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毅,王 艳(.上海市杨浦区少体校,上海 00093;.上海体育学院 中国乒乓球学院,上海 00438)
中德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接发球技术对比分析
周 毅1,王 艳2
(1.上海市杨浦区少体校,上海 200093;2.上海体育学院 中国乒乓球学院,上海 200438)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对中国与德国4名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马龙、张继科、波尔、奥恰洛夫)接发球技术进行分析,探寻中德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的接发球技术特点和规律,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中国;德国;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 ;接发球技术;对比分析
现代乒乓球运动朝着“更加积极主动、特长突出、抢先上手、技术多变”的方向发展。接发球技术近几年发展较快,运动员接发球技术掌握得好,就能在比赛中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既可遏制对方的战术,又可限制其特长技术的运用,为自己下一板球的抢攻创造条件,变被动为主动。因此,接发球技术已成为优秀乒乓球运动员比拼的主要环节。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中国与德国4名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接发球技术,总结两国男子乒乓球运动员的不同特点,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男子乒乓球运动员的接发球水平提供参考。
1.1 研究对象
中国选手马龙、张继科和德国选手波尔、奥恰洛夫4名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上海体育学院图书馆等查阅乒乓球接发球技战术方面的文献,为本文的撰写提供理论依据。
1.2.2 录像观察法
收集马龙、张继科、波尔、奥恰洛夫的8场重要国际比赛录像,其中,马龙对阵波尔2场,马龙对阵奥恰洛夫2场,张继科对阵波尔2场,张继科对阵奥恰洛夫2场。
1.2.3 数理统计法
使用上海体育学院研发的“乒乓球运动技战术分析及相关软件开发采集系统”进行数据采集,运用Excel 软件对统计数据进行处理。
直接得分率=直接得分/总得分x100%;直接失分率=直接失分/总失分x100%。
2.1 马龙和波尔接发球技术对比
由表1可知,马龙接发球技术以控制为主,进攻为辅。进攻技术直接得分较高,失误少,控制球技术只得1分。在控制波尔进攻的前提下,寻找战机,争取积极上手。在直接得失分率方面,马龙2场比赛分别为13.5%和4.5%,直接得分率高于直接失分率。波尔接发球时进攻技术的使用略高于控制技术,直接得分略多于失误,进攻技术得分较多,控制技术只得1分,失误4分。波尔的直接得失分率分别为15.7%和14.5%,两者相差不大,说明马龙的发球质量较高,具有一定威胁性,造成波尔的接发球技术失误较多。
表1 马龙、波尔接发球技术统计
2.2 马龙和奥恰洛夫接发球技术对比
由表2可知,马龙接发球控制技术的运用远多于进攻技术,说明奥恰洛夫的发球质量较高,限制了马龙接发球时运用进攻技术;直接得分和失误次数基本持平。马龙控制技术在比赛中的运用较为合理,得分也不少,直接得失分率分别为26.4%和13.5%。奥恰洛夫接发球时控制技术和进攻技术的使用次数较为接近,进攻技术的直接得失分基本持平,控制技术直接得失分率分别为24.7%和8.1%,得分率远高于失分率。
表2 马龙、奥恰洛夫接发球技术统计
2.3 张继科和波尔接发球技术对比
从表3可知,张继科接发球时以进攻技术为主,控制技术为辅,进攻技术直接得分为10次,失误6次,控制技术得分只有2次,直接得失分率分别为12.5%和7.9%。张继科接发球的得分率和失分率都不高。波尔的接发球同样以进攻技术为主,控制为辅。其进攻技术的直接得分和失误接近,控制技术得分5次,失分1次,直接得失分率分别为22.3%和13.2%。这2位运动员的技战术特点较为相似,打法较凶狠,均属于打法积极主动的运动员。
表3 张继科、波尔接发球技术统计
2.4 张继科和奥恰洛夫接发球技术对比
从表4可知,张继科接发球时进攻技术的运用多于控制技术,进攻技术的直接得分是失误的1倍,控制技术的得分较高,直接得失分率分别为26.8%和12.6%。奥恰洛夫接发球时控制技术的运用多于进攻技术,进攻技术和控制技术的直接得分和失误几乎持平。从数据还可看出,张继科的接发球技术比奥恰洛夫更加成熟,打法凶狠、稳定。
中国运动员马龙接发球技术控制较多,主要使用反手劈长、反手摆短等技术,进攻技术运用较少;张继科接发球技术主要以反手侧拧为主,命中率高,威胁大,其控制技术主要使用正手劈长技术和正反手摆短技术。由此可见,中国运动员打法风格各不相同。德国运动员接发球时控制技术的运用稍高于进攻技术,进攻技术主要是反手侧拧,控制技术主要使用正手劈长技术和正反手摆短技术,充分体现了欧洲运动员反手技术突出的特点。
中国运动员马龙需加强反手台内短球的抢攻意识和接发球落点变化,提高打法的全面性。张继科反手侧拧使用过多,需加强正手台内球进攻技术;同时,其接发球反手侧拧和反手拉的落点都在左长区,故应加强落点变化,使接发球技术更加全面。德国运动员要提高接台内球的质量,加强落点变化和正手接发球的控制技术,提高接发球技术的全面性。
[1]曹幸妮.对乒乓球接发球技术训练的研究[J].黑龙江史志,2010(15): 200-203
[2]王丽娜,王艳.第28届奥运会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接发球技术分析[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5(3):36-37
[3]李亮.马龙台内球技战术分析[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1(7): 57-58
表4 张继科、奥恰洛夫接发球技术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