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实际上没有那么容易产生

2016-12-21 13:02兰德尔·柯林斯
祝你幸福·知心 2016年11期
关键词:施暴者抵抗恐怖主义

兰德尔·柯林斯

人们习惯和熟悉的思维方向是寻找暴力背后的根源,如政治权利与经济的不平等、剥削或仇恨等。但是不是只要具备了不平等或仇恨,暴力就一定可以产生?

不,没有那么容易。

暴力来临时,施暴者同样紧张和恐惧,这种冲突紧张和恐惧是与生俱来的。克服不了就不可能实施暴力行动。而且,暴力的过程其实很短暂,并不像电影所描述的那样持久,也很难从两个人的打斗蔓延到一群人的集体暴力。

一些看似平常的交流,会积累和推动双方的情感能量,就像我们平常说的“越想(打)越气人”,最终变成一种行动。暴力即是如此。

如果我们面对面和对方交流,把注意力集中到彼此身上,往往产生共情,大致相当于中国哲人孟子说的“仁”:“今人乍见孺子将入於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暴力暴力是一个双向作用的过程,除了就不会产生,共情的一面,还有冲突,神经系统在同一时刻做着两个完全不兼容的事,产生了紧张,于是心跳加重,呼吸变困难,身体也颤抖。冲突紧张和恐惧程度之所以不一样,是因为有的人训练了怎样控制自身的心跳和呼吸,或学会了使用一些方法来克服紧张,如不看对方的脸。总之,人们所看到的暴力,都是施暴者找到了方法克服紧张和恐惧。

在历史上,为成功地实施暴力,人类已经发展出了熟练的技术,控制冲突紧张,包括四种:一是攻击弱势目标;二是施暴者把注意力放在支持者身上,而不是攻击的目标;三是远距离攻击,避免面对面的冲突产生的紧张;四是秘密攻击或偷袭。

前两种源远流长,今天也存在。随着历史的进程,第三种的使用更多了。新的武器可以从更远的距离展开攻击,先是箭,后是枪,现在是无人机和网络攻击。时下这种技术的使用已非常容易,施暴者或攻击者不需要直视他们的目标,也不会被盯着,不会产生冲突的紧张。秘密攻击同样是一种很古老的技术,比如把匕首包藏在图纸里实施暗杀。现在则演变成把炸弹藏在衣服里,比如恐怖组织伪装成无辜者混入到目标人群,这比古时候造成更多的伤亡。

历史上旧式的暴力,实施者往往是专制国家或要求人民绝对服从的地方组织。在中东,包括全体氏族用石头杀死成员的做法,这在今天仍时有发生。在秦朝,政治犯和他的家人被公开砍头(即连坐法)。旧时的暴力是在群众目睹下公开实施的,为了起到威慑作用。现代社会则把暴力限制在罪犯本人,常常是秘密执行暴力,即使是纳粹也把集中营藏起来。然而,由于远距离实施暴力,受害者毫不知情,像秘密轰炸机通常就可以攻击到普通民众这样最容易的目标。实施无差比杀害。

抵抗行动或抵抗中的暴力,同所有的暴力一样很难产生。

抵抗有两种不同的形式。第一种是暴力抵抗,特别是使用秘密攻击或偷袭策略,在心理上不会那么紧张。但是对于在新闻里看到或读到这些事件的人仍然感到恐惧,因为这些暴力形象跟那些公平战斗的形象——比如《水浒传》塑造的——大相径庭。不管携带的是炸弹还是砍刀,施暴者都认为自己的行动是在抵抗压迫。但无辜的受害者则认为他们在危害公共的安全,因此他们的行动不被认同,也没有带来社会的实质改变。比如恐怖主义。

第二种抵抗是非暴力的。尽管抵抗者游行时,也使用一些策略,但不会用暴力。没有威胁性的暴力,紧张感就会减少,在国外一些城市的示威中就看到了这点。警察对这种策略掌握得很熟练,冲突变成了不过是拼耐心的情感持久战。

那么,人性中的善良能帮我们减少暴力吗?

欧洲和整个西方的暴力发生率在过去五百年里下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现代国家制度变强大了,垄断了暴力,因而被解除武装的个体和群体就不能执行私人暴力。

但也有例外,比如在美国城市,贫困的黑人不能依靠警察,于是自己使用枪支解决纷争。实际上,不管是上世纪还是当下,由于使用了高科技的远程武器,战争中的死亡仍在增长。恐怖主义的技术也同样得到了发展,比如使用游击战术隐藏在普通人群中,或使用“简易爆炸装置”秘密攻击,智能手机等现代技术还可以用来控制这些炸弹。现代科技既能增强国家的力量,但同时也增加了恐怖主义的暴力。

猜你喜欢
施暴者抵抗恐怖主义
做好防护 抵抗新冠病毒
青瓦台常驻记者吃霸王餐?
“白丝带”,协助家庭暴力施暴者开展“自救”
“恐怖主义”法律定义的合理程序
观点
校园暴力施暴者的施暴行为分析
拥抱改变
国家实施国际恐怖主义行为的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