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连生(无锡市体育运动学校,江苏 无锡 214072)
50 km竞走冠军吴钱龙备战全运会系统训练探索
白连生
(无锡市体育运动学校,江苏 无锡 214072)
以第12届全国运动会男子50 km竞走冠军吴钱龙为研究对象,对其备战全运会过程中的训练周期、负荷量、负荷强度及身体机能状态等进行分析,认为围绕比赛需要实施的个性化训练对其完美竞技状态的形成至关重要。
男子50 km竞走;吴钱龙;全运会;训练安排
自王丽萍2000年获得悉尼奥运会女子20 km竞走冠军后,中国竞走“小步高频”技术备受国际竞走界质疑,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全军覆没的惨痛经历:在2003年巴黎世锦赛和2007年大阪世锦赛上,仅1人获得50 km竞走第7名;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尽管我们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但最终仅获得2个第4名。可见,我国竞走运动员与国外优秀选手在体能和技能上存在明显差距。本文通过对第12届全国运动会男子50 km竞走冠军吴钱龙训练周期、训练负荷及身体机能状态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索50 km竞走运动员竞技状态形成的规律,为教练员制订训练计划,开拓训练思路,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1.1 研究对象
第12届全国运动会男子50 km竞走冠军吴钱龙。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利用国际田联、中国田径协会官网、田径科技动态、竞走论坛、中国知网数据库等,查阅竞走项目训练、竞赛信息,了解运动员的竞赛成绩、技术发展、项目特征、训练规律等。
1.2.2 专家访谈法
对达米拉诺、孙荔安、张阜新、杨文科、沙应正、王林、王君侠等知名教练、专家进行访谈,及时了解竞走发展的最新动态,竞走技术训练、负荷安排、体能保障等影响因素,以及项目的发展趋势等。
1.2.3 实地测试法
测试内容以及环境主要包括:场地训练,在400 m田径场训练中,固定位置实时拍摄。不同地形条件下,特别是上坡走、抗阻走训练条件下的技术表现和肌肉用力特征。利用跑步机体会髋的发力,跑步机与跑道交替进行,从神经系统上建立通路,达到神经系统指挥肌肉的精准性。根据竞走技术发力顺序,设计专门训练手段,特别是核心区域髋关节周围力量训练手段,提高技术的实效性。
1.2.4 技术动作训练辅助手段
运用1台Panasonic AG-HPX173MC摄像机和1台佳能7D单反相机,长期服务于研究对象。根据技术分解动作要求,从不同角度拍摄运动员的技术动作。动作角度(姿态角、关节角、发力角等)、速度(点速度、平均速度、角速度等)、位移等原始参数和衍生参数(加速度、角加速度、幅度等)服务于训练需求,便于教练员和运动员课后自我分析与改进技术。
1.2.5 机能监控方法
运用Polar RS800CX腕式心率表,通过心率带实时监控心率,训练结束后上传到相关软件,为长期训练效果对比和系统化分析奠定基础。运用Lactate SCOUT便携式血乳酸测试仪,监测训练强度。
2.1 训练周期安排
吴钱龙的备战训练严格按照周期训练理论进行,将训练、比赛、恢复调整等逐一划分。
一般准备期:利用内蒙古阿尔山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温泉、冰雪、冷空气)刺激机体,加速机能新陈代谢。训练重点以提高有氧能力、伤病康复为主,逐步培养运动员承受连续负荷的思想意识,为接下来的系统训练做好铺垫。
重点准备期:此阶段的训练安排在福建省泉州市进行,作为高原训练的前站。此处位于海滨,环境优美,相对封闭,有利于伤病的康复和训练负荷的循序叠加。训练期间针对耐力项目特点进行饮食调节,以主食、蔬菜、水果为主,使吴钱龙的尿酸pH值从之前平均5.5上升至6.5左右。这一指标的变化说明吴钱龙的身体机能逐步好转,达到了上高原的基本条件。
