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敏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是国家意志的重要体现形式,在公众教化、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日本思想政治教育历程的剖析,可以认识到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将外来文化与本国文化相互融合,从而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一套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对于日本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过程中敢于取长补短、注重培养东西两用型人才的有益经验,我们要积极借鉴为我所用,为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建设积累宝贵的经验。
关键词:日本;思想政治教育;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国家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日本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这与它的教育是密不可分的,特别是它善于吸收借鉴别国的文化,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对理论和实践的高度重视,对于维护日本的资本主义制度,促进经济的发展,维持社会稳定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学习和研究日本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为了探求它迅速发展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在学习日本发展经验的同时借鉴其有益的经验为我所用,进一步促进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一、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
本土思想和理论
1.神国主义思想。神国主义思想是日本所固有的一种思想,与天皇崇拜密切联系它根植于每个日本人心中,它影响着日本人的行为习惯,支配他们的思想观念。神国主义思想对古今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近代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日本也像其他古老的国家一样,围绕着民族起源与国土的形成等问题创造了许多神话。日本一向以神国自居,天皇被看作是天照大神的子孙,极力鼓吹大和民族的优越性,吹嘘上天赋予日本统治世界的权利,而日本对外的一切的行为都是为了完成神的旨意而进行的“圣战”。
2.武士道精神。武士道是日本精神文化的核心。武士自幼就接受超强度的军事训练和忠诚为主献身的思想教育。他们以刀剑效忠自己的主人,秉持着尚武、奉公、勇敢、隐忍,谦让的习气。武士道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传授武艺,这是武士职业技能的训练。二是灌输武士道精神也就是对武士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日本的武士道精神不仅吸收了儒家的仁、义、礼、智、信还要求武士要重恩义轻生死,甘愿为主君和家族利益牺牲。如今的日本人仍然秉持着武士道的优良传统。
外来思想和理论
1.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在公元3世纪左右传入日本,一直被日本历代的统治者推崇。儒学在传播过程中融合了日本本土思想,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儒教。儒学强调的是仁、义、礼、智、信,并且认为“仁”是人类中重要的美德,而在传入日本后,儒教则着重强调忠、义、勇、信、俭,把儒学处于核心地位的“仁”替换为“忠”。这里所说的“忠”是对主君的绝对忠诚,可以完完全全的为主君献身的程度。儒教中对“忠”的强调也正契合了武士道精神的要求。
2.杜威的“多元主义”思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日本被美国占领,为了清除日本的军国主义思想,美国开始对日本的教育进行改革,颁布了《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取代了《教育敕语》,民主的教育体制在日本基本确立。杜威的“多元主义”思想在大正时期传入日本,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他主张民主教育,认为教育应该作为一种推动力量,要造就一个积极进取的社会分子,而不是为了培养唯命是从或者“机械的奴隶”。杜威的民主教育思想正好契合了战后美国对日本的民主主义教育的要求,对现代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巨大。
二、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
1.明治维新至二战结束期间的目标:“和魂洋才”
早在明治维新前的一百多年里,日本就希望建立一个可以与西方匹敌的近代国家,但要保留自己的文化、生活方式以及家庭结构等。而到了明治维新以后开始全面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教育、经济、军队以及政治结构等方面。日本在迅速西化的过程中只是成为了一个在设备、物质上的西式国家而不愿意接受西方的价值观念,保留了“神国主义”的思想观念。充分的证明了“和魂洋才”这一论断。
日本的近代化的过程中一向把“和魂洋才”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为了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将“神国主义”思想扩大化与国家主义、军国主义结合一起,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被进一步表述为“尽忠报国”、“皇国之良民”。而在这一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成了培养“良民”。而在1941年颁布的《国民学校令》,则将整个日本的教育体系纳入了“战时总动员”的漩涡之中。
2.二战后的目标:具有完美人格的人
二战后美国对日本进行军事占领,而日本在美国的影响下开始民主改革,这一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也有所变化。1947年3月,颁布的《教育基本法》取代了之前的《教育敕语》,其第一条就规定:“教育应培养完美的人格为目的,培养热爱真理与正义、尊重个人的价值、重视勤劳与责任、富有自主精神、身心健康的国民,使其成为和平国家与社会的建设者。”因此培养具有完美人格的人就成了战后日本思想政治教育所追求的目标。
随着占领期的结束,日本经济得到高速发展,社会的中心任务也随之发生变化,前一时期强调的民主理念过于理想化了,不适合日本经济的发展。这一时期更多的是强调功利主义以及民族主义思想。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日本俨然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日本开始在国际上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这一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充分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主动分担国际责任,积极的参与国际事务,以取得国际社会的信任与支持。
三、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1.国家主义教育
日本的国家主义思想是从神国主义思想演变过来的,具有浓厚的封建色彩。国家主义教育强调个人对国家利益的绝对服从,培养国民忠君爱国的国家观。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日本对其国民大肆鼓吹君权神授以及皇民思想。强调日本的国土是神赐予的,天皇是神的子孙,从而树立皇权神圣不可侵犯的思想。
2.军国主义教育
