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伯生(上海市体操运动训练中心,上海 200237)
优秀男子蹦床运动员预跳高度与运动成绩的关系
方伯生
(上海市体操运动训练中心,上海 200237)
运用录像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对2015年李宁杯华东区蹦床比赛男子单项决赛前3名运动员(每人各3场比赛)的预跳腾空时间和腾空高度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冠军高磊具备较强的快速蹬伸能力和踏网起跳技术,且技术动作非常稳定;亚军顾瑞丰的预跳次数不够,预跳腾空高度不足;季军肖金雨预跳次数太多,预跳腾空高度波动较大,最佳起跳点的选择有待改进。
男子蹦床运动员;预跳;腾空高度;运动成绩
蹦床是一项集竞技性、艺术性、观赏性和娱乐性为一体的运动项目,有“空中芭蕾”的美誉。2004年被列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后,蹦床项目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在我国,蹦床运动自1998年正式开展以来,得到了飞速发展。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包揽了男女网上2个项目的金牌。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国蹦床队获得1金、1银、1铜的好成绩。但同时应看到,我国蹦床项目仍然存在理论研究不足、科学化训练水平不高等问题。随着蹦床运动的快速发展,这些问题所引发的困扰更加凸显。因此,加强蹦床项目基础理论研究,对其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在蹦床比赛中,运动员通过连续多次的垂直预跳,使身体获得尽可能大的腾空高度。充分的预跳高度不仅可以增加高度分,还为成套动作的完成提供更充足的腾空时间。因此,预跳高度可以作为评价蹦床预跳技术的重要指标。但目前关于预跳腾空高度方面的研究鲜有报道。本文通过比较分析2015年李宁杯华东区蹦床比赛男子单项决赛前3名运动员预跳高度随预跳次数的变化特征,探讨预跳过程中纵跳高度变化与运动成绩的关系,为蹦床项目的科学化训练提供理论参考。
1.1 研究对象2015年李宁杯华东区蹦床比赛男子单项决赛前3名运动员高磊、顾瑞丰、肖金雨。
1.2 研究方法
1.2.1 录像分析法
在2015年李宁杯华东区蹦床比赛男子网上初赛、半决赛和决赛现场,采用JVC GC-PX10摄像机对运动员的蹦床技术动作进行正侧面定点拍摄,拍摄频率为120帧/s。通过EDIUS视频编辑软件将视频分解为JPEG格式文件,并采用自主开发的软件对图片进行统一编号处理。
对于每一次研究的成套动作,统一以预跳高度为1.5~2 m的预跳作为第1次预跳,以运动员开始做成套动作之前的一次预跳作为最后一次预跳。每一次预跳分别以双脚离网瞬间至运动员自空中下落触网瞬间的时间,作为该次预跳的腾空时间。通过运动学公式计算每一次预跳的高度。
1.2.2 数理统计法
对3名运动员每次比赛中各次预跳的腾空高度数据,从集中量数和离散趋势两方面进行考察,分别计算集中量数指标预跳高度最大值和平均值,以及离散量数指标标准差和极差。同时,采用相关分析法对预跳腾空高度与成套动作高度分、成套动作总分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从运动员预跳腾空时间随预跳次数的变化曲线看,3名运动员在前几次预跳中,预跳腾空时间随预跳次数的增加而呈增加趋势,且每名运动员3次预跳腾空时间曲线在前几次预跳中非常接近。在后面几次预跳中,高磊3次预跳曲线最接近,其预跳最大高度皆在5 m左右。顾瑞丰3次预跳曲线在后半段也都较为接近,预跳高度皆在4.5 m左右。而肖金雨3次预跳曲线在后半段有较大的差别,但从预跳腾空最大高度看,其预赛和决赛中的最大腾空高度在4.5 m左右,而在半决赛中达到4.98 m。
从表1可以看出,顾瑞丰的预跳次数最少,肖金雨预跳次数最多。从预跳最大腾空高度对应的预跳次序看,高磊和顾瑞丰各次预跳最大腾空高度皆在最后一次预跳,而肖金雨除决赛预跳最大腾空高度在最后一次预跳以外,其他2次预跳最大腾空高度皆出现在最后一次预跳之前。相关性分析显示,预跳最大腾空高度与成套动作高度分、成套动作总分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92和0.795,P值分别为0.039 和0.011)。
从运动员最大预跳高度的相关统计数据看,高磊的各次预跳高度最大值和平均值皆最大,肖金雨次之,顾瑞丰最小。从标准差和极差看,高磊、顾瑞丰、肖金雨各次纵跳腾空高度的标准差和极差分别为0.05 m和0.12 m,0.05 m和0.11 m,0.23 m和0.56 m,高磊和顾瑞丰纵跳腾空高度的标准差和极差非常接近,而肖金雨纵跳腾空高度的标准差和极差明显高于高磊和顾瑞丰。
表1 运动员各次预跳相关参数统计
