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
摘 要:马克思人学思想是从哲学的角度对人所进行的高层次的、比较深入的思考与探索。本文从马克思人学思想这一角度,考察和分析了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人学教育缺失,以马克思人学思想为指导,在工作中实践该思想,以增强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艺术类;思想政治教育
陈志尚指出:“人学是21世纪的新兴学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新的重要的生长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别是艺术类大学生这一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从马克思人学这一视角来研究,这不仅符合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规律,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迫切需要。
在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充分认识到马克思人学思想教育的必要性,在促进其成长成才、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过程有着重要意义。只有充分调动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艺术类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人学思想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不断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一、马克思人学思想是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人学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从“从现实的人”出发,“实现每个人的全面发展”。韩庆祥教授指出,马克思人学研究的主题是批判德国哲学远离现实生活而醉心于抽象地设定人和抽象的哲学批判之倾向,关注现实人的生存境遇和发展命运,揭露人的异化和实现人的解放,探寻人的解放和发展的实现方式。
从艺术类大学生自身特点出发,在日常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的采取相应而不同的教育方法,进而达到教育、管理、服务的目的。针对艺术类大学生人学思想教育缺失的现状,适当的进行马克思人学思想教育能够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能有效的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从而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断完善与发展。正确认识马克思人学思想教育的重要性,使之成为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需要高等学校管理者、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者以及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一线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
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果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这就要求高等学校在贯彻落实的基础上,必须结合实际,有针对性的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育工作。对于艺术类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人学思想的教育,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显得更尤为重要和紧迫。例如,制定高校进行马克思人学思想教育的实施意见,在艺术类大学生理论和实践教学中引入马克思人学思想,这样才能充分凸现马克思人学思想在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体现马克思人学思想教育在培养艺术类大学生成为德艺双馨、全面发展人才方面的积极影响和突出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工作者应加强马克思人学思想与理论的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者只有不断深化对艺术类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人学思想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发展艺术类大学生“人学”理论,这样才能使艺术类大学生“人学”思想教育不断适应新形势、新情况、新需要。应根据理论研究及实践工作需要,进一步研究艺术类大学生进行人学思想教育的概念、原则、路径等,不断探讨艺术类大学生进行人学思想教育的发展思路与策略,充实和丰富科学思想内容,逐步形成与完善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并理论应用于实际中指导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际工作,增强高等学校管理者、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人员及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对艺术类大学生马克思人学思想教育的正确认识和全面理解。
二、以马克思人学思想为指导塑造艺术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大学时代,是大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关键时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日趋激烈,艺术类大学生必须坚持德艺双馨、综合发展为目标与原则,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提升自身化修养、道德情操,始终坚定艺术创新之路,努力创造时代需要、社会需要的艺术作品,不断实现自身艺术价值、人生价值。
由于艺术专业学习的特点以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艺术类大学生注重专业基础的学习与提高,对于政治理论、英语等公共课的学习,认为作用不大,根本不太愿意投入过多的精力,能过就过,不过就算,甚至“铤而走险”作弊、不及格。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也是重实践轻理论,认为动手能力才是最重要、最实际的,认为只要手头功夫好,找兼职没问题,找工作也不难,甚至有部分艺术生热衷于自我选择、自我设计、自我发展和“因为艺术所以艺术”,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实用主义。
面对不良社会风气、不正之风,艺术类大学生也强烈表现出不满,并予以抵触,希望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但由于接触社会机会较多,加上心智未成熟,慢慢地就默认、不反感,甚至耳濡目染的接受了某些不良风气、习气,滋生个人名利思想、拜金主义思想。艺术类大学生更容易受到社会上以及影视歌坛大腕明星的影响,部分学生的学习目的只是为了个人出名,注重物质享受,不能很好的把个人的艺术学习、艺术追求与社会发展、时代需要相结合,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往往缺乏不畏艰难、努力探索、积极创新的精神。
在平时的生活中,大多数艺术类大学生家庭经济基础较好,社会兼职容易,追求高消费、超前消费也成为时尚,甚至互相攀比,比较重视物质层面的享受与满足,甚至强调高消费、超前消费是自我价值的体现,从而忽视对精神生活的追求,缺乏道德责任感,导致了艺术类大学生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及功利主义,并有进一步蔓延的趋势。艺术类大学生必须克服享乐主义、功利主义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必须要有正确的、科学的理论与方法论指导,马克思人学思想对于艺术类大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三、以马克思人学思想为指导是艺术类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思想保障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可以从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对该工作进行考察和评析。思想政治教育只有以马克思人学思想为指导,才能为其存在和发展提供根本的理论基础及指导,从而进一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对于正处人生关键时期的大学生,特别是有其特殊性的艺术类大学生来说,加强马克思人学思想教育,为他们的成长成才指明方向、提供思想保障,这不仅全面科学凸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魅力,也是实现马克思理论引领人学思潮的客观需要。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新月异,当代文化的多样化和多元化也对艺术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及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广大人民群众也逐渐接受丰富多样的艺术生活形式,艺术人才作用在社会发展、日常生活中的地位凸显。高校尤其是艺术类高校是培养艺术人才的主要阵地,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艺术高等教育也在不断进步和变化,目前也逐步形成从追求精英化走向大众化、普及化的趋势,艺术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也在寻求变化与更新以适应时代需要,逐步从单一化向多层次、全面化发展。因此,如何培养高水平的艺术专业人才,是高校对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和任务。
以马克思人学思想为指导为艺术类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依据。马克思人学思想关注人的生存、需求和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马克思人学思想为理论基础,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突出“人”的核心地位,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根据人的需要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而不断地创新,以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在艺术类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过程中,针对学生的独特个性和艺术专业的特殊要求,以马克思人学思想为指导,强化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艺术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扬努力拼搏、艰苦奋斗、求实创新、诚实守信精神,不断在实践中完善自己、在奋斗中提高自己。
以马克思人学思想为指导为艺术类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实践与发展动力。胡锦涛同志指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1]作为高校艺术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从社会实践和尊重学生实际出发,强调思想政治工作中“以人为本”,从艺术类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正确的引导与帮助,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创新,促进艺术类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艺术类大学生由于自身专业特点,感受经济发展、社会思潮渠道明显较多,思想活动的不稳定性明显增强,并呈现价值观、道德观念多元化、多样化的特征,滋生一些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思想。为此,加强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重视马克思人学思想为指导,立足于学生成长成才、培养德艺双馨、全面发展的艺术人才的理念,坚持理性引导、融情于教,为艺术类大学生个性发展提供实践空间和动力支撑。
参考文献:
[1]陈志尚.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论[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5.
[2]韩庆祥.马克思人学的总体图像(上)[J].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2007,3.
(作者单位:淮阴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