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做学交替”培养模式的探究和实践

2016-12-23 20:58余丽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11期
关键词:实践技能应用型人才

余丽

摘要:在我国经济结构升级转型时期,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作为社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培养社会最需要的人才。基于此,对应用型人才培养下“学做交替”培养模式进行重点探讨,并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其实践意义和作用效果,希望可以对新时期高职院校在“学做结合”人才培养方面提供参考,从而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学做交替”;实践技能;就业素质;工学对接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6)11001603

从近几年我国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结构性矛盾问题来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更容易出现缺口。在经济增长引擎转换的社会经济背景下,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应该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从专业学科的建设,到人才实践操作技能的培训,都需要紧密结合当前的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步伐,创新人才培养的方法与模式。“学做结合”是一种常见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在为社会培养提供高素质、实用型人才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

1“学做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学做交替”人才培养,从狭义的角度来理解,就是学生在学校的理论学习要同社会实践,亲自到相应的工作岗位中动手操作相互结合,在自己做的过程中,检查并发现理论知识学习的不足,并锻炼自身的实际工作技能。“学做结合”即学习与做事,在学习理论知识后,学生还要学会做事、做工作,理论知识的价值在于指导学生更加专业地去做工作,掌握一定的工作实践技能,锻炼自己的真本领[2]。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学做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通常就是在校学习期间,通过设计合适的“学做结合”教学模块,在学习一定的理论知识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或者到合适的岗位进行实践学习。

2“学做交替”培养模式的优势

“学做交替”与经济和行业产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联系更加密切,在培养人才方面,更加契合职业导向的理念,能够将学生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更好地转化成实践动手操作技能,在校学习期间安排学生科学合理地参与社会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对于社会紧缺型的应用实践型人才,是一种较好的补充方式。相对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第一,在校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学生的工作实践联系更加密切,通过设计合理的工作实践,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并且鼓励他们去探索研究实践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理论知识,开启专业深入研究学习的兴趣和思维,进而为学生在专业领域的持续深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二,在学校学习期间,就能够比较深入地接触社会工作生活,既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还在很大程度上让学生尽早地适应社会角色的转变,对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规划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从学生角色到开始工作的不适应情况,对于学生发现工作兴趣和自身工作的优势价值也具有一定的作用[3]。

第三,在做的过程中,学生接受实际工作的锻炼,更能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自我成就感,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健康向上的职业道德精神也是一种激励,“学做结合”让学生知道了工作的不易,也增强了他们提升自我能力的动力。

第四,在校外做事、做工作的过程中,也会增强学生的就业信心。一些学生害怕就业,没有就业信心的情况会大大得到缓解,学生们在掌握基本的就业技能基础上[4],对未来职业前景的发展,会更加自信。

第五,可以使紧缺的资源充分被大家所利用。“学”与“做”的各项教学活动是整体一起设计的,它的教学设计应符合工学结合及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教学的一些基本要求;但“学”与“做”的教学活动却是分在两个地点交替实施的,“学”在普通教室进行,“做”在一体化教室进行。当然,为了保证“学”与“做”的紧密结合,“学”与“做”之间的时间间隔不能太长。将原本在一体化教室进行的教学活动的一半移到了普通教室进行,从而提高了各种教学场地的利用率。实际上,上海世博会的不少场馆就采用这种方式组织游客参观,先将参观者们引到一个室,听介绍,看录像;再将参观者们引到另一场地,现场参观,实境感受,使参观者获得很深刻的印象,场馆的使用效率也很高。

3“学做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做交替”人才培养模式,虽然看来存在诸多优势,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难题。在笔者的研究过程中,通过梳理“学做结合”人才培养方面的相关资料,总结出存在的困难问题如下:

3.1“学做交替”模式自身定位不清晰

从一些高职院校的“学做交替”倡导和落实模式上可以看出,对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不够准确清晰,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容易简单地等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学生社会实践与顶岗实习等,而忽略了“学做结合”自身的价值定位。不仅如此,还有其他很多的一些问题,比如说教师的不重视,同样也是对自身定位的不清晰。

