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无图惹的祸

2016-12-22 06:21
初中生世界 2016年47期
关键词:图题错因钝角

都是无图惹的祸

林小军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类题目,只用文字叙述来表达题意,而不画出具体的图形,这时,我们就要多问问自己,为什么出题者不给出图形?其目的是什么?难道有多种情况存在吗?现归纳一下锐角三角函数中出现的此类问题,以提高同学们的免疫能力.

例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4,一边长为4,求底角的余弦值.

图1

图2

【错解】

如图1,等腰三角形ABC中,AB= AC=5,BC=4,求cos∠B或cos∠C的值.

过点A作AD⊥BC,垂足为D,根据三线合一得:BD=CD=2,在Rt△ABD中

【错因】因为题目未给出具体的图形,且条件给出的是“一边长为4”,语言叙述模糊,解题千万不能含糊.一些同学粗心大意,导致漏解.即只考虑了底为4的情况,而未考虑腰为4的情况.

【正解】

如图1,当等腰三角形的底为4时,

如图2,当等腰三角形的腰为4时,

例2在△ABC中,AD是边BC上的高,AD=2,DB=2,CD=23,求∠BAC的度数.

图3

图4

【错解】根据题意画出图3,在Rt△ABD中,求出∠BAD=45°,在Rt△ACD中,

∴∠CAD=60°,

∴∠BAC=∠BAD+∠CAD=45°+60°=105°.

【错因】对题目的条件:“AD是边BC上的高”,只考虑了高在△ABC内部,未考虑高在△ABC外部,导致漏解.

【正解】当高在△ABC内部时,∠BAC= 105°;如图4,当高在△ABC外部时,即∠ABC为钝角时,∠BAC=∠CAD-∠BAD=60°-45°=15°.

∴∠BAC的度数为105°或15°.

例3在△ABC中,AB=4,BC=3,∠BAC= 30°,则△ABC的面积为.

图5

图6

【错解】如图5,过点B作BD⊥AC,垂足为D,在RtΔABC中,BD=2,AD=23;在Rt△BCD中,

∴S△ABC=

【错因】俗话说:“边边角,不知道”,如图6,30°角所对的边BC有两种情况,当∠C为锐角时;以点B为圆心,BC为半径画圆,交AC于C′,则钝角三角形ABC′也符合题意,所以本题应有两解.

【正解】当∠C为锐角时

例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一次函数y=kx+b(k≠0)的图像过点P(1,1),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且tan∠ABO=3,那么点A的坐标是.

【错解】如图7,过点P作PC⊥x轴,垂足为C,则PC∥BO,

∴∠ABO=∠APC,

∴tan∠ABO=tan∠APC=3,

图7

∵PC=1,∴AC=3,∴AO=2,∴A(-2,0).

【错因】图形不确定时,要分情况讨论,这对各位同学的动手操作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正解】如图7,当k>0时,A(-2,0);

图8

如图8,当k<0时,过点P作PD⊥OA,垂足为D,

∵tan∠ABO=tan∠APD=3,在Rt△APD中,

∵PD=1,∴AD=3,∴AO=4,∴A(4,0).

综上所述:点A的坐标为(-2,0)或(4,0).

通过以上几道无图题的分析可以发现,当题目不给出图形时,我们就要多一个心眼,是不是有几种不同的情况,有时命题者故意不画出图形,既考查我们的建模能力,又考查我们思考问题是否全面.通过这个专题的复习,我们应该对“无图题”有很高的警惕性,今后再遇到此类问题,我们的防漏解的意识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吧!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台市新街镇中学)

猜你喜欢
图题错因钝角
更正
深究错因 把握本质
学术出版物插图的编排要求(2):版式要求
合金钢钢轨组合式钝角辙叉
反思错因正确解答
理清错因,让“幂”运算强起来
在“拼”中解决问题
分法不同结果不同
更 正
一道国家集训题的简证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