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国华 郝贵良
改进美育教学 强化育人功能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实践
钱国华1郝贵良2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围绕“校校、班班、人人”的目标,努力加强和改进美育教学,着力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现已初步形成“校校有特色、班班有社团、人人有项目”的艺术教育立体架构,基本实现艺术课程开齐开足、艺术教育设施设备基本到位、“一校一品”基本形成、艺术师资配备基本均衡。
美育;艺术教育;师资培养
2013年,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被确定为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区),按照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依据实验方案,近三年来,全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围绕“校校、班班、人人”的目标,努力加强和改进美育教学,着力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现已初步形成“校校有特色、班班有社团、人人有项目”的艺术教育立体架构,基本实现艺术课程开齐开足、艺术教育设施设备基本到位、“一校一品”基本形成、艺术师资配备基本均衡,“童声里的中国”少儿艺术创研基地的艺术教育品牌在全省、全国产生积极影响。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艺术教育是美育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艺术品质是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基础和素养前提。通州区委、区政府历来崇学重教,尤其是成为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区)以来,重视学校艺术教育顶层设计,重视艺术人才的大力培养,成立由分管区长任组长的 “通州区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工作领导小组”,创新方法手段,加大对学校艺术教育的领导,加快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让艺术教育在提高学生智力发展、人格健全、人际交往能力和成就他们一生的愉悦感、幸福感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艺术教育对于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有重要意义。区教育局成立“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工作办公室”,召开全区艺术教育实验工作推进会和实验工作会议,大力宣传,让学校、社会及家庭充分认识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突出地位,形成良好的艺术教育氛围,为提高艺术教育水平打下思想基础。各片教育督导组以督导评估为切入点,定期督促学校开展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通过艺术课教学和艺术活动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促进其身心各方面和谐全面发展。学校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始终把艺术教育作为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强有力抓手,让艺术渗透到教育的各个环节,强调艺术教育实践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以艺术教育为引线,切实有效地开展以艺辅德、以艺益智、以艺养性的各项工作。
区、局、片、校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为目标,四级联动推进,大力加强艺术教育的教研和普及,保障艺术教育全面推进。要让全区上下持续、长期地开展艺术教育并取得成果,离不开科学有效的建章立制。为此,通州区先后制订和完善了《通州区中小学艺术教育课程实施意见》《通州区艺术学科教学实施细则》《通州区艺术教育协作制度》《关于选派艺术教师指导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工作的意见》《通州区艺术教育沙龙活动方案》《通州区中小学艺术教育考评意见》等九项工作制度,确保全区艺术教育实验工作有章可循。