高原强化期:吴钱龙的高原强化期训练选择在海拔2 450 m的云南丽江进行。根据以往经验,教练组对这一海拔高度的训练能够掌控。监测表明,吴钱龙的脉搏、乳酸监控等指标反映出其有氧能力大幅提高,心率、血乳酸呈下降趋势。尤其是新采用的爬坡训练措施,达到了增加训练难度,提高核心小肌群力量的目的,且紧密结合专项特点,训练效果显著。
赛前训练期:赛前训练地点确定在与辽宁省接壤的通辽市,距沈阳市280 km。通辽和沈阳(赛区)5月份的气候相似,偏冷2℃左右,海拔均在100 m以下。根据东北春季大风、干燥等特点,进行针对性的适应性训练。赛前训练以调节神经系统,细化技术动作和提高训练强度为主。
比赛期:综合状态整合更多的是调控心理,解放思想。训练的重点是寻找适宜的走步节奏,培养速度节奏感。同时,控制生理指标处于合理水平,特别是血红蛋白、血清睾酮等保持较高水平。
2.2 训练负荷安排
2.2.1 赛前3周训练负荷量安排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赛前第3周仍然保持相对较多的走的训练,如2次30 km,1次25 km。同时,保持一定强度的刺激量,以间歇走和段落走为主,保持机体一定的耐乳酸性训练内容。另外,还保持隔天一次的核心训练和技术训练。
从表2可以看出,在赛前第2周,耐力走的训练量从上一周的30 km控制在20~25 km,减少了5 km。仍然保持较高频次的身体训练和专门性技术训练,没有减少训练的课次,即在继续保持有氧耐力的同时,发展身体力量素质。
从表3可以看出,赛前1周主要以短段落节奏走为主,完成1次长距离(1 000 m×5次)和2次短距离(100 m)快走,主要目的是保持神经系统兴奋性,又不会造成机体的疲劳感。因为短距离快速走恢复快,而长距离耐力走恢复慢,因此,选择短距离快走。
表2 赛前第2周训练计划
表3 赛前第1周训练计划
2.2.2 训练负荷强度安排特征
教练组对吴钱龙的训练进行全面分析后认为:在有氧训练基础上始终抓其混合代谢负荷的比例,通过加大混合代谢的负荷提高训练的负荷强度,促进专项成绩的提高,具有鲜明的特征;吴钱龙的训练节奏明显,负荷强度安排合理,在保持一定负荷的基础上提高负荷强度,符合超长距离竞走训练的趋势;吴钱龙的赛前训练负荷量和负荷强度安排合理,调控得当。同时也证明,训练中要求运动员不仅要有强大的耐力,而且要有绝对的速度和速度耐力。安排训练强度时,应着重考虑这一点,并将其贯穿于平时训练中,主要采取负荷量、负荷强度渐进原则及合理制订训练计划原则。
2.3 身体机能状态及监控
2.3.1 心率
心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心脏搏动的次数。心率与竞走的速度、强度存在密切的关系,它是反映运动员身体机能对当前负荷强度最敏感的指标之一。从赛前30 km走的心率变化可知,吴钱龙全程30 km匀加速走节奏平稳,从起步2 km用时10 min15.30 s,到最后2 km用时9 min21.80 s,每2 km速度提高54 s;脉搏从最初的平均125次/min上升到151次/min,提高了26次。反复测试发现,即使到30 km走最后时刻,其对应乳酸值也是1.8 mmol。从脉搏对应乳酸指标综合分析,本次课作为赛前最大有氧耐力训练,效果明显。吴钱龙全程节奏平稳,运用最大有氧课次反复训练,有效增大了他的心脏每搏输出量和肺的气体交换量(即最大摄氧量)。
2.3.2 乳酸阈值
乳酸阈值(简称LT)是持续增加的运动强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体内的乳酸产生速度超过身体分解和排除乳酸的速度,导致乳酸开始在肌肉和血液里积累。以往理论把血液中的乳酸临界点设定在4 mmol左右,系统训练后可以推迟乳酸阈值的来临,即血乳酸曲线右移。也就是说,乳酸的积累在更高的运动强度时发生。但有文献研究表明,无氧阈值的到来与个人体质密切相关,不能一概以4 mmol作为最终的依据。从吴钱龙赛前2 000 m走的血乳酸变化看,2 000 m×5组间歇走,从最初一组2 000 m用时9 min19.10 s对应血乳酸1.7 mmol,到最后一组2 000 m用时7 min49.90 s对应的乳酸值5.0 mmol。按照4 mmol的临界点,吴钱龙的有氧指标非常高。当然,这个指标的影响因素很多,必须经常测试对应的心率值,摸索运动员个体阈值的临界点。
2.3.3 备战各阶段生理生化指标
