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玉
【摘要】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制造费用在产品总成本中所占比例大大提高,传统成本法呈现出弊端,于是出现了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提供了比传统成本法更准确的成本信息。作业成本法在企业管理、产品定价等方面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关键词】作业成本 传统成本法 制造费用
一、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是指以作业为核心,确认和计量耗用企业资源的所有作业,将耗用的资源成本准确地计入作业,选择成本动因,将所有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计算对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作业成本法的指导思想是:“成本对象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作业成本法通过对与产品相关联的全部作业的跟踪,为消除非增值作业、优化作业链和价值链提供有用信息,达到最大限度的节约,增强决策、计划、控制能力,最终达到提升企业竞争力和获利能力,增加企业价值的目的。在作业成本法下,成本计算程序分为两大阶段:1、将制造费用分配到同质的作业成本库,并计算每一个成本库的分配率;2、利用作业成本库分配率,把制造费用分摊给产品,计算产品成本。
二、传统成本法
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基本原理是:根据不同的成本计算对象归集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一般分为三部分,即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再根据直接费用直接计入,间接费用分配计入的原则,对所发生的制造费用按一定的标准分配计入到相应的成本对象中去。
传统成本核算系统的主要局限性在于它运用了以数量为基础的成本动因,而企业以不同数量、规格和不同复杂程度生产多样化的产品组合时,这样的分配比率将导致产品成本的不准确。
特别是目前许多企业采用了高度自动化的生产技术,能快速、高质量地生产出个性化强、品种多、批量小的产品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其次,随着自动化技术的产生与发展,固定制造费用占有的产品制造成本比例大幅度上升,在这种情况下,要求企业管理者对制造费用的核算作革命性变革,要求把成本核算的重点转移到制造费用的合理分配上,以便提高产品成本计算的正确性和提高成本控制的有效性。
三、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比较。
1、案例分析
甲公司是电子仪器生产企业,生产A,B两种电子仪器,其中,A产品是企业的主打产品,B产品为企业新研发的产品。A产品定价3.72万元,但市场销售情况并不好;B产品刚投入销售,定价3.12万元,但销售部门反应销售顾客需求非常大,且顾客反应比其他公司的价格便宜很多。
两种产品都是按成本20%加成作为销售价格,针对A、B产品市场销售情况公司管理层很疑惑。
A、B产品生产成本资料如下:
A、B产品产量均10台,A产品直接人工成本14万元,直接材料17万元;B产品直接人工成本10万元,直接材料13万元,A、B产品合计发生制造费用10万元。制造费用按生产工时分摊,A产品生产工时为700小时,B产品生产工时为300小时。
2、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差异:
(1)间接费用归集标准的差异。在传统成本法下,间接费用指制造成本,只包括与生产产品直接、间接有关的费用,而用于管理和组织全厂生产、销售产品和筹集生产资金的支出作为期间费用;在作业成本法下,产品成本则是完全成本,对最终企业价值有益的合理有效的支出,都应计入生产成本。它强调的是费用支出的合理有效,而不论其是否与生产直接、间接有关。在这种情况下,期间费用归集的是所有不合理的、无效的支出。
(2)成本分配基础的差异。传统成本法计算成本的主要目的是把辅助部门归集的制造费用以一种平均线性方式的分配到各产品,多采用生产工时作为分配标准,未考虑实际生产中产品消耗与费用的配比问题,只能是一种 “绝对不准确”的信息;而作业成本法计算出的产品成本信息可视为一种相对准确的信息。作业成本法分配间接费用时着眼于费用、成本的来源,将间接费用的分配与产生这些费用的原因联系起来。在分配间接费用时,按照成本动因进行分配,使成本的可归属性大大提高,并将按人为标准分配间接费用的比重降到最低限度,提高了成本信息的准确性。
(3)适用条件的差异。传统成本法适用于产品结构单一、制造费用的数额相对较小,且其发生与直接人工成本有事实上相关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作业成本法一般适用于间接费用所占比重较大、产品品种繁多、产品生产工艺复杂多变、生产经营活动十分复杂、较好地实施了适时生产系统和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管理当局对传统成本计算系统提供信息的准确度不满意的技术、资金密集型企业。
四、结论
作业成本法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成本法的缺陷。通过对作业成本计算与传统成本计算相比较,可以看出将成本动因作为分配基础提高了产品与其所承担成本的相关性;提高了产品成本分配的准确性,因此,作业成本能提供“相对准确”的产品成本信息,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有用的成本信息。
参考文献:
[1]张凤霞 从案例分析看作业成本法的应用
[2]丁晓峰 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