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燕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是识字的主要途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识字质量;同时它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听话、说话和作文的能力。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而这仅仅靠课堂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的能力。而目前根据我的调查,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极少,导致了作文能力低,学生阅读兴趣不高,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针对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提高他们的课外阅读能力呢?下面就谈谈我在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的一点尝试: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喜爱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⒈谈自己的读书感受让学生乐于读书。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2.发挥故事的魅力让学生主动去阅读。故事人人都爱听,尤其是从小就伴着奶奶的童谣、妈妈的童话长大的孩子,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竖立,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娓娓宣讲,被激化,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专注垂听、情感跌宕,期待故事结局之际,教师戛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
二、“授之以渔”,让学生学会阅读。
光有兴趣对学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作为教师,我们还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书,而且会读书 ,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⒈略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⒉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地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学生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摘抄评价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名人名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学生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自己以后的作文准备好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特别是要将其中的好文章一一剪裁下来,粘贴保存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之中。
4.写心得体会法。教师要鼓励学生经常写日记或读后感。也就是要求学生在阅读课外书籍之后,用日记或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等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想法,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这样,通过读、写、听、说的紧密结合,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就能很快的得到提高。实践证明,这是一种学生乐于接受,而且易于出效果的好方法。
三、综合阅读成果,提高素养
小学生愿读书、会读书、善于读书了,那么接下来,老师就要指导他们如何综合运用课外阅读的成果。首先,是借鉴仿写。借鉴仿写,即以所阅读的文章为例,仿照文中精彩的句子、段落来练习写作。句子修辞手法的运用、开头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环境描写的衬托等等,都是小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在课外阅读中加以引导点拨仿写。根据小学生的思维发展,从机械仿写过渡到变通仿写,最后发展成创造性的仿写,在“仿”中求“新”,提高了习作的能力。其次,提高了小学生明辨是非、好坏、美丑的能力。比如说当他们读了雨果的《悲惨世界》,这部名著虽然较深,却可以让小学生明白更多的道理。表面上冉阿让是个罪人、坏人,可是他有着无比崇高的人格。它教会小学生批判人和事时不能单从表面,应该深入其内心本质。
总之,在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同时我们还要处处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就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会随之而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争相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集里就会形成一种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就会随之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