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到近代与垄断资本主义结合演变成了军国主义。大正时期,日本为了转嫁国内危机加快了对外扩张的步伐,日本的军国主义思想不断地扩大。通过教育以及大众传媒向国民灌输日本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大和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应该成为世界的主宰,宣称要用武力征服世界。号召国民加入这场拯救全世界人民的“圣战”中去,不怕生死效忠天皇。正是因为这一思想对日本国民的侵蚀,给亚洲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造成不可磨灭的创伤。
3.民主主义教育
战后《教育基本法》取代了日本之前的《教育敕语》成为新的教育基本纲领,其中就谈到日本公民应该具有必要的政治素养,如国家政治的公共作用、公民的民主主义理念、日本宪法的基本精神、民主政治的本质等。而这些也充分的体现了美国在日本民主教育上取得的成功。在美国的督促下,日本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民主主义教育的改革。例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承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自由。在教育过程中应避免千篇一律的教材,做到因人而异,制定符合学生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案。充分的肯定个人在社会中的价值和尊严,注重劳动与责任的关系。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培养了日本人较强的民主主义意识,并且为其进行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4.国体教育
二战后日本按照远东委员会的决议取消了日本所有的军事教育,取消日本的神教,走“民主化”的教育道路。而在1946年元旦发表的《人间宣言》中天皇自我否定了“神格”的存在,只是作为国家的象征而保留下来。但是天皇在日本人心中的仍然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在美军的占领期结束以后,日本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又继续渲染和宣传日本的传统文化,使得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在人们心中复苏。而这种以“忠诚”为支柱的国家民族意识,也造就了日本人根深蒂固的心理归向,紧紧的围绕在天皇体制下,这在一定的程度上也促进了日本的发展。
5.集团主义教育。
集团主义教育是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演变而来的,它把武士道强调的“忠诚”改造为公民对所属集团的忠诚意识。而这种教育在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很常见。在学校教育中,从幼儿园时期就开始培养学生们的群体观,而在公司教育中更加注重员工对公司的忠心和归属感,改善劳资关系,促进企业发展。而在教育中通过对团体的忠心而慢慢的上升到对国家的忠心,这样集团主义就和爱国主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了。
四、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
1.家庭思想政治教育
日本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家庭教育,俗话说“三岁之魂,百岁之才”,这样足以证明孩子的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在日本人的传统观念里“男主外、女主内”,根据这一传统一般都是母亲在家负责孩子的教育问题,在家相夫教子。到了现代社会更多的是主张父母共同承担孩子的教育问题,父亲出来养家挣钱之外还要关心孩子的成长。日本的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家庭中人与人之间相互信赖的关系、儿童的文化和道德教育、基本行为准则的教育。而日本妇女为了更好的教育子女,还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通过“母亲读书会”交流读书心得以及育儿的方法。举办家长教师协会增加了家长与教师的沟通与交流,能够更好的教育子女。
2.学校思想政治教育
学校教育是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包括规范道德课,特别活动以及各学科的渗透为主。主要是为了侧重培养道德品质和规范道德行为,极富有针对性。较为直接的规范道德课是日本每个学校必须开设的称之为“道德时间”。各学校根据文部省的安排,由班主任进行教材的选定与内容的教授,特别鼓励教师根据学校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材。道德课采用看录像、讨论、阅读书籍、演话剧、唱歌、辩论的方式进行,使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去。各学科渗透的方法是比较间接的,主要靠的是教师在教授各学科知识的同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坚定的信念,科学的求真态度,辩证的思维方法。
3.社区思想政治教育
日本有着全方位社区教育,学校要进行全方位的开放,发挥其在地区文化交流的作用。首先,在教育教学中积极的与社区合作,请社区居民作为临时老师,讲解生活中的事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与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其次,通过各种社区组织以及社会公共设施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如:公民馆、博物馆、公共图书室、青年之家、市民会馆、文化馆、纪念馆等场所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其中的公民馆覆盖率达到90.9%,它是居民关心国家大事,进行学习交流的主要场所。而且公民馆还定期开设讲座,培养公民为国家服务的意识,做理想的合格公民。
4.大众传媒与思想政治教育
日本的大众传媒在当今世界是十分发达的,但其大众传媒带有强烈的政治倾向,对日本的思想政治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力。大众媒体功能:第一、促进政治社会化的功能,使日本民众不自觉的就接受了国家的大政方针。第二、引导社会舆论,反映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影响政府的决策。第三、监督政府活动,使得政府的运行透明化,监督和约束政府官员的行为。第四、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扩大决策系统的信息输入。第五、扩大决策的输出,使民众更加了解政府的决策,进而加强对决策的认同。
5.企业思想政治教育
日本人被称为“工蜂”和“工作狂”,日本人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去,这与日本的企业教育是分不开的。在日本不论是行政部门还是企业单位都投入了大量的思想政治教育。日本企业教育的内容十分丰富,以职业技术和职业培训为主,再加上企业精神和道德教育,构成了日本企业教育的特色。企业不断地向员工灌输忠诚团结的精神,积极进取的精神,奋勇争先的精神,礼貌谦让的精神等,这实际上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通过企业教育使员工形成了为企业无私奉献,创造无限财富的动力。
参考文献:
[1]王瑞荪.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美)罗伯特.克里斯托弗.大和魂[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7.
[3]张剑军,王潇娴.近代日本思想政治教育概述[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3(8).
[4]王立新.刍议中日思想政治教育异同[J].教育教学论坛,2014(11).
[5]王友良,周勇.日本思想政治教育之剖析[J].南华大学学报,2006(6).
(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