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让高中历史课堂更精致

2016-12-21 20:53姜雪
学子·教育新理念 2016年11期
关键词:李贽新文化运动高中历史

姜雪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我非常关注细节的设计与打磨,以精雕细磨的态度,处理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小问题,并从小问题的解决与课堂细微处的创造性设计,丰富学生的历史感知,增强他们的学习体验,从而让课堂温润如玉,更加精致。在如下的教学探索中,我将从细察学情,关注学生的情感动态;细磨衔接,提高课堂的连贯与流畅性;细雕对话,提高课堂对话的有效性这三个方面,谈谈自己在历史课堂细节教学中的几点见解。

一、细察学情,做出反应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又是独立发展的个体,他们有着鲜明的独特性与发展性。高中生已经具备较为成熟的抽象思维,他们情绪稳定,性格也相对成熟,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把他们当作“大人”、当作教学主体,平等对待,而非以严格的“受——授”观念高高在上地要求学生。因此,在细节处,我们首先要观察活跃在课堂中的学生,不露声色地留心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情感动态,根据学生的学习反应,对课堂节奏、教学内容做出机动化的调整,有张有弛,提高历史课堂的张力。

在教学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4讲: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 时,在开篇介绍“李贽”时,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于这个清瘦的思想家是陌生的,对于他的介绍与认识,学生显得有些冷淡。考虑到思想学习本身就是一个较为枯燥的事情,我设计了一个“闯关”的教学任务,以“离经叛道的李贽”为主题,启发学生对李贽的“怪行为”展开探究,从他的“个性”入手,来认识这个人,并说说为什么那时候的人们都不愿意接受他。在这个活动中,我将他的思想作为第一关,让学生在主动发现中认识他,随后,在评价处设卡,让学生在“人物评说”中总结自己的看法。插入这个探究任务后,我发现这些个性鲜明的高中生一下子就来了兴趣,话题也就展开了。

二、细磨衔接,游刃课堂

衔接是我们课堂教学中不可避免的教学现象。在教学过程中,当我们从一个话题跳跃到另一个话题,从一个活动过渡到一个活动,都会遇到“如何衔接”这样的教学问题。在精致的课堂中,衔接处往往如行云流水般,自然而不唐突,简洁而不拖沓。在实际课堂中,我们要重视课堂衔接环节的设计与完善,通过这个过渡小细节的完善,提高课堂的流畅性,强化学生对课堂的信赖,促进他们的课堂参与。同时,在处理过渡细节时,我们要尝试在处理过程中,尽可能地体现历史学科特点,如利用历史人物的名言、历史片段、历史事件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历史书籍、历史影视作品等作为过渡的内容,提高课堂的历史味儿。

教学《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2讲:新文化运动”这单元时,在与学生谈论“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时,我发现当学生接到这个命题时,将讨论的焦点都集聚到它的正面意义,就其“正能量”作用进行了积极的讨论。在学生就其正面意义讨论得热火朝天时,我打了个手势,向大家展示了一枚一元面值的硬币,并朝上扔,让学生猜正反面。在这个衔接小互动中,学生立马心领神会,意识到“硬币有正反,事物也是如此”的道理,这个时候,学生自然就其局限性,展开了探索。

三、细雕对话,诱发思考

对话是教与学之间碰撞的产物,是师与生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它是我们历史课堂不可或缺的组成要素。因此,要构建精致的历史课堂,就不能少对对话的细致雕琢,而其重点在于教师如何“引”、如何“导”,以达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每一个课堂中,我们都要重视对话的导学性,在与学生对话的过程中,比起发送指令,更加注重信号的传递,通过有意义的信号,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实践,让他们在历史学习的道路上主动摸索。另外,在课堂外,我们更要积极展开教学反思,及时总结自己在课堂对话中的不足之处,也及时记录自己在对话处理中的精彩做法。在总结与完善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言语艺术。

例如:还是在教学《新文化运动》这一课时,我在导入“《新青年》的创办”中,为了让学生深刻地感受新文化运动之风对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的影响,我在导入中设计了这样一段对话。

师:为师有一言,想请各位赐教:“鄙人才疏学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而今如何说?

生1:我干不了,谢谢。

生2:我能力不足,不会干。

生3:我能力有限,帮不上忙了。

师:(放声大笑)你们是喜欢老师之乎者也,还是……

生:“说人话!”(全班哄堂大笑)

总之,细节并不在于“逐一讲之”,它有别于包办式的旧课堂,比起教师的安排、讲授,它更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主张通过细节的优化处理,推动学生的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在高中历史课堂中,我们要善于以细节优化课堂,充当学生学习道路上的摆渡人,以细节让我们的高中历史课堂更精致,更具历史风味。

(作者单位:江苏省高邮市界首中学)

猜你喜欢
李贽新文化运动高中历史
楚怡学校与湖南新文化运动
李贽之死新探
——以黄麻士绅纠葛为中心的讨论
发潜德于快悦,出谨肃以春和
——《李贽学谱(附焦竑学谱)》评介
李贽与大同不了情
李贽辞官的心路历程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SOLO理论指导下的听评课——以《新文化运动》观课为例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