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道德化人物形象及其成因分析

2016-12-23 17:12赵轩
青年文学家 2016年32期
关键词:形象三国演义成因

摘 要:《三国演义》成功塑造了各种类型的形象,诸如,诸葛亮为代表军师类型、张飞为代表的草莽英雄、刘备为代表仁君形象、曹操为代表奸雄形象等等,《三国演义》形象同中求异,丰富了古典小说人物形象。本文对《三国演义》中道德化人物形象作了分析,深入探析了《三国演义》中道德化人物成因,为深入了解《三国演义》中鲜明化道德人物形象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三国演义》;道德化人物;形象;成因

作者简介:赵轩(1999.12-),女,汉族,湖南宁乡人,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学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2-0-02

所谓道德化人物形象,实际上就是人物形象具有道德化内涵,体现出儒家伦理道德,这样的人物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诸如,仁君形象的刘备、智多星形象的诸葛亮、忠臣形象的关羽、奸雄形象的曹操等等,《三国演义》作品人物形象更加丰富,作品更加深刻。

一、《三国演义》中道德化人物形象分析

1、关羽的忠臣形象

在关羽道德品格中,中心思想就是义,主要体现在关羽的信义和忠义,诸如,关羽在土山战败之后,与当世奸雄曹操不得不约法三章,虽然曹操给予关羽待遇非常优厚,但是关羽并没有为金钱所动,在知道刘备下落之后,毅然辞去大帅之职,一路过五关斩六将,不顾生死,不辜负忠义,为了忠义而不顾生死。曹操被困华容道,关羽鉴于之前的恩情,义气的放了曹操,这个故事成为了备受民间推崇的“知恩必报”的狭义典范,同时也践行了儒家提倡的“春秋大义”。关羽一直坚持信义为重,知恩必报,是《三国演义》中鲜明的道德化人物。

2、诸葛亮的智多星形象

作为整部作品的智力担当,诸葛亮完全是按照贤相的形象来进行刻画的,在诸葛亮道德品格刻画上更加侧重“忠”的传达,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被打动,与刘备相知,二者之间亦臣亦友,一直努力践行士人的人生理想,这是孟子“王者师”理念。在刘备托孤,诸葛亮仍然坚持信义辅佐刘婵,即使刘婵是一个昏君,对自己诸多不信任,但是诸葛亮仍然是尽忠职守,四出祁山,气死曹真,智斗司马懿,但是刘婵却听信谗言,严令诸葛亮立刻班师回朝,虽然有很多的不认同,但是诸葛亮并没有违背圣令,放弃唾手可得的功绩,诸葛亮在死前也仍然牢记刘备的嘱托,做好计划,发挥自己的余威,两朝元老,诸葛亮对待两位君主是忠君尽责,至死方休。

3、刘备的仁君形象

在刘备道德化形象刻画过程中,更加侧重表达仁义,《三国志》中塑造了刘备礼贤下士、宽厚仁慈的君主形象;《三国志平话》中不仅体现出刘备仁德的一面,还体现出刘备也是草莽英雄,这也是记载刘备故事最为完整的作品,诸如,刘备在张飞上了太守之后与关羽、张飞在太行山落草为王,也就有著名的桃园三结义典故。此外,刘备在土城曾经自封为皇帝,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在徐州失散之后,张飞在古城兴建自封大风,刘备与张飞重逢之后也做了皇帝。刘备性格宽宏,不为政治利益放弃自身原则,心系百姓,爱民如子,体现了儒家思想中是仁政思想,同时坚持匡扶汉室的新年,礼贤下士,体现出重贤理念。

4、曹操的奸雄形象

与作品中其他形象相比,曹操是整部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道德反面形象。出场不久,作者就为曹操安排了杀吕伯奢故事情节,将“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看做是人生信条。曹操杀吕伯奢的情节体现出了奸诈残暴的性格,诸如,杀杨修、借头示众、割发代首等情节都体现曹操阴险性格以及嫉贤妒能的特点。除了曹操,《三国演义》中还有其他的道德反面的形象,诸如,袁术、董卓等等。

二、《三国演义》中道德化人物形象成因分析

1、“拥刘反曹”思想对道德化人物形象的影响

“拥刘反曹”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仁君贤相”思想,不仅体现在政治理想方面,还体现在人格理想方面,体现出了正统观念对人的影响。在道德化人物塑造过程中,《三国演义》中体现出了“拥刘反曹”的思想,刘备因为是汉室的宗亲,因此,被看做是“兴复汉室”,而曹操则是“窃国”行为,这也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原因,究其原因,主要就是由于曹操原为臣子,并不是正统。但是“拥刘反曹”思想却没有办法解释《三国演义》中为什么贬斥刘婵、刘表等汉室宗亲,这并不是作品中营造道德化人物形象的全部原因。

