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东兰县:五色品牌助脱贫

2016-12-21 18:03黄贤昌
经济 2016年34期
关键词:东兰县东兰铜鼓

黄贤昌

当前,脱贫攻坚是贫困地区最硬的任务、最大的民生,是“一号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做好老区扶贫开发工作,让老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使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东兰县作为全国社会扶贫创新协作试点县,积极唱响做强红色老区、绿色生态、金色铜鼓、银色长寿、黑色物产“五色品牌”,推进革命老区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红色”老区传承革命精神

东兰县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是广西农民运动的发祥地、右江革命根据地腹地,是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领导百色起义的策源地,是红七军和人民英雄韦拔群的故乡。解放后仅登记在册的东兰县革命烈士就达2266人,居广西之首,是全国各县革命烈士平均数的4倍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老区精神积淀着红色基因”。如何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老区精神,加快老区发展?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下,近年来,东兰县先后投入 3 亿多元,成功举办了革命先烈前辈诞辰系列纪念活动,建成了一批展示先烈先辈英勇事迹的园(馆),编辑和拍摄了一批传颂革命英雄故事的书籍和电视文献片,修缮了将军将领故居等一批革命遗址遗迹,实施了一批交通、饮水等民生保障工程,积极配合筹建“壮乡英雄文化园管理处”、河池拔群干部学院等红色资源管理、红色教育机构。

在各级各界同仁的关怀下,在老区精神的感召与激励下,东兰县深入推进“生态立县、旅游旺县、科教兴县、产业富县”的发展战略,全县呈现出了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民生改善、文化繁荣、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2015年,东兰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4亿元,增速排全市第四;固定资产投资25亿元,增速排全市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99亿元,增速排全市第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26元,增速排全市第一;农民人均纯收入5192元,增速排全市第一;财政收入达2.08亿元,增速排全市第二。

“绿色”生态建设宜居城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东兰县是一个美丽神奇的地方,景色怡人,令人神往。

建设好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老区未来的发展大计。东兰县从2010年就提出了“生态立县”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了珠江防护林、退耕还林、“绿满八桂”等生态建设保护工程建设,先后完成植树造林54.2万亩、石漠化治理18万亩、退耕还林12.6万亩,兴建了3.9万座农村户用沼气池,入户率达74.4%;综合治理岩溶面积263.2平方公里,石漠化治理面积121.64平方公里。以村屯绿化、饮水净化、道路硬化“三化”为重点,大力推进“美丽东兰·生态乡村”建设,实施自治区级村屯绿化示范点45个、一般村屯绿化1000个,河流绿化20公里,景区城镇绿化56.9万平方米,成功创建自治区级生态村11个,广西乡村建设绿色屯5个,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7.39%。

2010年以来,共发放生态公益补助1278.36亩,15286万元,珠江防护林补助9万亩,1886万元。2016年,完成坡豪湖国家湿地公园发放土地租赁费195万元;完成珠江防护林人工造林3000亩,发放造林补助101.1万元;组织实施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发放补助资金6110万元。同时,东兰县还结合易地扶贫搬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投资27亿元建设的向阳新城,引领东兰城区绵延九曲河、跨越红水河发展;长江乡顺利完成撤乡建镇,长乐镇成功入选全区百镇建设示范工程,武篆镇被授予“广西特色文化名镇”并与隘洞镇共同入选全国重点镇;东兰县成功入选全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全县城镇化率达22.26%,率先在全区高质量、超标准实现村村通水泥路目标,为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金色”铜鼓挖掘民族文化

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根与魂。保护、传承文化遗产,就是守护民族和国家过去的辉煌、今天的资源、未来的希望。东兰县民族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是红水河流域铜鼓文化的主要集聚地。目前国内馆藏铜鼓1400多面,而东兰县就有612面。东兰县铜鼓文化精品蚂拐歌会、舂榔舞、瑶族猴鼓舞,以古朴粗犷、豪放传神而享誉国内外。东兰县先后被命名为“中国民间铜鼓文化艺术之乡”和“中国铜鼓民俗文化旅游示范区”;东兰蚂拐艺术节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壮族铜鼓舞被列入第四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为进一步保护、发展和传承底蕴深厚的东兰铜鼓文化,东兰县委、县政府实施铜鼓文化“八个一工程”,即一个国际铜鼓博览园、一场国际铜鼓文化论坛、一个国际铜鼓文化旅游节、一出铜鼓大乐、一个民间铜鼓收藏馆、一个壮族铜鼓文化民俗村、一个铜鼓制造厂、一道铜鼓巨雕景观,对源远流长的东兰铜鼓文化进行保护、开发和利用。东兰县成功举办了首届东兰国际铜鼓文化旅游节。东兰铜鼓铸造厂、民间铜鼓收藏馆、三弄原生态瑶族铜鼓民俗村等相继建成,东兰铜鼓风情村将打造成以铜鼓文化博览、壮瑶民俗体验、民族医药养疗、生态休闲度假、旅居养老度假为主要功能的文化旅游景区。

