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某奶牛场荷斯坦牛群体改良效果分析

2016-12-23 07:17李佩韦昝林森
中国牛业科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荷斯坦乳脂体细胞

李佩韦,昝林森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



陕西某奶牛场荷斯坦牛群体改良效果分析

李佩韦,昝林森*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

【目的】:为掌握荷斯坦牛群体改良效果。【方法】:收集陕西咸阳某奶牛场近3年1000头荷斯坦牛群体生产数据并加以分析。【结果】:经过群体改良,2014年该牛场全群日平均产奶量较2012年提高21%,为26 kg/d,乳脂率及乳蛋白率分别为4.47%和3.29%。差异显著性分析发现,不同年份间乳脂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乳蛋白率2013、2014年分别与2012年显著差异(\%P\%<0.05);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均与日平均产奶量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631和-0.7739),乳脂率与乳蛋白率呈正相关(r=0.4841);全群平均体细胞数不同季节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胎次间产奶量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产奶量随胎次的增加而增加。【结论】:DHI体系的推行有利于该场荷斯坦奶牛群体改良。

奶牛;DHI;产奶性能;体细胞数

DHI体系指通过测试奶牛的奶量、乳成分、体细胞数并收集相关资料,对其进行分析后,获取一系列反映奶牛群配种、繁殖、饲养、疾病、生产性能等方面的信息,继而利用这些信息进行有效生产管理的综合体[1,2]。利用DHI测定数据资料,对牛群生产性能相关指标进行分析,明确奶牛场日常饲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有利于保持牛群较高的生产潜力、提高牛场经济效益[3,4]。

1 数据采集与分析方法

1.1 数据采集

本研究以陕西某奶牛场1000头澳系荷斯坦牛(2012~2014年)三年的饲料配方、DHI测定数据(日单产、不同阶段泌乳量、乳脂率、乳蛋白率、胎次等)、牛群管理报告等资料为素材。DHI数据由陕西省奶牛中心提供。

1.2 分析方法

(1)不同指标的数据按计算公式以每日为单位取平均数。

式中:p——在整个泌乳期中每次测定乳蛋白率的测定值

F——在整个泌乳期中每次测定乳脂率的测定值

M——某一测定值所代表的该段时间的产奶量

(2)为了统一奶牛产奶性能,全群日平均产奶量按4%乳脂率的牛奶作为标准奶(FCM)来进行比较。

FCM=M(0.4+0.15F)

式中:M——乳脂率为F的牛奶量 F——牛奶的实际乳脂率

按照总部“三项制度”改革工作部署,坚持“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提高效益、有利于提高员工收入”总体原则,积极稳妥推进改革,增强企业活力动力,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

(3)应用SPASS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

2 结果

2.1 牛群全年每头成乳牛平均产奶量

由表1可知,自2012年以来,该场奶牛头均单产逐年提高,2013年同比增加10.45%,2014年同比增加9.6%,较2012年增加21.0%。说明通过加强牛群饲养管理,成乳牛群体生产性能稳定、良好。

2.2 不同月份间每头成乳牛日均产奶量(4%标准乳校正)变化情况

表1 2012~2014年全场成乳牛产奶量统计表单位:kg

图1 2012~2014年不同月份每头成乳牛日均产奶量变化图

图1反映该牛场2012~2014年不同月份成乳牛日平均产奶量在不同月份间的变化情况。10月份开始至次年4月群体日平均产奶量总体呈上升趋势;6至8月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他时段有升有降,尚无规律可循。另外,2013年6月出现大的波动,通过查阅管理记录,主要是由于2013年6月牛群出现热应激而未采取合理措施,才导致产奶量下降。

2.3 乳成分变化情况

2.3.1 乳蛋白率、乳脂率变化情况

2.3.1.1 近三年乳脂率、乳蛋白率及脂蛋比

表2 2012~2014年乳脂率、乳蛋白率及脂蛋比

注:同行肩标大写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相邻小写字母相同或未标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下表相同。\%

乳脂率、乳蛋白率平均数及脂蛋比见表2。2012年乳脂率为4.42%,乳蛋白率水平为2.98%。差异性分析比较可得:不同年份间乳脂率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乳蛋白率2013、2014年分别与2012年存在显著差异(P<0.05),2013年与2014年无显著差异(P>0.05),脂蛋比2013、2014年与2012年差异极显著(P<0.01),2013与2014年间差异不显著(P>\%0.05)。

2.3.1.2 乳脂率、乳蛋白率变化情况

图2 2012~2014年不同月份乳脂率变化

图3 2012~2014年不同月份乳蛋白率含量变化

由图2、图3综合可得,乳脂率变化趋势为:1月开始升高,3至8月呈下降局势;乳蛋白率变化规律为:10月至次年2月呈上升趋势,3月开始出现缓慢下降, 6~8月为最低水平。另外,2012年乳蛋白率水平低是由于引进牛群对当地饲养水平及环境场地的适应,随着体况恢复,生产性能逐渐恢复。

