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传芳
远古时期,人类祖先已经认识到“出汗”对于人体健康的重要意义,并依托各自的文化,创造出了各民族不同的发汗方法。西方人用洗澡的方式来发汗,他们发明了芬兰浴和土耳其浴;我国则采用特有的发汗药物,如让人食用一些辛辣食物,以促进汗液的排出。
汗液具有调节体温、滋润皮肤的作用。人体通过出汗,能够将体内的热量挥发出来,从而保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和各组织器官的正常活动。另外,汗水还是人体抵御病原体的第一道屏障。在古希腊人们习惯于利用温泉进行热水浴。古罗马时期更是涌现出了大批豪华的温泉浴场,这些温泉浴场大都建有一个圆形的发汗室,洗浴者待在一个很热的房间内,直到汗液出透为止。
发汗浴,很早就受到中北欧各民族的欢迎。他们认为,采用这种方法既可以美容,又能够治疗风湿、感冒以及不明原因的瘟疫等疾病。但是,由于条件的限制,最初,只有修道院和贵族的家拥有这些洗浴设备,普通百姓一直无法享用。直到公元1世纪末,欧洲才出现了公共发汗浴室。负责洗浴的伙计们在很热的石炉上浇上冷水,以此产生出所需要的蒸汽,催人发汗,这种做法与今天的相似。那些收入低下的农民、手工业者等平民百姓,虽然不能在家里建造完整的浴室,但他们可以就地取材,以箱子、柜子等为材料,做成一个个桶状的“小浴室”,洗浴时人们坐进这种“小浴室”,只把头露在外面,不一会儿,热汽就从小浴室的双层底部向上升腾,有时还可以加入一些草药。这些“小浴室”轻便、小巧,可以随意搬动,非常实用。
“发汗疗法”同样也是中医的一种重要治病方法。我国古籍记载,“汗法”具有退热、透疹、消水肿、祛风湿、通经活络等作用。用现代医学对中医的“汗法”进行解释,其作用机理是:通过发汗,调节植物神经的功能,扩张周围小血管,改善微循环系统,促进人体功能的恢复,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东汉名医张仲景在其撰写的《伤寒杂病论》中介绍了“汗法”,即指通过发汗,祛除表邪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