在“金色”品牌的带动下,东兰铜鼓文化旅游加快发展。2015年,全县接待游客111.9万人次,比2010年增长165%。旅游项目覆盖贫困人口16610人,占全县贫困人口的25%。

“银色”品牌打造长寿之乡

长寿是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东兰县在保护青山秀水,营造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人居环境的同时,大力倡导尊老爱幼传统美德。

2013年,东兰县被授予“中国长寿之乡”。目前,全县健在的百岁老人达91人,每10万人口中拥有百岁寿星30人,是联合国评定世界长寿之乡标准的4.3倍,且百岁寿星数量呈不断增长趋势,东兰县与巴马、凤山相连,共同构成世界著名的“东巴凤”长寿金三角。

“东巴凤”凸显的长寿现象受到上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0年,东兰县每年安排财政资金600多万元发放老龄补贴。为落实长寿老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救助,东兰县安排了专项资金,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与率达99.93%,排名全市第一。此外东兰县还积极为老同志开展联欢会、座谈会以及补粮增寿、棋牌等娱乐健身活动。

自治区启动实施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建设;全国异地养老基地、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坡豪湖国家湿地公园相继落户东兰;香港进源集团投资开发东兰系列旅游项目。东兰入选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备选县。

下一步,东兰县还将以红水河生态旅游开发为主线,加快推进景区连接公路建设,完善景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抓好红水河森林公园申报工作,加快坡豪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大力支持建设国家4A级旅游度假区;推进泗孟天坑群-溶洞长廊-熏衣花海-农耕田园风情景区等旅游开发。同时,将加快推进世界长寿之乡、世界长寿地质公园申报工作,全力实施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建设新三年行动规划,积极推动医养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医疗保健、健康保险、体检咨询等健康服务,延长健康养老服务产业链,努力把东兰长寿旅游产业打造成为全区乃至全国知名的长寿健康产业。

“黑色”风物发展特色产业

东兰是农业大县,全县30.79万人中有28.55万农业人口。为了推动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发展,东兰县依据当地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大力发展东兰乌鸡、东兰黑山猪、东兰黑山羊、东兰墨米等特色优势种养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东兰乌鸡与东兰墨米、东兰墨米酒一同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坡豪湖牌墨米、腊三珍、东兰墨米贡酒等荣获广西名特优农产品交易会银奖。目前,东兰县建有原种乌鸡繁育场1个,林下养殖场35个,年出栏150万羽,产值7900万元,养殖户人均收入750元;年出栏黑山猪13万头,产值1.1亿元,养殖户人均收入13800元;墨米1.5万亩,产量2200吨,产值950万元,人均收入510元。

在“黑色”品牌的推动下,全县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共建有农民专业合作社252家和家庭农场7家,各合作组织发展的脱贫产业覆盖贫困村30%以上的贫困户,逐步形成了“短期能增收、长期能致富”的十大主导产业。

产业脱贫依然任重道远。东兰县确立了短期产业重点发展桑蚕、富硒米及东兰乌鸡、黑山猪等传统种植、养殖业;中期产业主抓板栗品种改良和核桃、油茶、中药材等经济作物;长期产业主抓农产品加工业和乡村旅游业。努力引进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延长特色产业链,抓好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助推产业发展脱贫。

猜你喜欢
东兰县东兰铜鼓
东兰铜鼓美术元素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创新应用
——以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浅析东兰铜鼓的音乐特色及录音技巧
广西石漠化地区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户缓解贫困的影响分析
广西铜鼓形制规律探讨
过东兰(外二首)
东兰县桑蚕生产发展现状分析及其发展对策
一件被切割的汉代铜鼓是否应该焊接复原?
东兰县果桑发展的前景分析覃启洺黄焕元
快乐的小铜鼓
铜鼓渐成收藏潜力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