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进
(河池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宜州 546300)
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状况调查及对策
——以广西为例
张明进
(河池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宜州 546300)
当前,全社会宏观就业压力增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仍复杂严峻,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要想从就业困境中脱颖而出,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就必须培养核心竞争力。本文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分析了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提出培养和提升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对策。
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核心竞争力;对策
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仍不容乐观,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任务仍艰巨繁重。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努力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1]。面对就业的严峻形势和由此带来的压力,如何形成自身的优势,提升和突显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是每一个大学生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培养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核心竞争力,解决就业问题,不仅是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的重任,更是关系到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对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
为更好有针对性采取适当的策略培养和提升大学生核心竞争力,本研究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使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广西新建本科院校的大学生进行了调查了解。所用工具为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调查问卷是根据相关文献,依据问卷设计方法,经过请教相关学者修改后形成。选取广西新建本科院校部分学生和教师为研究对象,设计了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问卷,问卷包括20 道单项选择题,每题设有四个或多个选项。问卷调查采用无记名的方式,调查共发放了问卷800份,回收788份,回收率98.5%,其中女生占59%,男生占41%。文科39%,理科34%,工科18%,艺术9%。本次调查覆盖广西新建本科院校7所,调查的覆盖面大,各年级具有层次性,比例均衡。其中大一占15%,大二占17%,大三占25%,大四占43%。体现了此次调查的普遍性、代表性。能较真实地反映广西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竞争力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通过运用统计学原理对调查情况做出统计并进行合理的分析,梳理和总结广西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现状,其表现有着其良好的一方面,但是也存在不足。
(一)广西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良好表现
1.纯朴的民族思想情感。广西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长期的民族生活习性,造就了民族地区学生天性纯朴、思想单纯、诚实善良、性格豪爽、热情好客、表达感情直接等特征。这些纯朴的思想情感,使得民族地区大学生善于用宽容、友善的态度看待和处理各种问题,谦虚学习、善于与人合作交往,在人际交往中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有利于与他人形成相互关爱、团结互助、诚实待人的和谐人际。
2.良好的民族道德品质。在长期的艰苦环境中,为了生存和发展,为了建设美好家园,民族地区人民不畏艰险,埋头苦干,形成了爱国守法、与人为善,乐于助人、诚实守信的良好道德品质和勤劳勇敢、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民族品质。这些良好的品质,在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身上得到了继承和发扬。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的大学生家庭经济普遍比较困难,生活条件较为艰苦,所以他们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在学习中,他们勤奋认真,谦虚好学,不耻下问,求知欲比较强。在生活中,他们较为独立自理,对生活没有更多的挑剔和不满。在工作中,他们面对困难挫折,能吃苦耐劳,艰苦奋斗,乐于扎根基层,奉献基层。
3.强烈的民族责任意识。广西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大学生多来自农村贫困地区。他们期望通过读书这一途径,改变家庭生活困难的现状,改变家乡贫困落后的面貌,做出一番事业。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意识到自己身上肩负的重任,努力学习,立报国之志,为民族地区的稳定、巩固、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认为自己有哪些优点的问卷调查中,责任感占24%,所占比例最高,这体现了民族地区大学生热爱家乡,振兴民族地区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4.良好的民族团结意识。在问卷调查和访谈中,学生认为其拥有的优点团队意识占了24%,在所有选择的优点中,所占比例最高。民族地区所处的艰苦生存环境,铸就了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相互协作,帮扶互爱的团结精神。广西作为我国民族团结的典范,良好的团结意识在大学生身上得到很好的体现。
(二)广西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不足表现
1.思想观念相对滞后。表1和表2数据显示,广西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对自身认同不够,目标模糊,竞争意识不够强,自学能力不足,就业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进取性不强。浮躁心理相当程度存在。部分家庭经济贫困学生自卑感明显,他们看到的只是自己的劣势,从而容易产生学习上的消极心理,对外开放性不够。
表1 与其他院校学生在核心竞争力方面的优势
表2 影响自身核心竞争力因素
2.专业知识不够扎实。从表3-表7数据显示,广西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升本前学校办学层次低、校园面积小、资金投入有限、资源相对紧缺,教学仪器设备缺失、对外交流仍有待提高,因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面相对还存在不足,学生专业知识掌握不够牢固。
表3 能认清自身各种优点
表4 能认清自身各种缺点
表5 认为在自己择业中对影响就业最大的因素
表6 求职中最困扰的事情
表7 认识自身的强项
