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自己美好
6岁那年,我第一次触碰她,她是那么高雅。11岁那年,我抛弃了她,离开了从不抱怨的她。如今,我拾起了她,希望她能让我变得如她一样美好。
黑白相间,高贵优雅。那是我第一次遇见她——钢琴。她静静地立着,把自己的气息散发到周围。我将手放在黑白分明的琴键上,一丝寒意从指肚传来,让我的头脑冷静下来。仿佛签订了契约,那便是开始。
我想坐在灯光闪耀的舞台上,坐在钢琴前,奏出一首悦耳的曲子,远离外界的喧嚣,使心灵得到净化。抱着稚嫩的想法,我练习着,而且一练便是5年。
这是浮躁的岁月,终于,我忍不住内心的欲望,阖上琴盖,走出琴行,去追求口腹的享受、外表的华美。我不听家人的管教,尽干些空虚无聊的事情。渐渐地,渐渐地,我完全离开了她,忘记了心中美好的愿望。她静静地立在那,仿佛在等待着我回头一般。
开头概括自己和“她”相处的三个阶段,突出了“她”的作用,设置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用词凝练,准确地刻画出钢琴的外部特征和内涵,突出其美好的特征,为下文写对“我”的影响做铺垫。
这是青春期孩子身上普遍会出现的问题,让人感觉真实可信。
写出了“我”变化的过程,突出了钢琴对“我”成长的意义。
一句话点出了文中“美好”的具体所指,小作者的文字概括能力非常强。
然而,过了好久好久,我都没有再开启她。
直到,直到心中的美好再被唤醒。
那是升上初中后的某一天,我路过还未熟悉的音乐教室,里面传出一阵熟悉的钢琴曲。我站住,侧耳聆听。虽看不见屋中人,却感受到了她那熟悉的旋律,瞬间,庸俗的欲望与虚假的快乐全部破碎,我听到了自己内心的呼唤:来吧,拾起那份最初的美好。
我又重新回到了她的身边。
她仍是静静地立着,上面蒙着一层灰,却蒙不住她的美好。
我走近,打开琴盖。她仿佛早就知道我会回来,向我微笑着。
人在少时,总会因为庸俗的欲望丢弃心中的梦想。平静一下心情吧,摒弃杂念,回到开始。
我坐在漆黑的琴凳上,高高的舞台,闪亮的灯光。她在我的前方,在我的手下,闪耀着光辉。我们相视而笑。
谢谢你,让我美好。
谢谢自己,没有放弃,让自己美好。
我喜欢弹着钢琴的自己——那是最美好的自己。
总评
本文写了“她”——钢琴让自己美好,别出心裁的选材值得赞赏。文章将钢琴人格化,“黑白相间,高贵优雅。那是我第一次遇见她——钢琴。她静静地立着,把自己的气息散发到周围”,由钢琴的特点联想到人的美好品质,可见小作者的想象丰富、思维深刻。钢琴似乎就是一位挚友、一位良师,指引着“我”不断前进。与钢琴的相识让“我”得以成长,在钢琴的帮助下,“我”战胜了“庸俗的欲望与虚假的快乐”,成为美好的自己,这样写紧扣文章的主旨。小作者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将“我”前后的表现进行对比,突出了钢琴对“我”成长的重要意义。
风徐徐地吹,水波漫上杨柳岸。
在记忆中撷一朵最美丽的云,展开,不禁莞尔一笑,思绪随水波一起荡漾开去。
那年初夏,酷热难耐,连鸣蝉都不肯再叫唤,道路两旁的树儿也耷拉下叶子,不肯给过路的人留下一片荫蔽。我和岚在街上玩,买了两个冰淇淋后正欲回家乘凉,怎知刚进小区大门,便看见地上有一把钥匙。这可叫我和岚犯难了:捡还是不捡?小区里的保安大叔总是不见人影,若是捡了,怕是又要忙上一整个下午;可要是不捡的话……我们心里都泛起了嘀咕。
这时,藏匿在树叶中的蝉儿突然疯狂地叫着嚷着,似乎是在催促着什么。我们手中的冰淇淋也早已化了一半。“要不,咱先回去?或许……或许主人很快就回来找了呢?”我试探性地开口,岚迟疑了一下,轻轻地点了点头。我抬起脚正准备跨过去,忽地只觉得脚步一滞,抬头,正对上岚的目光。我们会心一笑,立马扔掉手中化得只剩下一口的冰淇淋,捡起了钥匙,去找那“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保安大叔。
借眼前之景开篇,自然而有美感,也为结尾的变化做铺垫。
酷热难耐还有心情在街上玩?
为一把钥匙就要忙一个下午?似乎有些让人难以置信。
恰当地运用环境描写,烘托人物的心情,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通过动作、神态描写,展现人物“美好”的过程。
小区很大吗?找一个保安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是不是有些夸张?
点出“乐于助人”,将“美好”具体化。
紧扣上文内容阐发议论,升华了主旨。
照应开头,暗示自己的心灵得到了净化。
时间悄悄地流逝,下午的时光很快溜走。我们有好几次都几乎要放弃了,可每当想到钥匙的主人该是何等焦急,脚步就又停不下来了。
工夫不负有心人,就在夕日欲颓之时,我们终于将钥匙交给了保安大叔。大叔乐呵呵地拍着我俩的肩,夸我们是乐于助人的好丫头。我和岚又相视一望,不禁咯咯地笑出声来,心里仿佛棉花糖融化了一样,甜蜜而又幸福。
走在回家的路上,夕阳将影子拉得很长很长。原来,让自己美好是如此简单;原来,让自己美好可以驱走心中的一切黑暗。
心绪同风儿一道,从远处归来。
总评
本文的亮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恰当地运用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理,推动情节发展;二是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展现了一个个精彩的镜头,让文章很有画面感;三是在场面描写中融入了人物心理的变化,使得文章曲折回环。但是,文章在选材上显得有些陈旧,甚至“低幼”,因为捡到东西送还失主这类题材太过常见,会让阅卷者产生审美疲劳。而且,捡到一把钥匙就兴师动众地花费一个下午时间找保安还给失主,也使得文章的真实性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