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杰
【摘要】新形势下军校学员的人才培养应更着眼于部队建设和发展,尤其是加强学员在校期间的第一任职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做好工作:抓好学员思想认识引导,培育能力提升自觉;抓好学员队连队化建设,营造能力提升氛围;抓好课外实践活动开展,拓宽能力提升渠道;抓好下部队的实践经历,完善能力提升指导。
【关键词】能力培养;学员队管理
随着改革强军进程的不断推进,部队正规化建设和实战化水平都较以往有了很大的提升,由此带来的即是对军校毕业学员能力要求的提高。学员队作为军队院校的最基本构成,既是学员来到军营的“第一站”,也是日常管理的“第一线”,对学员人才培养和能力提升发挥着巨大作用。从这个角度出发,提升学员适应部队第一任职能力已成为学员队管理的一个重要的方向。因此,我们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抓好学员思想认识引导,培育能力提升自觉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思想统一,才能做到行动自觉。要让学员培养能力提升的自觉,就要注重发挥思想牵引的作用。青年学员是当前学员队管理的主体,其社会阅历薄、辨析能力弱、个性心理强、自我期望高的特点,给思想引导工作开展带来了的一定的难度。要抓好学员思想认识引导,培育能力提升自觉,一是要着重做好形势教育。新形势下,部队建设正朝着制度建设更规范、管理标准更严格的方向发展,对刚到岗位任职的军校学员来说未尝不是一个挑战。因此,我们要借助每年主题教育活动开展的契机,尤其是当前以改革强军主题教育为抓手,着力抓好教育引导,把当前的形势给学员讲清楚,把眼前的问题给学员摆出来,使“能力恐慌”成为培养能力提升自觉的“触发点”。二是要着重厘清认识误区。青年学员思想活跃,渴望进步,但往往存在着许多认识误区。有不少学员忽略了对于个人岗位任职能力的培养,认为毕业后到岗位上再“锻炼”也不晚。对此,我们要做好经常性的思想工作,在集中教育的基础上做好分类指导,重点帮带,有针对性地厘清部分学员的思想认识误区。三是要着重抓好典型示范。我们要注重抓能力提升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通过评选优秀骨干、优秀学员、优秀党(团)员的形式,培育身边学习典型,用身边可感、可知、可学的典范教育引导广大学员,起到以点带面、辐射全队的效果,并营造相互提高、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
二、抓好学员队连队化建设,营造能力提升氛围
在跨专业、高低年级混编的连队化管理模式下,学员提升岗位任职能力的需求有了很大的满足。为此,我们要下大气力抓好学员队连队化建设,着力营造学员能力提升的氛围。一是要规范秩序管理。在当前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时代背景下,学员队的连队化建设更应突出制度规范,坚决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严格规范连队管理秩序,强化作风养成,从细从严管思想、管工作、管生活,做到心不离规,言不失矩,行不出格,努力实现“三个根本性转变”,使其良好的纪律意识规矩意识外化为能力提升的重要保证。二是要严格标准落实。针对当前学员在工作中普遍存在的执行力不强、标准不高的问题,要做到早察觉、早发现、早治理。要建立好长期、长效、可持续的标准落实规范方法。督促学员对比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改变自身作风,引导学员“说一千、道一万,不如扑下身子去真干”。不断强化学员在标准上看齐,在行动落实上看齐的意识,高标准完成好所赋予的各项。三是要积极帮带指导。瞄准学员骨干的模范带头作用,强化其在连队化管理中的表率意识,要突出骨干这个“龙头”,龙头怎么摆,龙尾就怎么甩。一定要抓住骨干特别是党员骨干这个“关键少数”,队领导加强帮带指导,着力将每位骨干的责任明确起来,将骨干的工作方法改进上来。广泛开展“一帮一”、“一带一”等活动,通过骨干的作用发挥,引导学员自觉提升能力素质,形成“人人学习骨干,人人争当骨干”的良好效应,为毕业第一任职打下能力基础。
三、抓好课外实践活动开展,拓宽能力提升渠道
能力的提升离不开理论的指引,理论的创新离不开实践的探索。作为主课堂的延伸,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旨在通过对课堂学习、政治教育内容的补充和拓展,以学员自我教育的形式强化理论武装,不断促进理论学习与实践运用的良性互动。一是要着眼专业谋能力提升。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这一点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这对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理论专业学员而言,意味着更高的理论素养要求。第二课堂是学员专业理论学习的展示平台,通过活动使学员在实践中不断深化理论学习,真懂理论——做到“言之有理”;真信理论——提出“真知灼见”;真用理论——能够“史说新语”,也通过这个过程不断提高学员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为未来岗位任职培育良好的专业理论素养。二是要着眼兴趣谋能力提升。第二课堂活动作为学员兴趣展示的重要平台,为学员提高自身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学员通过放眼全球、纵观时事,在联系实际中回顾历史、把脉时代;通过深入浅出、剖析政治,在针砭时弊中运用理论、指导实践;通过“学员讲、教员评、大家学”的形式,在教学相长中激发兴趣、拓展思维,由此不断激发学员理论学习兴趣,提升学员理论思维层次,拓展学员理论应用视野。三是着眼岗位谋能力提升。政治院校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适应部队建设的新型政工人才,而做好课堂到战场的衔接,已成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因素。学员在院校教育中要综合发展自身的各项能力素质,以增强适应改革新形势的能力,从而服务于改革强军向纵深推进。第二课堂是学员岗位任职的“前哨战”。通过主旨发言,学员在条理分析中理清事件脉络;通过多维思辨,学员在独立思考中建立理性认知;通过聆听意见,学员在批判思考中走向实事求是。打好每一场第二课堂的“前哨战”,对于学员加深理论认知、提升演说能力和增强自尊自信有着重要意义,也为学员成为合格的基层指战员做了很好的铺垫。
四、抓好下部队的实践经历,完善能力提升指导
适应和满足当前部队需要已成为院校学员教育培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面对学员与部队接触不多、对部队了解不深的实际情况,我们要主动与基层接轨,向部队看齐,跳出“自我设计”、“自我培养”的怪圈,把握住学员当兵锻炼和部队代职的实践经历,着力完善学员任职能力的指导。一是要抓筹备,做好前期工作。院校学员在下部队前总有各种想法,我们既要做好共性问题的解决,又要做好个性问题的分析,着力厘清学员的思想误区,做好实践锻炼的思想准备。通过发挥高年级学员的传帮带作用,对学员进行教育引导,运用座谈会和集体谈心等多种形式,使学员明白其部队实践的目的,应珍惜把握下部队的实践锻炼机会,全面深入地了解部队。二是抓过程,做好跟踪引导。抓好学员实践锻炼过程是把握住下部队锻炼机会的关键。学员实践锻炼过程中我们应切实做好跟踪指导工作,一方面是帮助学员解决实际困难,进一步消除困惑。另一方面,加强对学员实践锻炼的跟踪指导也有助于帮助学员全面深刻地认识部队,抓住部队建设的关键,明确自身能力与部队需要之间的差距,确保学员下部队的实践锻炼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三是抓总结,做好交流指导。我们应鼓励学员之间就各自实践锻炼经历观察体会进行交流。学员实践锻炼单位不同,各自观察角度不同,感受体会也自然不同。交流的过程是总结的过程,也是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实践锻炼不仅仅是一次机会,更给学员提供了一个方向。我们要引导学员明确自身学习方向,把握院校学习时间,弥补自身不足,切实提高第一任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