3.交际能力有待提高。如上表4数据所示,广西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交际能力有待提高。虽然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有着其民族特性的优点,这对他们在其原来的环境中有利于成长和发展。但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办学地处偏隅一角,环境相对闭塞,学生生活环境平静与安逸,没有直观感受到就业压力和严峻性,导致他们对外界的就业形势、用人单位招聘需求人才估计不足,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往往无法适应,抗压力能力差,遇到困难和问题易于妥协退缩、逃避。
4.实践能力相对欠缺。如上表5-表7。数据表明,广西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不够强。
5.创新能力相对薄弱。如上表7数据所示,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强仅占16.17%。广西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缺乏,主要表现在:创新意识不够,不易接受新事物,对改革创新畏手畏脚,犹豫不前。创新思维缺乏灵活性、全面性和深层次,处理问题能力在方式方法上往往比较单一死板,缺乏突破和新意。
大学生核心竞争力是靠多方面共同培养才能形成的。在这个形成的过程中,影响广西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学校的培养,教师的教育是外因,大学生个人努力是内因。通过调查分析,影响广西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对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重视度不够
广西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生源多来自农村,教育基础底子差,素质参差不齐。学生缺乏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对自身的优缺点了解不够,导致的定位不准、发展方向不够清晰,从而对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关注不够,对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内容把握不清。由于对自身的培养不够重视,且缺乏相应的引导和锻炼,导致核心竞争力不强。
1.学生主动成才意识不够强烈。广西作为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事业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总体而言,与其他发达地区相比,仍有不少的差距。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生源在高考录取分数线中就相对比其他重点院校、“211”工程院校及老牌本科院校要低很多。这使得新建本科院校在学生生源质量上具有先天性的不足。其后天的成才需要更加加倍的努力才能实现赶超跨越他人。部分大学生在考入大学后,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缺乏成才的思想意识,以为考入了大学,今后就不需要再继续努力学习了,毕业后就会顺理成章找到好的工作,过上好的生活,拥有美好的人生前途。在人生目标上缺乏明确的奋斗目标,学习上缺乏学习的动力,生活上缺乏对生活的激情。思想上的放松,使得他们得过且过,不求上进。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工作不够积极。学生缺乏创先争优、赶超跨越的追赶意识,学生“等、靠、要”懒惰思想明显。部分学生有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和与他人的差距,也进行了相应的努力。但遇到困难和问题,就退缩放弃,缺乏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先天的不足,加之后天的不努力,从而导致了大学生自身素质和能力的缺乏。
2.自身职业生涯规划不够清晰。如表8和表9所示数据说明,广西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对就业存在一种迷茫的心理,针对此类学生,各个院校应该给出一些有关就业方面的指导,帮助他们走出就业的迷茫。大部分高校学生没有自己职业目标和规划,合理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大学生把目标分阶段实现,有助于大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创造更大的价值。因此,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提高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进行合理职业生涯规划成为摆在大学生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表9 是否了解自己适合从事何种工作
表10 了解什么是核心竞争力
3.对核心竞争力内容把握不够。表10-14数据反映,大多数大学生对核心竞争力了解不够,对自身专业的核心竞争力或职业特点模糊不清,而清楚的却很少,这就往往导致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发展方向不明朗,专业定位不确定,产生厌学情绪,从而失去专业优势,失去竞争力。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大学生都认同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相信核心竞争力对他们的成功就业提供很大的帮助。但也有部分大学生认为核心竞争力对他们的帮助一般,甚至没有用。这与广西新建本科院校地处就业环境相对平和有关,相对沿海地区学生,还没有意识到竞争的残酷性,感受不到社会的激烈竞争给他们将来就业带来的压力。因此,我们在让核心竞争力深入每个大学生的心底这一方面还要做出更多的努力。数据说明:大学生要想从激烈的竞争中胜出,专业技能是很重要的,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还要有创新能力,道德修养、团队合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这些都从侧面反映了当今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高要求。
表11 了解所学专业的核心竞争力或职业特点
表12 培养核心竞争力对将来的就业帮助
表13 认为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有哪些
表14 突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更倾向于哪个方面
4.缺乏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措施。表15-表17调查数据说明,超过一半的大学生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有想过自己的如何顺利就业的问题,但没有付出实际行动和有具体措施,因而思想和行动脱节。从数据中我们可以得知,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学好专业知识是学生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最多选择,同时,努力培养自己的情商和人格魅力、培养和加强对资源的整合能力以及参加社会实践都对提高大学生核心竞争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通过怎么样有效的措施来提高大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能力才是摆在大学生面前的一个挑战,也是高校培养面临的课题。数据说明,在提升核心竞争力方面,学生普遍通过参加社会实践、专业实习与专业课程学习相结合,而其他基础课程、课外学术活动以及担任学生干部总共占了四分之一多,这体现了大学生对学术和班级活动的重视。
表15 是否有提升自身竞争力的措施
表16 如何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表17 在校期间哪些环节对核心竞争力提升最大