3.2给学生提供“做”的机会的企业不够主动、数量不多

从企业经营目的的角度来看,更愿意招聘那些具有一定工作业务经验,上来就能熟练工作并给企业创造价值的人才,但是学生在“做”的过程下,只是刚开始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不强,甚至还会影响企业一线的工作效率,由于这种原因的存在,在目前社会就业人群众多的情况下,企业给学生们提供这种“学做结合”机会不够主动,并且数量也不多。

3.3学与做衔接比较困难

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和实际动手操作方面,衔接得不够紧密,一些高职院校的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做的工作同自己的专业差异较大,所做非所学的情况很常见。对于“学做结合”实质内涵的领会不到位,导致学生在校学习同校外做事衔接比较困难。

4“学做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法探索

“学做交替”作为一种比较新颖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一些院校已经得到了比较成熟的推广和落实。总体来看,“学做交替”的核心思想在于让学生把自身的理论知识学习同动手操作、做工作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实现学与做的互助共进。在笔者的研究中,对进一步提高“学做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效果提出了如下几种策略:

4.1专业课程设计要体现“学做交替”的核心内涵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在学习理论知识方面,学校要准确把握学生的特点,避免空洞乏味繁杂的专业课程设计,要对学生专业未来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在保证学生学到足够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精简教学内容,领会和吃透“学做结合”的实质内涵。专业课程的实践,要体现出学生“做”的内容,加深学生对“做”的认识和理解。同时,要根据专业的不同,引入新鲜的专业技能训练方法,在校期间就培养学生的做事本领。

4.2以就业为导向,充分整合校企双方资源

“学做交替”从学生为了就业的角度来看,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而学校在这方面,要为学生寻找更多合适的企业对接资源,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上海大众汽车、广东省交通运输技师学院校企合作scep项目,该项目在上海大众汽车的主导下,以就业为导向,通过整合校企双方资源,在合作院校开设“上海大众”班,实施订单式培养方式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上海大众”班学生在校学习与在上海大众汽车特约售后服务中心实习相结合,既接受学校讲师的教学又接受服务中心资深技师的培训,在实战环境中掌握上海大众汽车产品服务技能,实现教学与工作岗位实际要求零距离对接,为上海大众汽车特约售后服务中心培养和输送具有较高服务技能和专长的技术人才,实现教学质量的最优,教学效率的最高,教学成本的最低,达到了企业、学校、社会共赢的目的。广东省交通运输技师学院是上海大众汽车目前在华南区实施此项目的唯一一所学校。建筑面积达2 000余平方米的上海大众汽车广州培训中心已落户学院,该中心集汽车销售实训、售后服务等教学培训为一体。学院每年从汽车专业三年级学生中挑选30名优秀学生组成SCEP项目培训班。

4.3校企共同培养,引进企业优质教育资源

为了进一步加深专业院校师生对未来就业相关行业的了解,扩大各项设计活动的影响力,使行业发展、企业生产、学校教学、学生就业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学做交替”,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方面可以开展相关专业的推广交流活动,引进企业优质教育资源,切实让学生们感受一线的生产管理实际情况。如广东开放大学—慧科教育集团课程制作暨实习实训中心“和“慧科互联网+学院”的成立,双方基于“产教融合、O2O创新人才培养”的共同理念,融合慧科教育集团旗下高校在线教育一站式解决方案提供商“高校邦”、在线教育内容制作服务商“课工厂”在线教育创新要素,共建“慧科互联网+学院“及在线课程制作基地,致力于打造华南区域首个在线教育创新样板工程。在课程制作方面,双方共建“课程制作暨实习实训中心”,打造集课程创意、设计、录制、后期、发布等功能为一体的课程制作基地。同时,通过实习实训孵化,课程制作中心将逐步建立专业化的本地课程制作团队,支持并服务地区院校的在线教育进程。慧科教育集团在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及互联网+教育所取得的成绩在业界广受认可。广东开放大学一直以终身教育理念为先导,以服务全民学习、终身学习、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相信通过此次合作,将大范围助推本地区教育信息化及慕课发展进程,优化华南地区人才结构配比,确保对地区经济的持续推动力。

