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勇
摘 要:初中诗歌教学中,教师用自己特有的教学思想,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去调动学生对诗歌的感受、理解和体验,训练学生的个性化表达,让学生从感受中思考,从思考中感悟,从感悟中享受诗歌的美。因此,笔者认为,诗歌教学的课堂,最重要的是诗意的回归。
关键词:诗歌;个性;诗意;回归
《课程标准》告诉我们,“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具体的诗歌教学中,教师的如何教至关重要,只有通过切实有效的教学途径,才能够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这就需要教师用自己特有的教学思想,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去调动学生对诗歌的感受、理解和体验,训练学生的个性化表达,让学生从感受中思考,从思考中感悟,从感悟中享受诗歌的美。因此,笔者认为,诗歌教学的课堂,最重要的是诗意的回归。
一、多种读法渐次体味诗情
好的诵读可起示范作用,不足的可得到其他同学的纠正。对学生本人来说既领会了诗意,也锻炼了胆量,更提高了能力。初读——读准音:读准字音,粗通文意。初读,能帮助学生正音识字,总体感知诗歌意思。再读——读出意:读准节奏,把握基调。再读,特别是声情并茂的声画并茂的多媒体范读的示范下,很容易能把学生带入美妙的诗歌意境中,更好地把握诗歌的节奏。品读——读出情:个性诵读,解读诗情。品读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把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融入诵读中,或高亢,或重复,或低吟……课堂中的各个环节的朗读,是为了更好地诗歌鉴赏;课堂结束的诵读,是为了加深对诗意的理解。学生在朗读中进入诗歌的学习中,在朗读中进入诗歌的意境中,在读中品味,在读中理解,在诵读中与诗人达到感情上的共鸣。相对于只有教师讲解的诗歌教学的课堂,让学生在诵读中品味有着更好的效果。教学《理想》(流沙河)时,如果只是一味的一节诗、一节诗地讲解,必然使学生感到厌烦,倒不如也让学生多念念优美的诗句,文中生动形象的比喻本身就是最好的“解说词”。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的艺术》中曾深情地说:“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我们正可以借诵读来让学生一步步的触摸诗歌的韵律,感受到古文化的隽美,从而濡染心灵、陶冶性情、培养诗情、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展开想象,感悟诗歌意义
诗言志。诗人往往运用寄物于情的写法,用有形表现无形,使人感到具体生动。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新课标上说:“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一个具有强烈生活意识,善于体验、感悟的学生,在阅读文本的时候,他必然会建构属于自己的文本意义。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运用联想,感悟诗人在描写自然景物的同时是否含蕴涵着意义。如学习《天净沙·秋思》时,文章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不过是极常见的普通景色,但在“断肠人”眼中,老树、昏鸦等都带上了悲凉的气氛。一番联想后,学生会觉得诗歌中别有情趣。在教学《次北固山下》(王湾)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看到这样的景象,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这样使学生运用再造想象领会诗人的感情。又如在教学《钱塘湖春行》(白居易)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先谈谈自己家乡的春天,再联系诗歌中“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比较体验初春美不胜收的景象。或者,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诗人笔下的景象,这样诗歌就可以很好地和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诗歌中的意境和现实碰撞出诗意的火花。
三、多种写法探究诗歌意境
读诗、悟诗至激情处,必定有许多感受。为师者,不能让这正被点燃的激情慢慢熄灭,而应趁热打铁,让还在学生心中回荡的诗情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在诗歌教学中,也可以用续写和改写的做法,目的是让学生充分理解诗歌内容,有一定的效果。在引导学生时,不仅要尽可能地保持诗歌的“原味”,忠实于原诗的构思和基本内容,同时还要注意诗歌韵律美的特点。如学习《诗经·蒹葭》时,让学生品读后翻译第一节,然后出示教学参考书上余冠英先生翻译的《蒹葭》,接着让同学们在合作、探究中思考:用诗歌翻译古代诗歌要注意什么?找出规律后,再让同学们交流补充经过想象进行补白后的译诗。经过补充,大家明白了诗人巧妙地利用芦苇、霜露、秋水等景物渲染出一种凄迷气氛,以此来烘托所思不见的怅惘心情。经过合作、交流后,学生跃跃欲试改写译诗,学生在改写与比较中品味着远古诗歌中,痴心的人儿为了自己心爱的人而上下求索,不管艰难险阻,矢志不渝,这是一种可歌可泣的坚贞和追求精神。那个“伊人”,其实也可以看作一种尽善尽美的境界,一种美好理想的超越。
除了改写诗歌,学生还可以进行仿写。冰心的《繁星》《春水》深得学生喜爱,每首小诗都将寓哲理于精粹典雅的语言中,富有感染力。可以鼓励学生仿照这种创作体式,将对生活的点滴感悟凝聚成短小隽永的诗句。在诗歌教学中,适时地进行诗歌仿写和改写训练,不论是对于发展的学生想象力还是培养学生的诗歌语感,都是极为有益的。当这些目的初步实现以后,诗歌教学应不再是难点,课堂教学的效果也自是不言而喻。
诗歌教学只要本着“把主动权还给学生”的原则,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悟、去写,那么,人人都是诗人,都拥有诗情、诗意、诗心、诗性,以诗意之心体悟自然万物,产生涌涌不断的情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让学生逐步走进绚丽的诗歌审美殿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