(二)学校对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培养重视度不足
针对学校在教学过程当中有没有着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从表18和表19数据中可知,学校在培养学生核心竞争力方面重视不够,工作力度不大。广西新建本科院校办学大多数处于“老、少、边、山、穷”地区,教育基础差,办学条件较为艰苦。升本后,面对学校新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仍沿用原专科层次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管理体制按部就班进行人才培养。专业设置和开设课程没有根据自身办学能力和条件,没有根据地方社会人才的实际需求,盲目单纯开设专业,扩招人数。而由于广西新建本科院校所处地理位置、环境待遇等方面的限制,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引进较少,师资力量薄弱。此外,广西经济发展滞后,地方财政收入有限,政府教育投入一直远远落后于高校自身发展需求,师资培训、教学基本建设经费等投入严重不足,实验室、设备仪器等硬件设施严重滞后,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这些都导致了人才培养结构单一,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实际需要脱节,难以适应社会要求,制约了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发展。
表18 学校在教学过程当中有没有着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表19 学校方面影响核心竞争力的因素
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是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培养民族地区人才的主要场所。培养民族地区大学生核心竞争力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配合和努力,应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发挥大学生个人主观能动性,提升核心竞争力
1.思想重视,规划职业生涯。大学生要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自身能力的培养,认清就业形势。要从思想和心理上适应形势的发展,克服“等、靠、要”思想,既不要盲目乐观也不要妄自菲薄。要以对家人、社会和国家感恩的心态,对自身人生担当负责的态度,树立成才观念,全身心投入的学习当中去,积极主动出击,结合自身的特点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找准目标,合理定位。大学生要对自身的兴趣、爱好、性格、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价,结合自身的特点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从而制定好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学习计划,有计划性和针对性的对自身能力进行锻炼。
2.落实行动,积极参加实践。制定好计划是前提,关键是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去。从现实中来看,大部分大学生都制定有自己的学习计划,但真正执行的很少。因此,大学生要增强计划的执行力,真正行动起来,投身于自我成长成才的实践中去。大学生要积极投身于校内外的各种实践活动,如:学校组织的各种学科竞赛、社团活动、校园文化艺术节、“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及专业的实习、社会兼职活动等。在这一系列活动中,有意识地去完善个人的个性发展,增强自身的人格魅力。有意识地去锻炼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组织协调管理能力、为人处世能力、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3.完善人格,锻炼健康身心。强健的体魄,健康的心理,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前提和基础,直接关系到事业的成败。因此,大学生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健全人格,努力增强自身的体质,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习惯,培养广泛的兴趣。克服浮躁、急功近利的思想和惰性心理,学会宽容和理解。养成自尊、自爱、自信、自立、自强的优良品格;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高昂的精神状态。总之,只有和谐的身心健康,才能在学习、工作中,有着不竭的精神动力。在繁忙的工作压力中,有着强健的体质支持,在激烈的竞争中,有着自我的适应、减压、转换、升华等健康心理的调节,从而实现大学生可持续的发展,实现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二)办好学校教育,培养大学生核心竞争力
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是培养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从学校的层面,提升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对策有:
1.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还存在整体水平不高、特色优势不明显、办学定位不明确、专业设置趋同、人才培养模式单一以及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等问题。在办学过程中要按照国家的整体发展布局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科学规划,合理定位,坚持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牢牢把握学科专业建设、科学研究、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教育等关键环节,立足学校实际,突出地方办学特色。在培养人才模式中应改革教学内容,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建立结构合理、设置科学、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要以经济区建设的新兴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托,以解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问题为目标,大胆创新,让培养的“产品”与市场需求无缝对接,用得上,有效益。在教学方法上大胆改革创新,切实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能力培养”转变,变传统教学模式为“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实行导师制和项目制,满足在民族地区经济建设中创业型和应用型的人才需求。加大实践性课程和课程中实践性环节的比重,扩大自主学习的范围,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模式,积极做好各类实验班建设,加强实践基地建设;探索学历证书与职业证书“双证书”制度,提炼民族教育特色,提升人才质量。
