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扬诗性——“五味课堂”教学例谈

2016-12-22 02:12陈骏
湖北教育 2016年29期
关键词:石榴花童诗诗性

●陈骏

张扬诗性——“五味课堂”教学例谈

●陈骏

《学记》说:“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意思是说,善于教学的老师,能让学生自愿地、主动地发扬他的志趣。要想让课堂真正具备“五味”,“善教”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以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教学为例,谈谈具体做法。

一、在欣赏中激发兴趣

童诗是优美的,但由于学生接触的不多,他们对此并没有太多的感性认识。在课前的调查中,不少学生反映童诗形式单一,既没有小说的跌宕起伏,又没有漫画的夸张有趣,所以不喜欢童诗。

喜欢是教学的起点,如果教师不能激起学生对童诗的喜爱之情,这节课就不可能取得成功,“五味”更无从谈起。如何让学生喜欢?教师别出心裁地选取了两首有趣的童诗引导学生欣赏。

第一首是台湾著名儿童文学家方素珍的《不学写字有坏处》。教师出示没写完的诗:“小虫写信给蚂蚁,他在叶子上咬了三个洞,表示我想你。蚂蚁收到他的信,也在叶子上咬了三个洞,表示_____。”学生反复朗读后,教师让他们想象:蚂蚁咬的“三个洞”会是什么意思呢?学生思维十分活跃,有的说是“也想你”,有的说是“你真好”,还有的说是“谢谢你”。在大家兴犹未尽之时,教师出示了答案——“看不懂”。这个答案出乎意料,教室里爆发出一阵笑声。接着,教师出示了诗的后半部分:“小虫不知道蚂蚁的意思,蚂蚁不知道小虫的想念,怎么办呢?”学生兴味盎然地朗读着诗歌,思考着这个问题。在大家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后,教师出示了这首诗歌的题目——《不学写字有坏处》。又是一次出乎意料。学生在沉思中明白了,诗歌不但充满童话色彩和意蕴,而且也可以具有跌宕起伏的情节。

第二首是台湾诗人陈木城的图像诗《瞌睡虫》——

徐徐缓缓慢慢爬进我的耳中

悄悄爬上眉尖额头和鼻孔

老师的声音变得朦朦胧胧

老师请原谅我眼皮越来越重

学生自由朗诵后,教师问:“你见过这样的诗吗?”学生纷纷摇头。他们有的惊讶于“诗还可以这样玩儿啊!”有的表示,“如果文字不这样排列,这首诗就没有意思了。”至此,童诗形式单一的看法不攻自破了。

两首童诗,让学生发现了童诗作者的顽皮、大胆和创意。从一张张兴奋的面孔中,教师知道学生已经喜欢上了童诗。

二、在对话中学习表达

有了喜欢这个基础,教师就可以推进一步,引导学生去发现童诗的特点,学习童诗的表达方法了。

教师呈现了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金波的《如果我是一片雪花》:“如果我是一片雪花,我要飘落到什么地方去呢?飘到小河里,变成一滴水,和小鱼小虾游戏?飘到广场上,去堆胖雪人,望着你笑眯眯?我飘落在妈妈的脸上,亲亲她,然后快乐地融化。”学生自由朗读后,教师又出示了文学评论家樊发稼的《问银河》:“银河,银河,请你告诉我:为什么大伙都管你叫‘河’?一阵风吹过,你可起浪?你可生波?那里可有长胡子的小虾?可有爱钻洞的泥鳅?可有摇头摆尾的小鲤鱼?可有穿硬壳衣服的田螺?你那里,能不能一边划船,一边唱歌?——银河,银河,请你告诉我!”