4.4鼓励学生走进企业生产作业一线

“学做交替”最终要落实到具体的做方面,对于在校学生来说,学校要鼓励并帮助学生走出校园,到企业的一线生产车间、项目工程、科研中心等进行边看边学。广东省粤东技师学院学生走进贝乐鼠童装企业生产一线,参观整体服装的设计、生产、市场推广等过程,并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边看边思,边学边做。参观学习企业一线的生产活动,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也可以让学生们亲身体验产品制造、工程建设的工作环境和氛围,感受到了一线员工的责任感和吃苦耐劳精神,给学生们即将面临的职业规划提供了方向和参考[5]。通过这种“学做交替”的方式,将理论和实践融合在施工现场的真实环境中,将工地变成了生动的教学课堂,在实践中得到了能力提升,积累了工作经验,为以后就业带来极大的帮助。

4.5举办校园大赛,为“学做交替”提供舞台

高职院校要根据学校专业设置的不同,定期举办不同类型的校园大赛,为有能力的学生提供更好的舞台,让学生在校园内就能很好地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展示自己的才华。例如,由广东省高职教育商业专业教指委会展策划分指委主办,旨在展现广东省高职院校会展专业学生在会展专业调研与会展策划技能方面的水平,加强院校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会展专业建设,提高广东省会展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高职院校第二届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技能大赛,不仅展示了专业知识,也展示了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演说能力、社交礼仪、相关软件的应用能力等等。在学院的精心组织下,赛程安排合理,专业水准高,竞赛项目贴近会展行业企业实际,既遵循了会展行业的发展规律,又为创新行业企业发展提供了合理建议,也是对会展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一次检阅。大赛的成功举办对于推动会展专业进一步更新职业教育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创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动校企深度合作,促进“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探索与创新,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目标,使教育教学水平再上新台阶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通过校园大赛和企业在大赛中的评选结果,可以给人才培养提供方向指引,既为大学生提供了实践演练展示的平台,帮助有才华、有能力的年轻大学生提高互联网营销方面的能力,同时也为互联网营销相关行业的人才储备做好前期准备[6]。竞赛力求让大学生理解科技与人文,技术与商业的结合,进一步挖掘和培养推动社会进步的创新型人才。

4.6校企为学生搭建有形的创新平台

青年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国家教育部门多次出台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资助创业工作的政策。广州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多年来致力于培养“重人品,厚基础,强能力,有专长”的电力应用型人才,为响应国家关于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相关政策,该校电气工程学院与广州固源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B6402室,联合建设“虚拟电力设计院”,搭建学生创新创业平台,召开学术交流研讨会议。校方通过“虚拟电力设计院”的建设,在校内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搭建了一个有形的创新平台,从而在学院或学校内形成了学生创新创业氛围,从应用型与实践型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搭建实践平台,有助于将学生的创业与就业结合在一起。

参考文献:

[1]吕培梅.“做—学—再做”教学模式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

[2]欧文吉斯.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9).

[3]余志江.PLC教学中如何运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新课程·下旬,2016,(3).

[4]蒙彪,朱静,袁佳,林士敏.高职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J].广西教育,2016,(11).

[5]叶宛丽.高职院校“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探讨与实践[J].时代教育,2013,(19).

[6]彭志君,于剑标,钱建伟,郑朝晖.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防雷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企业导报,2016,(5).

猜你喜欢
实践技能应用型人才
高职物理课程项目化考核的思索
行动导向教学如何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