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轶事话“相亲”

2016-12-23 15:06张子林
新天地 2016年11期
关键词:公孙郑国宜家

张子林

国庆长假期间,上海家具购物商场宜家对自己旗下的餐厅提出了新规,要求进餐厅用餐的顾客必须先购餐才能后落座。上海宜家商场餐厅对此解释说,这个新规的出台,是因为每逢周二和周四都会有大量的中老年相亲群体前来,这些老人固定占据宜家商场餐厅内的座位,只喝餐厅提供的免费咖啡,同时进行相亲活动,这让宜家餐厅不仅盈利减少而且还影响其他客人就餐。中老年相亲团把场地放在宜家商场,这事是新事,但是开头却是在10年前,大约是从2007年开始的,那一年宜家为招徕顾客提出持会员卡者在餐厅可以免费领取咖啡。中老年相亲团这些年把宜家餐厅打造成相亲角,无非是出于餐厅环境气氛好、花费低以及交通便捷等因素的考虑。宜家大战相亲团这事,倒是可以让我们有机会回顾一下,相亲在中国的2500年历史。

古代相亲什么样

说起古代,大家首先想到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就是包办婚姻,这种大氛围之下,男女之间相亲私定终身必然是不可容忍的大逆行为。

实际上,古人并非只活在封建礼教的书上。大约是在距今约2500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次相亲就出现了。当时郑国有个官员姓徐吾单名一个犯字,他的妹妹是个大美女,跟郑国王族公孙楚订婚了。不过徐吾小妹长得实在太漂亮,被公孙楚的堂兄公孙黑看中了,公孙黑势力更大一些,他不管公孙楚婚约在先,直接派人去徐吾家下聘礼了,要强娶徐吾小妹。公孙楚听说后自然不干,这事一直闹到郑国当权的子产那里。子产最后决定,公孙两兄弟都去徐吾家展示一下自己的特长,然后由徐吾小妹自行选择。史书中明确记录的第一次相亲就这样开始了。

相亲开始后,公孙黑穿上华丽的衣服,带着丰厚的聘礼摆满了徐吾家的院子,充分展示了自己厚实的家底。公孙楚论家室比不了自己这位财大气粗的堂兄,于是就展示了自己的硬汉形象,他全副武装登场,先表演射箭后表演驾驭战车。这次相亲大会的结果是,钞票被肌肉击败,徐吾小妹选择了公孙楚。后来公孙黑不甘心失败,挑起事端,跟公孙楚动刀子打架打到街上,成语“同室操戈”就起源于这次斗殴,乃是这次历史最早相亲会的余波。

徐吾小妹这次相亲在史书上看似惊世骇俗,实际符合当时的郑国风俗。两千多年前的郑国青年男女就有三月去溱水河游春相亲,《诗经》的《国风·郑风·溱洧》生动地描写了当时的胜景:“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说的就是男女熙熙攘攘去河边嬉笑,还互赠礼品互赠信物。这种风俗发展到唐代,就成了清明踏青相亲,盛唐杜甫诗云:“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另外一个持续千年的相亲活动就是元宵节了,上元灯节之夜,青年男女逛花市赏花灯,成就了南宋词人辛弃疾“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诗意。

虽然古代不乏这种每年一度的相亲活动,但是从两千年的历史来看,对妇女的人身禁锢还是越来越加强的,虽然可以相亲,但是封建包办婚姻仍是主要婚姻模式。

从反抗走向寻常

从清末开始,伴随着外来思想的涌入,大批有识之士开始推动妇女解放。清末蔡元培征婚,一次性开列5个条件,其中女子不缠足、须识字、夫死可改嫁,都是对妇女解放的一种践行,矛头直指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随之而来的就是相亲活动从过去的隐晦或稀少逐步变为公开的和政治正确的。1924年,颇有影响力的上海《妇女》杂志甚至专门出过“青年余恋爱专号”,专门讨论婚姻自由选择问题。1936年,《春色》杂志曾经专门刊登过一幅讽刺漫画,画中一个青年男子与一个白发老妪相亲,青年男子质问她为何跟照片里的摩登女郎差距太大,而白发老妪回答“那是我44年前拍的”。

伴随着封建包办婚姻支配力的消退,个体认知的再度复苏和进一步解放,围绕个人命运和前途,相亲活动再度增加了更多的现实条件和考虑。民国时代男子的相亲标准,一般都是要求女子“身家清白”、“性情温和”,再自我展示男方“家底不错”、“薪水满意”之类,相较封建时代对个人的要求更加务实。1948年上海《时报》刊登的一位20岁女青年征婚广告,要求男方工作、学历、年龄、外语水平、有车有房等等条件一应俱全。

时代洪流素来都是泥沙俱下,伴随着相亲活动在民国时代于大城市推广开来,各种不良伴生也出现了,比如骗婚、欺诈、见光死等等相亲时隐匿关键因素而导致的矛盾也随之出现了。

新中国成立后,男女相亲增加了新的元素——组织介绍出现了,然后各种组织包括妇联、团委、工会等开始组织青年联谊会、舞会,大规模集体相亲随之蔚然成风。等到20世纪80年代,个体相亲活动再度复兴,父母不仅帮助儿女相亲,自己也开始相亲。再后来,通过广场舞等组织形式,中老年相亲团也出现了。

(责编:石磐)

猜你喜欢
公孙郑国宜家
做别人家的父母
公义与私交
丞相的爱好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2018宜家春季新品
英瓦尔·坎普拉德:宜家创始人带你过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