学生朗诵完这两首童诗,教师问:“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引发大家的思考呢?”“童诗有什么共同特点?”“这两首童诗有什么不同点呢?”“我们能不能写出童诗,你有什么建议?”学生纷纷发言,提出了很多问题。

教师要求学生围绕这几个问题,先独立朗读、思考,再分组讨论。通过讨论,学生发现,这两首童诗都运用了联想、想象的写作手法,但形式不尽相同。具体表现在,第一首是以A为圆心,由A联想到B、C、D;第二首是以A为起点,由A联想到B,由B联想到C,由C联想到D,由D联想到E。教师适时小结:第一首诗是辐射式联想,这是一种横向的并列联想;第二首诗是连环式联想,这是一种纵向的垂直联想,这种想象往往构成一系列画面,产生诱人的魅力。

认识了诗歌形式上的特点后,教师出示了自己写的一首童诗:“五月的黄昏,调皮的风来了。轻轻一吹,满天的云散了,平静的湖水皱了,校园的石榴花落了。我拿来小袋子,将他装回家。看他,还怎么淘气?”教师要求学生斟字酌句,对诗歌提出修改意见。学生既新奇,又兴奋。一名学生说:“石榴花那么小,那么轻,怎么用‘落’呢?最好改为‘飘’。”另一名学生说:“诗歌要注重想象,‘石榴花落了’太写实,最好改为‘石榴花的衣裙乱了’,因为调皮的风只想开个玩笑,并不想伤害她。”

这两个环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既发现了诗歌形式上的特点,又品味了诗歌语言方面的特点。此时,不待教师要求,创作的欲望已在他们心底潜滋暗长。

三、在展示中体验快乐

教师顺势而导,要求学生拿起笔,尝试着创作一首童诗。教室里安静下来。学生凝神沉思,写写画画,没用多长时间,一首首精彩的童诗就诞生了。

一名学生模仿陈木城《瞌睡虫》的形式,创作了一首图像诗——

这首名叫《伞》的童诗,内容与“伞”紧密相关,形状就像一把撑开的小雨伞,“意”“境”相连,富于童趣。

另一名学生创作了一首《请别来我家》的童诗:“虽然我热情,虽然我好客,但你别来我的家。我的家里,没有桌椅,没有沙发,没有点心,没有热茶,连你的身子也容不下。你千万别来我的家,因为,这是一只小小蜗牛的家。”

是什么启发学生创作出了这样有趣的诗歌呢?教师请这名学生给大家分享一下经验。他说:“写这首诗时,我不再是我,我把自己当作了一只小小的蜗牛。这几句话,完全是站在蜗牛的角度思考、表达的。”另一名学生进行了补充,他说,这首诗与《不学写字有坏处》具有共同点,那就是都会“卖关子”。

受此启发,其他学生又创作出了一些很有趣的童诗。一首题为《奇怪的雨》的童诗这样写:“如果天上不下雨,会下什么呢?会下美丽的花,我不稀罕;会下诱人的糖果,我不稀罕。我要天上落下数不清的笑脸。从此,地上不再有烦恼,也不再有忧伤。”一首题为《假如》的诗这样写:“假如人类都变成猴子,哦,这可是个坏消息。——手脚并用,将成为走路的样子;狼吞虎咽,将代替优雅的吃相。假如人类都变成猴子,哦,这可是个好消息。——重建森林,减少尾气,赶走雾霾,热爱自然。人类变成猴子,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呵呵,我也不知道。”

这些诗想象丰富,充满童真童趣。更重要的是,它们都是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自主创作出来的。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收获的是自信与快乐,感受的是成功和喜悦。

行文至此,忽然想起美国诗人谢尔·希尔弗斯坦的小诗《冷冻的梦》:“我要把昨日我做的梦,拿到冰箱里冷冻。到遥远的一天,我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翁,我就把这个可爱的美梦拿出来解冻,然后把它煮沸,坐下来,浸暖我冰冷的双足。”这“冷冻的梦”是什么呢?是童年时关于诗歌的梦想吧!诗性是儿童的天性,当师生关系和谐、课堂氛围融洽时,学生的诗性就会得以张扬,他们关于诗歌的梦想就可能实现。

(作者单位:荆州市沙市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石榴花童诗诗性
抗疫童诗一组
诗性想象:英国当代女性小说之超验叙事
童诗对对碰
诗性的叩响——罗周剧作中“诗”的重塑与探寻
形与影的诗性纠结——庄晓明的诗与诗评
石榴花
石榴花
另一种话
石榴花
我家有个屎壳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