来越多的教师感到班主任工作难以胜任。
3专业道德欠佳
近年来,也有不少媒体曝光一些班主任违反师德的行为:以“权威”形象向家长索取报酬,明里暗里地利用班主任的工作便利如任命班干部、调整座位、评语评定、学习辅导照顾、优秀评定等工作,向家长索要礼物、红包甚至是变相的物质要求。也有部分班主任工作方式粗暴,采用“我说你听”“我管你服”的教育管理模式,甚至使用体罚、变相体罚未成年学生,导致学生对班主任的教育和管理产生逆反心理,不但与班主任对着干,激烈者还会做出危害教师人身安全的行为,走上违法之路[2]。综上,班主任这些违背教师职业道德、有损教师形象的行为,给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了严重伤害,还给班主任的工作信誉蒙上了阴影,从而产生消极的教育影响。
四、推进新入职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策略
1班主任专业化的基础:教师健全的心理品质
班主任健全的心理品质,是影响学生良好个性形成的重要因素,也是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基础。班主任健全的心理品质包括:敬业爱生,平易近人,情绪稳定,积极主动,性格良好,具有爱心、耐心和诚心,抗挫折能力强等。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行为方式、情绪状态、人格特征等都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平时常常表现出烦躁不安、易怒、喜怒无常等,学生在与教师的长期接触中,会潜移默化地受其影响,也会产生较多的消极情绪,甚至导致心理疾病。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留守儿童占大多数比例,他们经常厌学、逃学、调皮捣蛋等,这就要求班主任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科学地减轻心理压力,调整好心态,因势利导,耐心地与学生建立协调的师生关系,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学会欣赏学生;对学生的不足或错误,应有一颗包容之心,一视同仁;把学生视为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们、引导他们重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
2班主任专业化的核心:注重师德的修养
师德,是教师人格魅力的体现,它不仅表现为“为人师表”等优秀的职业道德行为,而且通过教师的以身作则、诲人不倦、热爱学生、躬行实践等日常小事体现出来,焕发出迷人的光辉。目前,国内频繁出现教师虐待儿童、体罚、责骂学生等有悖师德的情况,尤其是农村地区的义务教育区域,基础教育师资薄弱,学生淘气、调皮、厌学的较多,面对这一群体的学生,需要小学教师在提高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师德建设,教人先正己,引导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加强师德建设不是讲形势,需要实施到位。首先,班主任要认真学习贯彻党和国家关于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相关规定,实现思想内化,通过实践工作,努力提升职业道德的三个基本层次:弘扬幸福道德、良心道德和规范道德[3]。班主任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在班主任育人、育心劳动中的表现,是班主任面向班级学生实施教育过程中所应遵循的道德准则。道德建设是班主任专业化的核心,专业道德是班主任专业化的基础,班主任要提升自己的德育修养,以德育人,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和影响学生,给予学生正面的、积极的道德影响。
3班主任专业化的关键:提高管理艺术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为建设良好的班集体,班主任必须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在工作中,许多教师教学成果不错,但是班主任工作却不尽如人意。这不得不引起班主任的反思: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又如何促进自身管理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班主任专业化,既包括制定并实施班级工作计划的能力,联系并调整校内外上下左右各方面关系的交往协调能力,也包括合理安排日常工作并建立班级常规的组织、管理能力。管理的过程既是班集体形成、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也是促进班主任专业发展的过程。
班主任要提高管理水平,需要讲究教育的艺术:一是要优化班主任培训。班主任的培训可分为“职前培养”与“在岗培训”。“职前培养”主要是指师范类大专院校为培养师范生成为专门班级管理人才而专门设置的班主任专业课程。“在岗培训”是指工作中学校对班主任工作的培训和指导。通过培训,班主任可以掌握相关理论知识,了解工作内容和方法,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最终为班主任专业化的发展奠定理论基础。二是实践中的自我教育是提高班主任实践管理能力的主要途径。班主任的自我教育就是专业自我的主动建构过程。许多研究表明,班主任班级管理能力的显著提高是在班集体建设的实践中,以“班集体建设”为本,在“班集体建设实践”中“学会创建”,“做”中“学”、在“研”中“学”,在实践中不断反思自己的管理行为,总结经验,加强与前辈教师或领导的沟通与交流,加深对班主任工作的理解,充分利用班级文化资源,形成良好的班级风气,以培养人、塑造人、发展人为核心价值观,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从而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
4班主任专业化的动力:教育科研的发展
班主任开展教育科研是事业发展的需要。20世纪70年代中期,斯腾豪斯提出“教师即研究者”的观念,对班主任专业化发展具有指导意义。以现代化教育理念为指导,具有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坚持在教学教育实践中开展研究,是班主任专业能力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但是,一些班主任认为教育科研是专家做的事情,产生畏难甚至抵制的情绪,害怕搞科研。其实,这是对研究的误解。研究可以是对一个教育现象的反思,对一个教育案例的分析以及对一个教育原则的反思等等。全国许多著名的名、特、优教师,他们每个人都是善于思考、勤于实践、精于研究的行家,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教育科研是一种科学研究活动,有三种形态,一是理论研究,二是应用研究,三是行动研究。小学班主任的教育科研主要是行动研究。行动研究是以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为导向的融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为一体的研究,包含反思与实践两个方面。小学教师的反思和实践研究都是以教育写作的形态进行的。农村小学教师因环境影响,教学生活单调,工作满意度低下使得很多教师往往通过博文、博客、微博或者教师日志来记录自己的心路历程和教育、教学生活的点滴:每天工作中的收获,对于问题的反思,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等。这些结合班主任工作撰写的班级管理和教育生活中的故事,都以教育叙事的方式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可以促进班主任教育理论和实践水平的提高,引导他们走上从事反思和科学研究的道路。班主任对学生教育实践、班级管理实践进行反思,在反思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深入研究,通过科学研究,提升自己对教育的认识,完成从“事务型”班主任向“研究型”班主任的转变,促进班主任专业化的发展。
五、总结
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是一种“动态”发展的过程,班主任的态度、价值、信念、知识技能等综合素养需要不断地调整、发展和提高。班主任要走班主任专业化的发展道路,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需要经历规范化阶段、个性化阶段和特色化阶段这三个专业化的成长阶段。每个阶段的发展是递进的关系,也是班主任从单一型向复合型,经验型向研究型发展的过程。每个阶段的发展,班主任都要加强自身的基本功训练,进一步提升知识与能力,并善于反思自己,把自己的经验与成果加以归纳、总结并向外输出,逐步成为学校及教育系统内有影响的班主任或教育专家。
参考文献:
[1]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究院.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156.
[2]黄正平.试论教师职业道德的底线——由“范跑跑”事件引发的思考[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8,(8).
[3]汪媛.班主任专业成长[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64,61.
(责任编辑:朱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