管理不仅是建立健全制度的过程,更是执行是否有力、落实是否到位的过程。为了确保各项制度“落地生根”,全区上下实行“三级责任考核”机制(区政府考核教育局、教育局考核学校、学校考核教师),考核结果与教育局的事业考评等级、区财政拨付学校的绩效总量、校长的绩效奖励和艺术教师的绩效工资、评优评先直接挂钩。考核中,区教育局会同教育督导室全面落实 《通州区中小学艺术教育工作督导评估细则》,督导学校艺术教育的全过程,抓课程是否开齐,抓课时是否开足,抓社团是否开好,并形成督导常态化、制度化。今年3月,区“艺术教育实验办公室”组织音乐、美术教研员和四个片、区教育督导员,对22所中小学校的艺术教育工作展开专项督查,通过对话交流、实地查看和问卷调查,对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通报批评、限时整改、整改后再“回头看”等方式,督促学校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小学音乐、美术每周各开设2节课,初中音乐、美术每周各开设1节课,义务教育阶段音乐、美术总课时达到523课时,占总课时比例11%;普通高中按课程方案的规定,完成艺术必修和选修课程,确保艺术课程开齐开足。
培训交流是促进艺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整体水平最有效、最可行的方法。全区以师资培训为基础,以成果展示为平台,定期开展优课比赛,不断增进艺术交流,学校艺术教育教学工作步入制度化、高效化、优质化的快车道。
为全体教师“补钙”。艺术是铸魂的工程。近年来,全区以大艺术教育观为指导,大力开展艺术家进校园活动,“国粹京剧艺术家”“小戏小品艺术家”“纯美文学艺术家”等100多名艺术家走进50多所城乡学校献演献艺,让名家艺术、高雅艺术与师生零距离接触。2014年,成功邀请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徐沛东等艺术大家来通州作讲座,学习和领会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全区兴起了“争做有学养、有涵养、有修养的艺术园丁”的学习热潮。
为专职教师“强筋”。邀请30多位知名大学教授对专业教师进行培训,内容涵盖合唱、器乐、舞蹈、书法、绘画等多个门类,推进艺术教育课堂改革,提高艺术教师教学水平,提升艺术教师专业综合素质。
为兼职教师“提质”。对兼职教师进行教学规范培训、观摩课堂、集中听课,有针对性地解决各自存在的不同问题。2015年,29名艺术类教师参加通州区兼职教师会课,3人参加南通市兼职教师基本功比赛,2人获一等奖。
为新教师 “增效”。2015年暑期对新招聘的23名艺术教师进行岗前集中培训和岗位实践培训,帮助其尽快进入角色,迈好职业成长的第一步。专兼职教师“师徒结对”,新老教师实施“青蓝工程”,为兼职教师和青年教师打造快速成长的平台。
为特长教师“亮相”。2014年成立的通州区“金沙风”教师艺术团,将全区具有特长的艺术教师汇集到统一平台,现已发展成“金沙风”合唱团、“金沙风”乐团、“金沙风”书画社和“金沙风”摄影社四个艺术团。艺术团以“金沙风”优秀文化为使命,以创新发展为担当,内练硬功,在省级、国家级大赛屡获大奖,1名美术教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名音乐教师荣获全国“长江钢琴”第七届中小学音乐教师基本功展示全能一等奖、器乐单项一等奖,1支摄影团队荣获中国中小学校园影视金奖、最佳影视片银奖。同时我们外塑形象,进社区送春联,进机关献书画,进学校献歌舞,为艺术教育献歌,为幸福通州祈福。
为薄弱学校“送教”。2014年7月,通州区学校少年宫协会成为全省首个地方性少年宫协会后,围绕“办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少年儿童校外教育联盟”的目标,8名艺术教师定期开展为乡村少年宫 “送教”活动。根据《通州区关于选派艺术教师指导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工作的意见》,12名下乡“送教”的艺术教师在支教学校独当一面,凭借其扎实的基本功和过硬的专业素养成为支教学校全面开展艺术教育的参与者、指导者和引领者。
通州地域文化兴盛,石港的京剧、李港的风筝、刘桥的灯谜、二甲的蓝印花布……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小有名气。这些具有通州特色的“非遗”文化是孕育学生乡土情怀的肥沃土壤,是学校开展艺术教育的丰富内涵。同时,借助扎根通州、盛誉全国的“童声里的中国”,让学校艺术教育唱响了主旋律。