2、史书对道德化人物的影响

不同的作品对于同一个人物刻画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以诸葛亮为例,《三国志》更加侧重记载诸葛亮的忠义,但是对于诸葛亮军事才干的评价并不高,但是作为忠臣,对诸葛亮的评价却非常高。诸葛亮与君主刘备的关系非常的融洽,对于汉后主刘婵也就忠君之事。整部作品中花费了非常多的笔墨描述诸葛亮的“忠”。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裴启、王隐以及刘义庆等在作品中更加侧重描绘诸葛亮军事才干以及名士风范。在记载过程中体现出诸葛亮的神秘色彩,到了唐代,诸葛亮的形象趋于完美,李白、杜甫、李商隐等唐代诗人也对诸葛亮多有赞颂,讴歌诸葛亮超群的指挥以及对君主的忠诚等等,特别是杜甫在《蜀相》中赞颂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更是成为了千古绝唱。在《三国志平话》中则是神化了诸葛亮的形象,认为诸葛亮本身就是一个神仙,自小就专心学业,博览群书,到了中年已经能够通天地鬼神,能够呼风唤雨、撒豆成兵,诸葛亮形象神化,诸葛亮形象体现出了道家化以及趣味性。《三国演义》中,作者有意识的放弃了过去荒诞的故事情节,塑造了诸葛亮智慧、忠贞并存的形象,成为了贤相的典范,虽然借鉴了《三国志平话》中的一部分故事情节,但是在诸葛亮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却更多受到文人学士认知以及史书的影响。作为历史上的著名军事家和政治家,曹操在《三国演义》中则是塑造了一个奸雄形象,《三国志》中将魏作为正统,对曹操颇多咱们,而在《汉晋春秋》中曹操则是成为了一个窃国之贼,民间对于曹操的形象评价也存在着不一致性。《三国演义》中不仅体现出曹操的雄才伟略,还体现出其性格方面的奸诈一面。

3、作者有益风化创作意图对道德化人物形象的影响

儒家传统伦理道德观念使得《三国演义》中的任务具有道德化内涵,这不仅与“拥刘反曹”思想有关,还受到了史书的影响。此外,作者有益风化创作意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三国演义》道德化人物形象,中国传统文化坚持“文以载道”思想,直接的影响作者创作意图,再加上明清时期在创作上坚持世俗化以及实用化,明清作者受到了理学思想以及儒学思想影响,明代著名学者蒋大器曾经在《三国演义》序言中支出了道德化任务对于劝惩教化的作用,在读书的过程中,反思自己忠或不忠、孝或不孝,通过阅读能够提升自身辨别是非、辨别善恶的能力。张尚德(明)也曾经提出了《三国演义》中“裨益风教”的作用等。从李祥、博古生等对于《三国演义》创作分析,特别是在文学形象塑造研究,都体现出作者在创作中体现出的有益风化的作用。以刘备为例,作为仁君形象代表,刘备道德核心就是仁义,刘备性格宽宏仁慈,释放徐庶归曹等体现出刘备的性格,即使是政治利益的巨大驱使也坚持原则,绝不行不仁不义之事。刘备爱民如子,即使在败走江陵如此危机的情况下也不忍放弃百姓,执政方面关注百姓生活,旨在于实现百姓安居乐业,这也体现出儒家仁政思想。刘备坚持匡扶汉室,体现出忠君思想,对诸葛亮礼贤下士,体现出对人才的敬重以及爱慕,是儒家礼贤下士理念。

三、结语

《三国演义》中的道德化人物形象不仅受到了“拥刘反曹”思想影响,还受到史书以及民间思想的影响,诸如,刘备为了兄弟情义发兵为张飞、为关羽报仇,完全放弃了政治集团的利益,体现出了结义之情,同时刘备与诸葛亮之间融洽的君臣关系体现出了礼贤下士的君臣关系,体现出了丰富的人物道德内涵,同时也体现出了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

参考文献:

[1]袁思强.论《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形象[J]. 文学教育:上, 2007(9):78-81.

[2]杨林夕. 柔肩担道义——论《三国演义》中女性崇德倾向及其文化内涵[J]. 阴山学刊, 2010, 23(3):45-52.

[3]雷会生. 《春秋》大义与关羽形象的儒雅化、道德化——《三国志》《三国志平话》与《三国志演义》中关羽形象比较[J].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12(5):112-117.

[4]聂春艳. 论《三国演义》的道德化人物形象及其成因[J]. 小说评论, 2013(s1):98-100.

猜你喜欢
形象三国演义成因
说说两种『白气』的成因
《三国演义》骗了你多少年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论导演创作的指挥棒
《水浒传》宋江形象探析
简述中国戏剧语言
中日十二生肖之亥猪形象比较
三国演义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