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日游客顺走马桶盖”余波未散,又爆出中国游客在澳洲公园随地便溺的新闻。澳大利亚警方11月1日向中国媒体确认,两名中国男性游客10月29日在澳大利亚悉尼皇家植物园随地小便,并和上前阻止的警察发生冲突,最终因“袭警”被当场逮捕。
男人随意站在路边、公园树下小便的情形,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讲都不陌生,甚至一些马拉松选手“尿红墙”的行为,还曾被赋予一种新民俗的意味。但现在,换了一个国家、换了一棵树,公共场合小便就带来了“罚款”“逮捕”“地方法院出庭受审”,这个巨大转换估计远超当事人意料,也会让很多围观者心里一震。
在日本“顺走马桶盖”的中国游客,可能同样吃惊于国内和国外“环境”不同带来的后果差异。以为“上一位客人遗落”而顺走马桶盖,这在中国可能就是“小节不拘”,结果却导致酒店追讨、网上致歉等一连串后续反应。这两件事的相似之处都在于,这些看似极其平常的、每天发生在人们身边的违反规则的行为,都因行为发生地换到了国外而迅速产生了相应后果,并立即显出规则的刚性。
与其说是中国游客在国外丢了国家的脸,还不如说是“中国规则”正在通过走出国门的游客受到世界的检视。被不绝于耳的“低素质旅游事件”折射出的,正是我们常见并反感的日常社会生态:不以遵守规则为荣,反以钻规则的空子为荣;不以遵循程序办事为常识,反以操作潜规则达到目的为本事。
正如新闻中受访法律人士对“便溺被捕”一事的评价,“在许多西方国家,构建社会秩序的法网非常严密。许多具体、细节的法律规定,与我国存在很大区别”,社会文明的差异,往往直观体现在这些小的违规行为到底“是事儿”还是“不是事儿”上。这点差别是终端式的差异,浮出水面的冰山一角,浅层看是人的素质问题,深层看却是社会生态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