在正式比赛中,蹦床项目成绩由难度分、完成质量分、高度时间分和违规扣分4部分成绩组成。彭远志等通过对参加2011年第28届世界蹦床锦标赛决赛的8名男运动员蹦床成绩中的难度分、完成质量分和高度时间分与总成绩的关系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后发现,蹦床高度时间分与比赛成绩的关联度最大,完成质量分其次,难度分则处于第三的位置,表明蹦床运动中高度分与总成绩之间存在非常密切的联系。
蹦床运动中,预跳是运动员为获得完成动作的理想高度,在开始正式成套动作展示前所做的垂直跳。前期研究表明,预跳所达到的最大高度与成套动作中的高度分及动作完成质量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预跳是运动员利用床网的弹性进行的身体垂直跳跃运动,运动员所达到的最大腾空高度主要取决于运动员腿部肌肉的爆发力、协调能力和运动员的技术,因此,预跳腾空高度与蹦床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密切相关。
本研究还将不同次预跳中腾空时间和腾空高度作为评价指标。腾空时间是最为客观真实的参数,而腾空高度并不容易直接测量,通过录像分析法测量存在较大的误差。在本研究中,通过腾空时间来计算腾空高度,也仅是一种理想化的近似,并未考虑空气阻力和肢体动作等因素的影响。但对腾空高度进行分析的一个好处是,它与腾空时间的平方成正比,这就放大了腾空时间的差异。腾空时间中很小的差异,在腾空高度的分析过程中都表现得较明显,使研究者更容易发现规律。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腾空高度是运动员身体重心的高度,而不是头顶的高度,因而比实际比赛中观察到的高度低。
冠军高磊在预赛、半决赛和决赛中预跳最大腾空高度都非常大,且3次最大腾空高度的差别非常小,表明其不仅具备较强的快速蹬伸能力和踏网起跳技术,且技术动作稳定。肖金雨虽然在某些比赛中的预跳腾空高度已接近5.0 m,但3次比赛的预跳腾空高度波动较大,表明其虽然具备较强的专项竞技能力,但在踏网起跳技术的稳定性方面还有待提高。相比之下,顾瑞丰在3次比赛中的预跳腾空高度虽然都在4.5 m左右,但其每次跳腾空高度都非常接近,表明其已具备较为稳定的踏网起跳技术。
有研究表明,世界优秀蹦床男运动员的平均预跳次数为9.5次左右。预跳次数越多,消耗的能量也越多,对成套动作的完成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如果预跳次数太少,则难以达到理想的预跳腾空高度,网感也不会达到最佳状态。一般来说,预跳次数为10 次左右较合适。
从本文的研究结果看,高磊3次预跳的次数接近10次,且3次比赛中的预跳最大腾空高度都出现在最后一次预跳。这说明高磊预跳的次数较为合理,预跳较充分,成套动作的展示时机把握得好。虽然顾瑞丰在3次比赛中的预跳最大腾空高度也都出现在最后一次预跳,但其预跳次数少于10次。这可能提示顾瑞峰的预跳次数不够,导致预跳不充分,这或许是造成顾瑞丰预跳腾空高度不够的重要原因。肖金雨3次比赛中的预跳次数都大于10次,且3次比赛中有2次预跳最大腾空高度出现在最后一次预跳之前。这可能提示肖金雨预跳次数过多,消耗了能量,在最佳起跳点的选择上犹豫不决,导致其3次比赛成绩起伏。说明肖金雨在技术稳定性、心理素质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应在训练中加强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通过对3名优秀运动员腾空时间和纵跳高度的分析,能直观、量化地比较不同运动员的比赛表现,并有助于为其下一步训练提供针对性的建议。
通过对2015年李宁杯华东区蹦床比赛男子单项决赛前3名运动员的预跳腾空时间和腾空高度进行分析,发现腾空时间和腾空高度与比赛成绩有较强的相关性。在今后研究中,可收集更多运动员的数据,并对运动员训练前后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进而评价训练的有效性。
[1]徐慧明,李艳翎.蹦床比赛动作难度、类型与稳定关系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11):1578-1580
[2]黄强.我国蹦床单人网上竞技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调研[J].中国体育科技, 2002,38(2):52-54
[3]李耀祥.十运会蹦床决赛男子单人项目成套动作分析[J].安徽体育科技,2007,28(1):17-19
[4]彭远志,朱孟彬,唐星星.世界优秀男子蹦床运动员比赛成绩的灰色关联度分析——兼论影响因子之间的辩证发展[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2(2):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