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教育教学改革

2016-12-21 19:03李海英
青春岁月 2016年20期
关键词:服装设计课程体系高职院校

李海英

【摘要】本文围绕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教育教学所存在的不足和面临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系列解决策略,力争通过完善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健全评价体系,处理创新与实用之间的关系等途径促进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教育教学改革。

【关键词】高职院校;服装设计;课程体系;教学改革

社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服装行业的迅速发展,服装设计行业要求从业人员有扎实的专业水平和良好的创新能力。高职院校是服装设计行业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本文简要概述了目前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教育教学的不足,并探索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教育教学的现状

1、课程体系陈旧

目前各大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还是沿袭传统的课程设置,课程与课程之间缺乏整合和联系,单名课程的数量在逐渐增加,课程涵盖面也相对全面,但没有形成职业教育的服装设计专业教育特色。课程体系落后陈旧的具体表现,一方面课程的内容更新缓慢,没有融入最新的服装行业资讯和市场需求,学生在课程的学习中难以第一时间了解和学习服装设计的新理念。另一方面,学生在进入专业学习之前接受的传统普高教育,知识面相对狭窄的情况制约了课程体系的革新。服装设计专业课程的综合性强,融合了多元文化和艺术,对学生的空间比例和形象思维都有较高的要求,普高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知识面和眼界。

2、理论课与实践课之间比例不协调

服装设计专业要求学生有着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制作能力,理论专业知识只是实践的基础和构思的工具。目前不少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的理论课还占主导地位,学生的学习大多在传统的理论课程学习中完成,实践课的比例不足严重制约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制作能力。

3、教学模式落后

服装行业的快速发展要求服装设计从业人员有较高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纵观高职院校服装设计的教学大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模式相对单一,以教师的课堂讲授和教学观摩为主,没有根据市场的需求创新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体现“教中学,学中做”的专业特色。

4、评价体系不健全

健全的评价体系是客观考核学生能力和水平的标准,是检测教学效果的手段。合理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客观的分析自身的学习状况,找到优势和薄弱点。现阶段很多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没有将评价体系融入教学中,没有充分发挥评价在教学中的作用。一方面,传统的理论考试依旧是考核学生学习效果和检验教学的主要手段,考试分数依然是教师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这种考核的模式和手段背离了服装设计教学目标,打击了动手能力较强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所有的艺术设计都没有一个标准化的评价体系。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评价带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主观色彩,即没有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倾向按教师自己的喜好评价学生的作品,这使得教师在评价中难以做到客观、公正。这种评价方式,忽略了学生的努力付出,忽视了学生的可塑造性,使学生对自己的作品失去信心甚至厌学。

5、设计理念脱离了市场需求

高职院校侧重于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学生主要流向于工厂与社会。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应以服装的实用性为基础,将实用和市场需求作为设计的出发。目前,诸多高职院校将追求西方国家服装设计的新颖和另类作为潮流,这种设计的表现效果很震撼,但难以融入市场和应用于生活当中,难以投入生产制作而产生实际价值。

二、采取有效措施,全面促进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教育教学的改革

1、调整课程结构,完善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培养的服装设计人才主要面向社会实际工作岗位而不是从事理论研究,基于其培养人才的走向,培养学生对服装行业的敏感性和创新能力至关重要。首先,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师应该及时关注服装行业最新的动态和市场发展需求,并及时将这些信息传达给学生,在信息的传递中培养学生关注行业信息的习惯,培养学生捕获最新资讯和利用互联网整合资源的能力。其次,课程结构的调整要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要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发展需求,继而分析现有教材并结合学生的现状调整课程内容,编写适合学生需要的校本教材,以此进一步完善教材,加大优质核心专业课程的建设,构建较为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再次,合理设置理论课与实践课之间的比例,充分利用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资源,加深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和合作,引入企业共同开设适合岗位标准的课程,扩大实践课程的实践范围和场地。

2、创新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服装设计教学模式应基于学生、面向社会需求,体现“教、学、做”专业特色,形成服装设计、制版、缝制、后期整理为一体的教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将传统课堂的课后作业提升为作品制作,要求学生做好资料收集、信息处理、项目研究、方案构思、设计制图、制作成品等方面的工作。另一方面,通过校企合作企业中的实践课程将项目设计与实习、就业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同时,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性质和利用学校的资源,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组织各类活动和赛事,加强教学与社会之间的联系,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综合能力。

教师是教学模式创新的主要实施者,教师应改变固有教学思维的束缚,积极主动地适应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对服装设计专业教育的新要求,创新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去进修学习和去企业一线挂职锻炼,学习行业、企业以及其他院校的先进经验,教学模式的革新必须是来源于教师的实践感悟。其中,引入企业兼职教师以及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也是创新教学模式的关键。

3、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健全评价考核体系

考核评价体系要立足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检查教学效果,传统的评价体系中过度专注于理论考试,评价方式单一。全面革新评价体系,首先,要革新评价的内容,将理论知识考试、平时作业、日常设计等内容全部纳入考核范畴,力求更加全面的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水平,避免出现考试临时抱佛脚而得到高分的现象;其次,改变单个教师打分制,采取多名教师组成评分小组打分制度,这样避免因教师主观原因和个人喜好不同而出现评价不公平、客观的情况。再次,考核体系要体现因材施教,建立课程学分之间互换制度,对于学生因在参赛、创业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可以互换某些课程的考核,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将所学专业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使得学生能够快速的融入工作岗位。

4、面向市场,处理好创新与实用之间的关系

创新是当前任何行业发展的需要,服装设计作品若过度追求创新和视觉表现效果,就会使其脱离实际生活的需要,反之若过度注重实用就会局限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所设计出的产品也会被市场淘汰。因此,教师处理好创新和实用之间的关系,把握好创新和实用之间的度至关重要。对于刚进大学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在学好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开阔思路,打开思维,吸取多元文化,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应为教学首要;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经过前阶段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创新能力,培养了较为成熟的创新思维,教师应引导学生回归到服装设计的实用上来,引导学生在扎实的设计理论基础上创造市场需求的服装产品。

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程,做好这项工作要求学校和教师加强对实际情况的调研,必须不断关注服装行业的风云变化,根据所在学校的定位,明确其人才培养的目标,基于学生的认知、社会的需求及时调整教学方向和课程体系,培养更多符合市场需要的服装行业高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纪瑞婷. 探析高职服装设计教育教学改革[J]. 艺术科技, 2016,29(1).

[2] 孙  迪, 陈  雪. 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J].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4(2).

猜你喜欢
服装设计课程体系高职院校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苗绣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价值探析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高原之歌服装设计
高温作业专用服装设计
高温作业专用服装设计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