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途径

2016-12-23 19:13黄存良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29期
关键词:心理学心理健康政治

黄存良

摘 要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积极心理学理论具有创新性,思想政治教育和积极心理学在目标与过程具有一致性。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思维、理论、途径。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兴起于20世纪末的积极心理学,是目前学界密切关注的一个研究领域,其强调在主观层面体验积极情绪,主张以积极态度及发挥人的积极潜能为主旨,开发人的内在力量。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借鉴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念塑造大学生的积极心理、情绪、人格,提升大学生积极情绪培养及个体助人自助独立意识塑造的重要性,更好地保证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积极心理学理念与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相结合,显然是一条可行之路。”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积极心理学原因分析

1.1塑造大学生积极人格的需要

在我国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常会忽视学生的心理需求与精神需求,而往往更多强调约束性,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缺乏人文和心理关怀。现代大学生,尤以独生子女为多,大多自小于“溺爱”中长大,往往独立性不强,存在依赖性心理,容易沉迷于网络世界,同时,抗挫折能力不强,遇到学习、人际交往或情感上的问题,便会自怨、自叹,缺乏自我调整、自我适应的能力。目前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对大学生中以上的问题,往往是压、堵的方式,而对问题出现的根本性源头,却缺乏深挖。运用积极心理学进行培养大学生自身的积极方面,帮助其建立积极心理防御机制,才能根本性解决问题。

1.2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需要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在存的困难与面临的挑战是多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决定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教育是强调“以人为本”,而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真正确立以大学生为主体,运用“灌输”的教育方法,即一味将较为抽象的思想政治理论浅层地灌输给学生,而未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育的关注点也过多地放在消极因素上,如寻找学生的缺点、错误、惩罚学生的缺点、错误等,强化了大学生消极的思想和心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融入积极心理学理念,改进创新其教育方法,加强大学生正确积极认识自身优势,调动学生自己获得相关知识的有效性,促进大学生内心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需要,不断强化大学生积极的情感、情绪的心理体验,从而形成健康积极的人格。

1.3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需要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若干意见》便明确指出: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形成良好政治、道德品质的基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件亦强调要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辅导,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因此,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然要同时考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一课题。事实上,在当前经济与信息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现代大学生面临着学习、就业、生存、发展等方面的巨大压力,许多大学生容易产生焦虑情绪甚至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障碍或疾病,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丰富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提高思想教育工作实效性,有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2思想政治教育和积极心理学在目标与过程的一致性

2.1教育核心目标的一致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积极心理学理念其体系虽有所不同,然其关注的对象主题以及教育的核心目标相契合,都关注大学生的思维与心理能力,并着力于培养大学生构建幸福生活的能力及促进社会和谐。积极心理学注重激发大学生内在的积极潜能,为大学生在校健康积极的心态进行学习和生活提供了理论支持。教育强调人的全面发展,积极心理学强调增强个体的幸福感与实现社会价值,进而构建社会的和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积极心理学均强调人文的关怀及人的价值实现,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和积极心理学与在教育的核心目标具有一致性,将积极心理学理念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提升其有效性。

2.2教育实现过程的一致性

教育的根本主旨是提升教育对象的水平以实现其全面的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积极心理学均是以大学生为主体,理论指导实践,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在社会工作中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在思想教育工作中的运用合理有效的方法与途径,可以促进开发大学生的优势心理资本,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效能,促使大学生将其思想与情感外化为一种意识形态以及行为习惯,从而实现其个体发展的最佳状态。积极心理学则尊重个体,通过挖掘大学生的积极心理潜能因素,鼓励学生自我解决问题与困难,强化积极情感体验并感知幸福,最终实现全面发展。

3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3.1创新思维

我们在思想教育中工作中要以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积极心理学认为,每个个体均具有巨大潜能,按照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均有实现自我的心理需求,有运用自身能力去克服困难的能力,所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运用积极心理学强调大学生自身潜能,引导大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去克服困难。

3.2创新理念

当今积极心理学认为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实现学生的积极心理体验。所谓的积极心理体验,是指个体满意地回忆过去、幸福和从容不迫地感受现在并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一种心理状态。思想政治课程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教育的主阵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对政治思想理论的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并在课堂教学中,传递积极与上进的情绪,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开放式的教学,鼓励学生就学习生活中的真实问题进行讨论,运用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并结合自身的优势与特点,积极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塑造积极人格,实现积极心理体验。

3.3创新途径

积极心理学认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在学校里完成的,社会、家庭与学校之间也要形成的同合力,社会通过媒介宣传,营造积极的舆论环境;学校则整合教学资源,通过各种教学环节,如课堂教学、课后活动、社会实践等,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塑造积极人格,实现大学生的积极心理体验;而家庭则要加强与学校、老师的沟通,创建积极的家庭文化氛围,形成家庭与学校的积极联动,从而使学生在成长与发展中得到更多的积极有效的支持。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应与各学科相融入,在学科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性;思想政治教育还应在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如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健康教育侧重点不同,一个是注重良好思想品德形成,一个是注重其心理健康发展,在实际工作中二者是相互融入,相互创生的。积极心理学理论促进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的创新提供了一个心理学的视角,为把大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

基金项目:2013年度汉中市科技发展专项计划项目:“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3HZZX-31)和2010年安康学院院级科技计划项目:“运用现代心理技术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项目编号:2010AYPYRW10)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刘凤影,袁立莉.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3):127-129.

[2]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EB/OL]. http://www.moe.gov.cn/jyb_sjzl/moe_177/tnull_2479.html.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408/200703/20566.html

[4] 刘桂芬.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团体心理咨询中的运用[J].广西教育,2011(6):41.

猜你喜欢
心理学心理健康政治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