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立翠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欣喜地发现了课堂上这样一些变化:课堂资源的深度开掘,学生的自主探究,教师的人文情怀……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个性得到张扬,自信得以建立。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这无疑是很大的进步。但在一些看似热闹的课堂上,我却感到了一种担忧,学生发言时,教师有时候不会认真倾听,有些学生也只顾干着自己的事情。可以说,倾听已经成了一些课堂上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实际上,如何倾听也应该是学生一项重要的学习技能,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
一、和谐倾听,课堂因此更加精彩
(一)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倾听可以吸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身的不足;倾听也可以激发自己的灵感,做到触类旁通;倾听还可以养成尊重他人的良好习惯,培养自己的品质。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学会调节情绪,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教师应该把每个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努力去倾听所有学生的声音。另外,教师还应该结合教学内容、生活实际等,引导学生学会倾听,提高他们倾听的自觉性,培养他们良好的倾听习惯。
(二)营造良好的倾听氛围。课堂氛围是决定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良好的倾听氛围可以让师生关系融洽,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努力营造一种良好的倾听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用心地去听学生说话,做学生的忠实听众,才能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疑虑、发现和创意等,才能及时捕捉生成的课堂资源。另外,教师也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在这样良好的倾听氛围中,学生的学习行程才会在动态生成中前进,课堂也就会充满着生命的气息与活力。
(三)细化倾听的要求。倾听是有要求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随意打断学生的发言,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倾听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的发言,也要倾听那些学习基础不好的学生的发言。教师不仅应该欣赏那些积极举手发言的学生,也要关注那些默默无闻的学生。对学生的倾听要求也要细化,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做到,在教师讲课和同学发言时不要开小差。要求学生耐心倾听,当教师讲课和同学发言时不随便插嘴,听完别人的话之后再发表自己的意见。要求学生虚心倾听,当别人提出不同于自己的意见时,要虚心地接受,在倾听的过程中修正自己的观点。
二、快乐倾听,学生因此更加出色
(一)激发学生倾听的兴趣。学生都喜欢有魅力的教师。在课堂上,教师如果能吸引住学生,学生就乐于倾听。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一门“说”的艺术。如果教师要激发起学生倾听的兴趣,就要修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自己的语言表达魅力。另外,教师平时还要多学习,加强理论学习,钻研教材、教法,增加自己的知识积累,才能让学生乐于倾听。当然,除了“说”的艺术,教师还应该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对话,用和蔼的态度、鼓励的眼神、细微的动作来缩短师生之间的差距。这样的话,学生就会喜欢倾听。
(二)调控学生倾听的情绪。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很难集中注意力长时间倾听,教师就应该适时地调控学生的情绪,让他们学会耐心地倾听。在课堂上,教师应该随时注意观察学生,利用设疑、变化语调等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调控学生的情绪,让学生认真倾听。当学生在发言卡壳或出现错误时,教师应该宽容学生,让学生的情绪得到缓和。当出现难度较大的问题或内容时,大部分学生可能会不愿思考和继续倾听,教师就应该通过有意等待,或者重复甚至稍作提示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让他们能够耐心倾听,并且去思考、解决问题。
三、有效倾听,教师因此更具魅力
加拿大教育家马克思·范梅南曾经这样说:“一个真正的发言者必须是一个真正的倾听者,能听懂我们日常听觉范围以外的深层含义,能倾听世间各物对我们说的话。”在课堂上,教师必须做一个真正的倾听者,用心去倾听学生,走进他们的心灵。
(一)与学生零距离接触。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喜欢在课堂上与学生保持一定的距离,让学生产生一种教师高高在上的感觉。其实,这样的距离容易让学生造成紧张、恐惧的心理,不利于他们的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应该经常走下讲台,与学生零距离接触。比如说,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小组讨论和师生讨论交流的时候,教师应该走到学生中间去倾听学生的声音。这样的话,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也会缩短,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与学生全方位沟通。沟通就像河上面的一座桥梁。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效力不仅取决于词汇的运用,而且还取决于说话时的方式、语调、面部表情、姿势动作。所以,教师应该学习与学生沟通的技巧。教师在倾听(下转第142页)(上接第125页)的过程中不仅要做到耳到、眼到,更要做到心到,不仅要全神贯注地听,而且还要积极地响应,与学生互动。
有句话说得好:“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由此可见,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习惯的力量也是巨大的。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将会让教师和学生受益终身。在课堂上,由于师生的有效倾听,我们的课堂变得如此美丽,我们的课堂教学也更加有效了。
(责任编辑 曾 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