“非遗”进工作室。通州区优先成立2个艺术教育“名师工作室”,示范、引领和指导全区艺术教育“非遗”传承。“顾跃进名师工作室”引领石港小学的写字教育成为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曹晓峰名师工作室”借助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国家级传承人曹裕兴染坊第五代传人,以区级美术教学骨干和教学能手为骨干,以中学美术教学研究为核心,将印染技艺从中国蓝印花布的发祥地余西古镇延伸到十多所中小学,普及和传承了蓝印花布的印染技艺。
“非遗”进课堂。结合校本课程,通州区20多所中小学采取走班制,开设“非遗”课程,固定活动地点和活动时间,严格过程管理,加强质量跟踪,取得初步成效。区实验小学成立“蕊春非遗研习所”,将南通板鹞、南通剪纸作为全校的普及项目,组织学生参观展览馆,拜访民间艺人,欣赏“非遗”作品意蕴,制作板鹞,学刻剪纸,将“非遗”文化种子播进儿童心田。
“非遗”进教材。在研究和挖掘通州民间文化和本土艺术时,通州区成立艺术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组,指导学校编写了 《楹联欣赏与创作》《生肖图案》《字里千秋》等20多册基于学校特色传统建设的校本教材。区实验小学拥有一支被评为“南通市先进集体”的艺术教师团队,编写的《南通板鹞》《南通剪纸》《南通木偶》《南通仿真绣》《南通木版年画》《南通蓝印花布》6册校本课程,引领学生尝试制作板鹞、学刻年画、创意剪纸、玩转木偶、飞针走线、描绘扎染。
“非遗”进社团。各学校全面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各类艺术社团以班级为依托,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着眼于“校校、班班、人人”,大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艺术活动。区实验小学、通州小学、姜灶小学、理治小学等学校的艺术社团多次参加央视新闻联播、央视少儿频道、江苏卫视录制节目。水墨画、陶艺、古筝、竹笛、剪纸等一大批“非遗”艺术社团围绕接地气、有活力、巧结合、促均衡、广参与的要求,大力开展“非遗”传承活动。兴仁小学的灯彩艺术、刘桥小学的板鹞制作、石港中学的手绘封和生肖邮票设计、二甲中学的蓝印文化系列社团日渐成为当地最具特色的“非遗”传承社团。
“非遗”进工坊。各学校结合地域文化特色,因地制宜建设了灯谜制作室、蓝印花布展示馆、风筝制作绘画室、陶艺制作梦工厂等“非遗”传承功能室。石港小学翰墨飘香的文正书院,成为“通州八景”乡村游的旅游景点。区实验小学开设板鹞、剪纸、木偶、仿真绣、木版年画、蓝印花布等六个“非遗”工坊,布置精美、文化浓郁,成为学生们快乐成长的乐园。
“非遗”进数据库。各学校通过挖掘、寻找,为街道、社区中的民间艺人、传统工艺传承人、本土艺术家建立“艺术人才数据库”,聘请他们担任学校艺术教育辅导员,开展艺术社团活动定时间、排项目、给待遇,把具有通州特色的江海童谣、地方戏曲、书法、雕塑、蓝印、纸艺等艺术项目引进校园,搬进课堂。
“非遗”传新通州人。通州滨江临海,民营企业发展迅猛,外来务工子女就读率逐年攀升。川港小学和家纺城小学紧靠中国最大的南通家纺城,外来务工子女占比高达65%和99.5%,针对艺术教师严重缺乏的现状,区文化局定人、定时下校进行艺术社团辅导,成立合唱、舞蹈、绘画、书法等10多个“非遗”艺术社团,让新通州人同沐“非遗”艺术阳光。兴仁小学地处南通城郊,外来进城务工子女占比63%,面对艺术师资薄弱的校情,外聘当地民间艺人,开设古筝、灯彩、合唱等艺术社团,让来自农村以及贫困山区的学生接受通州民间艺术熏陶。
“童声里的中国”进校园。2006年,“童声里的中国”活动从通州发起,10年历程中,被评为“江苏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十大品牌”,被列为中央文明委工作要点。通州区艺术教育立足这一地理优势,以区实验小学、通州小学等12所学校为龙头,依托活动舞台借台唱戏,主动承担基地各项“童声”实验任务,当好东道主,唱响主旋律。2014年组织全区中小学传唱新歌《中国是条富强船》,校校参加、班班响应、人人参与。2015年“童声里的中国”第四届江苏省青少年音乐 “小茉莉花奖”声乐大赛在通州举行,309名选手和近千名家长齐聚通州,通州区摘得1金5铜的优异成绩。2016年首届“童声里的中国·成长的歌谣”创作大赛颁奖仪式在基地举行,全区推荐的800多件童谣参赛,三首童谣获得大赛一等奖。围绕“爱、敬、诚、善”主题,近600名小演员参与童谣作品朗诵、伴舞、合唱等节目演出,受到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教育厅等十多家单位点赞。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艺术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每个学生都享有艺术教育、提升审美和人文素养的权利。通州区着力构建以区镇两级政府为主,社会、企业、慈善机构为辅的多渠道经费投入机制,大力抓好艺术教育硬软件建设,让学生有一个接受艺术教育的良好学习环境。