2.4 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

表3 全群日平均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相关系数

由表3可知,全群乳脂率与全群日平均产奶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2631),乳蛋白率与日平均产奶量也呈极显著负相关(r=-0.7739),乳脂率与乳蛋白率呈极显著正相关(r=0.4841)。奶牛在泌乳期,乳中脂肪与蛋白的总量会保持相对稳定,但随着产奶量的增加,会对乳中脂肪及蛋白稀释[5],导致乳脂率以及乳蛋白率下降。乳蛋白率与乳脂率为正相关,说明乳脂率较高的个体也具有较高的乳蛋白率含量,鲜乳的品质也较好。

2.5 牛群体细胞数变化情况

由表4可知,该场三年来牛乳中体细胞数均低于30万·mL-1,符合标准[6]。分组分析体细胞数差异性(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冬季12~2月)可得:不同季节体细胞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夏季牛群里体细胞数最高且呈上升趋势,春季最低,冬季高于秋季。2013、2014年群体体细胞数略高于2012年,呈现出体细胞数随牛群整体年龄增加而升高的情况。

表4 2012~2014年各月份牛群平均体细胞数统计 (104·mL-1)

2.6 不同月份、不同胎次与产奶量、乳蛋白率、乳脂率的关系

本研究选取2014年不同胎次泌乳阶段为100~200 d的1 000头牛群为研究对象,分析胎次与相关指标间的关系。

2.6.1 不同胎次间产奶量、乳蛋白率、乳脂率的比较

表5. 不同胎次间产奶量、乳蛋白率、乳脂率

由表5可知:第二胎产奶量比第一胎增加2.6Kg,增幅为11.3%;第三胎次产奶量与第一胎相比增加3.4Kg,增幅为14.8%;第三胎次与第二胎次相比增幅为3.1%。这与蔡治华,Duffield[7,8]的研究结果一致。经产奶牛的产奶量与胎次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产奶量随胎次增加而增加。不同胎次间产奶量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第二胎次与第三胎次间乳蛋白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乳脂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

2.6.2 不同月份间不同胎次牛群产奶量变化情况 比较表5与图4可知,10月份该群体二胎次日平均产奶量低于一胎次日平均产奶量;4、5、8、9、12月份,三胎次产奶量低于二胎次。我们认为,在上述月份中,由于日常饲养管理等方面原因,未将经产(二胎及以上)泌乳牛的生产潜力充分发挥出来[9,10]。

图4 2014年不同月份间不同胎次日平均产奶量

3 讨论

3.1 饲料营养成分差异影响乳蛋白及乳脂变化

查阅饲料配方记录,该场日常饲养管理中脂类饲料水平存在差异,从而影响牛奶中各成分水平。管理者应考虑在相应月份的日常饲喂过程中根据不同生产群体状况调整TMR中各组分间配比[11,12];适当补充粗饲料饲喂从而保证营养物质采食量,如禾本科、豆科牧草等[13,14],以及添加一些精料补充料,可以提高奶牛泌乳性能。

3.2 气候因素影响奶牛生产性能及健康状况

高温炎热季节中,奶牛食欲、消化机能减退。奶牛处于热应激状态下,机体的免疫力会有所降低。周围环境炎热、潮湿,病原微生物及各类细菌繁殖速度会大大加快,使乳房易受感染,导致乳房炎等疾病高发[15]。日常管理中应加强饲养环境清洁;保证牛后躯清洁;饲养过程中,日粮中合理添加钾、钠,维生素,益生菌等添加剂,减少牛群出现的热应激,并提高牛群免疫能力;与此同时,牛场应加强疾病、传染病的防疫、检测及合理治疗工作。

3.3 科学饲养管理保证奶牛生产性能发挥

随着年龄增加,牛群的体况、体质出现减弱,机体免疫功能也随之下降,易感染疾病;乳房在长期挤奶的过程中受到挤奶机械的物理摩擦、挤压。这些刺激会造成乳头、乳管的机械损伤,乳头括约肌的机能逐渐下降,长期以来就会出现闭合不紧等状况,从而造成细菌等微生物入侵,最终使阴性乳房炎的阳性率以及体细胞数目随着胎次的增加而呈现出上升趋势。管理者在饲养过程中,应及时认真检查奶牛乳房状况,避免乳房炎的发生,降低乳房炎的阳性率。

4 结论

DHI技术的实施在提高该养殖场荷斯坦牛的生产性能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遗传改良效果。在此基础上,该场应进一步加强奶牛品种改良工作,采用先进的繁殖配套技术以加快良种扩繁进度;巩固规模化养殖水平等,这些措施的实施,都将大幅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

[1] 邹阿玲, 李胜利, 张万金, 等. 应用DHI技术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J]. 中国奶牛, 2012, 24(5): 11-14.

