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贵陶/重庆市黔江区教育科学研究所(409000)
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探索
——以中图版“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为例
·刘贵陶/重庆市黔江区教育科学研究所(409000)
地理核心素养是体现地理学科价值的关键素养。本文以中图版教材必修三“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内容为例,探索在实际教学设计时渗透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策略。
地理核心素养;课堂教学设计;中图版
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应加强自身对核心素养的理解和研究,还应坚持践行基于课程标准的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深度挖掘教材,整合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及认知兴趣的网络及生活素材,设计出有层次、凸显核心素养培育的教案与学案。本文以中图版教材必修三“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为例,谈谈在实际教学设计时怎样渗透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人地观念的培养是指通过地理学习,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观。与其它方面的核心素养相比,人地观念更侧重于对学生核心品格的培育,指导学生重新审视自身行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很多学生在课堂和试题中对各种环境问题的原因、措施分析得比较彻底,却在实际生活中连节约水电、不乱扔垃圾等小事都做得不好。可见,协调的人地观念并没有深入学生内心深处。
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将正确的人地观内化成学生的品格素养,笔者认为可以在教学设计时持续地将学生带入真实、震撼的场景,利用学生人性中的温情,自觉形成对环境和未来的强烈责任感。人地观念素养的培育示例见表1。
区域性和综合性是地理学科两大显著特征,是基于地理学科“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本质决定的。地理环境的构成要素复杂多样,不同的区域具有不同的自然和人文特征。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必然成为学生分析、理解自然地理事物分布、运动规律和人地关系的核心能力素养。
不同特征的自然、人文地理要素总是依托于不同尺度的区域分布而存在,也正是因为区域本身的复杂性,更需要学生会用综合的眼光分析地理问题。是以在进行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素养培育时往往可以放在一起来讨论,对此进行的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持续不断的培养,学生可以在区域认知的基础上,将该区域的各地理要素作为统一的整体进行分析,并在分析后进行抽象归纳,以期获得属于学生自己的区域问题研究方法。综合思维素养的培育示例见表2。
表1 人地观念素养培育示例
表2 综合思维素养培育示例
表3 地理实践力素养培育示例
地理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是人类与自然相处过程中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地理事物,其因地而异、因时而异的特点需要学生在新的现实情境下解决实际问题,况且也只有在新的情境下进行实践,其它地理核心素养才能得以检验。
然而在学校安全教育和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下,地理的实地考察活动基本无法开展,没有场景实践的机会怎么办?其实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将学生成长经历中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作为素材,或者利用易得材料做课堂演示实验或实验视频,亦可利用上学放学途中、星期天以及假期出游等机会,布置学生感兴趣、便于操作的实践作业。总之,尽量模拟学生的真实生活经历,充分利用机会进行实践力的培养。如在突破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时可以设计如表3所示的课外活动。
核心素养的培育并非能一蹴而就,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对其理论与实际操作进行深入研究,并且坚持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课程内容的性质为基础,找准课程内容与核心素养的契合点,合理设计符合学生核心品质和能力的教案与学案。▲
[1]王向东,袁孝亭.地理素养的核心构成和主要特点.课程·教材·教法,2004(12):64-67.
[2]李家清,常珊珊.核心素养:深化地理课程改革的新指向[J].地理教育,2015(04):4-6.
[3]丁武营.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地理教学:从学科到课程.地理教育,2016(05):1.