一是注重硬件配备。新建区青少年宫。异地新建的区青少年宫占地面积近4000平方米,投资万元,内设钢琴、古筝、素描等19个功能室,所有功能室全部对外开展公益性艺术教育活动,为全区青少年儿童拓宽了更丰富、更专业的艺术教育资源。建设艺术功能室。结合教育现代化,区政府通过专项拨款、自筹资金、社会赞助等方式,先后投入约336万元为14所异地新建学校装备音乐、美术、舞蹈等功能室65间,室内装备全部按省级Ⅰ类标准通过验收,为学生艺术发展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添置艺术教学器材。借助“改薄工程”,为农村薄弱学校添置音响、乐器、画板、画架等音美器材4595件;部分学校因地制宜、因陋就简,自制美术教具和学具,弥补艺术教学器材不足的问题。建设多功能报告厅。随着城镇化提速以及农村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追求,城镇班级多、班额足、学生人数多的中小学校逐渐增多,多功能报告厅的建设逐年增多。区实验小学的蕊春大剧院占地1000多平方米,金郊初中的听雨堂有800多个座位,通州中学涵礼剧场能同时容纳1200人,这些多功能报告厅为学校大力发展艺术教育提供了展演舞台。
二是注重环境营造。环境建设是衡量一个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尺,也是实施艺术教育的重要载体。近三年,全区投入资金,为新建学校添绿,为扩建学校增色,为薄弱学校扮美,大力营造优雅的艺术育人氛围。从学生的眼光入手创设环境,以学生最亲切的校园生活为内容布置艺术长廊,力求学校的每一个角落、每一面墙壁、每一寸空间都散发艺术气息,让学生时时接受艺术熏陶,处处体验艺术美,从心底感受和接纳艺术之美。
三是注重经费落实。教师培训活动经费有保障。《通州区中小学艺术培训实施意见》明确规定:每年750万的教师培训经费有10%用于艺术教师培训,艺术教师每学期全面培训2次,每学年全员培训1次,艺术学科培训达到36课时以上,培训考核和绩效工资挂钩。学生艺术活动经费有保障。通州区中小学始终面向全体学生,坚持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创新艺术活动内容与形式,校、片、区三级艺术展演活动经费,全部纳入经费预算,严格按预算支出。2015年举办的通州区第六届中小学生校园艺术节,历时近5个月,全区组织18场158个节目展演,收到2800余件美术作品、87篇教师论文、316篇学生征文。2016年举办的通州区第三届“江海天籁”中小学生合唱节,全区71所中小学校校举办、班班参与,通过角逐,22所学校的学生站上合唱节舞台,展示了通州区中小学艺术教育的丰硕成果。
图片新闻
沈健厅长走进江苏省广播电台《政风热线》
2016年9月21日,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率厅相关处室负责人做客江苏人民广播电台《政风热线》节目,就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解决好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与广大听众交流并现场回答听众提出的问题。
在一个小时的节目中,沈健耐心解释、回答了听众反映热切的学校塑胶跑道安全、校车使用、学生学籍、中小学大班额、男幼师编制、社会机构补课、校园暑期装修环境安全等问题,同时对群众反映的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并就部分问题现场提出解决方案。他表示,正是由于社会各界的支持、全省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江苏的教育才有了今天快速发展的好成绩。
(江 教 报道)
G527
B
1005-6009(2016)45-0013-04
1.钱国华,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江苏南通,226353)主任、通州区教育局副局长;2.郝贵良,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北学校(江苏南通,226353),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