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连林
倡导个性化学习是当前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统一性和标准化作为教育工业化时代的陈旧标识受到诟病。学生学习特点和需求存在差异是客观存在,提供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是有志于教育改革的人士孜孜以求的目标。正是基于以上认识,北京中学试图寻找并建立一条适合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的分层课程。
一、课程多样化构架
在课程结构的内容维度,学校课程分设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和潜能课程三类。其中,基础课程是执行国家课程并予以一定的校本化改进;拓展课程与潜能课程是校本课程。拓展课程分设五大系列,分别为学院系列、阅历系列、健身系列、雅趣系列和服务系列。潜能课程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开设。在时间维度,学校实行十二年一贯制。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积极探索“五四三”分段的机制,探索小初、初高的有效衔接。学校实行“大小学段制”。每学期分两个大学段,中间设一个小学段,大学段9周,小学段2周。大学段以校内学习为主,小学段以学生自主活动、综合实践与社会考察为主。
根据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分别从学会学习、学会共处、学会生活、学会创新四方面展开。学校的课程特点也可以概括为“四个学会的课程模式”。
二、课程分层设置,适应学生学习方式
在学校课程架构基础下,北京中学着力于学习方式变革的探索,根据学生学习需求的差异,提出语文、数学和英语三门课程分层设置方案,各科均设置自修、研修和导修等多层课程。
我们知道,学生在不同年龄段,有其匹配于心理发展特点的学习需求。而且,即使同一年龄段的学生,由于心智成熟度不同,学习兴趣不同,家庭环境不同,也存在细微、乃至较大的学习差异性。比如,不同学生对不同学科的兴趣倾向性有差异,同一个学生在同一门课程学习中也会对不同章节与内容有接受度的差异。又比如,学生在学习自主性方面也存在差异。同样是语文基础薄弱,有的学生主动抄写难以记住的词语;而有的学生,则在教师规约下进行基础巩固。再如,学生在学习习惯和学习风格上也有所不同,有的同学喜欢小组合作交流方式,而有的同学则喜欢自主钻研。
人性化的教育呼吁提供更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
怎么界定自修、研修和导修?我认为,更主要的是从学习的方式与生态层面去认识,而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性操作手段的变化。
自修,是学生自己进行研习。虽然教师提供课程目标与内容的总体设计,但学生需自己设置学习计划并决定学习进程,可根据兴趣拓展学习内容;遇到困难,可找同学和教师交流,可向教师约课,还要自己进行学习评价。在这里,学生拥有更大的学习时空,学习呈现更自主和自由的状态。
研修,是学生在教师点拨下主动钻研问题,包括学生之间互相讨论研究、师生之间互相研究。这里更多呈现出大学才有的学习状态,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产生的问题通过自己研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学习研究得以解决。
导修,是学生在教师的导引下、或者在同伴的导引下进行学习。这里,更多的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共同的学习生活,体现着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地位的理念,不过是学生围绕问题学习、在问题引导下学习、同伴围绕问题互相引导和启发。
分层课程在学习内容的延展度上有所不同。自修、研修学生因为自习能力较强,用较少的时间就能学会需要掌握的知识,多余的时间可以,获取更多的学科前沿信息,或者利用学科知识在生活中进行实践。
需要澄清的是,虽然这在某种程度上体现着学习能力的差异,但是更多的是基于学生的个体选择。有人喜欢沉默中思考,有人喜欢讨论中习得;有人喜爱自由遨游,有人喜欢伙伴陪同……哪一种更好?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不同的学习方式,对应着学习风格的差异。提供不同的学习层次和类型,是尊重孩子学习风格的多元。
北京中学的校园生活方式是和而不同,乐在其中。世界有了不同才会多彩,有了“和”,这种多彩才会和谐美丽。这是北京中学文化的基因。
学习方式的变革是北京中学学校文化的体现,也是学校的生活方式使然。
三、实施走班制和导师制
每位学生对每科分层课程进行自主选择,经过试学和必要流动后,形成了自己所学课程的组合。比如,一位学生选择语文研修、数学导修和英语研修;而另一位同样选择语文研修的同学,数学选择了研修,英语选择了导修。语文、数学和英语等学科的各层课程的班级学生组成是不同的。于是,引入走班教学。
那么,班级怎么管理?学校采取班级制和走班制相结合的方式。在学生早晨到校晨读时段、午自修和没有实施分层次选课的学科,一般采取班级授课的方式。当然,对于体育、艺术等学科,学校还采用了分学习门类的方式。班级集中交流在于促进集体观念和班级、学校归宿感的形成,让学生有一定的班级生活,不至于在少年时出现心理“断乳”。在分层课程实施中,教师对选修自己课程的学生负责,侧重从学科的学习习惯、学习项目完成情况等进行管理与跟踪,每周和学生所在的班级班主任定时沟通,进行信息共享和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诊断。
在不同的学习方式之间,学生是可以适时主动调换的。在这个时间段(学段),我喜欢研修的方式,在那个时间段(学段),我爱上了另外的学习方式,学校就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当然,前提是有老师的诊断、建议等。建立一种合乎规则的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调换机制,这是首要任务。
导师的作用是什么呢?就是发现学生学习的智慧、支持学生学习的条件、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向。导师的职责包括:自修班学生自己制订每学期的学习计划,然后与导师共同商议;研修班导师会公布本学期的研修项目,和学生共同制定学习进度和完成的任务;导修班导师会公布学期的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再与学生进行约定。这样,不同层次的导师发挥的作用不同,推进学习的方式也有差异。
随着学习方式的变化,导师对于学生学习情况需要进行及时沟通、研判和诊断。首先,不同学科导师要进行沟通,这主要是随机式,教师们日常在办公室经常就不同班级层次的学生学习状况进行互相交流;其次,以班主任为核心,定期组织学科导师进行学情分析;最后,在阶段素质测试时候,围绕监测数据进行定量分析。
学习评价主要依托学科的星级评价进行。每学期初,不同学科的教师围绕学习习惯、学习要求、学习态度、项目学习等设计五星级评价,虽然星级评价的基本框架一致,但不同学习方式的班级具体要求有差异,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定位、以及学期初学生和教师的共同约定,商定评价的标准。当然,不同层次班级的标准不同,甚至每个学生的标准也不一样,最终形成富有个性化的学习评价标准。
(作者单位:北京中学)
责任编辑:赵彩侠
zhaocx@zgjs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