2.加强特色学科建设。特色是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的生命, 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2]。民族地区受区位劣势和办学条件的制约,不能像其他实力较强的高校办好所有学科专业,而应当坚持突出重点、强化特色的原则,紧密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服务区域的需求,从学校和院系的办学实际出发,在全面建设各专业达到基本办学要求的基础上选择一部分专业进行重点建设,着力充实专业内涵,在提高水平的过程中展现个性优势,从而形成鲜明的专业特色[3]。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民族物质和非物质资源,这些资源为学校的学科专业建设提供了宽阔的平台, 为培养大学生素质和能力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更是学校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的重要领域。为此,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要紧扣民族地区地方建设加快产业急需的技能型人才需求,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对接服务,突出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加强自己独具特色的学科建设,凝练几个学科群,做优做专特色专业,把资金和人才用到“刀刃”上,加强培育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打造优质品牌,培养地方性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3.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新建本科学院是“造就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的重要场所,这里的“专门人才”指的就是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4]。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要立足本校实际,根据学校的学生素质情况、师资力量、办学特色准确定位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目标,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目前新升格本科院校中,建立了很多社团,如:大学生艺术团体、球类协会、文学社、诗社、摄影协会、棋牌协会、爱心社会、曲艺类协会等。这些社团的发展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这些社团开展的各种活动极大丰富了广大同学的业余文化生活,帮助大学生拓宽知识、开阔视野,提高人文素质。因此,学校要在经费、人员、政策、场地等方面确保大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同时,要把实践教育贯穿校园文化建设始终,充分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举办主题团日活动,建立民族地区的红色革命德育教育基地,通过报告、讲座、交流、讨论、橱窗、展板、班报等多种形式对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教育,提升大学生爱国奉献、敬业乐群的优良品质。善于深入挖掘和利用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精髓,深化思想品德课教学,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坚持"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指导方针,精心组织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当地方基层,结合当地地方特色,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以多种形式送科技、文化、卫生到企业、乡镇农村。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学以致用,在实践中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促使大学生今后可持续发展,推进社会进步,不仅是高校和大学生面临的现实问题,也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团结和国家未来。而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是一项艰巨而系统的工作,地处民族地区的新建本科院校,有着自身的特殊性,需要各方面的共同配合和努力,因此必须要深入调查了解,认真分析并提出有效对策。新建本科院校必须在找准办学定位,突显地方民族特色,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改善育人环境与加强大学生教育,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多管齐下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来培养和提升大学生核心竞争力。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报告[R].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报告.2012-11-08.
[2]朱玉东.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发展战略研究[J].民族研究, 2009(3):92-96.
[3]龙先琼.广西地方高校特色专业建设思考[J].民族教育研究,2009(2):16-19.
[4]阮学勇.从本科教育的内涵看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的定位特点[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9):226-229.
[责任编辑 韦志巧]
Research on the Core Competence of Students from New Undergraduate Colleges in Minority Regions and Its Countermeasures——Take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as an example
ZHANG Ming jin
(School Of Marxism, Hechi Uiversity, Yizhou, Guangxi 546300, China)
At present, with the increase of social employment pressure,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graduates is still complex and severe. If students from new undergraduate colleges in minority areas want to come to the fore and win the employing units' favor, they should cultivate the core competence. Based on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core competence of students from new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to cultivate and enhance their core competence.
minority areas;new undergraduate colleges;the core competence;countermeasures
G523
A
1672-9021(2016)04-0071-08
张明进(1982-),男,广西玉林人,河池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河池学院硕士专业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专项课题“统计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与研究”(2015YTB006);河池学院校级青年课题“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培养研究——以广西新建本科院校为研究对象”(XJ2015QN014)。
2016-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