[2] Johnson R G, Young A J.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milk urea nitrogen and DHI production variables in western commercial dairy herds[J]. Journal of dairy science, 2003, 86(9): 3008-3015.

[3] 许海丽, 孙文安, 安同乐. DHI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技术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J]. 畜牧兽医杂志, 2009, 28(5): 33-35.

[4] 谭伟卓, 张永根, 徐承斌. 大庆 DHI体系的建立[J]. 星火, 2011, 98(04): 32-37.

[5] 陈艳珍. 影响牛乳成分含量变化的因素[J].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05, 4(113): 186-188.

[6] 郭秀兰, 王康宁. 乳中体细胞数在牛奶生产中的监控作用[J]. 中国饲料, 2003,20 (10): 33-34.

[7] 蔡治华.奶牛不同胎次产奶相关性研究及产乳性能早期预测[J]. 畜牧与兽医,1998,30(01):20-21.

[8] Duffield T, Bagg R, Kelton D, et al. A field study of dietary interactions with monensin on milk fat percentage in lactating dairy cattle[J]. Journal of dairy science, 2003, 86(12): 4161-4166.

[9] 高建斌, 昝林森, 辛亚平. 西北农区奶牛遗传改良与DHI测定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 2011.27(26): 1-6.

[10] 冀芳, 霍鲜鲜, 高民, 等. 应用奶牛群体改良体系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J]. 动物营养学报, 2012, 24(3): 543-549.

[11] 王学清, 李建明. DHI报告分析分析在奶牛场日常饲养管理中的应用[J]. 河北农业科学, 2012,16(3): 72-74.

[12] 马裴裴, 俞英, 张沅, 等. 中国荷斯坦牛SCC变化规律及其与产奶性状之间的关系[J]. 中国奶牛, 2010, (03):20-25.

[13] McLaren C J, Lissemore K D, Duffield T F, et 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rd level disease incidence and a return over feed index in Ontario dairy herds[J]. The Canadian Veterinary Journal, 2006, 47(8): 76-79.

[14] 王桂埃, 文际坤, 毛华明. 影响奶牛产乳量及成分含量的营养因素[J]. 饲料博览, 2003 (4): 20-25.

[15] 杨丰利,李小杉.热应激对不同泌乳阶段奶牛日产奶量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9):4650-4653.

Holstein Population's Improvement for One Dairy Cattle Farm in Shaanxi

LI Pei-wei, ZAN Lin-sen*

(NWAFUCollegeofanimalscience&technologyYanglingShaanxi712100)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Holstein population's improvement.【Methods】:This paper collects and analyzes the data of 1000 adult cows for 3 years in a dairy cattle farm which is located in Xianyang, Shaanxi. 【Results】: It show that the average milk production is 26Kg/d in2014, it is 21% higher than the data of 2012, fat percentage and protein rate are 4.47% and 3.29%.There is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milk fat rate among three years and highly significant effect (\%P\%<0.05) on the milk protein rate (2014 with 2012, 2013 with 2012); fat percentage and protein rate are inversely related to daily milk production(r=-0.2631,-0.7739),but fat percentage and protein rate are related(r=0.4841); SCC is under benchmark,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SCC(\%P\%>0.05)between different seasons; besides, there is highly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milk production \%(P\%<0.01), it also goes high with the increasing of the fetal times. 【Conclusion】:DHI system can speed up the herd's improvement work.

Dairy cattle; DHI; production ability; SCC

2015-07-20修改日期:2015-07-25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西北农区奶牛健康养殖生产技术集成及产业化示范”项目(2012BAD12B07)

李佩韦(1993-),女,陕西西安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技术与遗传育种。

昝林森(1963-),男,陕西扶风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肉牛、奶牛生物技术育种与遗传改良。

S823.2

A

1001-9111(2016)01-0055-04

猜你喜欢
荷斯坦乳脂体细胞
澳州进口与中国本地荷斯坦牛血清抗氧化指标和微量元素含量比较研究
浙江:诞生首批体细胞克隆猪
新型冠状病毒入侵人体细胞之谜
荷斯坦奶牛杂交育种新进展(2020.9.9农科智库)
江苏省中型牧场荷斯坦牛产犊间隔的影响因素分析
河北省唐山地区生鲜乳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变化规律研究
影响荷斯坦牛体细胞评分差的因素分析
同步荧光法监控人乳脂质替代品氧化过程
提高奶牛乳脂率的几方面措施
泌乳天数、胎次、乳成分与牛奶体细胞数关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