备战过程中,科研人员跟队对吴钱龙的主要生理生化指标进行跟踪检测。科研保障到位,对教练员安排训练计划和运动员机能状况康复及最后的比赛竞技状态形成,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WBC是白细胞计数值,指每单位血液内白细胞的数目,通常也叫免疫细胞,其主要作用是吞噬细菌、防御疾病,是人体与疾病斗争的“卫士”。吴钱龙训练中最敏感的指标属白细胞的变化,每次大负荷训练课后该指标总是很敏感,游离在正常值下限,导致其易感冒,恢复慢,机能状态下降,不利于训练计划的连续性实施。针对这一问题,我们从多方面着手,通过实时监控指标,调整饮食结构和个性化训练思路等,保障其指标维持在正常范围内。从总体备战监控来看,吴钱龙WBC指标没有明显下降,能承受训练负荷强度,说明训练负荷强度安排合理有效,为其系统训练和逐步达到竞技巅峰提供了最佳保障。
RBC是红细胞的简称,其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血红蛋白是红血球中的含铁蛋白质,它是血液中氧的主要物质,血红蛋白含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运动员的机能状态和运动能力。尿蛋白是由于运动训练而使尿中出现蛋白质,反映运动员机能状态下降。运动时乳酸的产生与运动强度、运动持续时间、运动员训练程度及运动项目等因素有关,通过该指标可以控制训练强度与负荷。吴钱龙备战期间各项机能指标相对平稳,能够系统承受大负荷训练。
2.4 技术训练
竞走运动是田径运动中唯一对技术有特殊要求的项目。髋部是身体承上启下的关键部位,也是竞走运动的核心,步频与步幅是影响竞走技术的关键。依据个人身体形态、素质、体能特点,将步频和步长相结合,脚着地瞬间腿充分伸直,髋关节围绕身体垂直轴转动明显。两大腿之间夹角大,步幅开阔,重心平稳,由脚跟快速滚动至脚掌,同时对摆臂技术非常重视,积极前摆,后摆时大臂和地面几乎平行,全部动作最终在一起整合,产生效率。
吴钱龙全程比赛节奏采用匀加速的节奏模式。根据吴钱龙动作僵硬、速度差这一实际情况,比赛中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开始阶段采用跟随走,速度相对较慢,做好起步,使其肌肉和内脏功能尽快适应比赛的需要,身体机能指标控制在最大有氧状态,避免因开始速度太快而形成乳酸堆积和技术犯规。位列第二集团运动强度适中,循序渐进,技术发挥较为稳定,不存在因技术问题吃红卡的危险。开始阶段在第二集团跟走,保存实力,全程比赛采用匀加速的节奏安排,弥补速度差的弊端。比赛是检验训练最直接有效的手段,50 km比赛对运动员的体能、技能、心理是一个极大的考验,这些都需要在平时训练中反复练习。吴钱龙获得冠军得益于比赛全程对节奏把握到位,前42 km一直处在第二集团(第一集团由赛前呼声较高的2名选手组成,第二集团由5名选手组成),走过42 km,第二集团5名选手开始奋力加速,利用2 km的距离轻松追上第一集团,45 km处群雄争霸,速度也达到最快,部分运动员开始掉队,最后4 km阶段只剩吴钱龙和另一名运动员。吴钱龙比赛全程没有任何技术警告,心理很放松,节奏越来越快,这与赛前的精心备战分不开。平时训练有氧储备到位,针对性的训练措施得当,高原重点备战期爬坡训练手段在比赛关键阶段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训练节奏安排及课次节奏稳当,对比赛时可能出现的问题考虑充分,训练中全部练到。
吴钱龙备战第12届全运会竞走比赛主要从体能、技术、战术、心理等方面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备战合理有效,高原训练和赛前训练强度配比恰到好处,备战模式值得借鉴。
技术是竞走运动的生命。吴钱龙始终以“髋”部自然动作为核心技术,紧跟国际前沿技术理念,把握项目规律。提高技术动作的统一性和流畅度,运用速度惯性动力,达到最佳的动能,实现全程动作的经济性,提高训练课次质量。
运动员生理生化指标监控对教练员制订、实施训练计划具有指导意义。针对吴钱龙白细胞偏低、小腹痛等情况,做到及
(下转第 3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